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 秋】亲情校园看“紫小”(随笔)
亲情校园看“紫小”
5月下旬这天,我随鹅湖文学社文友一行来到武夷山下的紫溪小学,已经是上午9时,车外还恍惚在蒙蒙细雨仲夏的景致中。这时,却被校园里的场景所吸引,其实,早在两年前就曾经领略过它那卓尔不凡的风姿,时隔两年重返校园,心境却不相同。岁月转换轮回,它的声音足能让你的目光望尽时日的烟云变幻……
始建于1956年的紫溪小学,坐落在铅山县紫溪乡火星村沦头陈仁洪将军故居、武夷山北麓之间,距离赣闽边界分水关仅20余公里,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米。
今天的紫小,已今非昔比,配置有班班通、二类教学仪器设备、现代远程教学、教师电子教务备课室、实验室,微机室等。
校园环境优美,书香馥郁,风景别致,与上次所不同的是:现已成为江西省目前极少的一所关爱“留守生”农村亲情校园和农村中小学校培训“省级示范学校”;又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关注的农村先进学校。
美化、净化校园环境,追求完美、和谐、统一,展现前瞻性办学理念像似春风拂面,令人兴奋,油然而生清新振奋之感。魅力紫小,让你真实地感受到这特色经营的学校,是用创新能力推动发展的。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求真知,做真人,爱生活,懂生存,健康、阳光、求实创新的校风发人深省。
2011年5月上旬,铅山县鹅湖文学写作班在紫小成立,“首届少儿文学习作班”开始,县文联每个月按时组织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鹅湖文学写作班的老师,前来为少儿学员量身定制教学设计,对小学员们进行写作技巧辅导培训,系统讲授文学创作理论和现场检查指导。使他们丰富写作素材,拓展知识层面,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夯实小学员们的文学写作基础。此举得到著名军旅作家彭荆风先生的关注和赞赏。
2011年9月25日,阳光明媚,金风送爽。在县文联主席姚增华等人的陪同下,83岁高龄的彭老专程前来铅山讲学期间,他不顾辛劳,亲临紫小看望少儿习作班的小朋友。彭老高兴地与小学员们在一起分享快乐,鼓励他们说:“要勤学、勤记、勤写,要树立‘今日小作者,明天大作家’的远大理想”。
彭老的谆谆教导似春风化雨,滋润着小学员们的心田,使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文学习作兴趣。近年来,《鹅湖文艺》的习作园地栏目,经常会有紫小少儿习作班小学员的一系列习作刊登。
我随大家步入一楼亲情影院,展现眼前的现代远程教学设施和银屏两侧的“新苗吐翠绿,蓓蕾绽奇葩”的话语,令人新奇。韩世媛老师缓步走向讲台,早已等候在那里的32名少儿习作班小学员起立,动作整齐可见一斑。老师打开微机,悬挂银幕上出现课文。上课开始,让有幸旁听的我看着进入角色的老师,似乎已全身心投入讲述的课文情景中。
这时的思绪随着以《海底世界》为题拟一则提纲课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这梦幻般的场景,不禁令我尘封40多年的一幕记忆闸门悄然打开。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连接当年与前排的小朋友一样,我端坐在河口实验小学教室里上课,情景就像倒放的影片历历在目。眼前的韩世媛幻变成我的班主任谭桂珍老师,她的声音悦耳动听,绘声绘色讲解着课文《半片豆瓣的旅行》的场景清晰浮现。
正在沉浸于往事甜蜜的回忆中,却被“作文也一样,写作前写好提纲,令作文事半功倍”的讲课声打断。原来是韩世媛准备向小学员提问。瞬间的时空穿越,使回忆猛然停止返回现实之中。电光石火般的跨跃,思绪一时难以平静,历史长河正在以日新月异于变迁中发展。饮水思源,传统文化万变不离其宗,其松鹤精神长存,“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训自不会无中生有。
历史悠久,春华秋实的紫小自办校报《紫竹林》“亲情紫小”学生亲情习作优秀作文选登在校园橱窗里。校园里设立亲情书屋,孩子们课外和周末可在“亲情家园”里读书做作业,创建留守生“小当家”校园人性化管理模式,成立全上饶市为数不多的一个“关爱留守生委员会”。同时立足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需求,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旨意在以“七彩课堂”教学为主体,师爱无边,以情育情,以教育情,以心育情,走以行育情的特色发展之路,使示范学校不断完善。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整套独特又适合于校情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模式,在探索中学习,敢于碰撞,在反思中感悟。抬头发现远距离悬挂在教学楼的横幅映入眼帘——“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隔壁新建的一幢教学楼已经紧锣密鼓开始外墙施工作业,下半年有望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随林建华校长走出亲情影院,来到操场,我发自内心由衷地说:“走进紫小,让人有一种书香飘逸的感觉。”校长微微一笑道:“学校教书育人,就像种植庄稼一样,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我们编写了大量的《乡土文化读本》类书籍,营造教师人人有责,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率先垂范爱读书,为学生作出榜样,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番朴实无华的话语让人印象深刻。
来到教学大楼四楼的亲情演艺室,宽敞的屏幕充分演示着近几年创办的魅力紫小,亲情校园生动活泼,形象展示“当家作主、领导关怀、自主多样、学生作品、蓓蕾绽放、爱心满溢、以德育人的丰富多采活动”。收获知识和友谊,德育为先,让孩子们从中享受到美的熏陶,这种特色和创新意识,成绩喜人,令人鼓舞。
欣赏之后,一种文采飞扬的铿锵之韵缭绕心头,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我漫步在门外走廊,远眺连绵不断黑黝黝起伏的群山,雨后的山峦显而易见,格外洁净。一簇簇、一朵朵从半山腰升腾的白雾沿着山顶飘浮,美雾景观,恍若仙境,极像画家笔下的一幅天下最大的水墨画卷。
我想,如果我是一名画家,我会把这些包括校园里的景色都画进我的画卷里,用五颜六色的画笔勾勒出紫小仲夏的美丽;如果我是一名摄影师,我会让这里的风景图片进入我的镜头,定格在相机里。
亲情校园看紫小,辛勤园丁育新苗。让新一代的孩子梦展翅、心飞扬,最后梦想成真。
正如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先生说:我们希望国家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
您的随笔,写得声情并茂,情感层层递进,语言简洁流畅。讲述的“亲情教育”,非常有特色,为当代农民工远离故土,留下大量的留守孩子,做出了大胆尝试!(?▽?)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