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暗香】围炉夜话忆当年(赏析)

编辑推荐 【暗香】围炉夜话忆当年(赏析) ——读《安江往事》有感


作者:天池山 白丁,2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18发表时间:2021-01-14 18:58:44
摘要:而阅读该文后,犹如品了一杯陈酿美酒,那分甘甜绵长,围炉夜话的感觉让我陶醉其中。

周未,凛冽的寒风裹挟着丝丝冻雨拍打着窗外,这个冬天的寒冷似乎持续了一段时间,所以比以往显得更有年味。上午许,流沙河先生发来一个链接,题目是《安江往事》,希望我写篇点评。我很少给人写点评,不是傲气,而是水平有限,怕点评不当。当我打开“中国雪峰山”公众号,点开链接时,发现该文浏览量已近三万,读者点赞无数,好评如潮。一篇纯文学性的随笔散记,在新媒自媒铺天盖地的当今实属难得;而阅读该文后,犹如品了一杯陈酿美酒,那分甘甜绵长,围炉夜话的感觉让我陶醉其中。
   从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开始,只要在安江工作生活过的人,不论男女,不说年龄,不论职业,不说文化高低,只要你读了此文,肯定会打开记忆的闸门,对安江的印象会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心间,流淌过眼晴,流淌过耳边,流淌过鼻尖,流淌出温润的嘴唇,让记住童年,记住故乡,记住乡愁。
   作者南国过客,是安江镇中山园人,大学毕业后在洪江市烟草公司工作十余年,此后下海经商,2011年加盟隆平高科袁氏农业。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安江佬,用时间空间作纬度,将童年少年的成长时光予以回放,让笔端流出的文字唤醒追忆曾经的似水年华。
  
    一、河边
   那个年代,沅江,是上溯贵州,下入洞庭的黄金水道,它担负云贵原一带木材水运的主要任务。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一挂挂木排从贵州顺江而下,直达洞庭湖;而安江,就成为了排估佬歇息打尖的中转站,最旺盛的时候,江边停靠的木排几乎塞满江面,甚是壮观。
    在沅江之首,沅水之畔的安江,经常可以看到排估佬豪横地光着膀子,吹着口哨,操着浓重的外地口音大声吆喝着,他们大鱼大肉的从安江街上赶场回来,羡慕得流口水;还有就是,他们明目张胆地袒胸露背地在排上劳作,全然不顾远处木排上洗衣洗菜的妇女羞涩的窘态,每当这时候,我们小孩子就会齐声大喊:“排估佬,勾勾卵。”但是他们毫不在意,一笑了之。排古佬这个行当是孤单的,枯燥的,甚至是危险的,如遇回水深潭或遇浅滩搁浅,都会有生命危险。做一个排古佬,除了会游泳,还要有体魄有胆量,所以,能做排古佬的男人都是“狠角色”,一般人均心存敬畏之心。
  
    二、露天电影
   在那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无论城市乡村,看电影绝对是人们精神文化的一道大餐。    
   在安江城里,如果哪家单位晚上放电影,放什么片子,不要一个小时,消息就像风一样传开了,几乎全安江人就都知道了。我们这些小屁屁的任务就扛着凳子去“占位子”,没有凳子就用砖石做号记。有时位子被别人占了,只能站在银幕的背面去看,结果影片中的人都成了“左撇子”。
  
   三、老地方
   安江当初最繁华的路段是电影院、车站、民族饭店、人民剧院、冷饮店和百货大楼。这些都被作者白描般的一一绘画出来,不曾遗落一笔。“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逛百货大楼,印象最深的是收银台到各个柜台之间都有一根铁丝高高相连,售货员把发票和现金用夹子夹住,“嗖”的一声沿着铁丝飞向总收银台,收银台找零和盖章后,又“嗖”的一声沿着铁丝飞回来,那份娴熟和潇洒至今难忘……”这段场景描述生动具体,使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从前的百货大楼现已成了超市,经销的商品虽然比以前多的多,但我更怀念过去的百货大楼,怀念那一份尊贵,那一份与恬静。
  
    四、安江纱厂
   原湖南第一纺织厂,曾给安江带来了无尽的繁华与喧嚣。上万名纺织女工成了古老安江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中描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安江纱厂的后卫门和前卫门永远是最热闹的地方,三班倒的‘纱婆子’们下班后,衣着光鲜成群结队地逛街,长沙口音的厂话标志着她们的身份,老惹得水佬倌们轻佻的口哨声;白天和晚上两次响彻全城的汽笛声,准确地安排着那些尚无手表人们的作息时间,一副龙头老大的做派……”如今的安江纱厂早已繁华退尽,但依旧掩饰不了曾经的辉煌。
  
    五、山岩湾
   虽然用笔不多,但把安江这个神秘的地方勾画的栩栩如生,文中感叹:“对于每一个老安江人来说,三岩湾是那样的神秘莫测,那一湾碧绿的深潭下面,不知流传着多少令人毛骨悚然的古老传说;它是那样的高不可攀,陡峭的石壁,相信从来没有任何人可以爬上去;但是,峭壁下,一条年代久远的古纤道凿石而过,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坚毅……”
    “所以,它又是一座象征,它是安江人心目中的图腾,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长河,奔腾千里的沅水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失去了太多的能量,它在蛰伏,它在积蓄体力,它在等待时机。我想,它总有叱诧风云的那一天!”
    从地域上讲,故乡的河就是自己的母亲河,所以,沅江自然就是安江人民的母亲河。文中用修辞排比等手法,将山岩湾的地形地貌与波澜起伏的社会变革隐喻地表现出来,非常有催人奋进,引人思考的感觉。
    而今,山岩湾已经建立了一个高标准冬泳基地,安江冬泳俱乐部高举安江冬泳人大旗,从千里沅江开始,游洞庭,过黄河,登雪峰山天池挑战极限冬泳,屡创业内佳绩,深得社会好评。
  
    六 、黔阳一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黔阳一中是全县所有中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每个人都以能进黔阳一中就读而感到自豪,正如一中大门的对联所写:“今天我以一中为荣,明天一中以我为荣。”那时的一中,学风甚浓,无数优秀人才从这里迈进大学校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记叙了自己在母校所经历的凡人趣事,特别是在“打泥巴仗”时,一位“蓝军”同学焕发“血性”不愿“投降”被自己“爆菜”从此反目,二十多年后这位同学又不幸在车祸中逝去,作者为此感到深深的内疚和自责。阐述了人生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在遇见中告别,在告别中重逢的定理。
   黔阳一中的绿化树令作者魂牵梦绕,文中感叹:“这些梦境中时时闪现的树当中,最令人不能忘怀的,数目最多的,大概要属女贞树了,以前一进一中校门,两排排列整齐的女贞树就像列队欢迎士兵,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春季到来,满树都是白白的碎花,整个夏季则结满了绿绿的像微型芒果一样的果实,九月开学后,颜色逐渐变紫,到金秋十月,一串串的紫色果实垂满树枝,落英缤纷。”
   作者慢条斯理,精雕细刻地把一中的围墙、操坪、一中的树木和神通广大的罗校长到县里争取资金修缮校舍等一一还原,犹如启开一瓶陈封老酒,沁人心脾、欲罢不能、一醉方休。
   《安江往事》这篇文章深深打动了我。它文笔朴实,情感真挚,叙事生动,它让很多人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在”几多冷暖尘寰事,待到今知已鬓华”的曾经岁月里,而今显得多么珍贵。
   安江是一个集杂交水稻、雪峰山脉、抗战遗址、高庙遗址等宝贵旅游资源的文化重镇,如今已进入了高铁时代,这盛世,安江的未来一定会为你所愿!

共 27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赏析文,读文不难,难在赏析。对于文章的赏析,必定是要对文章了解得比较透彻的。《安江往事》是一篇描写安江的地方,也是作者所记下的故乡,作者是南国过客。赏析从头来,先介绍了作者,接着描写了河边、露天电影、老地方、安江纱厂、山岩湾、黔阳一中等安江的人与事,读来满满地乡愁之感,也抒发了对故乡的喜爱之情……这篇赏析文非常详细地写出作为读者的真切想法,自我情感的流露,品读好文,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易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1-01-14 19:00:54
  问好老师,感谢来稿,品读学习,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宁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黄埔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1 楼        文友:天池山        2021-01-14 19:21:18
  谢谢 多指导
2 楼        文友:壮溪        2021-01-14 21:49:21
  天池山老师的赏析文很有特色,那景、那人、那情都分析到位,绵绵的满满的的乡情乡愁,令人无限遐想!老师的文字有了很大精进!祝冬祺文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