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蒸馍(随笔)

精品 【丁香】蒸馍(随笔)


作者:闰土 举人,389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1发表时间:2021-01-21 21:22:46

【丁香】蒸馍(随笔) 啥叫馍,是把面发好后从锅里蒸出来的叫馍,城市人把这叫馒头。
   上次写《淘麦》,给老伴把面捎去了,这次还正应了老伴的话:“麦虽然没淘,但打的面还比淘过麦的还白,吃起来劲道,蒸的馍也白,到底是磨面设备先进了。”这次我留了几十斤面,也刚好上次蒸的馍吃完了,我想马上也快过年了,不如发些酵子,起上些面,把过年馍一蒸,到年跟前也就不乱套了。
   我小时候上学时,家里吃的短缺,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肚子饿得像猫抓一样。一次,我放学后剜了一笼野菜,晚上让母亲给我蒸菜疙瘩,我把菜择净后,不停催着,母亲亲昵地说:“你急什么,像喉咙眼手上来了。”等了不大一会儿,母亲把锅盖一揭,我从锅里一手拿一个菜疙瘩,大口大口地吃着,菜疙瘩把我噎得直打嗝。母亲看到后笑着又说:“看我娃像饿狼城里放出来一样,甭急,菜疙瘩有的是,你慢慢吃。”那晚就不大的菜疙瘩,我一气吃了五个,母亲吓得再不敢让我吃了。
   那时不知我是长身体还是饭菜没油水,经常一顿饭赶不上一顿,每次学校回来,就在厨房翻箱倒柜找吃的。奶奶笑着说道:“看我憋蛋娃像饿死鬼掏肠子呢?”然后奶奶又从她房子拿些好吃的偷偷给我。
   记得在七十年代未,我曾招录在一个乡镇企业上班,都在灶上吃饭,后来我又在外面给厂子跑采购、搞推销,再后来又当上了销售厂长,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因为多在外,少在家,生活上常常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母亲常常数落我,“把我惯得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连吃饭调和都不会调。”
   以后娶了媳妇,我更是大男子主义严重,往往从厂子回到家里,妻子第一句话就问:“你吃啥呀?”
   我不加思索地说道:“吃面。”妻子把面做好,给我端来,又亲切地问我:“调和尝着吗?”那时我能吃饱饭已经很知足了。
   这样我常常回来不几天,就走了,即使农村割麦、种麦也停不了多长时间,家里有父母亲,加及我妻子,他们也不在乎我在不在家收种。
   那时,有母亲的呵护,家里就是油瓮倒了我都不管不发慌,更别说吃喝了。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眨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我由昔日的年轻小伙一晃到了花甲之年,我当年的妻子也熬成了老太婆,儿女成家立业,都过上了他们的好日子。
   老伴去西安管护孙子了,我由于不习惯西安生活,加之又种了十多亩麦子,还有这文学爱好,喜欢写些小豆腐块,还要参加县上的许多活动。所以,儿子多次叫我,我去两三天后,就偷偷溜走了,无怪乎儿子对别人说:“我爸来我这里,好像他当年出差似的,停不了几天就走了。”
   我常常看到西安哪里有咱农村好,现在就是不要啥,把我户口迁到西安,我都不去。
   不去西安,生活就成了大问题,虽然我常对朋友吹牛说:“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但酸辣苦甜,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有时还真像没王的蜂,到处胡飞着。
   忙天农活开了,既要干地里的,又要回家做饭,往往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有时不做饭吗?肚子饥,做下又吃不完,有时就放坏了。买的馍,吃腻了,我下定决心要自己学着蒸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蒸馍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记得我第一次学着蒸馍,在电话里把老伴一一请教了,从烫面到发酵子,再到起面。
   第一次我把面起得软了,又和了些干面,这不由得我想起了儿时奶奶给我讲的一个有趣故事。“那时有一个叫张三的人,他做饭常常把握不住,不管是擀面、蒸馍,把水倒多了,就加些面,面多了,又加些水。”以后人们就不自觉把这形成了一个口头禅。“张三做饭,干了加水,稀了添面。”
   又一次,由于没有掌握住时间,起的面时间大了,蒸出来的馍酸了,我告诉老伴后,老伴把我数说了一顿,说我笨,面起上后要掌握时间,不停看着。那酸馍放到冰箱,我断断续续吃了几十天,剩下几个馍,实在吃不完了,最后我用油炸了一下,才勉强吃了。
   第三次蒸馍,可笑的是我又忘了看时间,一直烧着锅,估计馍快熟了,打开锅盖,一看大吃一惊,馍都烤黄了,锅底都烧红了。我吓了一大跳,咋弄下这嘛哒,幸好荆笆是铝合金的,要不也会烧着了。
   这次我没敢给老伴说把锅烧红了。
   吃一堑,长一智。几次蒸馍的磕磕绊绊,使我大长了记性,蒸馍水平不断提高,比如冬季,我把面一烫,晾冷放上酵子,放在热炕上一天一夜,等酵子发旺后,再起上面,比如晚上把面起上,放在热炕上,第二早上面就起旺了。然后把面倒在案上晾凉,再放盆内把适量碱水均匀地调进,放在案板上使劲地揉面,等面揉匀后放在案上停半小时再蒸。
   我常在县上待着,周六、周日才回家,蒸馍时我怕麻烦,一次蒸两锅馍放在冰箱,一般吃一月到四十天左右。前年老伴知道我一次蒸两锅馍放到冰箱,说我是懒得很,幸亏冰箱小,如果冰箱大,她看我一次能蒸半年的馍。
   人常说:“什么事都是逼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这蒸馍实实在在是逼出来的。
   我蒸馍有一个大特点,每次蒸的馍小小的,看起来小巧玲珑,一次我可以吃二到三个。我最不爱吃大馍了,那大馍蒸的时间也长,我又怕把锅烧红了。
   说句大实话,这四五年了,我蒸馍水平也越来越高,每次蒸馍都掌握时间,由过去的蒸馍、圆头馍、花卷、到现在的包子,样样打不住手,并且蒸的馍咧的十字花型,看起来分外诱人。我包的大肉包子,用料大葱、生姜、五香调料、包子调料等,一出锅,满院都有了香味,那是我最爱吃的、最拿手的。
   这次快过年了,前一天下午我就发面,第二天早上我就蒸了两锅馍,这是年馍,馍咧的十字道花,好看极了,有些像梅花。
   这次我突然又多了个心眼,把蒸的两锅馍,拍了照片给老伴发去。没想到老伴一次给我拃了五个大拇指,还打字说道:“红萝卜调辣子,吃出没看出,现在你本事大得都能上天了。”
  

共 22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闰土老师的《蒸馍》写出了蒸馍的无穷乐趣,十字开花的馍,像白梅花含羞绽放,似白雏菊裂嘴欢笑,这哪是在蒸馍,简直是艺术品创作。这个蒸馍佳绩不是轻易得来,是生活逼出来的。作者从小到大饭来张口,没做过饭。现如今老伴到西安照护孙子,没人做饭了。买的馍吃腻了,下决心自己蒸馍。第一次蒸馍面起软了;第二次面发过头馍酸了;第三次馍上了笼忘了看时间,馍烤黄了,锅底烧红了。几次蒸馍的磕磕绊绊,使我长了记性,蒸馍水平不断提高,才蒸出似梅像菊的艺术品。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信手拈来皆成文章。文章立意新颖,很接地气,贴近生活,读来似曾相识,又像自己亲身经历。语言朴实,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像拉家常。叙述形象生动,几欲发笑。初学蒸馍的笨拙,烧红锅底烤黄馍的尴尬,跃然纸上。一篇饶有兴趣,过目难忘的佳作,力荐共赏。创作辛苦,问好作者老师。【丁香编辑:晚秋枫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12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1-01-21 21:35:15
  一篇情趣盎然的佳作。条理清楚,行文流畅,语言清新,值得品尝。谢谢闰土总编分享佳作,力争加精,为丁香争光!敬茶问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1 21:53:31
  谢谢社长百忙中编辑拙作,老师编按写的十分到位,也为读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吃透文章。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2 22:33:08
  谢谢晚秋老师长期跟评,老师的留言,使闰土创作的动力,向老师学习。
2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1 22:02:34
  实话好说,实事好写。这篇文章是我实打实的事情,是我蒸馍多次受挫磨练出来的,文章内一波三折的蒸馍,是我大长了记性,特别是我蒸出的包子,别具一格。收尾最后写到:“红萝卜调辣子,吃出没看出,现在你本事大的都能上天了。”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1-01-22 21:04:22
  蒸馍,是家常便饭的白案手艺。说简单也不难,要说难还真是艺无止境。蒸馍,在闰土老师的文章里写出了情趣,写出了精彩,也写出了天下无难事,善于学习思考都不难。闰土老师也是一位学习型人才,难怪能写一手好文章,用心又用功。文字流畅,叙述层次清晰,生动活泼,生活韵味盎然。感谢老师为丁香奉献精美佳作!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3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2 22:37:35
  谢谢老社长热情洋溢的跟评,社长才华出众,是丁香难得的人才,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打造好丁香。
4 楼        文友:梅发平        2021-01-23 12:44:15
  学习!向总编致敬、问好!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宁区作家协会会员,首届今古传奇文学奖提名奖获得者,荣获首届、第二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新诗入围诗人表彰。
回复4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3 16:04:25
  谢谢梅老师,您的文章写的真棒,向老师学习。
5 楼        文友:老猎人        2021-01-23 14:41:20
  这篇随笔最大的特点是乡土气息浓郁。简简单单的一个蒸馍,却带出了农村的习俗——“把过年馍一蒸,到年跟前也就不乱套了”。文似看山不喜平,本篇随笔恰恰是一波三折,让人读起来饶有兴致。他的遣词造句也很有特色,恰当地使用了群众语言,如“张三做饭,干了加水,稀了添面”,生动而有趣,还有“红萝卜调辣子——吃出没看出”,这些群众语言,坐在屋子里是想不出来的,它的运用,凸显地方特色、人物特色和真实自然,特别值得肯定。有一处应该调整:母亲常常数落我,“把我惯的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从语法角度讲,属于称谓不明。但是无伤大雅,依然是一篇上乘之作。
回复5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3 16:12:52
  谢谢老师谬赞,老师从简历上看,您真是了不起,您的一篇文章,编的我热泪盈眶。写作手法独特,故事感人肺腑。闰土乃一农民,以农为生,闲了胡划划,还要向老师您多学习。预祝春节愉快,阖家欢乐。
6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3 23:28:31
  很感谢拙作获精,感谢江山精品组的各位老师,感谢丁香各位领导大力推荐,感谢晚秋枫叶的精彩编按,才是拙作获精,闰土十分高兴。在此,向各位老师拜个早年,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恭喜发财。
7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21-01-23 23:39:43
  祝贺闰土老师作品摘精。感谢枫叶社长的倾情编辑。感谢江山精品组老师对丁香作品的认真推荐。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回复7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4 00:19:58
  谢谢社长,这次获精,说实话,我万万没有想到,因为前几天《淘麦》才获精,加之现在江山精品也审核严格。这次是出乎意料之外,我感谢江山精品组、感谢丁香领导、感谢晚秋老师的精彩编按。
8 楼        文友:娇娇        2021-01-25 19:29:39
  嘻嘻!真棒!功夫不负有心人,敬佩闰土老师学习蒸馍的精彩过程。一篇烟火气十足的好文章,接地气。最喜爱闰土老师文章朴实的话语,读来十分亲切!
娇娇
回复8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5 20:13:47
  谢谢娇娇社长,闰土乃一老农,闲了胡划划,不成体统,能得到老师的谬赞,内心很高兴,向老师学习。祝贺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恭喜发财。
回复8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5 20:19:34
  谢谢娇娇社长,闰土乃一老农,闲了胡划划,不成体统,能得到老师的谬赞,内心很高兴,向老师学习。祝贺春节快乐万事如意,恭喜发财。
9 楼        文友:娇娇        2021-01-25 19:31:20
  祝贺您的作品收获精华!真棒!祝您愉快创作!佳作多多!
娇娇
回复9 楼        文友:闰土        2021-01-25 20:14:54
  再次谢谢社长关注与厚爱,向社长学习。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