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马涧渡槽之伤(散文)

精品 【看点】马涧渡槽之伤(散文)


作者:情满鄱湖 秀才,122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11发表时间:2021-02-18 19:21:23

【看点】马涧渡槽之伤(散文) 那是一条横跨两座青山,飞越碧湛田野的雄伟渡槽,带着武山的余韵,大港水库区域几十万人的汗水和历史深沉的记忆,从连绵起伏的山间蜿蜒而来,然后注入狮山的长垅水库。
   百里渠道是都昌东部十多个乡镇的灌输大动脉,马涧渡槽正是这条动脉上的大桥梁。它全长四百多米,高约十五米,几十条并排而立的水泥柱子,就像几十只擎天双臂,将几十节巨大的半孤形水槽高高地扛起。水槽上面铺板,曾几何时,附近村民在上面挑担、推车。站在渡槽上,景湖公路在渡槽底下穿过,不远处是马涧街,街道两旁商铺林立,燕语莺歌,一片太平盛世。
   马涧渡槽绝对是马涧街的一道风景,这座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利工程,雄赳赳、气昂昂,满载着清澈的流水,最后分享到千陌田畴。正是有了大港水库和百里渠道,为广大农民耕作提供了抗旱保障。
   南方,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有了水库对天降大雨的储存,起到了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回眸历史,那一段令许多老人无法忘却的岁月,他们挑着土兜,背着衣被,带上干腌菜,风餐露宿,奋战在第一线,靠一锹一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浩大的水利工程。
   每一次在渡槽底经过时,望着头顶的“苍龙”,无法想象一节节渡槽,在没有重型机械的条件下,是如何从地上装吊上去的?岁月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我们也无法重新回到那个年代,战旗飘飘,广播响起,工人挥洒与吆喝声,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画面。如今,它们载着大港的水,一路欢歌,一路奔腾,传承着农民对它的向往与祝福。
   岁月无情,青山依旧。马涧渡槽屹立在乌猪背人的头顶上,任凭胯下的车来人往,总是那么的从容淡定,处变不经。脚下的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沙子路也变成了宽阔的沥青路,尘世的浮华和聒噪,改变不了它对这片土地的厚爱和担当!
   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建造它的人多数已垂垂暮年,他们的经历与见证,是我们这代人无法去理解的,历史渐渐弥合的伤口,随着突然的一声巨响,让我们重新把镜头聚焦在这里。二○二一年一月廿十六日傍晚,一辆满载废铁的大卡车,从马涧街方向疾驰而来,一头撞上支撑渡槽的水泥柱上,随之车身侧翻,柱子爆裂,顶上的渡槽变形,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交通瞬间瘫痪,一时间低调的马涧渡槽瞬间成了网红打卡之地。从抖音上传来的触目惊心的画面,无不刺痛着每个人的内心。
   网络上对渡槽今后的命运的讨论甚是堪忧,是存是毁,牵动着都昌大地每一个人的心,作为鸣山人,对于渡槽更多了一份感情,那份依恋是父辈留下的烙印,如果马涧渡槽就此消亡,是对那个时代的亵渎,也是对当初建造工人的藐视。因为那个时代的痛和苦,只有他们才懂得。
   面对撞坏的渡槽,底下是繁华的交通要道和乌猪背村人的生命财产。当务之急,既要消除隐患,又要恢复交通。那天我从县城回来,汽车停在公路旁的上舍村段,只能徒步从山边逼仄的小田埂绕过。望着头顶的渡槽,心底的那分敬畏油然而生。远处,几台重型吊机酝酿将庞大的凹槽吊下来,原先预定的恢复交通时间还在延迟。我不敢说这几台大型的吊机面对高高悬在空中七、八米长,近一米宽的水泥渡槽束手无策,但要吊卸下来决非易事。
   马涧渡槽的历史,浓缩了多少人的记忆,见证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国家由贫穷走向富强的的壮丽篇章。假若不是这一辆货车的碰撞,这一承载厚重文化的古迹,我相信一定会伴随着时代的强音,就算它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也会守护在马涧街的前方,风雨无阻。作为六七十年代的符号,我们没有理由摒弃它。
   但渡槽确实伤了,有人说还是它的结构不牢固、设计有瑕疵,以当下人的思维与眼光,它的抗震强度真的无法与现在的高架桥相比,回溯历史,我们哪有理由去苛责当初的设计与建造者。那天傍晚,受伤的渡槽底下聚集了一帮人,望着三辆重型吊车迟迟未曾作业,一是要考虑周围的安全,二是要考虑没有损坏的两端,这个必定带来一定的风险与难度。
   一位老者告诉我,当年他就参与了渡槽的建设,在山下搭棚,吃住在工棚里,从挖基坑到建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我问他这么高的柱子,这么长的槽管是怎么安装上去的呢?老者在我面前侃侃而谈,说到了当时的艰苦,人人缺衣少食,还是照样干劲十足,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兴修水利,利国利民”的主旨,而毫无怨言。发挥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对百年大计一丝不苟的态度,白天在工地拼命干,晚上在工棚里想方案。
   别看这样的渡槽在高科技的今天算不了什么大工程,在高低不平四百多米的田畈中,它怎么定位,怎么垂直,柱与柱之间怎么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任何一个环节没达到标准,水槽都无法对接。一直以来,困惑在我脑海中的疑团被老者慢慢揭开。
   老者对我说,每条柱基承重台浇灌好了,周围一层层搭好木架,用木板装好柱模,然后用线锥吊直,固定在周围的木架上,木架不稳或摇晃都会影响柱子的垂直度。十几米高的水泥柱就是这样,用人工一节又一节灌注成形的。建好了柱子,真正的困难还在后面,我问老者,这么大的水槽怎么从地上吊装上去的呢?
   老者矍铄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兴奋地讲道,除中间两节是搭架装模外,两头的水槽完全靠人工,用轮子绞上去的,言谈中露出骄傲的神色。我能想象出,这几十节,重约几吨的水槽,全凭轮子与人工是费了多大的功夫,架起这一条天空中的桥梁。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初的亲历者已经不多了,他们用汗水留给我们后代子孙这一宝贵的精神财产,面对货车的冲撞怎不痛心疾首。特别是那些健在的,为国家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他们怀着深深的感情,对于劫后余生的马涧渡槽,希望能够尽快恢复原状,这样的心情感同身受!
   货车撞上了一条柱子,却连带了上面五条水槽的松动。几条水槽的卸下,瘫痪了几天的交通,正赶上年尾返乡的高峰,不是一场疫情,路上车辆该有多繁忙。按理讲,货车撞上支撑渡槽的柱子,怎么也说不过去,景湖公路随着交通运输的压力增大,又在旁边柱子间修建了一条新路,等于在原来的路基上拓宽了一半,中间的两条柱周围前后都围有隔离带,如果不是疲劳驾驶等人为因素,一辆货运车又如何撞上隔离带上的柱子呢?
   吊装车终于成功卸下上面的水槽,马涧渡槽被拦腰斩断,只剩下几条孤伶伶的柱子立在景湖公路的两边,像几个无助的巨人没有了用武之地。
   美丽的田园,离不开绿水的滋润。马涧渡槽,涂染着厚重的古色,它的雄伟与朴拙在马涧街的前方焕发着永久的生命之力。但凡经过此地,我都会将头伸出车窗,一睹它巍然屹立,风釆依旧的面貌,脑海中不禁浮想翩翩,细细品嚼那一代人留给我们的丰功伟绩。
   受伤了的渡槽,在蔚蓝的天空下开了一截庞大的豁口,在这冬春交替之季,夕阳与寒风穿过它的胸堂,皆是泪痕与悲怆。流水轰然而来,又被嘎然阻断。它高大的魂魄在经历了一场梦魇后,久久地在无数人的心中盘桓,不忍离去。
   多年前的渡槽脚下那块黄色的碑文,还萦绕了我的胸海,“高山岭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今日从你头上过,明日随你脚下走。”华国锋主席一首平淡的叙事诗,正是百里渠道和马涧渡槽的生动写照。这一被拦腰“卸下的渡槽”,曾经慷慨走来,又如何延续到渺远?历史与文化的轨迹,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铺设。历史与人的生命一样有着坎坷,有着风云激荡。只有心怀感恩,一座座历史的丰碑自会在心中竖起!
   马涧渡槽还会还原吗?这是许多人的忧虑和期许。多少次,我从它的脚下经过。这是都昌东部地区一条长长的生命线,正是有了大港水库的生命之源的奔流不止,庇护着我们多情的家园,我们的精神与物质才逐渐丰沛起来,而马涧渡槽功不可没!
   历史永远无法抹去,我在心底默默地祈祷着:马涧渡槽,一定会以一副原来的模样,与马涧街唇齿相依,生生不息……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30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座名为马涧的渡槽因为突然受到货车的撞击,顿时成了危槽;这件事对于外界人来说,自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熟悉马涧渡槽的人来说,它的命运无疑是牵扯着众人心弦的大事。因为马涧渡槽不仅承载着一片良田的灌溉,也承载着一个地方一代人艰苦奋斗的情感。当年在机械并不发达的年代,靠人力修建起这么一座罕见的渡槽,的确很不简单很不容易。随随便便地毁了,是对一代人艰苦奋斗的否定,那一代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文章以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伟大年代伟大工程的建造过程,也阐明了一代人的情感寄托。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22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02-18 19:24:23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件事故的原貌和一座伟大工程的诞生过程。欣赏了,问候情满鄱湖老师,祝新春愉快!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情满鄱湖        2021-02-19 23:11:34
  谢谢社长,辛苦了,春节快乐!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02-20 20:19:19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祝贺情满鄱湖老师,新春快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