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一次特别的考试(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一次特别的考试(散文)


作者:修成国 童生,95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87发表时间:2021-01-02 18:53:30

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过多少次考试,考多了,也就不在乎了,很多考试考过也就忘却了。
   我在校学习和在工作岗位的50多个年头里,经历过不少次的考试,可是,令我感到最紧张最有压力且最难以忘却的一次,就是我初中毕业后,在家乡的生产队那次当合格社员的考试。
   在一些人的眼里,世界上最没有本事的人,大概就是农民了;在一些人看来,世界上最没有技术技巧,任什么人都可以从事的活计,就是农业生产了。回乡干活,干就是了,怎么还用得着考试呢?且慢!我必须高声且严肃而郑重地告诉你:此言差矣!持此种看法,不是你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的无知,就是你心存傲慢!或者是你对农民持有偏见!
   我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一个合格的农民,绝不比当一个技术工人容易,也不比当一个合格的士兵简单,更比当一个国家干部难得多。有的人当干部当工人合格,当农民可能不合格,甚至完全不合格。就农民本身来说,有的人在农村干了一辈子农活,却不能也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农民。
   那是1966年7月,我初中毕业了,那时我还不满16周岁。因“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的中等学校和高等院校全部停止招生考试,升学的希望没有了,只好回自家所在的生产队参加生产劳动了。我们那个生产队同时回去的有4个人,其中一个与我同岁,另两个比我大一两岁。4个人中我的个头最小,身体也不如人家壮实。当时农村生产队实行工分制,整劳动力每天记10分,不能当整劳力的只能记9分或8分;东北农村管这叫九厘谷子或八厘谷子。当然,凡不记整分的,在一些重活或技术性较强的活计上给些照顾。比如,可以不参加扛一个200斤重麻袋包,可以不参加抬粪,种地时可以不扶犁,割谷子割高粱时,不开趟子不打要子……女同志一般都挣八厘或七厘,她们除了不干上述活计,每天还晚出工早收工,因为他们还有照顾孩子、做饭、喂养鸡猪等比较繁重的家务活。
   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不顶整劳力,虽说少挣些工分,但是也可以少挨些累。可我们谁也不愿意,那样会被人家笑话,而且到秋分粮分柴都要凭工分的。我们这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没离开过庄稼活的孩子,可不像城市知青下乡,城市知青们下乡时,一是不会干农活,二是体力也相对较差。我们这些人的基础要比他们好得多。可话又说回来,真要是把我们都算成整劳力,我们好多方面我们肯定比不上人家很多老社员。当时我们生产队的队长是我伯父。按往常,他就是主观一点,给我们这几个学生定个整劳力,大家也不会说什么。可这4个人中偏偏有个我,而我又是个头最小体质相对比较差的。伯父一生为人忠厚老实,当生产队长多年,一直以办事公道为人们所赞许。为了不让人们说闲话,他在生产队社员大会上宣布:“秋收马上开始了,村里新回来的4个学生马上也要投入到三秋大会战中来,他们究竟能不能顶整劳力,是否合格,先干干试试,也就是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样样活都能跟上趟的,就记满分,跟不上的,就当八厘谷子。”于是,我们一场当合格农民的考试,在三秋大会战中开始了。
   说来农村中有很多活计并不是很容易干好的,有的活计需要力气,有的活需要很熟练的技术。对我来说,这场考试的难度绝不亚于在初中3年时间里的任何一次考试。但我并不害怕,我暗下决心,作为一个农民的后代,我一定要经得起考验,不能丢自己的脸,更不能丢父母的脸,头拱地也一定要交上一份让父老乡亲们满意的答卷。
   决心好下,苦难吃。中秋节后,便开镰了。站在生产队房东的大道上,望着松嫩大平原腹地那一望无际的金色的田野,心中真有说不出的喜悦。对于农民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一个五谷丰登的金秋更令人兴奋更令人陶醉的呢。欣赏这丰收的景致,是多么轻松愉快的呀,然而接受这个丰收,则将是一场意志、毅力和体力的鏖战。整个秋收过程,将持续近两个月,这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岂敢小觑。
   先说割谷子,这是首先要答的第一道题。干好这个活计要过四个关:一是腰疼关;二是臂疼关;三是打要子关;四是捆捆儿关。这头两关在头四五天内是相当难过的,割谷子要弓着腰连续劳动。站不能站,蹲不能蹲,干了几天时间,晚上回家像断了腰似的,疼的饭不想吃,觉也睡不着,可又不能停下来休息几天。加之肩膀和胳臂都疼得抬不起来,手又酸又胀,连镰刀都握不紧。那几天,真比得一场重病还厉害,有时真想借病不干了。可是,一想到父亲,还有比父亲年岁更大的乡亲们也都在干。再说,真正参加劳动才刚刚开始,怎么就能耍熊偷懒呢?那时正是在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中,于是,自己一边咬着牙挺着,一边在心中默念着毛主席那“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继续投入到了秋收的会战中。至于用割下来的谷子扭成要子,再用来捆谷子这几个“高难”技术,我也是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学会的。
   割谷子通常是3个人一组,每人割两根垅,中间的人在前边开趟子,就是先割两垅,打好要子。第二个人拿两根垄扶腿,最后一个人割最后的两根垅,然后把割下来的谷子捆成捆。这打要子便是一个难点,只见老社员用镰刀割下两缕高一点的谷子,把带谷穗的一头对在一起,交叉起来。一缕夹在右腋下,一缕拿在右手中,再用左手很麻利地挽上两扣,一个要子就打好了,说时迟,那时快,只几秒钟功夫,便撂在垄沟里,把已割下来的谷子用刀拢起来往上一放,便又继续前进了。那熟练劲真不亚于魔术师变“三仙归洞”的魔术那么灵巧快捷。这个开趟打要子的人速度要不快,这一组人就别想快起来。我开始就打不好要子,既慢又容易“招耗子”〔意即打不住,一捆就开,农民们形容被耗子也就是老鼠给嗑开了,因而叫招耗子〕,为了技术提高的快一点,人家在地头休息时,我也不敢休息,还在那里反复练习。
   捆捆儿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难关。那一个谷捆子直径能有五六十厘米,当时我个头只有1.65米,费好大劲把要子的两头扯在一起,可要子常常过短,拧不到一起,有时拧上了也没有劲,一动又开了,真是又累又气又急。
   还有割高粱,也是个技术活。虽然这活不累腰了,打要子也不那么复杂了,可那足有两三米高的高粱秆,上面有个斤八重的高粱头,我们的手又小又无力气,硬是攥不住,人家连抓带搂一下子能割十几颗,我们连五六颗都拿不了。高粱头就在手中东倒西歪岔开了,再也拢不顺了,便只好放在地上再一根一根地理顺。别人已割出很远,自己还在地头上磨磨呢,于是又只好虚心请教。还有割黄豆、码苞米、挑叉子装车、码垛,庄稼上场后打场时,又有刷草、扬场、扛包……
   地里的收割活计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很快就要结束了,在那一个多月繁重的秋收大会战中,我的体重整整瘦了12斤。一天吃完晚饭,父亲见我身体渐渐适应了,疲劳也有些过劲了,几道主要关口也闯过来了,微笑着鼓励我说:“总算顶下来了,学的也挺快。不过,这才只是秋天的活计,往后还有刨粪、滤粪、扶犁、点种、铲地、铡草、沤麻、编筐、喂马、榨油、赶车……春夏秋冬,每一季都有每一季的活,学会这些,不比念中学容易呢。”
   听着父亲的话,我不住地点头。我虽生长在农村,但没有认真干过全部农活,尤其是那些重体力的活计和技术复杂的活计,参加了这场当合格农民的考试,我才知道做一个合格的农民是多么不容易,我才真正了解了农民的艰辛,我才开始懂得了农民的伟大。
   由于我们几个人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并处处虚心学习,农活上进步很大。为此,在秋收基本结束时,我们都被批准为整劳力了。我们心里确实很激动,因为我们的那虚荣心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我们又十分清楚,我们和父辈们相比,我们还是不配的,还是惭愧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父辈们那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我们也清楚地懂得,大家赞成我们做个整劳力,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孩子,还像个农民的后代,没有偷懒耍滑,没有打退堂鼓,没有因为读了几年书,识得几个字,就瞧不起农民。我们也深感这是父老乡亲们对我们最大的承认,最大的褒奖。虽然我们在这一个秋天的劳动中勉强坚持下来了,但交出的并不是一份令人十分满意的答卷。而且,如果说这试卷是一套的话,我们交出来的才仅仅是其中的一张。
   后来我便被抽到公社组织的工作队去了,再后来又应征入伍参加了解放军,转业后又进了城市的政府机关,再没有回乡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期间回乡帮助二弟干些农活,也是星星点点的。回想起来,那一张关于当合格农民的试卷,应该说还是没有答完。但是,仅仅那一次考试,就让我刻骨铭心,几十年都无法忘记。也是参加了那一次考试,让我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任何困难都无所畏惧了。
   如今,伯父和父亲都已经过世,我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在那片黑土地上操持着的大都是年轻一代人了,他们从春种到秋收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了,镰刀、锄头等原始农具已经进了博物馆。尽管如此,我还依然希望有机会再去做点农活,但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了,因为我已经没有能力再去应付那样的考试了。

共 35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生中要经历的太多,既有学习上的考试也有生活中。而那次半个世纪的经历历历在目。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应该是如何走?年轻人凭自己的毅力做出回答。繁忙的秋收考验着初出茅庐的人,每一步都要出努一人。才懂了劳动的不易,发自内心的尊重农民,辛勤的付出,文字朴实而又真挚,让读者能从中学习到很多。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21-01-02 18:56:43
  农民是最值得尊重的,他们是社会稳定最好的保证。感谢您赐稿菊韵,问好冬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1-02 19:58:49
  农民大多数很老实,不怕苦。经住考试很不错!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修成国        2021-01-03 10:11:30
  谢谢编辑老师!谢谢黄老师!人生需要吃苦。
4 楼        文友:善水游鱼        2021-01-03 16:43:27
  这种题材,我从来没见过,所以非常吸引我,真实的生活记录,写得细腻,语言朴素,充满真情。赞一个
兰生幽谷,不因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