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韵】心中植葵,摆渡心灵(赏析) ——江山绝品小说《向日葵》赏析
只留阳光老师的江山绝品小说《向日葵》,让人百读不厌。作者以入木三分的笔锋对主人公精神世界的探微索隐,饱含着对当下性犯罪这个敏感的社会命题严肃而理性的透析。而匠心独运的碎片式表现手法,又使得这篇小说内涵厚重,主旨幽深。
所谓的碎片化叙事指的是,作者将所设计好的故事分割成若干个小片段的形式,展现或隐藏在作品中的各个部分中,让读者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随着主线的进展,通过对一个个故事的片段的阅读,然后补出故事原本的完整形态。小说以向阳监狱高墙外的向日葵花田为背景,以主人公林一同的心理活动为主线,以凝重的笔触,唯美的状摹,细致的描述披露世态炎凉,揭示人性本质。作者将小说分为十三个章节,每一章都是一幕活灵活现的狱内狱外的生活场景。小说中每一个片断的内在意识,无不糅合着作者的主观意志,并由此连缀成一条曲曲弯弯,左冲右突的清清的溪水,从心原上潺潺流过。小说各章节间,思维的跳跃,联想的展开,潜意识的闪现,幻觉的产生,就像小河上时而溅起的一朵朵浪花。
一、心理活动的碎片化,让碎落的情节散而不乱
一篇七千余字的短篇绝品佳作,生动再现主人公林一同高墙内心灵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劝谕世人,堕落于深渊的罪人,不能一味依赖社会或他人的疗救,必须凭借自我洗心革面,方可让扭曲的灵魂突破心理的魔障,完成心灵的忏悔与救赎。
作者以错乱的时空顺序为叙事线索,林一同在向阳监狱十一年的服刑为显性事件,他时断时续的回忆为隐性事件,抽丝剥茧般的心理描写与外部故事情节的推进有机契合,让林一同这个具有鲜明立体感的主人公形象,在文字间渐渐丰满起来,鲜活起来,让读者在横向平铺的叙事时空交织中,真切感受到了他感情受挫时内心的失落与苦闷,监狱服刑时的冲撞与突围,出狱后的忏悔与觉醒。
小说开头有这么一段心理描写,“像放慢了镜头一样,阳光一点一点变成一道线,然后被黑暗完全代替。他忽然觉得身上的骨头似乎被剔除了。浑身发软,也许是站的惯性吧,还能吊线木偶一样立着。”内聚焦与外聚焦的巧妙契合,像探照灯一样,直接或间接地洞察林一同的心内世界,将他身陷囵圄后的懊恼、迷茫、彷徨、挣扎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作者以一个犯人的眼光审视同一监舍犯人犯罪的诱因与动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在听当事人叙述他狱中服刑的见闻与感受。与此同时,作者还对与主人公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整体扫描和局部化描写,让原本零散的故事情节在起承转合咫尺兴波。
大金牙是小说中作者着墨较多的一个人物形象。他虽然跟主公人的关系不亲不近,但他是同舍中唯一真正能走林一同内心深处、读得懂他画作的人,也是对林一同心灵自我救赎产生了潜移默化影响的人。他因伤人至残被判刑,刑期将满,不曾想却因他致残者的孙子恶意报复杀死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在狱中自寻短见,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作者特别善于多角度、多层面揭示人物心理的复杂层次和心路历程,窥探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
“等林一同停止哀嚎,从地上爬起来,大金牙正在用他带着黑泥的指甲剔牙齿缝里的烂肉。”林一同挨打,大金牙是能够出面制止的。但是从他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细微动作,却表现出大金牙对林一同被打的漠不关心。
大金牙走到林一同身边时,不仅在他脸上狠狠地踩上脚,紧跟着还有狗头喷血的痛骂,“小子,我他妈就看不上你这种,管不住自己的老二,祸害小姑娘。”又踩又骂,足见大金牙对林一同祸害小姑娘卑劣行径的深恶痛绝。大金牙爱憎分明,不曾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对林一同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小说第七章,有这么一段对话描写,“‘你这家伙,这个是我,这个是你,是吧?看看你画的向日葵,心里暖和和的,你画的船,让我这心里发凉啊。我可跟你不一样,我快出来了,我老婆我闺女还在等我呢。你这船上,可不要画我了啊。’大金牙把画册退给林一同,脸上泛起一层红光来,眼睛里满是希冀。”画作上的向日葵,让他心生暖意,升腾起他对出狱后改过自新的向往与憧憬。刑期将满,他即将与妻女合家团圆的欢愉之情溢于言表。只是不曾想,曾被他打伤致残者的孙子却伺机报复,蓄意杀害了他妻子与女儿,毁灭了他心中点燃起来的希望。“那……个船……我……下不……去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弥留之际,金大牙断断续续的临终遗言,诉说出他内心几多的遗憾与感慨,表达了一个罪人对生的留恋,对所犯罪孽的忏悔。只是这忏悔是以生命为代价。更何况,即使是以死谢罪,他的罪过又怎么可能赎完!
二、布局架构的碎片化,让跌宕的情节化整为零
作者将小说自然分为十三个章节。小说的故事情节从狱内到狱外,时间横跨十一年之久。作者将小说中连续性的人物和事件转化为场景画面的形式并排推进,将本该发展连贯的时间撕成一组组支离破碎的片断,这种叙事手法,实质上尊重了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无常性与无奈性。小说第二章,主人公遭受同监舍人的凌辱后缩在监舍一角,痛定思痛,触景生情,蓦然回想起金珊瑚KTV包间自己对无辜女孩的伤害,寥寥数笔,间接交待了主人公林一同沦为强奸犯的社会诱因。小说多处以主人公心理支配下的神态、动作描写来铺排串连,以镜头聚焦的形式对特定时空下的人物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惟妙惟肖的刻画与描写,从而使小说的叙事时空,相对于文本所发生的时间,变得纷沓、回环。但是,这并不影响贯穿小说始终的主线,将零散的故事碎片平铺,拼接、粘连、重合,也无碍于小说将不同时空下一个个破碎的原生态生活图景复原。
小说开篇,“咣当”的关门声,让故事情节像遭受重击的青花瓷,碎落一地,一个个扑朔迷离的谜团次第浮出,一个个的人物形象粉墨登场。在看似逐渐明朗化的故事情节推进中,一个个新的哑谜、悬疑又接踵而至,扣紧读者的心弦。
“当林一同身后的大门关上时,一种沦陷感瞬间蹿入他的心底,像是有人在耳旁撞钟,林一同的耳朵嗡嗡作响。”缘音探微,碎片式的故事情节散落于幻觉时空、回忆时空、现实时空的错落交织之中,读者在感动与感念中,心灵被击中、被刺痛、被震撼,不由自主跟随作者的思绪潜入一座文字构筑的精神围城,任由情思在小说虚构起来的断残错乱的时空中,与主人公林一同情感潮水交融、碰撞。小说正是通过这种主观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拨开层层迷雾,窥探主人公林一同隐秘的内心世界。
“在林一同像死鱼一样越来越绝望的时候,他走过了一千零一十八步,通道到了尽头,身后的一道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道光线透入,风和阳光迎面而来。”
这是主人公涉足监狱那一瞬间的切身体验。透过这一千零一十八步,主人公心理的跳跃、意识的流动、联翩的浮想等诸多感官意象像脱了缰的野马,汹涌而至。监狱的大门猛然关上,主人公林一同与外面的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花花世界被断然隔开,作者将主人公林一同此时此刻行将就死的心与死鱼作比,形象深刻地披露了他这个沉湎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富二代转瞬沦为阶下囚时落寞、沮丧、颓废、绝望的心境。
在写到林一同被打后疼痛难忍时,作者故意王顾左右而言他,叙写其被暴打后的惨相,然后再现他被劈头盖脸残惨暴打的场景。碎片化的故事情节,让读者迫不及待急欲追溯他挨打的源头。
初来乍到,素昧平生,林一同却如此不招人的待见,这也为小说又平添新的疑云与谜团。作者又将笔锋一转,描写同舍犯人邪恶的笑容,狼吞虎咽的吃相,尿尿时的低下调笑,在层层铺陈中,巧借林一同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断断续续地道出他作奸犯科的诱因:父母的宠爱,朋友的怂恿,求爱受挫、自我放纵……让他一步步泯灭人性,丧尽天良,堕落犯罪。当把这些看似零乱的情节理顺,读者便深切体察主人公林一同前后思维的混乱、情感的失落、心理的纠结、情绪的波动,从而更真切感知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真实可信。
小说并不是按故事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叙述完整,而是以展示新场景新的情节来重构叙述脉络,使小说以横向平铺的一个个跳跃式的画面,唤醒读者的阅读记忆,拓展读者的阅读视野,使读者不由自主添补故事发展链条上的一处处空白,从而激发阅读兴趣与阅读的欲望。
文中对黑头的描写着墨不多,但有一处对黑头的心理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是个爷们儿。’黑头撇了撇嘴,脸上带着不屑。”撇嘴的表情,鄙夷的神态,仍然掩饰不住大金牙的死对黑头心灵的触动与震撼。兔死狐悲,黑头尽管是惯犯,是监狱的常客,但是他并非冥顽不化,大金牙的死唤醒了他尚未泯灭的良心。“黑头,这次出去,估计就不会再进来了吧。”黑头到底会不会再进来呢?一语惊醒梦中人,林一同这饶有余味一问,是在警醒黑头,也把留白留给了读者,任由读者却猜想黑头的人生走向与命运归宿。
作者笔下鲜活起来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实际上都在完成着灵魂的摆渡。有的把自己摆渡到了天堂,有的把自己摆渡到地狱。大金牙的自杀绝非偶然,林一同的母亲与秀才妹妹在精神病院的相遇亦非巧合。作者精心布局,意蕴幽深。在小说中,无论是公林一同,还是大金牙,或者是秀才,他们都并非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们犯罪或者是因为一时冲动,或者是因为情感放纵,或者是因为行为不端。同时,作者也在暗示,每一个罪犯必须为自己行为付出代价,可能祸及自己的亲人,甚至要付出生命。心灵的救赎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小说第十二章,有一段精神病院两个精神病人厮打的场景。“小婊子,你害了我儿子还不够,现在还来欺负我老太婆。”那个小女孩纵身骑到老女人身上,又是啪啪几个耳光:“你是恶魔,你儿子也是恶魔,你们毁了我,毁了我哥哥,毁了我妈妈,你们是恶魔……”两个精神病人语无伦次的对话道出了秀才犯罪的动机以及林一同妈妈致疯的症结所在。“那个女孩是被人给毁了,精神出了问题,她哥哥又杀了那人,被枪决了,她妈妈,唉,前一段时间生病去世……”院长慢条斯理的解释则折射了社会犯罪给罪犯家庭和受害者家庭所带来的连锁性的灾难与不幸。
三、意象意境的碎片化,披露人物隐秘的心灵世界
小说借“向日葵”这一意象作为标题,点亮文眼,同时,巧借监狱高墙之外的向日葵花田点亮监狱犯人重生的希望。作者写心理活动,写潜意识里的直觉和错觉,但是,作者并不是为写这些而写,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中种种罪犯的特征及本质,并藉此唤醒那些犯罪边缘上玩火者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因此说,这篇小说彰显出了现实主义特色,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具有鞭世醒人的功德。
文中隐喻和暗示比比皆是,向日葵、大海、破旧的船,从实写到虚写,作者空灵无比,禅意幽深。纯净唯美的文字,幽远深邃的意境,让小说呈现出别具匠心的禅意叙事风格。
“透过窗户,林一同可惟看见那一片向日葵,似乎是结了籽吧,向日葵的头微微低着,然而那金灿灿的颜色让林一同看得更清了。”那一朵朵微微低着头金灿灿的向日葵对主人公何尝不是触及灵魂的精神感召。向阳监狱,监狱的名字让人心生暖意,监舍窗外的向日葵花暗示狱中犯人,身陷囵圄,却仍须心怀希望,向阳重生,走出人生的暗夜。
“一阵狂风席卷而过,夜色呻吟着降临,向日的身子被撕扯着摇摆,其实林一同是听不到的,但是他看见有几棵向日葵拦腰折断了。”一切景语物语皆情语。林一同幻觉中出现的被拦腰斩断的向日葵,何尝不是他挨人痛打遭人辱骂受人白眼时的自画像!
隐喻的意象让现实与虚拟互相交换。它既是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又是狱舍窗外真实存在的植物,在主人公心目中,眼中所见笔下所画的每一株向日葵都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在主人公的画作中,在他的心理活动中零散式地呈现出来,同样也被他在狱中狱外的生活展现出来。
“除了画向日葵,林一同还画船。画大大小小的船,画破败不堪的船,画左右摇晃的船,画船舱漫了水的船,画船上形形色色的人,再现船上人的神态,画船上没有脸的年轻人,或惊讶,或愤怒,或焦虑,或绝望。”在林一同的画作中,向阳而生的向日葵不仅代表着犯人对光明与未来追求,也代表着受害人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在黑暗中乘风破浪的船船,既代表着堕落的灵魂的自我拯救,也代表着受伤者灵魂的自我疗救与摆渡。
碎片化的表现手法,成功塑造一个个性格不同、境遇迥异的犯人的形象。主人公林一同,情感受挫,灵魂扭曲,心理变态。大金牙专横跋扈,颐气指使,以强凌弱,伤人致残,判刑坐牢。秀才疾恶如仇,目无法纪,杀人不眨眼。林一同的母亲狭隘、自私,恣睢、偏执。受伤的女孩委屈求全,仁慈宽容……这一个个灰色的小人物,在监狱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各自的故事,折身出当下他们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及其对主人公心理变化与情绪起落所造成的影响。
作者以冷静从容的笔力、强烈的人本关怀,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灰色小物群象,也让小说的情节构架更加立体,将主人公林一同炼狱经历与感受,一如电影的镜头写真,形象、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四、时空转换的碎片化,折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小说打破了叙事的线性结构,呈现了叙事时空的碎片化构架文本骨骼脉络,使得作者笔下犯人的监狱生活成为零碎的拼图。由于叙述者的身份,真实与虚幻交叉,并没有起承转合的关系,小说中的事件与时空都被肢解,凌乱地平铺开来。时空的碎片化,也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在不同的章节中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在不同的环境里,以不同的身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断断续续的叙事中,作者有意无意将这些人物形象拼粘在一起,若隐若现地构成了隐性的形象,让读者拂尘见金,探寻小说中犯人犯罪的动因与经过,揣度其人生命运的必然归宿。小说以全新的叙述方式,将鸡零狗碎的事件不断地转换,任由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相互交织成了一张星罗棋布的网,将纷繁复杂的人与事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故事背后,呈现了叙述者构架的慧心与叙事的机智。
“女人驻足在最后一幅画的前面,这是一艘大船,船身上都是向日葵图案,里的人全部背对着观众,而太阳在他们的正前方。船,正迎着太阳驶去。”当深受伤害的女子携女儿观看林一同画展时,她猜得出画家笔下向阳行驶的大船、船身上的向日葵图案、船上一个个背对观众人物背后有隐秘的故事。她由此联想到了诺亚方舟。她希望这诺亚方舟就像那驶向太阳的船一样,能将一颗颗或受伤的或沉沦的灵魂摆渡向阳光普照下的彼岸。她拒绝林一同的赔偿,这表明,她虽然无法原谅林一同及其母亲对她身心所造成的伤害,但她已经放下了对林一同的仇恨,体谅、宽恕并包容着林一同母亲对她无端的指责与纠缠。
碎片化的叙述,理性的表达,闪光的主题,欧式的风格,冲破了传统小说苑囿的束缚,使小说笼上了新潮、前卫的色彩。整篇小说,无论意识、心理,还是回忆、幻想,作者真正要呈现的都是生活的现实和现实的生活。作者匠心独运,巧借的碎片式的叙事手法,剖析生活的本质,开掘生活的内涵,揭示人性的本质。心中植葵,摆渡灵魂,醒世策人,疗救人心。一篇江山绝品小说,实至名归,耐读耐品,给人留下无尽的省思与况味。
附《向日葵》江山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929152.html,以餐读者。
上次我在回复纷飞的雪时也说了,文酬知音,乃一幸事。雪社读到《向日葵》后难掩喜爱,洋洋留评,字真意切,让阳光十分感动,还有淑敏姐,莲儿等对《向日葵》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今日再读心花一瓣老师的赏析,阳光更是倍受鼓舞。
这篇赏析用"碎片化"作为中心词来结构全篇,条分缕析,深刻到位,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鉴赏功底。
小说才七千多字,赏析写了六千多,心花老师的认真严谨,令人敬佩。
感谢,感动,问好心花一瓣老师,祝佳作频出,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