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韵】饸饹面(散文)

精品 【书香•韵】饸饹面(散文)


作者:丑女人 童生,67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58发表时间:2021-01-07 16:42:59
摘要:饸饹面是我们西北风味的美食之一,也是记忆里剪不断的缕缕亲情和乡情。更是淡紫色的炊烟里缠绕的一抹绵长、浓郁的醇香,让人魂牵梦萦。

【书香•韵】饸饹面(散文) 春节时,姨奶奶给母亲打来电话说:“过几天,我给最小的孙子娶媳妇,闺女你可得回来,咱娘俩有日子没见面了,趁这个机会,再见见面,说说话,噢,还有把丫头们都领回来吃咱老家正宗的饸饹面……”姨奶奶在电话那头,饶有兴趣地和母亲说着话。从电话声音里,我能想象出姨奶奶说话时那沟壑纵横的脸上,笑逐颜开的生动表情。
   听着姨奶奶提起了饸饹面,一下子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儿时吃饸饹面,那生龙活虎的场面,极致的美味诱惑。像舌尖上跳动的芭蕾,勾着魂,摄着魄,一直都鲜活在我记忆的梗上,从未凋谢过。
   少年时,经常和奶奶一起睡,她特别的宠我。
   奶奶精湛的厨艺,在当时的十里八村是很有名气的。村里谁家过红白喜事,奶奶都被提前三四天就请去帮忙。到了过事正日子这天,因为远近的乡邻,亲戚都纷至沓来,给主家贺喜添礼,清晨早早就来喝汤(吃饸饹面)。因此,奶奶这天起得格外早,要去给过事的人家掌勺炒臊子。
   奶奶担心我一个人害怕,所以早早起来穿好衣服,给我也穿戴好,领上我。我像奶奶的小保镖一样,一手搀扶着颤颤巍巍,迈着粽子似的两只小脚的奶奶。顶着数九寒天的凛冽,疾疾地走向过事的人家。
   奶奶刚一进门,热情的大婶就赶紧让奶奶到燃得正旺的火盆上先烤烤手,暖暖身子。奶奶连声说“不冷,不冷,她婶子,你都准备停当了,我们就趁早动手。”性急的奶奶她顾不得到火盆上烤手,就赶忙张罗着炒臊子。
   婶子帮着端过来一大盆切好的羊肉臊子,和在大竹筐里早已备好的萝卜丁里。奶奶系上一个围裙,两只小脚立在老旧灶台下,灶堂里红红的火苗映着奶奶一张酷似秋菊的脸,沧桑而温暖。
   奶奶不仅干活麻利,而且有条不紊。
   她先往锅里倒入几碗香油,等油到八分热,把碗里的生姜快速地倒进锅。随着一声“滋啦啦”响声,一大盆臊子一股脑地倒入大铁锅。奶奶的大铁勺就不停地上下翻炒,等到臊子本身的水份煸得差不多了,再放葱、花椒、辣子等各种调料翻炒。然后,把大竹筐里切得如筷顶大小的萝卜丁一起倒入锅中,再继续炒。瞬间,臊子浓郁的香味氤氲了整个灶房。等炒得快熟了,奶奶先拿一个小碗,盛上一点先泼散了,自己再尝一下味道如何,然后再招呼婶子也过来尝尝,婶子尝了一下,不住点头连连称赞说:“香,香……”
   稍过片刻,婶子过来帮忙,她们就用两个大铁勺子把炒好的一大锅臊子盛到另一个大铝盆里,这就是不带汤上席的臊子。奶奶称作浇头臊子,这第一步炒臊子就算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是勾汤。同样,先在锅里放点香油,待油热后,将切好的葱、姜、蒜、调料放入后,再倒入几瓶农家自制番茄酱,一起在锅中炝一下,倒上一锅开水后。最后,再挖几勺铁桶里备好的羊油辣子入汤,将一碗葱花撒进去,一锅红艳艳,香喷喷的汤就这样勾兑好了。
   那边的灶台,同样的大铁锅上,早已架好了大木饸饹床子。风箱“咣当,咣当”一个劲地拉着。灶堂里的沙蒿柴燃得正旺,欢腾的火苗在锅底跳跃着。
   站在大瓦老盆前的几个年轻小伙子已将荞麦面和好了,使劲揉着。来“过事”的人特多,和面,饸饹床子压面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当然也不仅仅是费劲的力气活,还是技巧活,最是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大展风采的好时机。
   和面同样具有技术性,不仅要在荞麦面里掺上适当比例的白面,还得放适量的鸡蛋和野生磨细的蒿子籽,并将水兑得温度适宜。和面要细细倒水,而且和的面要软硬合适,和得太硬了,床子压不下去,和得太软了,下到锅里的饸饹面就容易断截,不会筋道柔顺。那可是主家、帮忙的人都最忌讳的事。
   这大清早,一顿开场的饸饹面吃得过不过瘾,会直接影响到主家的名声。乡下人朴实、厚道又大方,主家最害怕事后大伙说抠门,如饸饹面吃得不过瘾,席面太薄等等丢脸面的事。所以,主人时时进来询问面够不够吃?荞面筋不筋道?招呼着大伙一定要吃好、喝好等等。
   大铁锅里的水烧开了,男人把饸饹床子抬起来了,干练利索的女人们将搓好的面团塞进饸饹床子里,双手抱着饸饹床子的男人使劲地往下压。“吱”的一声,一簇簇,一根根筋道又细又长的饸饹面,便在水花翻滚的大锅里,打着转盘旋起来。灶台旁守候的女人便熟稔地用筷子捞到小盆大碗里。这时端盘子的碎小伙,已把一碗碗臊子汤端到帐房里,在烟雾,香气缭绕的灶房里,迫不及待地候着,就等端饸饹面了。
   一场饸饹面盛宴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待客的帐篷里早就安放好了几张大桌子,上面摆着酸白菜,萝卜丝,咸韭菜,腌沙葱等自己种的各色各样绿色的农家菜。当然还有一碗必不可少的油泼辣子和一壶炝好的香醋。
   帐篷里放置的火盆,木炭燃得正旺,把大姑娘、小媳妇俊俏的脸照得红彤彤的,颇是好看。
   小伙子一桌,大姑娘小媳妇一桌,老人小孩一桌。“站桌子”的大叔已将大盆的饸饹面,小碗的臊子汤“川流不息”地端到桌子上,热情地让着大伙趁热吃。这时,男人们在一口吹不透的油臊子里美美地捞上一筷子饸饹面,再往上面抓上少许香菜,调一小勺油泼辣子,就甩开膀子大吃了起来。
   西北的汉子粗犷豪放,吃起饸饹面也是酣畅淋漓般豪爽。只听他们呼噜、呼噜地吃着爽口细长的饸饹面,一筷头酸菜喂到嘴里也嚼得嘎巴脆。他们一碗臊子汤,一筷头饸饹面,一边捞,一边吃。
   渐渐地吃热了,个个满面红光,额头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他们毫无顾忌地用大手一抹,吃得那才叫一个开心,过瘾。
   他们那副自我陶醉的吃相,竟会不由地感染到看的人。致极的美味挑逗起你的味蕾,嘴里的口水打着颤,按捺不住的喉咙也抽搐了起来。肚子里的馋虫禁不住诱惑,蠢蠢欲动,一个劲地往外拱。
   饸饹面那勾魂摄魄的魅力,真正让人馋涎欲滴,欲罢不能。那是别的美食根本无法替代的。
   打扮得花红柳绿的大姑娘和小媳妇们,她们的吃相则很优雅。先把碗里臊子上面飘着的一层红油,沥到另一个空碗里,盛一小勺香菜沫,再用筷子挑上一筷头饸饹面,调上少许红油辣子、从醋壶里滴几滴香醋。然后,很矜持地吃着面,吃菜也是细细地嚼着,发出轻微脆脆的响声。还不时地从口袋里掏出小手娟擦小拭着嘴角,两朵桃色悄然娉上姑娘的脸颊。她们再偷偷地觑一眼那些正吃得酣畅淋漓、不顾吃相的小伙子们。禁不住地抿嘴暗自笑着,又低头相互窃窃私语。
   五大三粗的小伙子们,兀自地享受着他们舌尖上的美味。女人们的笑,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吃饸饹面的那份专注和“贪婪”。
   此时此刻,用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三个字“咥美了”是再也形象不过、贴切不过的诙谐了!
   老头和老太太也穿戴得有模有样,显得格外精神,领着生龙活虎的小孙子。他们先得安顿好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的小家伙。饸饹面当然也是娃娃的最爱,他们个个吧嗒个小嘴,一嘴面,一嘴小菜,吸溜吸溜地埋头吃得好爽。老人满是沟壑的脸上尽是喜色,他们瘪着的嘴一张一翕,尽管“短斤少两”的牙口不给力,但照样吃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用嶙峋的手亲昵地婆娑着小孙子的头,连声说:“乖,慢点吃,小心甭噎着哇!”那种疼惜地舔犊之情,分明都写在他们的脸上。
   男女老少都吃饱了,吃美了,个个吃得满面春风。男人们手中再燃上一根烟,悠哉,乐哉地一边抽着,一边哼着秦腔回家去了。小孩像欢快的小鸟欢呼着,雀跃着。一场盛大的饸饹面,到此也拉上了圆满的帷幕。
   饸饹面是我们西北风味的美食之一,也是记忆里剪不断的缕缕亲情和乡情。更是淡紫色的炊烟里缠绕的一抹绵长、浓郁的醇香,让人魂牵梦萦。
   唯有故乡的风景和那一缕舌尖上的香,唤着儿时乳名,永远把家和乡愁无限地拉近。什么时候,重回故里,再能吃上一顿家乡的饸饹面。
  

共 30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姨奶奶的一个电话,瞬间把“我”拉回童年,拉回到“迈着粽子似的小脚的奶奶”领着年幼的“我”去村邻家帮忙做饸饹面的日子。饸饹面是红白喜事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也是家乡的一个符号。做饸饹面,吃饸饹面都是极具仪式感的。饸饹面不仅是味蕾的狂欢,也是视觉的盛宴,这场仪式中,乡情在乡音里绽放,民俗在欢笑里传承,朴素又热烈的邻里亲情也在一顿饸饹面中得到升华。一碗饸饹面是游子心上的一抹醇香,也是浓浓乡愁里的一丝慰藉。无论离家多久,提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美食,都能让人眼前一亮,心生暖意。作者把浓浓思乡之情落于笔端,以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西北风味美食饸饹面的做法、吃法,以及有关饸饹的人情故事,字字含情,句句有韵,力荐文友阅读。【编辑:倦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108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倦鸟        2021-01-07 16:47:03
  一碗饸饹面,饱含了思乡之情,臊子、浓汤是吃不够的美味,故乡、亲人是放不下的牵挂,有牵挂在,故乡就不远。
回复1 楼        文友:丑女人        2021-01-08 20:53:26
  是的,至真至纯的东西,永远难忘。
2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1-01-07 17:15:32
  一碗饸饹面,读完后,我口水直流哦,我竟然没吃过,呵呵!很期待有机会能吃到这样的美食!老师的散文,总是温情款款,好文章。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2 楼        文友:丑女人        2021-01-08 20:58:53
  谢谢雪凌老师的辛勤付出,有机会一定回宁夏老家来吃一回,过把瘾!
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1-07 19:18:23
  这是一幅风俗工笔画,画的细腻,生动,读之如身临其境,是一方地域风情,也是民族文化。再读,好像感到三秦大地刮来一阵古风,热烈而又豪爽,朴实中带着醇香,带着亲情,带着乡愁,扑面而来。美文,欣赏加赞
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1-07 19:22:04
  饸饹面,臊子,我也似懂非懂,也许吃过,但不正统,感觉是三秦大地的民间美食。
回复4 楼        文友:丑女人        2021-01-08 21:04:16
  就是羊肉切成粹块和萝卜丁,豆腐一起炒成的,很好吃。北方老师有空可到我们家乡做客。谢谢老师!
5 楼        文友:        2021-01-07 21:29:04
  少小离家老大回,若干年后,最让人回味无穷的还是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美食。一碗饸饹面包含着作者的童年往事,记忆不散,幸福绵长。整篇文章语言表达生动流畅,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好文共赏,欣赏拜读了!祝老师笔耕快乐!
我有我的生活
回复5 楼        文友:丑女人        2021-01-08 21:05:57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安!
回复5 楼        文友:丑女人        2021-01-08 21:06:31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安!
6 楼        文友:海心        2021-01-08 14:30:19
  吃过这种面的人,都会饱含思乡之情,用臊子做面,汤入味,故乡,总是让人垂涎三尺啊!
7 楼        文友:丑女人        2021-01-08 20:50:42
  用文字记录童年,记录故乡,剪辑时光深处的故事。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我与文字一生相依。
8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1-01-08 23:28:13
  美文,那种酣畅淋漓的场面我是见过的,因为我是西北人!饸烙面吃出了乡愁,吃出了牵挂,荐赏!
回复8 楼        文友:丑女人        2021-01-09 14:58:23
  宁夏人大多都吃过,美食中的绝品。问候老乡!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