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餐桌上的荤菜(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餐桌上的荤菜(散文)


作者:千骑卷平冈 秀才,264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40发表时间:2021-02-18 13:45:20


   我小时候,家里是难见到荤菜的。常常能吃到的,都是自家菜园里种的,像苦瓜,丝瓜一类。很多时候,晚餐的下饭菜,就是两大碗苦瓜,盛得满满的。全家五口的筷子在菜碗中穿梭,风卷残云般吃得干干净净。
   鸡蛋很少吃,一般都是拿去换油换盐了,只有一种例外——就是“坏蛋”。
   什么是“坏蛋”?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鸡婆子想要孵化小鸡了。母亲就把三十多只鸡蛋放在鸡窝里,鸡婆子自觉地一动不动伏在那些鸡蛋上,用自己的体温,将它们孵化。不是每一只鸡蛋都能变成小鸡的,那些孵不出小鸡的就是“坏蛋”。
   怎么挑出这些“坏蛋”呢?晚上,母亲点一盏煤油灯,将鸡婆子挪开,把鸡窝里的蛋,一个一个地在煤油灯下照来照去。据说,如果鸡蛋里有黑点的,就有可能会孵出小鸡来。那些没反应的,就是“坏蛋”。她把那些“坏蛋”挑出来煮熟后,就是嫩嫩滑滑的“水煮蛋”。她去园子里扯一把大蒜,去掉黄叶,将大蒜和水煮蛋放一起炒了,给我们补充营养。
   那样的年岁里,勉强能吃饱,可孩子们都在长身体,光吃饱可不行,每家的大人,都在为餐桌上荤菜发愁。
   我家隔壁那户姓牛,户主叫“牛有田”,据说,他的祖父在旧社会,一辈子租种地主家的田地,一直希望自家将来有田有粮,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到了牛有田这一代,分田到户,家家都有田有粮。
   牛有田有五个女儿,一家人要穿衣吃饭,日子过得很清苦。五个孩子因为营养不良,个个面黄肌瘦,头发枯草一样,典型的“黄毛丫头”。牛有田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经常到田里坝里摸田螺。那时候的田螺很肥大,会走。在半湿半干的稻田里,仔细瞧瞧,一条浅浅泥痕,就是田螺留下的。牛有田瞪着两只探照灯一样的眼睛,四下里巡逻,看见一只田螺,几步就奔过去捡起来,像拾到一枚宝贝。他捡了满满一桶,回来清洗干净,也是一样荤菜。田螺肉少,极为费神。
   我的母亲为了让我们吃上一点荤菜,也是绞尽脑汁。
   那时候容易弄到手的荤菜是鱼。我家屋后有一鱼塘,是生产队的集体财产,每年以几百块钱的价格承包给私人。承包这个鱼塘的人,通常是德老头。到快过年时,就会“抓过年鱼”。德老头有模有样地看看日历,找一个有太阳的天气,把家里的抽水机搬过来,将池塘的水抽干。抽水机工作了一天一夜之后,池塘的水慢慢变浅,水面上可以看到鱼来来回回地游。岸边上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有经验的老人,抽着旱烟袋,不时瞄一眼鱼塘里,他们能根据鱼在水里的痕迹,猜测出那是一头什么样的鱼,有多重。等到鱼塘的水,只能淹没到人的大腿时,德老头就率领他的两个儿子,一齐下水,将一尾尾草鱼,链鱼,鲤鱼都捉进大水桶里。他们父子三人,不停地在水里穿梭,偶尔捉到一条大鱼,岸上看客们纷纷叫好。
   德老头觉得大鱼都已经捉得差不多了,就会招呼岸上围观的人:“你们别看着,也下来捉鱼。”
   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会脱了鞋袜,赤脚下塘。我不知道她冷不冷,但我想她是冷的,那是农历十二月底,过小年的前后几天,有时候,岸边上积雪尚未消融,母亲赤脚踩在上面,眉头也不皱一下。
   母亲左手拿水桶,右手持网罩,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捕捉着鱼的讯息,只要那些鱼在水里露一个头,母亲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手中的网罩扑过去,鱼就会被捉住。待到水桶装满之后,母亲就叫我提回去,重新换一只水桶给她。
   大半日之后,池塘里再也看不到鱼的踪迹了,人们陆陆续续上了岸,母亲也跟着人群,恋恋不舍地上来了。
   鱼是捉回来了,怎么变成一道菜,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母亲将捉回来的鱼,在一个大水缸里养着,让它们在清水里吐掉泥腥味,再把它们分类处理。生命力强的鱼,母亲就让它们继续呆在大水缸里。那些奄奄一息的,母亲把它们捞起来,用刀子剖开腹部,将内脏全扔了,还有鱼头,也是要扔掉的。经过这样处理后的鱼,只剩下一点最好的肉了。母亲将它们用盐腌上一天一夜,趁着有太阳,一条条摊开来,在太阳下曝晒,隔上两个小时,她就要筷子翻一翻,这样晒上五六天之后,鱼全部都干了。母亲将它们收起来,用一个蛇皮袋子装好,这就是我们家一整年的荤菜。
   后来,日子慢慢好了,餐桌上鱼肉不断,当年那些穷困的日子,似乎一下子走得好远。逢年过节,我们回老家,总会对母亲说:“别搞太荤的,多炒点自家种的蔬菜。”
   我家屋后的鱼塘,依然是集体财产,但已经找不到人承包了。队长怕鱼塘荒掉,还是叫德老头承包。德老头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老头,头发全白了,一脸的皱纹。他承包着鱼塘,到了年底,依旧扛着潜水泵去抽水,等水抽着差不多时,德老头发现已经找不到人帮他捉鱼了。他的两个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根本不稀罕他的那点鱼。德老头没有办法,只得哆哆嗦嗦下了水,稍稍捉了几条大的,就上岸了。德老头想像以前一样,叫乡邻们去抓点鱼,结果一看,岸边上静悄悄的,一个围观的人也没有。他觉得无趣极了,挑起那些鱼回家了。
   前年,母亲在大冷天里,还悄悄地下水去抓鱼。抓回来后发现,既没有人给她提桶,也没有人帮她剖鱼。她将鱼晒干后,打电话叫我们去拿,我们都说“不要”。妹妹得知她大冬天赤着脚去塘里抓鱼,气得脸都绿了,狠狠地说了她一顿。
   今年又到“抓过年鱼”的时节,我打电话和母亲闲聊中,说到了抓鱼的事,问她还去不去?她忙着向我表决心:“不去了,不去了,再也不去了。”
   我的母亲在她老年的时候,终于摆脱了要为荤菜发愁的日子了。

共 21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在那个年代的人,想必都知道日子清苦,紧巴巴地过日子。那个时候,一家就是成天吃蔬菜,也吃不腻。但由于蛋白质的缺失,导致一个个小孩都面黄肌瘦,缺乏营养。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大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就如牛有田,用他那两只探照灯一样的双眼,在半干半湿的田里坝里搜寻着田螺的踪迹,只为给家里那五个女儿补充点营养。我的母亲也一样,为了给我们吃上一点荤菜,也是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春天来了,鸡婆子孵化小鸡,母亲便在鸡婆子肚子底下,用煤油灯一个一个地照,挑出“坏蛋”。村里德老头年关放水捉年鱼,村里人都去了,母亲也是大军中的一员,和他们一样提着个水桶只等德老头一声令下,就扎进冰冷的池塘里。我则负责帮母亲提水桶,换水桶。如今日子好了,家家户户都是大鱼大肉,德老头的池塘也冷清了,头发也白了,再也没有人帮他提水桶捉鱼了。母亲也是,提水桶的儿女们都成家立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也就再也不去捉鱼了,彻底摆脱了为荤菜发愁的日子。如今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啥都不缺,还喜欢吃起青菜来。精彩好文,文章生动精彩,描写细致细腻,乡土味浓,刻画了一个时代的变化。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 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1-02-18 13:46:05
  一篇不错的散文,问好老师,祝新年快乐!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1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1-02-18 16:07:02
  谢谢小雨,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