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征文踏雪寻踪】沈阳中街情思(散文)

精品 【绿野征文踏雪寻踪】沈阳中街情思(散文)


作者:温丽娟 布衣,20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4发表时间:2021-01-20 11:17:38


   沈阳、法库相隔仅二百余里,在我漫长童年、少年的想法里,沈阳是遥不可及的“天上人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车像穿梭似的往来,人像星星般密麻,那是有皇宫、皇家购物街遗迹留存的地方。那该是怎样的景象?不可思议啊。沈阳人,作为大城市的人,一群皇城根里的民众,也是穿戴美丽,长相斯文,言谈文雅,气派高调,习惯规范喽。一切都是高大上的,一切都是农村人无法比拟的。
   沈阳有条大街叫中街,中街凸起了沈阳轮廓,这是我长久的认识。因为除了中街我几乎不知道沈阳还有哪些地名(故宫也是大了些才记住)。中街之所以在我心中响亮,缘于父母亲。我的父母啊,一生中仅有的携手浪漫是在中街度过完成的吧。这对他们是一种极大的生命奢侈,因奢侈曾特别的美好。只是相对漫长的人生,这美好是一闪而过。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婚燕的时父亲要去抚顺做工。那是晚秋时节。母亲送父亲。原本是送到乡里大车店的,那有去镇子的马车。可是母亲随父亲坐上了大马车,也去了镇子。那时城镇已有了公共交通。他们坐马车到了法库镇,到了车站,母亲却没有返乡,而是又随父亲坐上了去沈阳的客车,这才有了他们的”中街故事”。母亲说,长到二十出头没出过村庄,出嫁了还是老守田园。不知咋的了,就想走到外面看看,就想跟着你爸上中街逛一逛。
   母亲的“中街”,说起来还是她父亲讲给她的。母亲的父亲是个照相的,民国时期,照相行业在社会秩序里是啥位置,我不清楚。可惜她父亲早逝,那时母亲才四五岁。母亲对她父亲的回忆仅限在给她讲过盛京的中街。“中街,皇后宫女出进的地方,那还了得,热闹!三教九流集聚地。一辈子到过中街算开眼界了哈。”据说我姥爷年轻时因故在中街住过两宿呢。算起来是一个世纪的事了。
   父母亲在沈阳逗留一天多,父亲才赶往抚顺,母亲才返乡。他们在沈阳去了哪些地方,好像除了中街,除了说中街的油条豆浆好,还看了杂耍,别的说啥了,好像没有。或者说了都没有说吃油条喝豆浆看杂耍那样轰轰烈烈,这淹没了其它,让人不记得。他们这一生,“在中街吃油条喝豆浆看杂耍”的往事说了不计其数,跟家人跟邻居。我曾经跟二老调侃,这辈子你俩就靠“中街故事”活着呢。逗的家人笑成一团。当时是他们看到孙辈提着刚买的油条豆浆进屋来,母亲见物思又迁,说,再难吃到中街那样好的油条豆浆喽。
   中街的油条,那是旭日东升,朝霞放射的第一缕光线的颜色,那个金灿灿哦。氤氲的气儿,直扑扑涌向鼻孔。雪白的面,黄乎乎的豆油,适宜的火候,三大列强锤炼出的食物,陶醉着嗅觉,久久不愿苏醒。咬一口,那食质聚缩又舒展,又痴迷了味觉,久久的愣着,忘了咬第二口。此味只能天上,人间能得几回闻。豆浆,那种温热直把肠胃熨帖得舒舒爽爽,那浆液里的蛋白质,直把人的精神与肉体浆养的要哭。这是父母多年对油条豆浆的感情泼洒,我用文字予以接住。
   他们是在车站候车厅待了一宿,第二天早上来到中街的,母亲牵着父亲的手,站在中街上看人,那人络绎不绝啊,然后又牵手闯荡,也分不清是中街的东西,还是中街的南北。反正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下到处是人,是人间烟火。他们在一隅,看到一牌匾写有油条豆浆字样,便进去。
   “来啦两位!两碗浆子?几块油条?”
   中年样的老板声音比脚步快。他绽着笑打招呼。店不大,人近满,老板伙计紧忙乎。
   冒热气的豆浆端上来了,蓬松脆的油条端上来了。
   “小两口吧,哪的?”
   “法库的,听说过王爷陵四家子没,那的。”“啊啊,知道,王爷的陵地,山水宝地。怪不得小伙子长得材料,媳妇也俊俏噢。”
   老板一边伺候,还喜欢和顾客搭话扯家常,是个活泛热情的人。来者都是客,五湖四海都是朋友。
   吃完,肚饱体温情恰恰,终身难忘。父母说,以后再没吃过那么香的油条,那么好喝的豆浆。
   从早餐铺出来,离不远,他们又看了杂耍。演员两男一女,他们的表演奇技异巧。两男的,一个能吞刀,一把尖尖的刀,刀尖直冲嘴去,“吃”进“咽”下,一呕,刀又从嘴出来。一个有顶功,把大缸向上一颠,头顶稳稳接住缸沿儿,人两臂伸张,脚挪移,保持平衡。那大缸好像粘到头顶了。吐火的女子,火星从嘴里呼呼飞喷,她手里的纸燃着了,化了灰,她的嘴却是安然无恙。
   父母的中街故事,有点遥远了,当讲给孙辈听时,像江湖传说了。
   我第一次走中街,已是新世纪伊始,人近中年。那时我已褪去关于中街的幼稚“神话”,但是,当我踏进中街步行街的一刹那,仿佛进入了梦境。我之前去过了北京,也走过长安街,那是在夜晚,平常的日子,没觉得怎样的人多。此刻站在中街,几句成语倏然而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这是我以往经历中不曾遇过的“人多”。独行的,牵手的,彳亍的,匆匆的。正值仲春,长衣短衫,塑身宽带,风纪紧扣,制襟露肘,西装革履,边幅随意。皓首老者,黄口小儿,妙龄少女,体胖中年。形形色色的人充塞着宽街阔巷。我陶醉我兴奋,仿佛跃上人生新台阶,荣获站得高看得远的满足。中街两边建筑物风格各异,各个华丽。有的像哥特式建筑削尖插云,有的飞檐翘脚凌空欲展。红墙金壁陆离罩面,商铺店肆挨挨挤挤又井然有序。世界有十大著名街道,我想,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维也纳克恩顿大街,可能在细节处各有千秋,但宏观概貌也大同小异吧。中街足以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中街是飨食那些缺乏异域风情的人们心灵的,是弥补眼睛遗憾的。
   中街,沈阳的商业中心,它集繁华兴隆热闹于一街。它原是皇家街巷。时间追溯四百年,在16世纪前叶,清太宗定都盛京,在中街处将明朝所筑的砖城进行了改建扩建。将老式的十字型两条街,改筑为井字型四条街,中街是领衔。如果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大金”迁都沈阳后所建的“故宫”是盛京一颗明珠,那么中街就是这颗明珠上璀璨的眼。中街是沈阳这座内方外圆,“曼陀罗”城的一条鲜明的轮毂。 中街,它曾经是盛京的风水宝地,是当代沈阳的中心地标。我也加入了中街系统,中街新华书店,我是常客。每每穿过喧嚣的街面,来到书店,顿时被安静洗礼。投入书的世界,墨香是心头的华灯。一捧上书便如痴如醉。
   中街风雨兼程四百年,中街荣耀风光四百年。今天中街又万象更新了。沈阳市政府秉承“以商兴街,以古为新”的理念,运用现代化建筑与构造手法,升华了中街建筑之美,文化之美。焕然一新的中街,让古老与现代完美衔接。父母的“中街故事”永远让我温馨,而新中街的风采,我更愿讲给父母,尽管他们已过世。
   现在,每当傍晚走中街,赏炫彩的灯光,聆悦耳的音乐,享受5G全覆盖……深感时代的美好,祖国的美好。

共 26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描摹细腻,行文流畅,主题突出。中街风雨兼程四百年,中街荣耀风光四百年。今天中街又万象更新了。沈阳市政府秉承“以商兴街,以古为新”的理念,运用现代化建筑与构造手法,升华了中街建筑之美,文化之美。焕然一新的中街,让古老与现代完美衔接。傍晚走进中街,欣赏炫彩灯光,聆听悦耳音乐,感慨时代变迁,赞祖国美如画。荐阅,问好,祝福。【编辑林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12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心        2021-01-20 14:14:05
  今天中街又万象更新了。沈阳市政府秉承“以商兴街,以古为新”的理念,运用现代化建筑与构造手法,升华了中街建筑之美,文化之美。焕然一新的中街,让古老与现代完美衔接。欣赏美文,欢迎赐稿。问好,祝福一切安好。
秋心如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