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二十七(随笔)
◎《黑人白话》
喜欢故事里的九儿,喜欢歌声里的九儿,更喜欢和声里的九儿。这组男声六重唱的《九儿》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是仍然深深的感动了黑人。知道宁波的巧哥最喜欢这首歌了,谁能找到谱子,来日听我们给大家唱。
◎《黑人白话》
在海南的居所很小,好多阅读、思考和写作都在楼顶和山上完成。在楼顶可以远望云雾缭绕的七仙岭,在山上可以俯瞰花树掩映的保亭城。如此美景,正契文心,所以黑话连篇,所以涂鸦不断……当然,更要感谢编者和读者,感谢闲妹及其社团。
◎《黑人白话》
粗读叶圣陶先生的《怎样写作》浅感有四:一是文心要真,二是文情要实,三是文字要精,四是文章要通。“真实精通”,写作之功。心情字章,真实精通,文学之道,写作之功。
◎《黑人白话》
根据黑人的“人生感悟”,且将毕淑敏的题目改动一下,拟把“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改为“幸福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自己活着”。相对逝者,所有的生者都是幸福的,之所以有人悲观,大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或者是对幸福的理解有误。幸福,首先要知福(知生即福),其次要知足(知道满足),第三要知己(自知之明),第四要知图(知恩图报)。其中,第一条特别重要——只要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无限希望,就是无上幸福。至于幸福的上线则因人而异,切莫相互攀比。否则,难免自寻烦恼,自找辛苦。
◎《黑人白话》
有一对与黑人特别要好彼此特有灵犀的小朋友,一直特别钟情于充满文化气息的书店和书房,在沈阳找不到,就去北京找三联书店,去南京找先锋书店,后来干脆搬到了遍布历史文化符号的重庆,依我看如今可以回沈阳了,特别是回到我们共同居住的浑南长白岛,这里不仅有新建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还有如此时尚和经典的城市书房:万达店、莫子山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店。方便阅读,免费借阅,阅者舒适……于是黑人也更为想家了,回去后一定领着蝈蝈去这些地方安安静静的坐坐,最好每周一坐。沈阳,的确越来越美越来越好了。
◎《黑人白话》
在饶毅和施一公身上,黑人比较意外的读懂信仰和情怀、友爱和担当、率真和执着、贵族和精英,同时也读懂了这个民族的固疾,当然也读懂了这个国家的希望。对于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状态,黑人似乎持悲观态度,但是在饶毅和施一公身上,还是看到了点点光亮,有光亮就不绝望。
◎《黑水白沙》
三十多年前,一个黄毛丫头在电视机前呼喊“脚球”“脑球”;三十多年后,一个毛头小子在电视机前嚎叫“老将”“新将”。这娘俩怎么这么像。
◎《黑人白话》
神奇的雾凇,一夜之间,把小城变成了龙宫,剔透晶莹。感谢老同学名石巧夺天工。
◎《黑人白话》
谁能告诉我,若是把他换作你,当时不逃,出路何在?不逃是反革命,出逃是叛国者。还有一条路就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你敢把自己挂上去不?
◎《黑人白话》
这些无良专家的“坑蒙拐骗”,一是瞪着眼睛说瞎话,二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三是看人家脸色说话。总之,是为了讨好而坏了良心。他们最不怕的就是,丧天良,害百姓。
◎《黑水白沙》
上小学的时候,与她一起表演《我是一个黑孩子》,男女声二重唱。再同台时,光阴倏忽已经过去五十春秋,那天她朗诵俄罗斯的小诗《短》,水平一般。后来我们又在“一路同行”中一起朗诵《老有老的骄傲》,显然,她的表现比我更值得骄傲。现在获得朗诵大赛银奖的她绝尘而去,黑人只有当听众的份儿了,听这《大雪中的中国》,她的声音如火纯青,折服。
◎《黑人白话》
最怕半夜醒来,就不容易再睡着了。当然也有偏得,好些阅读和思考就是这个时候的歪打正着。
◎《黑人白话》
可能极度的缺氧和富氧都会让人脑供血不足。一个月前将钱包丢了,一个月后才想起找,给住过的宾馆挂电话,结果可想而知。好在这已经是N次丢钱包了……黑色的,大象皮的,从泰国买回来的,有些心疼。
◎《黑人白话》
由李叔同向弘一法师的转变,是一个由形到神——灵魂渐渐出窍的过程,于是他的字也一件一件脱去衣物,一层一层剥下皮肉,最终露出灵魂的原本模样,所谓天真。尤其是他的绝笔:悲欣交集——已经不是书法,而见佛骨。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