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徽州的雪事(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徽州的雪事(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6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70发表时间:2021-01-12 11:49:47

【浪花】徽州的雪事(散文) 一、冬雪绘成一幅很美的画
   今年冬天特别冷,小城飘着雪,似乎在告诉人们,我这个“冷天使”想在小城住几日。随后几日虽然都是晴日,却依然感觉刺骨的寒,没有暖气的南方,身处零下十度的气温之中,着实很难熬。
   我想起小时候,家乡的雪。我们家住在大山里,某个雨天的下午北风一阵紧一阵,然后就唤来空中密密麻麻的大雪,气势磅磚,不顾一切。清晨起床,雪堆涌满了大门口的路,一望无际处的原野白茫茫一片。此时万籁俱寂,雪,似乎就是为了去掉噪音的,连喜欢聒噪的麻雀也都息声了,只有在我家院落里,鸟儿才是最欢快的。房前柿子树上母亲特意留在树梢上的红柿子,如同小灯笼般耀眼,鸟儿时不时登枝觅食,显出一点生机,母亲看着鸟儿觅食,听着清脆的鸟鸣,始终带着微笑。我觉得,这是沉寂的冬雪里最悦耳的旋律,也是最让我看不够的画面。
   在我的记忆里,冬雪定格了一幅唯美的画面。
  
   二、雪天里舌尖上的美味
   雪如此厚,天这般冷,空气中仿佛也结了冰,呼出的气也变成一缕缕雾气在袅娜升腾,最冷的莫过于手脚,忍受着彻骨的严寒,而这时火熥便成了取暖的器物,一个铁皮火钵,外面是用竹篾编织的火篓子。母亲把烧锅做饭的柴火烧成碳火,铲入火钵,上面盖上草木灰,火篓提在手上暖暖的,有一股暖流走遍全身,是雪天冬日里的温暖。
   大雪纷飞时,农人的日子总是暖暖的,山上是去不了啦,而闲着的日子,也是犒劳自己的最好时光,山里人总是想着法子把地里的获得变成一道道美食。冬日里的火锅,是很写意的一份幸福,烤着火熥,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而徽州的山里人则喜欢把平日里存的山货统统放入锅中,一层一层的,干豆角,冬笋,豆腐,蛋饺,一层一层地铺就,两耳铁锅放得满满的,用柴火烧熟了,便成了有名的徽州锅。当年绩溪的胡适在美国邀请同在美就读的徽州老乡歙县籍的陶行知先生去他家做客,胡适妻子江冬秀曾经就用此锅招待陶先生,席间,胡说,我们绩溪叫一品锅,而陶行知先生说:此锅,我们徽州特有的,都爱吃,就叫徽州锅吧。
   美味和美名,在一代名人的吃饭交谈里,升华了,故事的美,徽州锅的好,无与伦比了。
   红薯,我们叫山芋。雪天里,农家人把它捣碎,过滤,沉淀成山芋粉,用木屉蒸了,刨成丝,我们称它粉丝,亦成了餐桌上的美味,细碎肉丁炒了就成了一道名菜曰“蚂蚁上树”。
   徽州人还有一种冻豆腐,必须在冰天雪地里才能做成,把做好的豆腐,拿到室外日晒夜冻,外面封皮,内成蜂窝窟窿。若把豆腐加入火锅中,就成了灌汤包一样的美食,亦成了游子的永远的怀念,共同的乡愁。常年在外,只盼着徽州的雪,能吃到这一份冻豆腐。
   山上的雪景中,晶莹剔透的松雾间,在雪后的晴天日晒和夜晚的凝结中,有我们孩子们最大乐趣和舌尖美味,那就是藏在松针间的糖。这种糖,若不是经过雪的包裹,就不会有,而且没有甜。所以,在我们孩子的心中,雪不但纯洁,还是甜美的,看见松雾,我们小孩子的舌尖上仿佛就生出了甜,禁不住用舌尖舔舔嘴唇。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份甜蜜无疑是雪天里大自然对孩子们的最美恩赐。
   每个地方都会有地道而独到的美食,徽州也是如此,徽州的美食,潜藏在好几代人的心中,更是孩子们念念不忘的最美记忆。
  
   三、徽州女人雪天烧碳
   雪天里,总有那些不甘闲着的农人,他们上山去,谋划着一年的生计。春天的笋制成笋干,制作毛峰茶,都要用碳火来烤,而在这冬日里,木碳的储备是必须完成的。伐薪烧碳是极其艰辛的活,烧毛碳则是要用一大堆柴火,用火烧着了,然后要不断把边上的柴火往直冲天的火苗上加,以免烧过了变成了灰烬,而白忙活一场。这一切都是徽州女人在干,她们哪还顾得上容颜丽质,两鬓苍苍十指黑,才是十分正常,烧碳回家,整个人一身漆黑,只有一双眼珠子还在闪动。生柴烧起来,浓烟直呛得睁不开眼,有时起风,火借风势,风助火旺,稍有不慎在顺着火势的方向,大火会瞬间吞没人影,烧碳的得站在柴薪下方,通常火烧起来,火苗直往上冲,才会更安全些。女人们不断用树叉子挑起柴火甩向火苗,压住火势,待薪柴大多成碳火时,便是杀碳的最好时机,泼水灭火。山坡上大多缺少水源,即便是有,还要准备水桶担,山路崎岖,且坡陡,稍有不慎,水打翻了,水桶也滚下山坡,白忙活一场。而泼水的度拿捏也要准,开始如大雨磅礴,待火苗灭了后,则要春风细雨,看着水泼上去冒着一阵阵云烟,恰到好处,若是水不到位,在回家半途中又成了火烧连营,那可叫惨。而没有经验的人则水漫金山,让碳吸了去,成了沉甸甸的石头,挑回家会叫苦连天,且用碳火时,太湿不发火,升温慢,烘笋时耗时又干不透;用来烘茶,温度又不够,耽误了火候,茶色不鲜,香气不足,味也不甘。为了控制水量,有经验的人,还要把喷雾器也挑上山,在杀碳环节既可节水,又均匀喷散,效果还是很显著的。这都是徽州女人烧炭摸索出的经验,她们也从不保守什么秘密,于是才使得徽州烧炭技艺有了精致的传承。
   想不费力又能烧出好碳,该来一场纷飞的大雪。数九寒天为了木碳而盼雪,千年之前的《卖碳翁》便描绘了这种期待与疾苦相矛盾的情形。农人们真有那种“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无碳愿天寒”的无奈。
   这天寒地冻,伐薪烧碳,固然辛苦,可省去了担水之苦,只要事先准备一堆雪,待柴烧成碳火时,大块雪往火苗里砸,能迅即灭火,再往碳火上洒雪,形成一层隔氧层,在碳火上闷上一层雪,便化成了人们需要的木碳。相比较于洒水,积雪覆碳火,给足了碳火更多的渐灭时间,烧出的碳质量会更高。所以,徽州女人们到了数九寒天,很期待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他们尤其关注天气预报,早早地就开始准备烧碳了。
  
   四、雪地里的守猎人
   山里的雪,也让守猎者蠢蠢欲动,世代的山民与森林打交道,会打猎是他们的基本技能。我有记忆时山里的老虎已灭绝了,而爷爷生活在那个年代(清朝末年)据说山里还有虎,爷爷说,邻居家门开着,正在就餐,狗趴在八仙桌下面,而老虎则若入无人境地,闯入家中一口咬住狗拖走了。这是村民流传下来的关于老虎的故事,我会听得张着口,吓得身子一阵一阵地紧缩。
   老虎灭绝后,野猪泛滥,冬日的雪天,便是打猎最好时机。有经验的寻踪者很易从雪地留下的脚印中判定野猪的大致年龄和体重,有的带着猎狗一道去追踪,希望为过年添上一份地道的野味。
   追踪的人脚力要好,能够追着野猪跑。而另一拨人则拿着土铳,听追踪者号令去守坝(所谓坝,即在群山之间山顶最低的凹陷处)。如同战场的狙击手,提前埋伏,以寻找最佳狙击时机和角度,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
   野猪在猎人的追踪下,下山、过溪、上山,从不横着走。聪明的野猪会望着对面山的坝,沿着直线距离奔跑,而人若寻着山脊去追,可能就断了路,野猪早就逃之天天。追野猪比的是智慧、脚头和耐力。
   追踪人追是假、驱离是真,只有赶到坝口,另一拨人才有机会将其一枪毙命。赶就是造势,打草惊蛇,呦喝声,狗叫声,来势汹汹。野猪能不跑吗?待起窝时,这边早早地叫着,那边在等。有时野猪识破人的诡计,不走寻常路。走另外坝,守坝人则务必抢先占领坝口,也有机会射杀野猪。
   守猎都有约定俗成,凡追踪者,头铳者(第一枪击中要害,或打死)论功行赏,各得一成。余者按人头均分,以抬上山顶人头为准,凡是男丁,见者有份。有的女人在山上,亦可分得一份。
   亦有贪功者,守在坝上,见草木异动便开枪,生怕被抢了头功,结果毙命的是同伴。守坝者务必谨小慎微,且不能有杂念私欲,得完全看见野猪全身,方可扣下枪的扳机;而同伴则在头铳者来不及开第二枪或意外情况进行补枪,必须绝对默契。
   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一头公野猪为了报复猎杀母猪的猎人,从人身后反追过来,在扑向猎人的一瞬间,被带来的猎狗冲上去挡住了。猎狗被野猪的獠牙甩出十多米远。
   雪地追踪野兽,已经属于那个走远的时代,我们怀念那时,并非是怀念“渴望获得猎物”,而是记录下曾经的镜头,知道我们走过的路。在生产力和对自然资源保护不足的情况下,人类的狩猎和猎奇是可以理解的,如今,人们不再去重复自己幼稚的行为,变得宽容起来,这是人类的进步。这里,我记下如此蹒跚的脚步,是为了告诉人们,我们走出了原始,向往的是更加文明的明天。
   大山里的雪仍然在这个冬天里下着,而雪地里早已没有了猎人,也没有徽州女人来伐薪烧碳的那道风景。曾经雪天里热气腾腾的徽州锅,围着一家人满满幸福地欢乐也正在消散。游人们来到大山,更多留恋的是雾松,雪松的那份美,无论是文章里或画面里都是“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的自然美。而我心中的每片雪花是历史的,也是灵动的,总有难忘的故事写在雪地里。
  

共 34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雪是冬天里从天而降的天使,在作者的老家徽州,雪是以故事的形态而存在的,本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与雪有关的雪的图画,画面非常精彩,值得品读。一、冬雪绘成一幅很美的画:丹柿挂在枝头,飘雪簇拥着枝丫,鸟儿飞来啄柿,母亲在漫天飘雪的日子里微笑着,这就是一幅生动逼真的画作。二、雪天里舌尖上的美味:有了冬雪,才有了美味。尤其是“徽州锅”,还有那烤红薯、冻豆腐,成了徽州人的精彩记忆,所谓乡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记忆而变得越来越浓厚。三、徽州女人雪天烧碳:徽州女人们雪天烧碳,成了一道很美的风景。为了生活,为了制作精美的笋干和毛峰茶,每当大雪时,徽州的女人都要进山烧碳,可以说,笋干和茶叶的香里注满的是徽州女人的辛劳和智慧的。四、雪地里的守猎人:雪地里发现动物的足迹,沿着足迹狩猎,已经成为历史,但那些曾经的往事与故事很难忘,可能狩猎的事今后不会再发生,但曾经的故事还在,留给我们的是怀念。这篇散文,从多方面,围绕冬雪,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叙述,将冬雪里,人们的生活和故事一一道来,表达出对徽州人的冬日情怀的赞美之情,写出了乡愁记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仿佛让我们身临其境,来到了徽州,赏雪玩雪,也看到了不一样的徽州人的精神风貌。文章很少直接描摹飘雪的景致,而是以雪为背景,写了有关雪的故事,展示了徽州人的生活特点和他们的精神状态。读后令人感动,也记忆深刻。推介佳作,一读为快。【浪花诗语背景: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1-12 11:52:11
  最美的雪,最动人的徽州人冬雪里的日子,都在这篇精美的散文里。请欣赏。感谢投稿浪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作者冬暖,谨祝笔健,佳作不断。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1-12 12:39:28
  感动怀才老师不辞辛劳编辑,饱含深情的荐语。来到江山是心灵的升华!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1-12 15:44:30
  同在一个天,共赏一场雪。字里行间嗅到了清香措辞。一粒缓和之词。情景交付细节,再铺开一张薄纸来寄存在雪蛰伏这片纸上。不复的流年,在雪的世界里,仿佛读者就是站在天地的中央,也如同站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徽州的雪依旧下着;徽州的人们依旧走着......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1-12 16:26:11
  感谢若雪老师到访,若雪老师的评述如同诗一般语言,很美!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