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松鼠和花鼠(散文)
鼠,提及这个名字,可能会令人不齿。其实,我们对于鼠的世界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缺乏深入地了解。好吧,我就把我在东北森林里遇见的松鼠和花鼠的新鲜事说给大家听,当那个隐秘世界的门为你打开时,我相信那里面的事情,你一定会觉得生动有趣。松鼠和花鼠,绝对的一对小萌神,其可爱程度会让人意想不到。
◎松鼠:让它愤恨不已的偷窃者
管护站门前有一片落叶松林。树木修直,枝干秀颀,胸径都在三十多公分的样子。这片落叶松林虽然不是最早那批栽植的,却也年头很久远了,当年老一辈林业人的辛勤汗水,此时已化为苍翠的林木,功不可没。
落叶松林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在所有林木之中,它是最早感知到春天的。在山风乍暖之时,它的枝头,新绿便已经丰盈,此刻,其他树木还懵懵懂懂着,反应能力很是愚笨迟钝,在风中晃动枝条,却不解春天的“风情”。松林里聚居着各种鸟儿,东方将晓,便清音汇集,婉转流出,宛如一部巨大的音响,在实况播放着。
这里不仅有鸟儿,还有机灵的松鼠出没林间。它灰黑的身影不时在林木间晃来晃去,异常轻灵。它的巢穴就在松林深处,远远地看,挂在树尖处。它的巢穴很简单,不过是由一些小枝条堆插而成。与鸟巢不同的是,它的巢更像一个球体,呈圆形悬挂在高处。
我对它的巢是有印象的。记得有一次在落叶松林中采伐,在一棵高高的树上,就有这么一个巢穴。当树倒下,狠狠地拍到地上时,居然从里面甩出来一个蹦蹦跳跳的活物来,仔细一看才知是松鼠。采伐倒的树木,在地上排列着,它很笨拙地在树干上奔跑着,很显然比起攀爬来要慢得多。树木倒下,把它的特长简化掉了,这样的奔跑,让它看起来更滑稽了。
那次的经历,让我记住了松鼠巢穴的模样,站前落叶松林里的这个巢穴,让我有了很清醒的辨识。这个黑家伙尽管行踪诡秘,却可以寻根溯源般地找到它的藏身所在。不时有鸟儿飞来飞去,不知道它们的巢穴所在,只在此山中,林深不知处。鸟儿们无根,如同一阵风一样吹来吹去。这灰黑的影子却有根,不管它怎样闪展腾挪,那个巢穴就好像一根线,拴在它的身上。
秘境看似神秘,蒙在上面的外皮不过是一层阴暗色彩,一旦被明艳之光照透,就成为很平常的景物了。落叶松的枝条稀疏,遮蔽不到想要探索的目光,松鼠的一举一动便尽收眼底。
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个意外,当一只花鼠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便觉得这个林子里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花鼠又叫它“花黎棒”,黄褐的毛色,背上有着一条条黑色斑纹。之所以说不简单,这只花鼠的到来,彻头彻尾是在扮演着一个贼的角色。
林间有松鼠所开辟的储藏间,里面的储存是越冬的食物。花鼠的储藏间也在附近,它们所储存的秘密都是不可告人的,只是,松鼠的储存密码被花鼠读取。其实,它们只是储存食物的方式有些相同,而储藏地点的选择也一定会达成共识。
松鼠储存松籽会埋到土层里,尽管冬季里的大雪深达几十厘米,它依旧可以凭借记忆,一一找到。当然,它储存松籽的地点过多,难免有遗漏,这些遗漏的松籽成为了一颗颗种子,让红松树的萌生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完成了天然的更新。
花鼠断然不会如此储存食物,它更钟情于树洞,或者石缝这样的地方。两只鼠之间的都有各自喜好的口味,松鼠喜欢蘑菇,在蘑菇的生长旺季,它把一些蘑菇带到树梢,一个个挂到树枝上,进行晾晒。花鼠更喜欢庄稼的果实,玉米和大豆都是它的最爱。这种喜好都代表着它们的独特性,相互排斥却又相互通合。
松籽和榛子这样的坚果,花鼠也同样喜欢。此时,这个家伙光临松鼠的领地,绝非偶然。它在暗处窥伺良久,看见松鼠出门了,才悄悄下手。这个顽皮的家伙,是个难缠的主儿,它的到来,非常有针对性。在离松鼠的巢穴不远,有一棵臭桦树,树上有一个大洞,是非常理想的储藏间。理想的地方,也肯定是引人瞩目的地方,这个利欲熏心的家伙,快速地搬运着,来来回回好几趟,大有不搬空不罢休的劲头。
很快,它的丑陋行径被发现了,松鼠急急忙忙地赶了回来,“叽叽”的叫声急促而有力。那个小贼心虚得很,赶紧溜之大吉,不敢再来。
把贼赶走,松鼠忙去检查一下储藏间里的损失,差不多消失殆尽,不禁让它在树枝上蹿下跳,愤恨之情,溢于言表。这些储存的获取殊为不易,我经常看见它勤劳的身影,忙忙碌碌,不得清闲。只是,一时不慎,把劳动成果尽数丢失,怎么就不让人着急上火呢?
唉!自然界里的事情就是这样,有辛勤付出的,就有巧取豪夺的。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不是所有的获取,都是辛勤付出所得,自然之中的事情,没有什么是正确的,也没有什么是错误的,正确和错误只是一种事物的结合体而存在着,生存下去是自然界最经典的法则,也是最值得推崇的自然画卷,它所构成的生命体,就是最优秀的,最完美的。在自然面前,谁都没有优先活着的权利,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
作为人而言,我们从大自然的现象里总会发现一些可以值得我们参考的东西,或许,这就是我们可以尊重自然的理由,因为人类是最懂得从大自然里探寻食物的因果关系的。
还有,我们在生活面前的态度,应该是勤奋,而不是逍遥。松鼠的忙碌,或许我们不曾在意,但认真想想,松鼠也是在收获自己的成果,不疲懒,不侥幸,只有靠自己的辛勤,这是一种最可贵的品质。
◎花鼠:顽性十足的家伙
管护站前的大片耕地里,玉米丰收了,并且用上了收割机。照此以往,收割的速度上去了,田地的整洁程度却差很多。有一利必有一弊,什么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省力是最大的诱因,这是新一代农民们都看中的。机器收割过的田地,秸秆乱七八糟地铺得满地都是,其中还有大约一成的粮食,裹挟其中。金黄的玉米粒到处都是,还有些玉米棒子,摆在那里也无人问津,我行走其间,随手捡上两穗。
回到站里,把玉米的外皮扒开,绾个结,挂在仓房前壁的钉子上。这两穗玉米没有什么用途,闲置在那里。还别说,金黄色的点缀多少沾染上丰收之气,好像给暗黑的仓房佩戴上一朵艳丽的花。
说是花,当时的新鲜,过几天就忘记了。这天再看去,却觉得玉米有些异样。上面的籽粒少了些,露出了白色的核子。这不是因为干燥而脱落的,是什么东西窃取所致。我先想到了鸟儿,这里离林子很近,难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只是,玉米粒很大,来鹐食玉米的鸟儿,无非就两种,一个是灰喜鹊,另一个就是松鸦。这中间,松鸦的嫌疑最大,它常常到田地里偷食玉米,往往在收割之前,就已经开始试吃了,它知道何时是庄稼的成熟期。此时,大地里已经收割完毕,到处都是金黄的玉米粒,它们三五成群,都聚集在那里,这两穗玉米未必会进入它们的眼里,想是它们,却是在小觑它们呢。不由地,我便多了一份关注,就想一睹真正窃贼的面目,这天我还真的看见了。
仓房前,有一道板栅栏和一溜柴垛,那个窃贼鬼头鬼脑地出现了,悄悄地从柴垛那边露出了身形。只见它黄褐色的毛色,背上有一条条黑色的斑纹,长长的尾巴上翘着,还摆来摆去。一双贼溜溜的大眼睛,努努着,格外有神。原来这个窃贼是花鼠啊,它一时一刻都不安宁,左顾右盼着,觉得安全了,才向前跃动几步。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它也越谨小慎微,不时支起后腿,两只小前腿端抱于胸前,左右瞭望着。
仓房的前壁是一块块木板钉起来的,在我看来是无可攀援的,它毫不费力地爬上去,来到玉米前,采下一粒,却不咀嚼。我明白,这家伙有储藏食物的习惯,它把一粒粒玉米都含到嘴里,这张嘴是一个车厢,或者是一个口袋。
很快,它的那张嘴鼓鼓囊囊起来,涨得圆圆的,如同一个球时,它才从板壁上下来,消失在柴垛那边。我忙调整一下身形,取来一把椅子,并把自己掩在窗帘的后面,从一条缝隙看去,更安全也更清晰。我以为它的粮仓不远,往返一次,用不上多长时间。谁知一上午再没有回来,便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或许它一天只会来一次,路途遥远,对于它这样小排量车型,休整似乎更重要。过了中午,它还没有来,我不免倦累,有些心神不宁起来。站起来,去另一个房间里转一转,当作是散步,来进行调整。再回来看去,花鼠已然在玉米上了。
我稳住身形,小心坐下。那玉米上端的籽粒已经没有了,需要往下进行拓展。它的整个身形便都附贴到玉米上面,玉米棒上的重量陡然增加,连接玉米棒的干皮不堪重负,突然断裂开来,它和玉米棒一起掉落到地上。
它在地上一轱辘爬起来,飞快地攀上板栅栏,消失在柴垛那边。玉米粒炸散了一地,这些日子,玉米已经干燥得差不多了,很适合储藏的,我希望它会因此回来,它一定有颗粒归仓的收获之心。
第二天,玉米粒在地上分布如故,没有被动过。我想它一定被吓到,把这次掉落,当成是人为的陷阱了。我一直都没有收拾散落在地的玉米,是在给花鼠更多的机会,它却不懂我的心。
这天,我在山边的小径上闲步,在一丛河柳里,发现了玉米粒的踪影。这丛河柳中的一棵被锯子锯断,断开的树茬有些劈裂,裂开的茬口很深,里面竟然包裹着一粒金黄的玉米。这里距离管护站有几百米开外,这辆小货车的运输难度可想而知。我想着它那鼓鼓囊囊,把眼睛都撑大了的鬼样子,不禁会心一笑。它的储藏地点有序地分布着,小货车分别卸载,每个储藏点都有着缜密的收藏计划。
这个季节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认真地把握住,就是在阅读和热爱着生活,这个小顽皮啊,不会浪费每一分钟的,它此时一定在加足马力,奔跑在求索的路上呢。
如果我们将这定位在“不劳而获”上,我觉得是冤枉了花鼠。去收获每一个可能,是花鼠的细心,我们人类也应该学学它的耐心和功夫。
花鼠的世界,也是一部书,或许我们的发现只是其中的一角。可能与“鼠”有关的词语成语,贬义的居多,人们可以把“鼠”列为属相,至少说明人们还是认可它作为一种动物而存在,我们从中发掘出关于“鼠”对我们的生活意义,也是正常的。
另:看着文中熟悉的称呼(花黎棒子),倍感亲切,再次握手,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