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清风】念念不忘(微小说)

编辑推荐 【清风】念念不忘(微小说)


作者:阿枚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4发表时间:2021-01-13 20:22:42
摘要:某天晚上十点,我打开文档,重看了自己写的某篇性格分析的作文。我点燃了一根香烟,朝屏幕前吐出烟圈。在烟雾缭绕中,这时从里面走出一名男子。他身材瘦小,一头乌黑光亮的短发,两道细眉又直又黑。他鼻梁上挂着一副近视眼镜,从镜框里能瞧见他的大白眼。他顽皮地向我打了一声招呼:“嗨,好久不见了,你这家伙。”


  
   某天晚上十点,我打开文档,重看了自己写的某篇性格分析的作文,我点燃了一根香烟,朝屏幕前吐出烟圈。在烟雾缭绕中。这时从里面走出一名男子。他身材瘦小,一头乌黑光亮的短发,两道细眉又直又黑。他鼻梁上挂着一副近视眼镜,从镜框里能瞧见他的大白眼。
   他顽皮地向我打了一声招呼:“嗨,好久不见了,你这家伙。”
   我惊慌失措,大为紧张,手里的烟吓得掉在键盘上。过了一会儿,才发现,他只能在电脑屏幕里张牙舞爪地叫嚣,我才淡定下来。
   他有张瘦长的脸,长得酷似马脸,如果你在斗图里看过十二个丑男生肖图,那你保准印象深刻。虽有张马脸,但是毫无生肖图里的蠢相,反倒是极度的机警。
   就在我在仔细研究他样貌时。他嘎嘎笑了起来,他一点也不害羞,反而还很有礼貌,在待人处事这方面,会自报家门,姓甚“名”谁。
   据他介绍说,他叫吕琦,是一个著名的理论大家,热衷于向人们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在不到两小时半的自我表演里,他向我彰显了他的一切,似乎他是有意这么做的。
   时间过得很快,两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他似乎一点也不感到疲倦,反而精神勃发,他说话的时候,嘴巴大开,露出yellow的牙齿,在这藏污纳垢的地方里他竟然喷出了那么多的知识,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他话说得很溜,时而急不可耐,像个粗糙汉子,时而又羞羞答答,如同雏子般低眉颔首;更难得的是,他有时会吞吞吐吐,有时又怒气冲冲。在如此种种的思想火花撞击下,使得他鼻翼两侧扩大,眼角的皱纹明显增多,就连那灰白的眼睛更加呆滞了。
   我没有说话,一直听他诉说他的苦恼、委屈,还有我对他的不理解。偶尔片刻,也会难得莞尔,嘴角上露出一丝笑意,似乎在告诫我的添油加醋和不真实。
   我又何尝没有想过,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比写出来的还要复杂得多,更加难以捉摸,他们的灵魂深处共存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素,还有不可告人的、邪恶的内心冲突在煎熬着他们!
   尽管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说话没有条理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还是被我抓到了他的几个优点。
   吕琦他聪明好学,见识多广,从青年时代起就热衷于文学理论,更是见识了当代网络文学的崛起与衰落。他有勇气,有见识,有决心,打算凭借一己之见来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抵制白食者运动,尽管结局惨不忍睹,但他无怨无悔。这二十多年来对文学的热爱,使他的地中海发型逐渐削薄,这对他来说并不全是坏处。起码他此时给人感觉是稳健可靠,老成持重的。
   年轻时,他一度打算献身于文学事业。曾阅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工作起来忘乎一切,可他最后还是发现他的特长是善于写评论,对于虚构的东西,显然是没有天分的。他努力了很久,终究还是屈服于命运,为此不得不中断一段时间。但他那颗热爱写作的心,始终没有噬灭,就在前段时间还“模仿”烟雨江南的小说重新出道,还自称小萌新哩,真够不要脸的。
   总之,他这些优点汇聚起来,能使他成为一个不错的书评家,遗憾的是,他也有一些不可弥补的缺陷。
   首先,他这个人极端的自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前面已经说过了,他举办了一次文化沙龙,就是想把所有作者联手起来对抗白食者。奈何运动轰轰烈烈,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其次,他还很爱炫耀别人对他的夸奖,稍有机会,他都得找时机说出来卖弄,当他炫耀自己的能耐时,老是装出一副谦卑的姿态来引人注目,以此来吸引更多人对他的留意。不过,他这样做,对象仅限于那些和他一样或多或少有点文化的人而言。要是他认为的白食者,他丝毫不留情面,他冷酷、傲慢地对待他们,态度粗暴,任意侮辱,完全不在乎他人有没有尊严,他只在乎他个人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无理取闹的补偿。
   最后,他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尤其对于文学这块,他认为他就是权威,说一不二,完全没有探讨的必要。他觉得他生来就是指挥人干活,期望所有人顺从他。当有人试图反抗时,会惹他愤怒。在他眼里,别人对他好,恭维他时,他认为这是他理所应当承受的,像他那样才华横溢的天才,受之无愧。
   他喜欢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事实上,这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他不信儒家所推崇的大同社会,首先他的关注点在于,前提必须是人人皆圣贤。
   在儒家的至高理想中的大同社会里,“人人为公,各尽所能”。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上,真的可以人人皆圣贤。就算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对这个大同社会充满着期待。然而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疑惑了。当年他的六年级班主任曾经问过全班同学是否相信这一理想实现的可能性,班主任本人的态度并不乐观,因为她不相信所谓的“人类思想的高度觉悟”。
   现在在他看来,当年班主任还是过度乐观了。纵观历史,类似的“高度觉悟”确实存在,真正可怕的是,所谓反对私有制的“觉悟”,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存在。
   因为这里面牵涉到基本的人性问题,纯用逻辑来解释,其实很简单就能证明——若是人人皆圣贤,“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自必能实现;若是人人皆不是圣贤,这就是空话。所以问题还在我国儒家所精心熟虑地如何使人人皆往圣贤的路上走,而不必假定人人都是圣贤。
  
   二
   我最初知道这么一个人的存在,还是在自己是个小作者的时候,尽管现在也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作者,但我志不在此,我对于写作只是一种兴趣,一种很纯粹的,不带任何杂质的兴趣——没有功利因素,也不是三分钟热度,更不会因为点击少或其他诸如的外界因素影响而放弃。
   真正的兴趣,其动机完全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外部世界。当你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通常会体验到不一样的快乐——这快乐就是你的动力。真正的兴趣可以持续很多年,原因也在于这份快乐。
   兴趣与爱好导致的快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过程性的快乐”,另一是“结果性的快乐”。
   这两种快乐的差别在于:“过程性的快乐”持久但是强度不高;“结果性的快乐”只在短暂时间段发生,但是强度很高。
  
   三
   他大量了我好几下,才面目狰狞说:“你好爱争辩是非,请问你这是根据什么标准呢。”
   我说:“在一个规范的社会中,之所以人人能分辨是非,是因为有一套公认的行为规范或道德准则为大家所遵守。于是人们就可以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不同的社会行为。”
   “你刚才也说了是规范社会,那么如果不规范社会呢,在动乱年代,又该怎么办。”
   “若真是那样的话,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学中国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各人所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得的结论也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明辨是非已经不可能,大破才有大立,他们争执的焦点于是就转成为‘辩\\\'是非,如孔子一生想恢复周礼,认为世道太坏了,提倡复古。而法家却不同意。所以说,这个时候,不再是每一具体社会行为是非的辨别,而是有关是非标准本身的辩论。”
   我屏息注视他,继续道:“而我之所以说你们,并且说的头头是道,就是基于我们是在一个规范的社会里头,可以有依据来讲话,有话就好好说,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如果谈不拢那就设置门槛、权限之类的,这是你们的自由,但动辄就骂人,各种瞧不起也就别怪我对你们不留情面了。”
   吕琦听到这里,脾气开始变得暴躁:“你以为你是谁啊,你这么爱说别人,揭露别人的得意事,相必你生活中过得很苦吧,一定是个搬砖工,好可怜哦。”
   对于这个很没礼貌的话且是低级的故意岔开话题的做法,我禁不住笑出了声。
   他紧盯着我的脸和眼睛,确认在我脸上解读不出他想要的信息,于是他决定放手一搏。
   “被我说中了吧,哈哈。想企图借笑来掩盖你卑劣的小心思。没门,也不看看我是谁。我可是大理论家兼大作家耶!”
   “很好,算你猜对了。我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搬砖小工,一块砖三毛钱,日干夜干,估计这辈子也没能力在城里买房,所以,你满意了吗?”
   “你承认就好,这样我的心情就舒坦多了。”
   “那么,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多着呢。”说着,他低头冥思苦想了一阵,大概有半个小时,我一看墙上的钟,发现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正准确下逐客令时,他呆滞的眼睛忽然焕发光彩,神采飞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为什么人的记忆力用在猜忌仇恨上特别有效而持久呢?”他终于开了口,象是自言自语,但我知道他是有备而来。
   他的这个提问一下子将我打入谷底,令我一时浑身不舒服。不过好在,我之前一直都声明,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自己情绪低落时所发泄的本能。
  
   四
   我两手交叉在一起,手指间互相在缠绕,望着屏幕里的他,他一句话不说,阴沉沉地注视着我,仿佛是在看我出丑,毕竟之前我一直拿他这类人开玩笑,此时见我吃瘪的模样,心里乐开了花。
   “你真想知道答案?”我说。
   他没有说话,他的两只大白眼依然注视着我的脸,仿佛想知道我有没有撒谎。我也正面与他对视,他的眼睛从头到现在,仍旧毫无表情,只有在刚才的提问焕发光彩又黯淡下去。
   “这人真怪!”我嘀咕了一声,但很快,我又想起了他之前的话中,不由得笑出了声。
   “你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
   我不好意地说:“吕琦先生,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他嗤笑了一下,漫不经心道:“不就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内容么,才五千来字,我简直倒背如流。”
   像他这样的狂妄之语,我早已领教过了,所以不感到出奇。
   我一直都认为,真正的高手不是直白的表达,而是通过其他的反衬手段来表现其至境,譬如“实景清而空景现”,或通过别人的口,而不是自卖自夸。
   见我不说话,他更是恼怒,直接来一句,彻底把我雷倒在电脑椅上。
   他说:“你这小子,是不是不信我的话,我看了十来年的书,成万本书籍,小心我秀口一吐,喷死你个文盲。”说完他自顾自地大笑起来。
   直至他发现我目瞪口呆的眼神,以为我被他的几十年的文采功底吓傻了,竟然不好意思起来,“喂,你没事吧,你不会因为我的满腹才华而搞成脑震荡吧,那我会怪不好意思的。”
   他显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的一切做作没有逃过我眼皮底下,我差点禁不住又大笑。但因为我领教过上次的教训,所以只能强忍着。我的脸上没有笑容,只是眼睛闪烁了一下,露出一丝笑意,轻声朗诵一句诗:“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却没料到,他的神经过敏达到这种程度,一心认为我在挖苦他,其实我也不打算否认。我就是想看他抓狂的表情。
   “你这家伙,真是讨厌。是个孤儿吧。”他说完嘿嘿地笑了起来,“你还没有回答我的提问呢。是不是我说中了你的痛处。哈哈哈哈。”
   他的话给了我沉默思索的机会,我知道不说出来他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口一句搬砖、孤儿之类的话来恶心我,却(也)不是个办法。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说话说不过别人时,恼羞成怒,不讲是非了,就开始捏造别人的身世来满足他那可怜的被挫败的自尊心。
   我开始正视他的眼睛,他予以回击,目光冷冽,直到我鼓起了勇气,开始了说话,他才称心如意:
   “我并不高尚。”
   这是我的第一句话,他的瞳孔睁得很大,圆圆的,近视眼镜里鸡蛋白的眼球更是惹人夺目。我不敢对视,因为我讨厌看别人的大白眼,转向另外一边,仰视天花板。他却嘿嘿笑了一声,以为我怕他了。这笑声缓和了他与我之间的敌视态度。
   紧接着,我又说了第二句:
   “我没那么好,也不坏。”
   他听到这里皱起了眉头,愤怒道:“谁要听你讲废话,好人坏人之类的。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坏人,真是搞笑!赶紧说正事。”
   我对视了他一眼,说:“我是一个有私心的人。”
   他显然很满意我的说法。
   “我的火力为什么要对准你这类人,因为我在发泄情绪。另外,我干的事,我心里清楚,我始终相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与不好,由他人去评判,我只能将我们的观点摆出来供大家阅读。也不想去搞欺骗,因为想要长久的欺骗别人,我还没有那种本事,所以,干脆和盘托出,承认自己不高尚。”
   “很好,算你有点自知之明。然后呢?”
   “没有了呀。”
   “你混蛋、你骗人,你这个大骗子!”
   “我骗你什么了?”我反问他。
   “你骗了我——”他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搜肠刮肚了一阵子,又底气十足道,“不对,你想偷取我‘名’气。”
   我闻言惊掉了下巴,我把目光停留在他脸上很久,他显然也有点头脑,但我也想进一步确认,他的那种自负态度和高傲神气的后面,是有着摆脱不掉的忧虑。
   此刻,我必须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捋清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忧虑,我努力地回想,他两个半小时的话语,很快我就找到了他的症结所在——执着的偏执。
   正当我想说下去时,忽地发现自己身上也有这类的毛病,我这么执着的吐槽他们,是不是也走火入魔了,我心里斗争良久决定和盘托出时,发现周围一切已经改变了……

共 510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形式新颖,情节曲折,耐人寻味。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细节描写到位,心理活动真实,极具感染力,紧紧抓住读者的视线,充满新意,带着生活的气息,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后难忘。文笔带着艺术的美感,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语句朴实,生动形象,充满正能量。感动读者。写出真情实感,落笔有力。文笔流畅,意境优美,内容饱满,精彩纷呈,好作品。佳作欣赏,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推荐阅读。【编辑:明月心心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心心儿        2021-01-13 20:26:29
  感谢支持清风书苑,期盼精彩继续。
携手凤凰,共铸辉煌。
2 楼        文友:飞瀑流云        2021-01-13 21:19:58
   感谢支持清风书苑,期盼精彩继续。
飞瀑流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