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三连敬祭随想(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三连敬祭随想(随笔)


作者:茆屋闲客 秀才,106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30发表时间:2021-02-01 19:44:56


   连日来,我一直专注于三位仙逝亲人的祭祀。腊月十八,是我最小叔母的“六七”祭日;腊月十九、二十,分别是我先父、祖父的忌日。
   四十二天前,老叔从沈阳突传噩耗,泪告叔母突然驾鹤西去了。在悲痛欲绝、泪眼蒙眬中,我写下忆文《我的老妈,您为何走得这么急?》,以此表达我对叔母的哀伤与忆想。
   在我的家乡,习惯称最小的叔叔为“老爷”,称最小的叔母为“老妈”。我喊了“老妈”快一个甲子了,但我老妈不老,老天爷啊!赐给我老妈的生命岁月,为啥只有短暂的七十三个春秋啊?!
   老妈的葬礼非同寻常,四十多天来,一直牵连着沈阳和江苏大丰、射阳三地亲人的心。
   射阳是老爷老妈生长二十多年的衣胞之地;大丰是老爷老妈工作奋斗、养育子孙和颐养天年五十年的故乡;沈阳是老爷老妈爱子当兵从政、扎根成家新的家乡。
   老妈仙逝于沈阳,安葬在射阳,“六七”祭礼主要放在大丰第二故乡。
   按照先前三地主事人的多次磋商,腊月十七下午,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新规,我们各地亲友代表,齐聚大丰城区老爷老妈的爱女家,腊月十八上午又回老家老妈的墓地,随顺大丰、射阳民间习俗,为老妈过了个隆重而简朴的“六七”,让老妈魂归故里、转升天堂。
   老妈的丧葬、一七至六七整个丧事,历经四十二天,跨越一千五百公里,经受了天气、疫情、风俗、人情的重重考验,整个过程有惊无险、一切顺遂,谢天谢地!阿弥陀佛!
   在参与操办老妈的葬礼祭祀中,我有太多的感慨:
   一是老天爷特别帮忙。这个庚子年,特别的境况,也真的特别多。家乡射阳今年入冬之寒冷,是十几年所未遇,气温一度降至零下十二度,寒风、雨雪、浓雾不时来袭。然而,无论是冬月初十,老妈从沈阳飞回老家安葬那天,还是腊月十七、十八老妈的“六七”祭祀,都是气温零上,大雾散尽,晴空万里,微风和煦,天随人愿!
   二是疫情考验太奇妙。冬至前后,沈阳疫情突然吃紧。可是,沈阳的亲人两次回老家,却有一个惊人地相似:如果迟飞回来一天,就要隔离两周。我两次听说,两次都是惊愕咋舌!
   三是主办者练达圆融。这次老妈的丧祭办得顺风顺水,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背后有几位圆融练达的主事者,特别是老妈的内侄李青和我的二兄训超。当然,老爷老妈的孝女冬霞、孝子珠峰夫妇做得都很不错,都很到位!
   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腊月十七晚,我们在堂妹家时,老爷特地喊我到房里,看他庚子年获得的书法奖品。老泪纵横的老爷,一边哭着,一边对侄说:今年中国书画院颁发我几次金奖,奖杯上都铸着我“茆德科”的名字!每一次你老妈都陪我一起到北京、上海等地领奖,每次你老妈都要开玩笑地说,这个“军功章”啊,一半是她的!……以后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我说:当然啦!老妈自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现在老妈每时每刻都在天上看着老爷您呢。老爷要快点振作精神,拿起笔墨,写出更多的传世佳作,作为对老妈最好的怀念!老妈是盐城有名气的淮剧歌唱家,一个在天上唱着优美的歌声,一个在地上写着精美的书法,天上人间,天人一体,这也可以算是老爷晚年的一大幸事啊!
   看着老爷连连点头,表情也松解了许多,我感到侄子此刻没说错话……
  
   昨天,庚子年腊月十九,阳历2021年元月31号,这是我先父的忌日。我要特别报告的是,家父于七年前的元月31日大约寅卯时突然仙逝,享年八十五岁。巧得让人锥心痛的,是那年的今日,正是正月初一!
   老父一声不响,无疾而终,驾鹤西游了,老母亲和我们做子女的七家四代人,个个以泪洗面,傻哭不止……
   特别是听到母亲反复哭着问父亲:你为什么选这个日子不声不响地走了呢?一家几代读书人,都像在梦里雾中似的,没有一人能解开母亲和自己的心结!
   亏得我有一位堂叔母,虽然没有念过书,但她老人家只说了几句话,就让我老母亲,让我们一大家人,立刻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叔母说:千家万户鞭炮齐鸣,马年来把老马送行!大爹爹属马的,他挑这个日子、这个时辰走,真的没法找,那是最好的!你们想想,有哪个大帅、总统有这样的待遇,有这样的福报呢?!
   叔母一句开悟话,一语惊醒梦中人,一灯照亮千年暗,一智化开万年愚!
   很快我的老母亲头脑开始清醒了,吩咐我说:三儿子啊!你的心细,赶紧给我写封感谢信,好好夸赞夸赞你德胜三妈!她那几句话,万两黄金也买不到啊!
   可是,不管怎么想,我写感谢信就是不知从哪落笔……一阵凉风吹来,我像开了窍,从未做过诗的我,竟然也凑了十六行!题目是:
   《开悟吉言赛万金》
   马年元日寅卯时,
   老父无疾突仙逝,
   子孙惊梦速聚齐,
   跪伴老母面泪洗;
   感恩亲友来悼唁,
   叩谢诸君敬祭奠,
   三拜九叩成葬礼,
   父亲无挂笑升天;
   驾鹤西去留考题,
   智慧叔母吉言劝:
   千家万户鞭炮鸣,
   恭将老马来送行!
   老母子孙顿开悟,
   心中雾霾立散去,
   人老善终全家福,
   拜谢德胜三叔母!
   写好得到老母亲赞许后,我用粉红纸打印了几份,老母亲还要我带她一起到三叔家致谢三叔母。后来听说,第二天叔母就乘车回访了我的母亲,把我们带的红包礼物,不仅悉数返还,而且还加了两份我母亲喜欢吃的补品。叔母说:有三侄子那张粉红纸,比什么都好!
   先父生前,慈眉善目,特别随和,从不愿意麻烦别人,连他的子孙都一样。2015年至今的六年,我们兄弟姐妹约定,每年父亲忌日祭祀,一改民间农历习惯,就以公历元月31日为准!
  
   今天是腊月二十,又到了我祖父的忌日。祖父享年七十九岁,去世整整四十年了。
   在民间,老人去世后,一般过了一百冥寿,就完全“入古”,不再单独祭祀了。但我的父母很特别,祖父母过世几十年,每年腊月二十和正月初四,都要在家祭祀。父亲去世后,母亲又领着我们六七十岁的儿子,为祖父母祭祀直至今天。
   九十岁的老母亲对我说:只要妈妈能动一天,就会在祖父母忌日再供饭敬祭一天。可见我的老母亲,对我祖父母的感情有多深!
  
   许久以来,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看到这样的文字: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情薄如纸,亲情也寡淡;光做发财梦,认钱不认人……等等绝情凉语,恕我不一而足。
   泱泱大中华,堂堂文明国,在一派繁华的今日,人之心,人之情,到底是怎么啦?
   在多年研学传统文化反省修身的过程中,我收益最大的,可能就是坚守做人的常识或是日常小道理。
   孝亲敬祖,不仅要看上人在世时,子孙奉养的孝顺如何?还要看先人故去后,子孙们的祭礼,是否孝敬虔诚?两者一体,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前者叫“阳孝”,后者称“阴孝”。阳孝,固然十分重要,那是让父母、祖辈在世时,能够顺心舒适安度晚年;而阴孝——每年过年、清明、中元等传统的祭祖节日和上人忌日,则是传承孝亲敬祖优良家风的最佳时机,也是连根忆祖、链接祖德的生动课堂。
   阴阳两孝,都应重视,都是马虎不得的。我们不一定要花多少钱买多少祭品,但只要子孙有可能,我们主家事者,都应事先通知、好好组织,尽可能让那些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更多地参加包括家族大型祭祖和家庭小范围祭祀活动,这也是弥补当今孩子孝文化缺失教育的不二舞台!
   我有幸听过几位大德谈及其中的深意。比如,让孩子们多参加对先人的祭祀追思,可以让他们从小学到做人的起码道德;让他们狂奔的脚步,得以短时停却,了解一下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参加祭礼教育,让孩子们跪下叩首磕头,可以大大减少其娇骄二气、唯我独尊、傲慢放纵之弊端,对他们敬祖爱国,连通涵养祖先正能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督成合格接班人至关重要!
   其实,我的这个感性认识,源于很早以来参与父母每年每次举办祭祀先祖活动得来的。
   我记得,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家又恢复了祭祀先祖的规仪。记忆犹新的是我结婚生子后,每到祭祀前,父母都要反复交代,什么时间一定要回来,有时还要我带上妻儿一并参加。
   开始我回老家参加祭祀,或在家里摆菜供饭,或到祖宗坟前烧纸叩拜,都是父亲按程序一一进行,具体细节我也一直没上心。可是,当父亲突然离世后,我在母亲一次次地指点下,才掌握了要领,才可以按一般礼节单独做好祭祀。
   在祭祀先祖上,每一次我父母都是恭敬认真的,不管自己年岁再高,也是心诚意笃、礼数无漏,尽善尽美。
   父亲在世时,曾告诉我说,我的三祖父临终前拉着我父亲的手说“你这个贤侄,是个有福的好人,我没有儿女,只指望你能每年到我坟上烧点纸了!”看到我父亲连连点头答应时,三祖父才闭上了眼睛。
   父亲在世时,只要清明、中元等祭祀时间一到,老人家都要亲自带着我们一起到列祖列宗和三祖父坟前烧纸磕头,没有一次间断过。
   父亲去世七年了,母亲同样重视每一次祭祀,我都要参加,就像父亲在世一样,次次都是诚敬的,当然每年也没忘记对三祖父的祭祀!……
   隋朝大儒王通先生在《文中子·礼乐》中不无忧虑地提点后人:冠礼废,天下无成人矣;昏(古通“婚”)礼废,天下无家道矣;丧礼废,天下遗其亲矣;祭礼废,天下忘其祖矣。
   我是个乐天派,我们应当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神州大地一定能处处响应习主席的伟大号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从小都能汲取古圣先贤的大智慧,让物质、精神的双翼,都能健全齐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些天,我参加了“三连敬祭”,我要向列祖列宗和祖国母亲大声地喊出:
   正冠礼,天下皆成人也;
   正婚礼,天下尊家道也;
   正丧礼,天下无遗亲也;
   正祭礼,天下勿忘祖也!
   (记于庚子年腊月二十)

共 38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数典莫忘阻,喝水常忆恩!”祭祀祖先、跪拜供饭、焚送纸钱、扫墓上香这些民间对逝去祖辈的忆念纪念活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到部分。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国家元首,人人遵循,对自己的先辈、养育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离开人世后,无不痛心疾首,在其忌日和祭祖的节日里都前往祖坟跪拜祭祀,焚烧纸钱,以报先辈舔犊之恩,以续后辈的孝悌之德。作者详细记述了自己对三位已故亲人的祭拜活动过程,写的情深意长非常感人。其不忘祖恩的优良品德十分可贵。祭拜祖先,也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孝道的必然内容,是孝悌行为的更深延续。随笔不仅纪念了祖先,也把孝道精神传示了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助推作用。作者引用先贤之言,警示后人莫忘祖上恩德;大声疾呼既要行“阳孝”也要行“阴孝”,不可偏废方为至孝。这一教诲我们应牢记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之。作品结构完整、行文自然,语言饱含情感,哲理充盈说理透彻。中华孝道的美学观贯穿全文,实为一篇弘扬孝道之美文!感谢老师赐稿!推荐各位文友共赏阅!【编辑:刘银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02-01 19:56:51
  老师一篇美文,胜似十堂说教!希望看到老师更多力作推出!谢谢!
回复1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2-01 20:13:36
  刘总实在太过奖了,我是随事随心而作,敬请多多指教!谢谢您!
2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2-01 20:11:13
  总编先生亲自辛苦编按,还为拙文打气鼓劲画龙点睛,令后学感佩感激啊!致敬先生!!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2-01 20:26:08
  学习来自深刻生活体验的好文!如今的孝字真是一言难尽、民族传德丧失得太多了。教育只知做题,学校只会补课,医院只会收钱,谁讲个孝字呀!此文是一篇好教材,值得八o后,九o后们看看学学。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2-01 20:33:13
  谢谢先生赞同!弘扬祖德,我辈任重而道远!
4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1-02-01 20:38:47
  千缘公为本,百善孝当先。不孝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今凡成大事者,必先为孝子,既便一些不肖子孙,一时得意,定会不长,不幸就在眼前。点赞作者老师,有一颗孝悌之心,定会家兴业旺,福寿无穷矣!敬茶,致冬安!
回复4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2-02 05:56:58
  谢谢老师留评鼓励。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是做人之根本,一德不可少,少则叫缺德,亦称“忘八德”,后来慢慢又误传演化为“王八蛋”,最终成了典型的“国骂”。对照此八德,今人不知有多少不挨骂?哈哈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