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趟过山下那条河(散文)

精品 【风恋】趟过山下那条河(散文)


作者:山雨潇潇 秀才,110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14发表时间:2021-02-20 04:34:51
摘要:对于山下那条河,说不上爱,当然也谈不上恨。说爱吧,它吞噬两岸,阻碍通行;说恨吧,它灌溉农田,滋养大地。我与山下那条河,有着永远无法厘清的渊源,它像一条长长的绳子,无论我走到何方,始终牵引着我,在心里,在梦中……


   对于山下那条河,说不上爱,当然也谈不上恨。说爱吧,它吞噬两岸,阻碍通行;说恨吧,它灌溉农田,滋养大地。我与山下那条河,有着永远无法厘清的渊源,它像一条长长的绳子,无论我走到何方,始终牵引着我,在心里,在梦中。
   山高林密,山环水抱。桂西独特的小资源气候让雨量充沛,无数溪流和泉水汇流成河。河水总是沿着山脚,蜿蜒在山川沟壑当中。
   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祖辈选择居住大山深处,过着与世隔绝、刀耕火种的生活,以至于山里人的生活总是那么艰辛和贫穷。
   每年,都要担着农家肥下山,再挑着生稻谷上山。那条通往山下的路,年复一年地走着上山、下山的人们,无数双迷茫的眼神在等待、在煎熬。
   六月天,是早稻收获的季节,也是山下那条河涨水的时候。
   “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大量雨水让山泉汩汩流淌,再汇集到山下的那条小河中。平日温顺无声的小河,变成波涛汹涌的洪流。
   没人愿意花半个小时时间绕行。于是,趟河便成了山里人一次次大胆的尝试。
   趟过那条河,对面就是庄稼地,一块束缚着山里人多年的水田,纵使没有人愿意一年四季都围着它转,然而因为它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再艰难也得去耕种。
   山里人是痛苦的,因为大部分的时间不是花在田间劳作上,而是花在一路奔走中。真希望山再矮些,路再平些。特别是空手行走都会气喘吁吁的上坡路,却还要担着一担生稻谷,那种沉重,只有山里人才最清楚。大胆过河,可以节省更多时间用于耕作和收割。
   滚滚洪流像一条发怒的泥龙,带着黄沙和枯枝残叶,沿着已淹没的河堤咆哮而下。趟过河的人们,像王者,一脚便可踏进田地中,也真正进入忙碌而珍贵的田间劳作时刻。
   “欺山莫欺水”。对于洪水季节,山里人的心情是不安的,冒险只是为早些赶到自家的那片田地,为了更快地完成播种或收割。只有把秧苗插满水田或把稻谷装进蛇皮袋,山里人心里才是最踏实的。
   望着汹涌的河水,我犹豫许久。最终还是决定趟河。原来,咆哮的河水并不那么可怕,我挪动着脚,一步一步地向对岸行走,感觉是河在怜悯着我的幼小,我相信,我一定能顺利地到达对岸,然后迎来大人们的一片赞叹声。然而,一个巨大的波浪带着嘲笑声,结束了我所有的幻想,我被河水淹没,一直往下冲,我不知道冲过了些什么地方,感觉河岸总是一晃而过,迅速到我能看清的,只是记忆中的那些地方,我在呼救,却叫不出声音……
   梦醒了,我满头大汗,带着河水的颜色。
   南方的春天总是遮遮掩掩,本已是立春时节,但天气依然十分寒冷,漂浮在半山腰的那团寒雾,依旧没有散去的意思。春节的喜庆意犹未尽,山里的人们又要扛着犁耙、赶着耕牛走向山下那片田地了,这成为山中年复年一年、周而复始的日子。
   无论如何艰辛,山下那片稻田是不能舍弃的,它是山里人吃上大米饭的全部保障。爷爷说,解放前,山里人是没有水田的,只能吃玉米糊糊。
   很小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种田了。只不过,我的主要任务是放牛。因此,我的儿时记忆里,总会有那么一头牛,一头让我吃尽苦头的黄牯牛。黄牯牛非常调皮,解开绳索,它会飞奔着找母牛去了。我跑不过那头黄牯牛,所以,我总是用牛绳牵着牧放。说来也可怜了那头黄牯牛,每天被我用绳索拽着,造成它失去与同类相处的绝大多数时间。偶尔,我也会解开牛绳,让黄牯牛在河岸边自由地吃草。
   六月的天,除了猝不及防的大雨,还有像火一样热辣的太阳。一头钻进河水里,全身透爽,这成了山里人与河最亲密的交合。放牛和游泳,占据了山里孩童的大部分记忆。
   山里的教学点只有四年级,读到五年级时,我们就要到山下的完小读书了。
   真羡慕现在的孩子们,学校有食堂,而且还有营养餐补助,每天还可以吃到肉。到完小读书时,我们要自带炊具和油盐柴米,自己生火,自己做饭。回家和返校,每周都要趟过学校后面那条河。 是多么地希望有一座桥,让夏天的河水不那么恐怖,冬天的河水不那么冰冷。
   由于完小课桌不足,校长吩咐我们将教学点新发放的课桌搬到完小。因此,我们六个山里的孩子是扛着课桌趟河来到完小的。 
   校长是个孩子王,每天带着我们几个山里孩子上山捡柴,下河摸虾。也不知校长用了什么办法,将一种草叶放在水里,虾会成群结队地游到岸边,轻轻松松就可以捞满一盆。在那个营养缺乏的年代,一条小鱼和几只小虾都格外美味。
   对于山下那条河,让我们心存感激。因为,我们经常吃到鱼虾。
   山里的孩子们少见世面,胆小,被山下的孩子欺负只能忍气吞声。山下的每一处,都不是山上那个随意奔跑的山头。惟有山下那条河,我们可以随时游向对岸。于是,山下那条河便成了我们的自由乐园。
   没有属于我们的柴火。所以,我们期待山下那条河涨洪。一旦发洪水了,上游会冲下很多枯木,解决我们生火做饭的需要。
   相对于趟河,翻山才是山里人最大的痛。因为,趟河只是一个大胆的决择,而翻山要花上几个小时时间。除肩上担子的沉重,还有脚下路途的坎坷崎岖。
   “如果有一条公路就好了”。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对公路的期盼尤为强烈。一条公路,不仅解决出行的困难,更是解决生产之需。然而,对于生活尚不能自给的山里人,又如何拿出多余的一分钱修公路呢?
   有一种动力,会战胜所有的艰难和困苦;有一种精神,会让大山为之颤抖。山里人决定要修通连接山处的公路,哪怕砸锅卖铁。意见是如此的坚决和统一。卖猪、卖牛,家里值钱的东西,能变卖的尽量变卖,只为筹集修通公路的费用。
   虽然只是一条简易公路,但山下收割的稻谷终于不用人力运送。建房用的建筑材料终于可以通过车辆,一车一车运送到家。没有桥,人们只能将河床刨平,让车辆趟水而过。排气管进水现象时常发生。
   十几年前,山里人如果有一辆摩托车,是件时髦的事情。只不过,推车过河的情景却又让人十分难堪。而洪水泛滥的季节,车辆和公路均失去作用。山下那条河仍然阻隔着山的这边和那边,人们渴望着有一座桥。只是,山里人再也没有能力筹集架桥的费用。
   政府决定在河的上游建设水库,这一消息让山里的人们充满期待。从此,汹涌的河水不再狂暴,曾经人车趟水的河流变成了温顺无声的小溪水。
   山里购买车辆的人越来越多,那条爬上爬下,只能人畜通行的山路也逐渐被遗忘。
   对于大山,山里人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愫。尽管艰辛贫穷,但大山还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山里有着那棵熟悉的枫木树和那片茂密的油茶林。只是,有限的土地还是无法满足人口逐年增长的需要,简易公路仍是落后的象征。
   随着国家扶贫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山里人还是逐渐搬出大山,尽管十分不舍。搬迁点位于集镇所在地,有畅通无阻的柏油路,有热闹丰富的农贸市场。勤劳的山里人通过外出务工,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跋山涉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山下那条河,连同山里人的记忆,一起消失在历史车轮的滚滚飞驰当中。虽然山中日子逐渐被淡忘,但大山仍是山里人梦开始的地方,山里人的根仍在大山深处。
   通往山里的那条简易公路,在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从铺砂石到硬化成水泥路,已经从一条勉强爬行的黄泥路,变成了一条合格的乡村公路。而且,政府还建起了跨河小桥,让山里彻底结束了人车趟水的历史。
   山里人属于大山,大山属于山里人。交通便利了,搬迁的人们又纷纷回到山里,护理经济林,创办养殖场。
   山下那条河,曾经是奋力地趟过去,而今又不断地趟回来。或许,祖辈选择居住大山深处,有着自然的生存法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人的根在山里,梦还在山里。山下那片农田已经被开发成了居民区,剩下的水田也被流转发展生态农业。
   每年,我都会回到山里过年。因为父亲一直居住在山里,他说他喜欢山里的清静。山还是原来的山,路还是原来的路,又看见那些熟悉的面孔,尽管没有曾经的热闹,但依然可以听见乡音,那种只有山里人才能阅读的语言,带着从容和豪放。
   来去匆匆,本想认真地回味山下那条河,可我没有时间多留。或许是,我不愿意回忆趟河而过的日子,只愿趟河而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共 32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人的生活,在作者的回忆中,一步一步的走过世纪,走过艰难,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从脸朝黄土背朝天到村村通公路,山里人勒紧裤带自修村路的精神,和那种敢于和大自然拼搏地精神,一幅不服输的奋斗画卷展现给现在的人们。人们从搬出大山到回到大山创业,建设和改造大山,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是人文改造的大工程。文章从作者儿时写起,时空飞越了几十年,记忆却越发清晰,留给现在一代人的是,记住过去,把握未来。也从方方面面讴歌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特色地伟大成就。文章取材新颖,笔力清新,值得品读。正能量值得传播。推荐共赏。【编辑:刘春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22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春庆        2021-02-20 04:38:33
  感谢老师赐稿,作品很有意义,问好春祺。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2-20 16:39:58
  拜读学习山雨老师佳作!感谢辛苦创作支持社团!问好祝福新春吉祥,工作顺意,期待牛年创作出更多佳作呈现!佳作已申报精品!
碧潭飘雪
回复2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2-21 10:06:24
  谢谢支持!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2-23 12:29:41
  山下那条河,是村庄的母亲河、生命之河,也是历史演变的见证之河,留下了无数回忆与故事。作者以河为线索,发散思维与延伸拓展,描写了村民们在山里的生活状态。透过作者的描写与叙述,表现出山里人对生活执着、坚毅的性格及勤劳、善良的品格。用对比的方法展现党和国家对农村扶贫政策的优越,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与投入,体现“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与方针,让农民摆脱艰难困苦,逐步走上富裕之路,过上幸福的生活。佳作语言清丽温馨,凝练生动,主题明确,积极深蕴。拜读学习!问好祝福山雨老师新春愉快,牛年大吉,创作丰硕!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2-23 22:55:08
  恭喜祝贺山雨老师的散文佳作复审获得精品!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老师关照支持!辛苦了!问好祝福各位老师新年快乐,牛年吉祥,文丰笔健!
碧潭飘雪
回复4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2-24 00:04:50
  谢谢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