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易水悲歌唱燕丹(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易水悲歌唱燕丹(随笔)


作者:月映冰河 白丁,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9发表时间:2021-01-12 07:17:46

【看点】易水悲歌唱燕丹(随笔)
   秦军大帅营帐,白衣黑甲的燕太子丹拔出佩剑,递给秦将李信。满脸不屑的李信双手执剑,曰:“我秦人不屑行刺暗算,只善战阵交锋。”太子丹不答,闭上双眼抬头向天,露出自己的脖颈。李信挥剑,砍下了他的头颅。
   这是电视剧《大秦赋》里燕国太子姬丹之死的镜头。历史上,太子丹是在刺秦失败秦国大举出兵报复的情况下,被他的父亲燕王姬喜杀死,头颅送往秦国,秦国因而罢兵,燕国又得以喘息了五年。五年后,秦国再次出兵,燕王姬喜被俘往咸阳,燕国亡。
   无论是《大秦赋》中太子丹自去秦营赴死的剧情演绎,还是历史资料中刺秦失败后被自己父亲杀死的悲情记载,太子丹给世人留下的,就是这样一个既慷慨悲歌为国而死,同时也性情急躁志大才疏的形象。
   《史记》载:“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骥。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太子丹原本与秦王嬴政同在赵国为人质,原本关系良好。后嬴政归国继位为秦王,而太子丹却又被燕国派往秦国,继续担当人质。我们不知道原本关系良好的秦王和太子丹因为什么原因而关系恶化,但可以合理推测:两个接受了当时最好的王室教育并且都承担着国家兴亡责任的人,不可能是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关系恶化,更可能的原因,还是在于当时秦王嬴政带领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已经明朗,而作为燕国太子,姬丹毫无疑问必须担负起拯救国家的重任。在历史潮流地冲刷下,儿时的情谊与国家利益相比显得无足轻重,而两个原本童年的好友因为国家利益翻脸成仇,那种恨意却是肯定要比一般人的仇恨更深,太子丹也不例外。
   与秦王嬴政关系恶化后,太子丹选择了逃回祖国。从寻常人的角度,惹不起你躲得起你,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选择。但作为一国太子,别国人质,太子丹的这种做法有很大后患,除了将燕国与秦国的嫌隙暴露于天下,也让秦国找到了攻击燕国的借口。两国相争,国力远不如秦国的燕国,毫无疑问是顶不住秦国的征伐的。太子丹也明白这点,无论是他与秦王之间的恩怨,还是燕秦两国之间的矛盾,都迫使他不得不寻找破解之道。
   太子丹的破解之道很简单:寻找天下最好的刺客劫持秦王,迫使其签订归还各国领土的条约,若不能,则刺杀之。后人多只看到荆轲刺秦的悲壮,却少有人关注太子丹的想法其实是分两步:第一步是劫持秦王——即效仿春秋时期曹沫劫持齐桓公,逼迫齐国归还鲁国领土一样,逼迫秦国归还占领的山东六国土地,重新确立七国的战略均势,而不是一上来就要刺杀秦王。第二步才是事如不成则刺杀之。后人当然可以认为太子丹想的太简单,哪有劫持了秦王就能逼迫他签字画押归还各国领土的道理?就算签字画押了,一旦脱离危险,秦王照样可以不认账。但如果回到当时,却能知道,这大概是燕国唯一能拿得出来的解决国家存亡危机的办法了。
   秦灭亡六国,一统天下,花了一百多年,历七代君王。到了嬴政时期,历代君王励精图治,秦国军民上下一心,奋斗出了再无人能挡的统一大势。但是,山东六国立国数百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被统一,在秦国征伐六国的过程中,除了齐国,其余各国各显神通,使出了全部力气,合纵、用间、抗击,能用的办法全都用上了。赵国是秦国统一战争中的最大对手,虽然多数战役是败给秦国,尤其是长平之战几乎流光了赵国的血,但赵国依旧拼命抵抗,打出了邯郸保卫战、肥之战、番吾之战等大捷。楚国连续多年被秦国击败,连续几次迁都,但也诞生了项燕这最后的名将,在城父之战中大败秦军。魏国在国家灭亡的最后时刻拼死抵抗,直到被秦军挖开河坝引水灌了国都大梁几个月后才被迫投降。即使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打仗不行,计谋百出,先是以郑国开渠之计疲秦(只是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增加了秦国的国力),最后干脆在战败之后将秦国虎视眈眈的战略要地上党送给赵国,引得秦赵两虎相争,长平之战,赵国流干了血,而秦国军队也伤亡过半,接着在邯郸之战中大败,使得韩国又延续了几十年的生命。
   而燕国,自数十年前燕昭王挑头五国伐齐的光辉过后,再也没有过名将谋士,论兵力精锐不如赵国,论国大力强不如楚国,论计谋百出不如韩国,论与秦国周旋百年的经验不如魏国,太子丹虽然志大才疏,但他受到的教育与多年人质经历,还是能看清楚燕国的劣势和危机。出兵硬抗打不赢,以计胜人却没有高明的谋士,培养国力缓不济急,除了劫持刺杀,他还能找到什么办法,来挽救国家的生存危机?
   太子丹应该是想尽了所有的办法,最后采取了劫持刺秦这样一种在后人看来既悲壮也无奈的做法。即使劫持成功,但战国已不是春秋,秦王即使被迫答应归还各国领土,一旦安全马上就可反悔;刺杀,以当时的天下大势,燕国无非是多活几年,但也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后人说太子丹,或鄙视其智谋不足,或不齿其刺杀手段,或同情其无力回天,或叹赏其易水悲壮,但是,没有人能否认:作为燕国太子,他的确是尽力而为,他的确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确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更没有人能否认,他是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了一切!!刺秦失败后,秦国发兵攻打燕国,此时的燕国,已经没有了合格的统帅,太子丹自己领兵出征抵挡秦军,战败之后,他也没有躲藏,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为失败偿付了代价,用头颅为自己的国家又延续了几年的生命。如果我们赞赏忧国忧民而投水自尽的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为自己的国家做的更多乃至献出一切的太子丹视为同样伟大的爱国者?难道只是因为他不是文人,写不出《离骚》《天问》这样的作品?
   作为太子,太子丹或许并不合格,但作为普通人,却是我们熟悉也愿意交往的存在:秦将樊於期投奔,他不顾秦国的威胁收留了樊於期;当荆轲提出要樊於期人头作为刺秦的代价,他予以拒绝,以至于荆轲只能自己说服樊於期自杀;作为燕人,他勇气澎湃却只是血气之勇;作为燕国太子,他为挽救国家的危难殚精竭虑却无法挽回大势;作为朋友,他仗义行仁却也不乏心机。他是燕国太子,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优点与缺陷并存,光明与黑暗同在的普通人。
   他和屈原一样,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24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屈原之死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壮歌,燕国太子丹高薪聘请荆柯刺秦王,同样也是爱国主义壮举。在这一点上是毫不否认的。太子丹在秦国当了那么年人质,却没能拯救燕国于水火之中,他想尽办法拯救燕国,最后才想到劫持秦王,逼近其归还六国土地的下下之策。无奈秦国太强大了,燕太子丹的这一计最终失败了。但是他不顾自己人质的身份拯救国家危亡的壮举还是可以与日月同辉的。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01-12 07:21:11
  太子丹作为一个人质,首先想到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危亡。他的刺秦壮举同样具有爱国主义色彩。欣赏了,问候月映冰河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月映冰河        2021-01-12 09:12:55
  谢谢武戈老师点评!太子丹是我自小熟悉的人物,但从来没想到给他写评论,看了《大秦赋》,有感而发写了这篇文字,感觉在自己看过的有关战国的文章里,好像还没有从这个角度写太子丹的,也算是自己的一家之言吧!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