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袅袅茶香暖时光(散文)
厦门人每天的时光是从袅袅茶香中开始的。
仙岳山公园的土地庙旁有一条长廊,木质的结构,有古色古香的美感,一侧开有方形的窗,窗外是碧绿的树、鲜艳的花,还有鸟鸣声声。这条长廊是公园专为人们喝茶而设置,里面摆了十几张木制的桌子和凳子,旁边有茶具出租,有开水供应,茶叶自带。每天清晨,有些人锻炼好先不忙着下山,也不急着吃早餐,喜欢到这里先喝上两杯茶。也有人特意从山下赶来喝茶的。其实哪里不可以喝茶呢,但是很多人就爱到这里来喝茶,因为这里人多,有气氛。有些人喝茶喜欢独饮,在孤寂中品出人生万千滋味;有些人喝茶喜欢与他人共饮,人越多越痛快,在喧嚣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有声有色,有情有趣。人们坐在这里喝茶喝得酣畅淋漓,喝得忘了今夕何夕。他们也许是相熟多年的好友、同事,也许只是普通的熟人、邻居。即使刚认识也不要紧,茶如酒一般,很容易拉近人的距离。两杯茶喝下肚,话题就会打开,国事家事天下事,无所不谈,谈上个把小时,也许就从陌路到知交,然后再约好下次喝茶的时间。厦门人,喜欢以茶会友。
在仙岳山公园一条山路的一个拐角处,有一张青石板桌和几张圆形的石凳,浅灰的色泽被磨蚀得有点发亮。每天清晨有几个老人爱坐在这里喝茶,他们六十岁左右的样子,气色尚佳,可见生活对他们还算厚爱。他们不喜欢坐在走廊那边,嫌那边太吵。他们自带茶具、开水,还有配茶的甜点。这几个老人是老厦门人,彼此相识多年,情谊深厚,每次在一起喝茶,都相谈甚欢。他们边聊天边喝茶,再咬上一个甜丝丝的厦门馅饼,眉眼间无限满足。数年来,只要不下雨,我早上来仙岳山锻炼,定然可以看见他们,固定的地点,固定的人,从没变过。这是一伙多么可爱的老人!这是一伙热爱生活的老人!他们把喝茶当成一种精神皈依、一种心灵寄托。茶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与他们骨肉相连,生死相依。
清晨的仙岳山公园总是弥漫着最鲜活的气息,交织着最热闹的声响,流淌着最浓郁的茶香。人们的笑语声,杯子的叮当声,水开后咕咚咕咚的响声,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各种声响把鸟鸣声彻底碾压。茶香袅袅,飘进树林里,飘进花丛中,飘进蓝天白云里。茶香,草木香,花香,香气喷涌,那是厦门清晨独特的气息。
喝茶,是厦门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有些人可以一天喝到晚;有些人可以不吃早餐,但一定要喝茶;有些人不喝茶睡不着;有些人一天不喝茶会难受。厦门人,无茶不欢。
在老家,喝茶的人不多,泡茶也很随意,扔一把子茶叶到茶杯里,开水哗哗地冲下去,待茶水变凉时,一口气喝完,再兑上水。那把子茶叶可以从早喝到晚。小时候喜欢看父亲喝茶,父亲喝茶的时候代表他的心情不错。他心情一好,家里就会有好吃的,比如第二天早上他就会做猪油炒饭;要么会割上一点猪肉,放些梅菜来烧着吃,虽然猪肉屈指可数,梅菜铺天盖地,但真是香,特下饭。除了有好吃的,还能得到一点零花钱,五分、一角的,可以买几个奶糖、二两葵花籽或者一小把腌菜梗什么的,那都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零食。所以,那时候盼着父亲天天喝茶。可是父亲喝茶的次数十分有限,因为他要节省茶叶,几两茶叶他可以从年初喝到年尾。有一次看到父亲在外面喝喜酒回来,兴致勃勃地冲上了一大杯茶,然后端着茶杯悠闲自在地坐在藤椅上,翘着个二郎腿,哼起了小曲。待茶水不烫时,父亲猛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用右手拍一下大腿,大声地赞叹,好喝,这茶不错;然后又猛喝一口,又大声地赞叹。看到父亲喝得那般有滋有味,我想茶肯定比糖还甜,于是就着父亲的茶杯喝了一大口,啊,好苦好涩,比药还难吃,我差点要吐出来,自此对茶敬而远之。
来到厦门,竟然学会了喝茶。在这个城市,是无法拒绝茶的。不管是到人家店里小坐或到人家家里做客,主人殷勤款款,把一杯喷香的热茶端至你的面前,不喝,既不礼貌,也显得矫情。
数年来,不仅习惯了茶的味道,还学会了厦门人的泡茶方法。厦门人泡茶有专供泡茶的桌椅和茶具,茶具包括小电磁炉、小水壶、紫砂壶、茶盅、小茶杯、公道杯等等。泡茶时对水质、水温、水浸润茶叶的时间都有严格限制,视茶叶的品种而定;还有一套固定的程序:人要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先烧水,水开后温杯,茶叶放适量于茶盅,倒入开水,第一遍茶水弃之,第二遍茶水方可饮用,不可大口地喝,要小口地抿,抿之前先闻香。人在泡茶时心要静,要缓缓地来。来客泡茶,是厦门人的待客之道。有很多年泡茶时我老显得毛手毛脚,常常不是打翻了杯盖,就是烫到了手。厦门泡茶程序的繁复、精细,让我一度难以适应。泡茶泡了十年,到如今方显娴熟、自然。
但始终没有爱上喝茶。直到在云南临沧邂逅了普洱生茶。
那是三年前的五月初,去了一趟云南旅游,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这些著名的地方自然不会错过,然后有事绕去了临沧,办完事,顺道玩了一下。临沧,名气远不及大理、丽江,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景致,但茶山还是有几分味道的。满山遍野的茶树,葱葱郁郁,阔大,挺拔。千年的古茶树威严高耸,如宝塔般庄严、神圣。这些茶树上的茶叶都是用来制作普洱茶的。人漫步于茶树间,感觉呼吸都变得纯净、清香。看茶农采茶也颇有意趣。几个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背着小竹篓,戴着斗笠,立于茶树下,脸上虽是沧桑斑驳,笑容却比阳光更灿烂,他们采起茶来其麻利、灵巧不输于年轻人。他们专注地凝望着茶树,手指在树枝间敏捷地翻飞,像绣娘绣花般灵活、好看,然后只见一片片茶叶飞快地进入他们的竹篓里,让人叹为观止。我看着新鲜,也想帮他们,便用左手扶住一根枝杈,右手一阵猛扯,动作毫不温柔,把扯下的一小把绿叶丢进他们的篓子里,正洋洋得意,觉得采茶又简单又有趣,却引来他们一阵哄堂大笑。原来采茶可不是乱摘一气,而是采每根枝杈最末端、最细嫩的那片。
在临沧机场等候登机,时间尚早,便到机场旁的一家普洱茶专卖店小坐。店里布置十分雅致,灯光柔和、温馨,一饼饼普洱茶被放置于柜子的暗格里。两张紫红色的木桌摆在店的中间,一大一小,凳子呈圆形,也是紫红色,颇有古风。桌上摆着不少泡茶用具。老板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穿着职业套装,显得精明、干练。店里有客,她正坐在桌前泡茶。云南人泡茶和厦门人一样,看来云南人也是讲究喝茶的。见我进来,她温婉一笑,招呼我坐下喝杯茶,态度既不过分热情也不显得冷淡。她泡茶的神情很淡定,动作甚是优美,柔嫩的手指如一朵朵莲花似的在杯盏间摇曳。不一会儿,茶泡好,她端了一小杯茶放于我面前,茶汤呈一种黄绿色,如树木新芽的色泽。她告诉我这是普洱生茶。我才知道普洱茶原来分为生茶和熟茶,熟茶我喝过,总嫌滋味寡淡,不爱喝;而生茶倒没见过,更没喝过。因为不爱喝茶,在厦门我是从不逛茶叶店的。我抿了一口,入口微苦,口感浓烈、厚重,有淡淡的香气,香味有点复杂,像红枣的香,又像菌菇的香。喝完,肠胃十分舒爽,有苦味和香味在喉咙里经久不散。自那一杯,深深爱上普洱生茶。多少年来寻寻觅觅,仿佛就是为了寻找这种味道,那是我喜爱的味道,更是适合我的味道。
从此把喝茶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且非普洱生茶不喝。每天至少一大杯,一天不喝心里会觉得空落落的。
最喜在冬日里喝茶。今年厦门的冬格外冷些,一直习惯了厦门温暖的冬,今年的冬倒让我有点不适应,但比起北方的冬,厦门的冬已算有情有意。周末在家休息,看着外面阳光虽好,终是有气无力,透着点灰白。风虽轻,刮在脸上毫不怜香惜玉,如针扎似的疼,也就懒得出门。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泡泡茶,倒也惬意。捧着一大杯滚烫的茶在手里,好像捧着一个暖洋洋的春天,待一杯茶喝完,全身变得热乎乎的,额头还冒了点汗,以为冬天远去,夏天到了,那个时刻激动莫名,幸福如春水荡漾。
喝普洱生茶喝了数年,对它始终情有独钟。我不会品茶,更不懂什么茶道,只是迷恋它的味道,苦得奇异,又带着丝丝甘甜,落胃清爽,余味无穷。那种味道,像极了生活的滋味。
祝福老师,一切如意!
感谢您的留言,祝福您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