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暖】良心秤(散文)

精品 【宁静•暖】良心秤(散文)


作者:温莎的梦想 举人,412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7发表时间:2021-02-11 21:27:26
摘要:良心秤称的是公平、正义,既是有形之秤,又是无形之秤,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杆秤。

【宁静•暖】良心秤(散文)
   “海子(方言,是指螃蟹,小时候因走路像螃蟹而得名),是你吗?”
   我去钓鱼途中,突然冒出一个沧桑的声音,叫起了我的小名。
   今日立春。南方气温渐渐升高,仿佛又回到了莺歌燕舞的仲春,提前感受暖春的气息。
   闲暇之余,自然想到了下乡一游,顺便钓钓鱼,真是不错的选择!说干就干,我从旮旯里胡乱地翻出钓鱼的装备带上,驱车前往乡下老家。这里依山傍水,一半丘陵,一半平原,既产棉花,又种水稻。山不高,但水很清,鱼更肥。
   这个季节钓鱼当然不是最好的时机,说实话我钓的是一份惬意之情,不太注重结果,很想与阔别已久的故乡来个多情的邂逅,轻抚那似曾相识的一草一木,睹物思人,体验熟稔的亲切之感。
   遁着声音的方向,我停下来一看,佝偻在墙角叫我的是刘婶,她有点苍老,但是精神还好。头发全白了,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迹,皱褶的皮肤如老树皮,如果不是声音没怎么变,我几乎认不出她了。看到她,一件件往事不禁浮现在我的面前。
   小时候,一到下半年,村里经常有人来采购棉花,棉花像村民的孩子一样金贵,全指望它卖上好价钱过个好年。来年生产、生活资料,过年娃的新衣服等哪一样不得用钱?棉花是八十年代我们这里农民主要的收入。
   “收棉花啰!”远远地听见有人在吆喝。好像生怕别人听不到,这人每喊完一声还摇一阵拨浪鼓,“嗵嗵嗵——”。他以前是个卖货郎,别人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他是三个动作不离本性,在我们看来他就是个生意精。他已经过了知非之年,人却长得精瘦,但双眼放光,特别有精神,能说会道。他叫周旺财,大伙儿习惯叫他周蛤,是我们邻村的。
   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戏谑道:“怎么不卖小货了?货物是不是被哪个寡妇给用光了。”
   这人不太了解周蛤,其实他去年就已经收购棉花来卖,赚取中间的差价,比一般种棉花的人日子好过多了。
   众人听后马上心领神会,不禁哈哈大笑,他的故事可多着呢。大人们私下里嘀嘀咕咕的,可惜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听不懂。反正这个“老光棍”很奸滑。
   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地逗他开心。周蛤眼珠子长得像一对算盘子儿,眨得巴巴响。别看平时他跟你挤眉弄眼地笑,一旦做生意就变得一本正经,用秤称重量时眼睛瞪得像对大铜铃,大家静一静,兴许能听到铃声。只能他占别人便宜,不允许别人占他的便宜。不过,他只对年轻的刘婶例外,因为他们一个是“钻石王老五”,一个是漂亮的小寡妇,刘婶的美色让他迈不动道儿,眼珠子直盯着人家的俏脸蛋儿看,都快僵住了。看得刘婶心里发怵,她总是恶狠狠地瞪着他。
   刘婶叫刘娥,丈夫一次车祸不幸离世,她一个人带一对儿女,真的不容易。为了孩子不受委屈,她坚决不再改嫁。靠着勤劳的双手来养家糊口。人们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可在刘娥这儿根本没有,少数别有用心的男人们都见识了她的厉害,当然除了这位周蛤,因为他脸皮厚。一个长得又老又丑,一位年轻漂亮,才二十七八岁,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意,这绰号就是源于此。
   第一个拿棉花来卖的是老潮,潮大爷是孤寡老人,无儿无女,老伴几年前逝世了。老潮已近古稀之年,身体比较孱弱。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种点棉花全靠大伙儿帮忙。村里年轻力壮的人家,跑点路送到国营的轧花厂卖,价格稍微高点儿,可是像老潮这样体弱的、怕麻烦的,只能在价格上吃点亏,免去了在轧花厂排队的麻烦。有时一等就是一天到晚,中午经常饿肚子,有时人太多,棉花只能放到厂里,第二天再去。
   周蛤也不知道哪来的门道,做起买卖棉花的生意来,在我们这里也算是能人。他若是正正经经地生活,恐怕娃儿早就生一炕了。可惜不是,经常是早上挣钱,一晚上就吃完了,没有姑娘愿意往火炕里跳。现在年龄大了,品行又不是很正,就别指望讨到老婆了。最近一两年挣了一些钱,但也很快就花掉了。老潮的棉花不多,只有一麻袋。周蛤打开袋子,将手伸进去抓了抓,使劲地捏了捏,冒出一句:“有点潮,花色还行,按一级算,去掉一斤的水分。”这里的棉花分几个等级,花色越白,丝棉拉得越长的,质量越好,最高级的是特级,其次是一级,级别越高价钱越高,那些淋了雨的或生了虫子的棉花一般只有三四级,价钱也是很低的。
   “好吧。你称吧。”老潮努努嘴,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不太合理的评定。
   周蛤和老潮用扁担抬起了杆秤钩起的一麻袋棉花,不是自己的,别人都不怎么关注。不过刘娥悄悄地注意周蛤的手脚,她总觉得这里有什么古怪。果然,周蛤在拨弄秤砣时,悄悄地用脚尖往上顶一顶。随即马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一下子轻了好几斤,这心也太黑了吧!刘娥并没有戳穿他,而是趁周老头不注意,将袋口上拖下来的绳子往下踩了踩,这一踩,秤砣猛地往上抬,一下子又重了好几斤。周蛤马上猜到了是刘娥捣的鬼,向她眨了眨眼,意思是不要这样弄。谁知刘娥不但不停手还白了他一眼。他自知理亏,当然不敢声张,最后,老潮的棉花不但没有少斤两,反而多称了一些。
   “哇,这么多,有50斤啊!”旁观者感到非常吃惊。
   “我就说嘛,有点潮。”周蛤有点尴尬地答道。其实他心里明白,这次收老潮的棉花被刘娥这么一闹腾,肯定要亏损,但是他心里却美滋滋的。
   不过也不必担心,周蛤有办法找补回来,他有句经典的行业术语叫:“捉孬子补刁子。”(安庆方言,意思是骗笨的、老实的,来补偿那些精明的人,以达到自己稳赚不赔的目的。)
   那些精明的、厉害的角色,周蛤不敢短斤少两的,专骗那些老实人。
   现在轮到刘娥卖棉花了,称重时,周蛤故意用脚将袋口绳子往下踩。刘娥则往上顶,力量相互抵消了,她不想占这个老男人的便宜,更不想让别人说闲话。她常说,穷要穷得有骨气,不能让人给看扁了。
  
   二
   刘娥以种田为主,农闲时也做点小生意,收购点鸡蛋、花生、家禽等东西卖。她为人诚实,童叟无欺,所以乡邻们都愿意把东西卖给他她。有一位古稀之年的王奶奶,专门把鸡蛋留着卖给她,别人来收愣说没有。可是到了春季一忙,刘娥没上门,老太太愣是把鸡蛋给留坏了。
   这不,一天,刘娥收购芝麻卖给食品厂,听说能卖上好的价钱。到了邻村,正巧遇到了周蛤,他一本正经地说家里有芝麻卖。刘娥开始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骗人的。从今天他的表情来看,很正常,像一个善良的中年大叔的样子。稍一思忖,刘娥索性跟着他走一遭——就是有什么,她也不怕。她刘娥是什么人?女人中的汉子。
   进了他家,果然有不少芝麻,一蛇皮袋。这周旺财今天表现中规中矩,太阳像是打西边出来的。刘娥心里反而有点担忧,平时嬉皮笑脸惯了,今儿究竟是怎么了?她脑子里装满了问号。
   刘娥将芝麻扛上了板车便不再想许多,继续收购。
   隔了几个月,她又来到了王奶奶家,老人待她就像亲闺女一样,倒水给她喝,让她歇歇脚,休息休息再出去。
   “大娘,您要是不信,可以用自家的秤再称一次。”
   王奶奶直摇头,她说:“怎么会不相信你呢?我是看着你长大的。多么好的一个姑娘,唉,可惜……”王大娘叹了一口气,那没有说完的话,刘娥也知道她的言外之意。
   这一天,比较顺利,收了不少芝麻,第二天送到食品加工厂,赚了不少钱,比平时多赚一倍。她在欣喜之余,心里直犯嘀咕:价格也没涨,进货也不是很多,为什么会赚许多呢?她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财运来了?这天她的左眼皮真的跳过几次。
   赚到的钱还没捂热,王奶奶的儿媳就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原来,她出门之前,将那袋芝麻称过重量,足有55斤,可是刘娥却说只有50斤,整整差了5斤,这心也实在太黑了吧。按理说刘娥不会干这样的事,但是事实摆在面前,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刘娥拿出了那杆秤。王大妈的儿媳也拿来了自家的秤,果然不准。无意间,刘娥的手摸到了秤砣上的有一块硬硬的东西吸附在上面,仔细一看,原来秤砣底下有一块很小的吸铁石。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这是什么时候弄上去的,是谁搞的鬼?她的大脑在不停地搜索着,蓦然间想到了周旺财诡异的微笑。肯定是他!
   于是刘娥带着王奶奶的儿媳去了周旺财的家里,大声质问他:“秤砣上是不是你动的手脚?”
   “我这不都是为你着想吗?”周旺财间接承认了。
   “承认了就好。走,跟我道歉去。”刘娥,不由分说,拉着周旺才就走。
   带着周旺财给每个卖主道歉,并按双倍的价钱赔偿了大家少秤带来的损失。大家知道真相后,都原谅了刘娥。
   虽说周旺财是为了让刘娥多挣些钱,但好心办了坏事,刘娥并不领情,反而处处防着他。
   从此,刘娥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公平秤。
  
   三
   随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刘娥一边要忙家里的农活,一边做点小生意,以补贴家用。日子得过且过,虽说饿不着肚子,但也谈不上富裕,顶多算一般。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忙里忙外也确实不容易。家里还有一位身体孱弱的婆婆,虽无大病,但也帮不了什么忙。年轻时做得太多,腰椎不好,经常犯病。
   一天,村长找村民代表开个低保发放的会会议。今年低保名额又只有一个。村长正犯着愁,不知道给谁好。列举了几个困难户,其中就有堂妹刘娥,代表们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好的方案。突然有人提出将这个名额给刘娥,理由是她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和一个老人生活不容易。这时立马有人反对,因为她是村长的堂妹。在无奈的情况下,村长只能采用民主投票的形式,结果十位村民代表只有刚才个人反对,少数服从多数。这样今年的低保就落到了刘娥的户头上。村长此时也明白,刘娥虽说是自己的堂妹,但是自己并没有偏心,可仍难以堵住悠悠之口。这几年,村民确实在渐渐脱贫,就是连孤单的老潮去年也享受过低保待遇了。我们这里名额少,只能是困难户逐年轮流享受。代表们将票投给刘娥,一是事实确实如此,二是她平时人缘好,与人为善,得到大家认可。被人誉为“公平秤”。
   代表中有个吴婶,一张嘴像个大喇叭,人没回家,消息已经传遍了村子。大伙儿议论纷纷,多数人认为该给,少数人认为这里有猫腻。刘娥听到别人的小声议论,那一个个怪异的眼神,令她心里发毛。
   “娥子啊,你家得低保了。恭喜你啊!”吴婶经过刘家时对刘娥说道。她好像比自己获得低保还要高兴。
   证实了这个“好”消息后,刘娥不但没有显出悦色,反而一脸的愠色。直奔村部,冲着正在开会的村长说:“大哥,谢谢你对妹妹的照顾,但是我不能要这个低保。”
   听到这句话,大哥脸上一怔,别的村领导也一脸蒙圈。这是别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她倒不要。让人难以理解,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好吧。那你说说看。”大哥努努嘴,知道妹妹这个倔脾气,也不好多说什么。
   “老潮比我更困难,都快八十的人了,我比他年轻,有手有脚,不至于饿死。”
   “你家一直没得过低保,他家去年享受过了。”
   “去年享受了,今年就不用生活了啊?听妹的,给他吧。我心里有杆秤,跟个明镜似的。”
   村长只好同意,摇摇头,小声嘀咕道:“唉,真是个傻妹子。”
   从此,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我们村有杆“良心秤”。
  
   四
   “刘婶,你现在过得还好吧?”我放下鱼竿,怀着崇敬之情,握着老人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她的这双手小时候还抱过我,这不禁让我想起年迈的老母亲来,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能吃能喝,好着咧,现在咱不穷啦。”她的牙掉了不少,口水溅我一脸,但我丝毫没有嫌弃之意。
   “您的那杆秤呢?还在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非常好奇,所以随便问问。心想:那杆秤若还在,应该可以当古董啦。
   “傻孩子,秤始终在婶这儿呢。”老人讪笑道,指了指胸口。
   我先是一愣,接着也傻呵呵地跟着笑起来。

共 46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良心称》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以事喻人,文章从回故乡见到刘婶起笔。主角刘娥是一位漂亮的寡妇,为了两个孩子,她拒绝改嫁。俗话“寡妇门前是非多”,可刘婶“身正不怕影子斜”,真正的女汉子。刘婶做小生意,她坦坦荡荡,经得起任何复称,也赢得口碑;小贩收棉花,用黑心称坑害乡亲,是刘婶帮乡村挽回损失。孤儿寡母过日子的刘娥,就连国家审批的低保也拒绝接受。作者用两件小事的细节描写,把文中女主人,刻画得淋漓尽致,公正的女汉子形象,呼之欲出。好文,鼎力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21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1-02-11 21:29:43
  首先祝温莎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文思泉涌!
浩渺若尘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1-02-11 21:32:19
  文章用细节刻画人物,用故事打动人心,用场景烘托氛围。问好!
浩渺若尘
3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1-02-11 23:03:53
  感谢社长大过年的给我写编按,辛苦了。祝您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1-02-12 09:40:31
  牛年好文,一睹为快。简单的故事,细致的描写,引人入胜。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回复4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1-02-13 21:47:29
  谢谢木文老师的厚爱。祝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白玄        2021-02-12 10:10:19
  叙事散文,事例典型真实,一个善良倔强正直的刘婶跃然纸上,好文,赞一个!
回复5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1-02-13 21:48:22
  感谢白玄老师的留言,祝老师新年快乐。
6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1-02-12 21:03:08
  一抑一扬,文章树立的两个人物周蛤和刘娥,形象都十分鲜明,特别是通过对周蛤的描写更衬托出刘娥的不一般,深度好文,欣赏学习了!
回复6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1-02-13 21:49:19
  谢谢点评,祝老师新年快乐。
7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02-13 11:26:33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8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1-02-13 21:46:00
  感谢社长大三十的为我写编按。确实令人感动。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