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红豆”发新枝(散文)
谁赠红豆看花眼,南北不分皆入春。
一
春寒还是料峭,忍不住也要踏春去,走在春光里,抚摸一派春色,心中的春,迫切需要自然之春的呼应和碰撞。一个月前,在乡下老家照顾耄耋之年的老母亲,闲暇之余,到村外西河边去散心,天气虽说晴朗,呼呼的西北风还是一个劲地吹,顺风走仿佛有个看不见的手在推着风中人不停地往前倒,逆风而行,风像把无形的蒲扇,呼啸着让人睁不开眼。河两侧整齐的绿化树的树叶被风一吹,发出了吼声。我不惧冬季的萧条与肃杀,因为我喜欢四季的最后一季的凝重。常言道,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么!我是一个不肯丢掉诗意的人,所以,出门就是找诗去。
北方的春,不可过分挑剔了,冬的余威,显出春光的可爱,气死北风不负责,踏一派春色好过年啊。
河边的景色,已经不是从前的摸样了,三年前,这里的小西河还是鹅软卵石自然铺就的河道,人为挖沙形成的凹凸不平的石窝,河道两旁荆棘遍地,茅草丛生,植被参差不齐,看上去一片破败的模样,躲在深闺梳妆一番,今春推门露脸,好一个俊俏模样。小西河已经被数倍的拓宽,河底全部用水泥铺就,一座座五光十色的喷泉矗立在河中央,河两岸统一绿化,两岸的观光路顺河蜿蜒而行,唐宋风采悄然垂落泰山脚下。夜色里,两岸灯光互动辉映,仿佛银河垂落于此不再离开。
我怕沉醉不知归路,一步几回首。
我沿河岸走着,思绪信马由缰。突然,前路上有一株小小枝丫,上无一丝绿色,穿起了一串串密密麻麻的“红豆”,绿豆粒般大小,缤纷喜庆,红彤彤,挤挨挨,就像凑热闹一样,都爬在那细嫩的枝条上,我怕拾起来,枝条都承载不起红豆的重量。寒春里,一抹红来得突然,就像拐角处,突突冲刺出一匹枣红的大马,我想擎着红枝追马去。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人工点缀的“赝品”。从地上弯腰捡起,拿在手上,边走边看,有红豆想亲近,暖着一颗心,真好,真怕谁见了会抢去。费心猜了,这种花木似曾相识,但不知它的“尊名”。
当我带着这一束意外收获的“野花”继续前行时,才突然发现这束“野花”原先是物有原主,是有人从附近绿化带里折枝扔出,遗落路侧。“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哪跟哪啊,此时初春,非比末秋啊。拾得路遗不必藏,春花一枝带回家。一路踏春,还有春花赠我,心情被一串儿红豆弄醉了,怎不喝彩春光好啊。
二
手持红豆,观赏并琢磨,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树的枝,怎样的一束花呢,满枝“红豆”啊,我愿为之费心思。是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王维所描写的红豆?用不着准备什么,美诗跳出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最寄情的红豆树啊,醉了多少人。钟情于南国的红豆树,怎么冒寒来到这北方呢,哦,也许,春来就有红豆香,只是过去我不曾注意红豆的身影。
或者,我们小区的绿化带旁,曾走过一个王维?诗被他带走了,遗落一枝红豆?
带回家,做插花养着吧,这样的红豆我打心里喜欢。路上捡到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灌满清澈的河水,这可是桃花源的天然水啊,我可不敢慢待了这娇贵的“红豆”,我让红豆生我家,把一个南国春色搬到屋子里。
妻是个养花“高手”,在伺弄花卉方面比我要精通很多。妻见我“拖”回了这束“红豆”,不但没见到脸上的兴奋,反而有些不解地问道,你出去一趟,这是从哪里偷来的,没想到这把年纪倒寻花问柳的喜欢上“野花”了,难道你不知道路边的野花不能采么!一顿捕风捉影的数落,容不得我插嘴辩解。我向妻说出了捡拾“红豆”的过程和拿回家插养的理由,妻说,爱花之心谅解谅解,不过,生活里得来个玩笑,提个醒。
我故作明白地问妻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名贵的花么。妻说,这种花树,到处可见,桃花源那片山上几乎都是,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我还是嘟囔着,什么花?妻说,你还天天读书呢,那个“遍插”什么来着,“少一人”?我腆着脸说,考考你罢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默默地念叨着这首怀念的诗,从手机里打开百度,仔细了解这叫茱萸的“红豆”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在中国传统民间风俗中,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除要插茱萸或佩戴茱萸香囊外,人们还可登高望远,与知己好友畅饮菊花酒。
北国有红豆叫“艾子”,艾子,就是爱你,也是寄寓着男女情思的载体。北国有艾子,从冬结到春。爱人到永远,攀枝不能分。我居然也来一首不论平仄韵部的诗,妻说,可成王维第二了。
我与妻子说,这种“红豆”枝最适宜在家插养了,既可辟邪又能寄托相思。再有几天我就又回京值班了,要好好关照这“红豆”,也许看见红豆就能想起老公。妻说,你可别酸了,能插活就算烧高香了。看来妻子还是默许了我的调侃。
三天后,我告别老母和妻子,临走时还专门给放在窗台上的“红豆”象征性地浇了一些水,希望等我回来,红豆依然笑春风。
三
也许是巧合,但我更相信这是一种缘。这种缘却来自同样被称作“红豆”的吸引。我是一个从进入中学后便喜欢读书的人,这种读书与“数理化”无关,唯喜欢语文,尤其对课外文学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拿在手里,如获至宝,这种习惯一直持续至今。
星斗转移,从升学到参加工作至今,读书一直是我生活里最有质量的追求。这种追求也影响了女儿,特别是在文学创作上,早就超过了我这个老爸了。她大学毕业留在北京工作,父女相见,闲聊而已,可女儿的一句话,让我开始走向网络文学创作之路。女儿说,爸爸,我从记事起就知道您喜欢天天看书,看了一辈子书了,还没见写篇文章,在北京不是很忙,您可以没事在电脑上写点文字。这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其实我也想试试笔,不过,电脑不凑手。女儿说很简单,第二天就购了台笔记本电脑。中国的方块字,就像吸引人的红豆,天天在我的电脑屏幕上闪烁,不分四季,天天缤纷。看文字红豆,度过每一天,心情真好。我曾回答妻子的问询,说在京城,每天走进文字的小花园,外面的浮华世界,似乎都没有了颜色。
练笔,练出一串文字的红。文章写好后,开始在网络的“散文在线”投稿,文字存于网络,打开来看,自我惊喜,极大提高了我网络写作的积极性。也就是在“散文在线”投稿不久,便认识了我文学创作的老师知己朋友,也是兄长——怀才抱器。他是恢复高考后的中文系毕业生,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风雨40余年,获得了一串串荣誉,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退休不退志,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这就是缘分,缘分不因未曾见面而模糊,每文点评,细心呵护,这对于一个习作的人而言,如春风化雨,似春雨浇园,居然在我的文学网络空间,泛起了绿意,萌生了嫩芽,长成了枝条。不说一个“爱”,爱在每一次文字相传。
从“散文在线”、“红袖添香”文学网站,一路紧随怀才抱器老师,最终扎根全国著名的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先后在“柳岸花明”、“浪花诗语”文学社团投稿并担任编辑工作。从此,心中便生出了“红豆情”。在江山投稿的最大认可就是精品文章,精品文章的显著象征标志就是“红豆”,几年来,先后创作发表“红豆”精品文章50多篇。我将“红豆”文章报给妻看,妻说,还不是春满园。她的期待,成为我的动力。刨出一枝给女儿看,女儿说,红豆可以让人年轻。妻女的心里话,比红豆还温暖,她们表达的都是“愿君多采撷”的愿望。
看着捡回家的一枝红豆,妻子说,我们家年年红豆开,相伴习之乐哉,春心不老。妻子看到的是我越发喜欢文学创作的热情,她说,什么时候,这些红豆可以变成一本“红豆”。
春来发几枝?是啊,红豆情为雨,浇灌一爿园。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收获。这次来京不到十天,怀才抱器老师找到我说,想不想抱着红豆走一程?想!经过我们的精心筹划,在江山编辑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功申报成立了江山文学网站“东篱采菊”社团,我任社长,而怀才抱器老师自称身体微恙而甘当绿叶,任副社长。社团成立不到半个月,在社团全体编创的共同努力下,共计投稿41篇,斩获“红豆”精品21篇。
我想,莫非这与我在家意外捡拾的那枝叫做茱萸的“红豆”有关?茱萸“红豆”成串,我们东篱的精品“红豆”也是连“串”红啊!很多时候,我们因专注于某物,而得到惊喜,春光里一枝红豆,还有网络里的枚枚“红豆”,是一种暗示?还是一种巧合?似乎说不清了。我想找到其中的逻辑联系,百思终得真解,原来春光里,一切皆有可能。是真是幻,是现实,远超梦境。“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我有翠袖长几丈,拂拭红豆一串串,是在眼前,并非是梦。
四
一个月的驻京值班很快结束,疫情期间,经过核酸检测,持7日内核算阴性证明,昨天乘高铁顺利回到泰山脚下的老家,回到到了老母亲和妻子身边。除了看到一个月未见的母亲和妻子的高兴外,还有一个让我更加惊喜的是,我放置窗台上的插枝“红豆”茱萸,却意外地长出了五六片嫩绿的叶芽,衬托着几串“红豆”,红妆艳丽,喜煞个人。虽说插花简约,可寓意丰满。我和妻都读得懂这枝红豆枝。
怎样形容和总结我们新成立的“东篱采菊”社团呢?我们的论坛帖子总结社团一月盛事的题目是:“东篱处,弯腰采菊惊喜事”我想起我弯腰拾取那枝红豆的情境,惊叹有人看到了多么相似的一幕啊。就像茱萸枝头上的串串“红豆”,精品文章的“红豆”更是弥足珍贵。暖春已至,插枝吐绿,多么好的寓意,无需多少华丽的辞藻,可见“东篱采菊”一派繁荣。
妻子是兴奋的。她提出一个大胆而让我一直无法实现的设想。能不能把“东篱采菊”社团的红豆也插成一枝红豆串,与半路捡来的这枝茱萸红豆相对摇春风,相语我们的书房。我说,等我找到了创意大师,再告诉你。可这也是一句无法兑现的话,“东篱采菊”的红豆逐日增多,岂是一枝数枝可挂满的啊!
逢春万般喜,红豆发新枝。世上多相似,最美红豆词。
原创2021年2月6日,首发江山文学
先占位,一会品赏美文。
真好,习之社长把红豆搬到家了。就好好养着吧。东篱把盏,佐有红豆,精品文章,习之乐哉。
一一
一篇文美自豪驻,江山美苑东篱丰。众倾彩墨江河画,文字长城不与同。
好手笔,霞起虹连,不是东篇社团人儿赏,几分慕意扼腕叹!好文,我喜欢,习社,点百赞,道千好,送万语。
一一
万语干言赞东篱,百川同歌采菊歌。十感心中升奇味,九洲聚贤响豉锣。八方才俊添秀笔,七仙蓬莱箫声合。不到六月香满地,五湖四海红豆多。四月春风刮满地,三山乎应红满坡。两位兄弟相抱紧,一骑红妆舞婀娜。(湘莉君)
(贺东篱)谢习社长,彩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