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过羊卓雍措(散文)
完成了在拉萨的行程,朋友约我们去日喀则。坐火车,或沿雅鲁藏布江畔的G318要好走多了,可为了让我们观赏羊卓雍措的风光,朋友特意选择自己驾车走了G349。
◎岗巴拉山
从拉萨出发去,随拉萨河西行。
不是丰雨季节,宽阔的河道里,拉萨河不疾不徐地由东向西漫流。河水浑浊,翻动起来就带着一股稳健的勃勃生气。没有人去打扰,河畔的高山柳和杨树长得随意恣肆。远近的山都不高,山底的平地上,有树木和青草生长,高处则是黑褐、灰色。云漫卷在山头,或山腰。云外的蓝天,纯净得不染凡尘。西藏的天空,似乎总比家乡的雨后天晴还要通透一些。
在曲水县达嘎南行,过雅鲁藏布江大桥,我们行进在了岗巴拉山的盘山道上。开始的路还算平缓。“之”字形的道路没有急弯,我们还有心情观看路旁的景色。山坡也是草甸。草都不高,颜色青绿,浅浅地覆盖在夹杂着碎石的薄土层上,随着车速,走进我们的眼,一派油绿之意。没有树,道路就穿行在满山遍野的绿草中。
越往上越难走了。路况不好,转弯增多。而且,盘山路的坡度增加,已听见发动机的吼叫声里吁吁带了喘。路的外侧就是山涧。刚才曾经走过的盘山路就在山涧的那边,带子一样缠在山腰。一个弯连着一个弯,我们在晕头转向里奔着山顶前行。
开始时,还能看到雅鲁藏布江。它似乎从云里飞出,在山峰夹峙的峡谷间急急向东奔流。过了几个弯后,不见了江的影子,只剩下相邻山上的白云和缭绕在车外的雾气。我怀疑这眼前的雾,就是从远处观望时视野里出现的淡淡的白云。
或远或近,牛的身影不时出现在山坡上。悠然地吃着草,就像天边散漫的云一样无拘无束。在西藏,牛是最自由的动物。春天后散放到山坡上,一放就是半年,冬天到来前主人才会把它们赶下山去。
渐渐地,车辆走出雾气,白云已低到远处的山腰。我们已爬上了岗巴拉的山脊。岗巴拉山口到了。
虽不见树木,却不觉单调。连绵不尽青色的山、缠绕山间白色的云、低到山下蓝色的天,构建出一个宏阔的自然画面。岗巴拉的山顶,自有一种新鲜的,不曾被污染过的,让人从心底生出感动的——原始的韵味。
大的,小的,路边的玛尼堆不少。没有风,风马旗静静地悬挂在巨大的玛尼堆上方。在藏民的眼里,石头是有灵性、有生命的。他们会把六字真言和镇邪的咒语刻在石头上,堆置在路旁、湖边、十字路口,用来驱灾镇邪,祈求平安。
作为前藏和后藏的分界处,岗巴拉是藏南出名的山口。山口以东的拉萨和山南属于前藏,精神领袖是布达拉宫的达赖喇嘛;山口以西的日喀则属于后藏,人们崇拜的是扎布伦寺的班禅额尔德尼。
山口北面的山坡,密集的青草间,夹杂着不少野花。山上的草矮,花却艳丽,引得我想靠近了去看。只是坡太陡长,担心会顺陡坡滚下去,只能忍住凑近的念头,无奈地看牦牛们自得地啃食着花草。
“羊卓雍措”,山口人工立起的大石上,竖写着四个红色大字。4998米。下面用小字注明了山口的高度。这里是俯瞰羊卓雍措的最佳地点。
朋友指着山口西南是那条河流一样的碧水说,那就是羊卓雍措,西边尽头处那座远远矗立的连绵雪山,是宁金抗沙峰。羊卓雍措就在东边的岗巴拉山和西边的雪山之间。
◎羊卓雍措
朵朵白云下面,小山的簇拥着一带水向西延伸。水的颜色是那样的蓝,浅蓝、深蓝、带着绿色的蓝。羊卓雍措,应是一杯用不同时间天空的色调和出的蓝色鸡尾酒。辅料正是湖面上轻轻飘拂着的白云。
岸边,低矮山岗间的小块农田里,菜花和青稞长得正旺。绿色的青稞,透着绿鹅绒一样柔软的质感,静静地铺在小山的脚下;金色的菜花透着温馨的气息,虽隔着一大段距离,却似乎闻到了浓郁的花香。
眼前的羊卓雍措,只是最北边一带狭窄的水域。观景台上的全景图里,羊湖的范围辽阔多了。自这一带狭窄的水域南岸的小山向东南伸展,方圆几百公里的羊卓雍措,像一把巨大的蒲扇。山环水绕,湖山交错,仅湖岸线就有二百五十公里。
措,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雍,则是碧玉。看过一眼就永远不会忘记。羊卓雍措,正是镶嵌在群山怀抱里的碧玉湖。
在藏民的印象中,伟岸的山,象征着男性;温柔的水,代表着女性。羊卓雍措和周围的岗巴拉、宁金抗沙峰等群山的关系正是这样。作为兄妹中唯一的小妹,羊卓雍措被哥哥们宠溺得凡尘不染。
湖水湛蓝,深邃里透着神秘;湖天一色,端庄中带着圣洁。藏民们知道,湖的中央居住的是大湖主多杰盖吉佐。这位金刚障碍之主,正是藏区的女护法神。虔诚的藏民,每年都会骑马绕湖一圈的方式表达对神佛的敬仰,也用自己的苦行祈求神佛的保佑。
我们下到湖边,和羊卓雍措来一个近距离接触。远看蓝色的水,到了眼前却是清澈见底。能把天的蓝色融化到自己身体里的水,当然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水平面就有4441米高的海拔。高原上高山环抱着的羊卓雍措,是有没有丝毫污染的雨水、河水、冰雪融水汇合而成的。
水中的苍狗变成了白云,羊卓雍措的湖面云影绰绰。像是在对礼拜的人显示着自己的另一个用途——帮助寻找转世灵童。
老一辈达赖喇嘛圆寂后,肯定会投胎转世,那个新生的孩子就是灵童。把灵童培养成新的达赖喇嘛前,要先找到灵童。灵童的出生地并不明确,需要经过高僧占卜、降神指示和圣湖显影三种方法结合着确定。羊卓雍措的作用就是圣湖显影。颂经祈祷后,向羊卓雍措中投放哈达、宝瓶和药料。在水中形成的影像会带着转世灵童自身或周边环境的特征。三种方法指示一致的方向,就是灵童所在的方位。
鞠一捧湖水品尝沾沾仙气,我们继续出发。高兴的是,车是贴湖的北岸向西行进的。能在前行中观赏羊湖岸边的景色,也是大机缘了。湖面越来越窄,已能望见湖西的岸边。要离开羊湖了吗?我有点遗憾。
没想到道路在离西岸不远的地方拐进了湖中。摇下车窗细看,路就在水下几公分的地方。原来是湖水越过了路面,车辆仍然行进在沿湖的路上。
过湖后,转过前面那座山向南,东边就是羊湖的大湖区。朋友边开车边解释。
在水中到了南岸,我们走上去浪卡子县城的路。越过几座小山,前面开阔起来。视野里,远近起伏的山是和缓的,山上的草和平坦地面上的草连成一片。道路是行进在一片牧场里了。低洼的地方就有浅浅的水,苍鹭和其他的水鸟飞飞落落,在浅草洼里寻找食物。牛羊更是到处是,比岗巴拉山上多了不少,它们就散落在草丛里,哞哞叫着相互提醒,寻找着最鲜嫩的青草吃食。
道路的东边,幽深的湖水和远处、近处的山峦交会、相依在一起,没法望到它的边际。羊卓雍措,以一种辽阔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
忽然想起了羊卓雍措的汉语意思:高山上碧玉一样湖边牧场。看过了才知道,名字起的真是贴切啊。
◎卡若拉冰川
在浪子县城吃完饭,我们继续赶路,向着那座已在岗巴拉山口远远观望过的雪山——宁金抗沙峰前进。卡若拉冰川就在它的南麓。
刚跨越斯米拉山口,卡若拉冰川就呈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巨大的冰帽下,两条冰舌以流动的姿态向下倾泻,参差不齐地止步于山脚以上嵯峨岩石。顶部的冰层张裂着,形成形态各异的冰塔林。边缘卷起,冰柱一样直立,层层紧挨着,像是佛祖座下的须弥座。
是的,雪山上就住着山神。藏族人民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更把高大的、形态奇异的雪山看作上天赐给西藏的礼物。他们的信仰里,卡若拉冰川所在的宁金抗沙峰上,住着藏传佛教的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
从山脚下的石碑上知道,游人观看冰川的地方海拔5020米,卡若拉冰川雪线的高度是5560米,其所在主峰宁金抗沙峰的海拔是7206米。东西绵延三百六十多公里的拉轨岗日山,横亘在雅鲁藏布江和羊卓雍湖之间,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十几座。高寒的山顶,常年白云绕缭,飘散着雪粒。终年积累的雪粒被压实,形成厚厚的冰层。受自身重量的压迫,冰层缓慢移动,最终发育成气势恢宏的冰川。冰川的数量众多,卡若拉,只是其中最靠近公路的一个。
就那么静静地矗立着,时空仿佛凝固。卡若拉用蓝色的天空、白色的冰川、黑褐的山体构建出一个朴素而庄严的世界。五色哈达里,人们习惯于把白色的哈达比作天上的白云。可我觉得,纯洁里透着吉祥的卡若拉冰川,更适和做白色哈达的象征。
涓涓清水从冰川下流淌而出,汇聚成一道道溪流。青色的草已爬上冰川下的山体。并不茂盛,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那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雪线抬高,冰川每年都要让出一块阵地。冰退草进,绿色随即就会顽强跟进,填补起冰川和草地之间的黑褐色地带。
水是生命的源泉。当它达到一定高度,变换了形态,就会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但水毕竟愿意做回自己。条条细流下行,汇集成年楚河的东部源头。在奔向雅鲁藏布江的途中,年楚河不断冲刷、沉积,形成高山上的平原,最终孕育出西藏的粮仓,造就了江孜、白朗、日喀则的富庶。自己虽然不染凡尘,却仍顾及着远方的生灵。这也是西藏人民为什么特别崇拜雪山,把雪山想象成神灵居所的原因吧。
二十几年前,电影《红河谷》在西藏拍摄。为真实再现雪崩的场面,剧组在卡若拉冰川的下缘埋上炸药,制造了一场人为的雪崩。雪崩的场面震撼人心。这部表现西藏人民英勇抗英的电影,让世界人民更多的了解了藏域风情,也记住了圣洁壮丽的卡若拉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