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年的味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的厚重(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年的味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的厚重(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62.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5发表时间:2021-02-24 20:55:56

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项元素,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到了西汉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到这一传统节日,每个家庭都要团聚,都要举行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活动,这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加深了我们的亲情和友情。年也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意欲着人们已经走过了难熬的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离春暖花开的日子不远了。
   今年牛年除夕,我又一次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晚的开始,这一习惯已保持了三十多年,从未误过。三十多年来,每年的春晚都会带给我一道厚重的年味和文化上的享受。看着今年晚会那多彩的节目,自己的思绪也冗长起来,一幕幕过去过年的场景重新浮现在眼前。
   那是1983年,我生活在老家,还是勃勃少年,当时农村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生活依然艰难,面临的不但是物质上的缺乏,而且还是文化上的贫瘠,没有现在的手机电脑,更没有现在的抖音快手。家乡位于沁河边,背靠巍巍太行,竹林环绕,苍翠欲滴,景色迷人,宁静安详。记得那年过了腊月二十三后,小村已被过年的气氛所笼罩,受“能穷一年,不贫一节”传统理念影响,家家户户都在繁忙着过年的准备。村口支起了杀猪的大锅,热气腾腾;家家都在磨豆腐,蒸着一锅又一锅各色各样的馍。按照村里的传统习俗,正月十五前家家是不允许再蒸馍的,怕蒸发了一年的好运。每家都在为年的到来忙的不亦乐乎,飘来的风里已经夹杂着肉的香气。乡邻见面后,每个人都笑容可掬,相互讲述着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期望。
   那年年末,队上新购置了一台十四英寸黑白电视机,每晚有专门开电视的人,一时间,队部成了村里人劳动之余聚集的场所,人们从这里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去看到未来的希望。那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听说除夕中央台有个现场直播的大型晚会,也就是后来的春晚,人们都翘首以盼。到了除夕,村里的人在吃过晚饭后,纷纷来到队部,守候在电视机旁,等着春晚的开始。
   那年我家中有两件大事,让父母一喜一忧,一件是我考上了一所好的中学,给父母带来了骄傲,增添了一些快乐。因为那个学校教学质量较高,意味着我将来跳出龙门有了希望。现在想来,那的确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当时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在那个阶段,有了不达目的势不休的恒心,有了挑灯夜读的坚持,有了对未来美好的规划,为此也付出了无数个朝霞的错失,期盼着自己人生彩虹的早日出现,现在看来,那段时光是我一生中最赋有激情最有追求的岁月,也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
   还有一件事最令父母担心。当时,我二哥在云南守边,他是十四军一个基层连队的指导员,在1979年1月一1979年8月间,参加过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历经了残酷的现代战争,也历经了生死的考验。从1979年以后有战事那些年,可以说让父母操碎了心,常常彻夜难眠,一直在煎熬中度日。记得母亲在无奈时,就会叫上邻家我婶,那是我二哥的丈母娘,一起去求神拜佛,去为我哥祈求平安。她会带上舍不得吃的几十枚鸡蛋,送给那些算卦先生;她会拿出一两块钱去给寺庙上布施,一两块钱现在看来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当时一天工分只有八分一角的那个年月,是十天辛苦劳作的收入。母亲本是个十分勤俭的人,可在这件事上却十分舍得,母亲的虔诚就是希望各路神灵保佑自己的儿子平安。每当那些人切算后,告诉她,你的儿子一直有神灵护佑着,不会有什么危险的,这让母亲常常得到一丝的宽慰,每当她求神拜佛回来后,就会急着给邻居分享她祈求的结果,也会高兴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她知道保家卫国是儿子应尽的义务,牺牲在所难免,但她总希望用自己的祈求来保儿子平安,这也是她唯一能做到的。
   那些年,每当收到我二哥的来信,母亲总是第一时间让父亲给她读,了解我二哥在信中说了什么,上没上前线,安全不。可那些年,我哥的每次来信,从未讲过他所面临过的危险。那时,哥哥在前线成为了全家人的牵挂,他的每一份家信成了家里最大的期盼。
   那些年,记得我大哥因病去世不久,嫂嫂改嫁出走,给父母留下了大哥的一双儿女,更加重了家中的负担。由于我们弟兄还小,家里的生活全靠父母操持,记得一天的工分男劳力是一角,女劳力是八分,一年收入不到八十元,父母忙了一年,到了年底我们家还是队里的缺粮户。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每年母亲都会养两头猪,几十只鸡鸭,还日夜织布纺花。父亲整天在地里劳作,没有一天的失闲。二哥也长把自己的工资和一些衣物寄回家来补贴家用,就是这样,家中的生活依然没有多大改观,但在母亲的精打细算下,家中的生活井井有条,虽然粗茶淡饭,却没有出现过缺穿少吃的困境,我们弟兄也在父母的苛护下,健康地走过了那个艰辛的岁月。现在我们弟兄五个都事业有成,儿孙满堂,生活幸福,但对父母的恩情一直成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
   记得1983年那年除夕的下午,母亲拿出她手工缝制的新衣,让我换上,并让我们早早去请先人的神灵回家过年,这是家乡过年的一个重要习俗。记得那天天气异常的寒冷,我和弟兄们在寒风中,来到村边荒野的坟地,烧了纸钱,意念中带着先人的神灵回到了家。那年家中的祭祀,父母都非常重视,虽然逝去人的排位仅仅是父亲在房子的主位置写上爷爷以及一些逝去长辈的名字,但那是一个家族神灵的所在。在祭祀时,母亲特意洗了洗手,郑重在排位的供桌上摆上贡品,进行了三叩九拜,这是祭祀中最大的礼数,并跪了很长很长时间,口中一直念念有语。我知道,那是母亲在祈求家神保佑哥哥的平安,这行为是母亲心中的寄托,也是一种无奈的体现。因为那年我哥又一次上了老山,期间不断有军人牺牲的消息传来,记得那个春节也是母亲最难熬的一个春节,在煎熬中也老了许多。
   后来二哥回家省亲,在谈起他参加的战争时,他讲到现代战争是很残酷的,牺牲可能就在瞬间。在老山防守攻坚战中,曾经带领270名战士上老山送弹药,下山背伤员,一路上流弹不断。他讲到为什么他一直不愿在书信中提这些事,就是害怕父母担心。
   跟着母亲祭奠完神灵后,我也来到了队部。记得队部是一座三间砖瓦房,很是简陋,有一百多平方米,就这不大的房子里,瞬间拥进了一百多号人,前面的人自带了凳子,还可以坐着,后面的人只能站着,摩肩接踵,房子里没有什么取暖设施,在人们体温的影响下,温度慢慢才升了起来,虽然还有些寒冷,却丝毫不影响每个人的情绪。
   节目开始后,引起了人们的欢呼,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生怕漏过错过每一个节目。四个多小时,四十多个节目,流行新歌、相声小品等节目的出现,不断引起人们开心的笑声,那是一场值得记忆的晚会。这届春晚后,谁又唱了什么经典曲目,谁的相声、小品最好笑,成了村里人那一年茶余饭后最大的话题,也满足了当时人们在艰难中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后来,我离家乡越来越远了,很少再有机会和村里人一起看春晚了,但那场晚会也就成为了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那段关乎年味儿往事已经沉淀为思念家乡的一种情怀,每到过年,就会被想起。
   现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都丰富了,年味也淡了许多,但在那时的过年呈现了许多的美好,一身新衣就是一次过年的荣耀,一顿好饭就是一年的奢想,那一角二角的压岁钱都是每个孩童梦寐以求的期盼,一次次走亲访友就是血浓于水亲情的大团圆。那些年,小村的人们也就是在这种对年的期盼中,体会着生活不全是艰辛,也有快乐。一年又一年,他们迈着艰难的脚步,在对年的期盼中,走出了贫困,走向了现在的美好。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理念是千年农耕文化在每个游子心中刻下的痕迹,对过年团聚有着格外的执着,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现实情感的需求。在刚刚走过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生活迷漫了太多的尘埃,这种危机感是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到了牛年的春节,由于疫情的影响,回家过年这个习俗不得不改变。为了控制疫情传播,政府强调就地过年,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我已离家多年,几年都没有回去了,对家乡的牵挂之情随着年的到来愈来愈浓,原计划今年春节回老家去祭拜下父母,了却下思念之苦,可是夸省不便出行,只好罢了,也让今年的年味失去了许多味道,感觉淡了许多,以至于在看晚会时,在思念的情绪中,独自饮酒,晚会半途就糊糊涂涂进入了梦乡,没能熬到新年到来的新旧交替之时,这是几十年来未成有过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春晚的这段时光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一年又一年,在没有感觉中,自己的青春已渐行渐远,已从勃勃少年走到了有些枯涩的中年,去照照镜子,看到脸上暗涌皱纹,已经写满了流年的风霜,鬓角潜显银丝,已经呈现出了岁月的沧桑。除夕那晚,半夜醒来,久久不能入眠,驻足在牛年这个时间的路口,心扉氤氲着昨日青春的不舍,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心痛。多少年来,自己一直坚持一个信念,希望每一年都能走在自己的愿望里,可是往往有许多不如意的伴随。记得父母健在的时候,每次春节父母都会翘首以盼,期盼我的归来。每年过年只要我回到家中,父母就会把那些好吃的都给我留着,一股脑儿都拿出来,看着我贪婪的吃相,显得非常的开心。后来我参加工作后,本应该去为父母承挑担子,可是因成家、买房、培养子女等等负担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那段时间即不能在父母身边陪伴,也没有精力去为年迈的父母做点事,来减轻他们的艰难。再后来,当有了能力能够报答父母恩情之时,他们都已先后在劳累中走完了一生,偶尔再回到家乡,那老屋虽在,却没有了扶门等待的人,那个常常让我牵挂的家已经不在了,常常让我潸然泪下。从此,“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愁苦成为了每年过年的一种愁绪,成为了心中永远没法弥补的亏欠。记得一年我回到家乡,抚摸着老屋的墙壁,写下了一首思念的诗。
   走进故乡老屋
   旧瓦老门土墙
   满目疮痍呈凄凉
   推开旧时门
   人已去屋已空
   不见了昔日亲人团圆的好时光
   潸然泪下
   无处话心伤
  
   忆当年
   老屋多欢畅
   炊烟袅袅
   堂火真旺
   一家人齐聚满堂
   有说有笑
   母亲做出的饭菜真香
  
   今已空空
   再到哪里
   能够寻找到心中的欢畅
   失去的不再来
   无人能够给我穿越时空的力量
   怎能叫我不怀伤
   伤心的泪水已撒满这座老房
   回顾走过的岁月,这三十年来,一直继承着父母给自己铸就的吃苦耐劳本性,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现在自己有了房子,有了车,生活变得安定和温暖,这也是父母的期望,真想和父母来个时空的对话,让他们宽慰,他们期盼儿女的幸福生活已经变成了现实。
   在那个除夕之夜这个时间节点,我还想了许多,想起了和一位年龄大的朋友一起谈话,他讲了对中年人生的感慨,说道:先哲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云: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生活的阅历让我们已经读懂了人生价值的取向与定位,每个人经历的生活不论艰难还是顺畅,都不是很重要,生活的味道就是自己一路走来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现在我们的生活也许少了许多激情,再去谈辉煌基本没有多大意义了,需要做的就是要坦然面对生活的改变,平和待人,低调做事,自尊自爱,追求健康。年年节相同,年年事已非,我们的人生,都是在一边失去一边拥有中度过,任谁都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但也不会有人因此停下坚持往前的脚步。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开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可能才是生活赋予我们这个阶段生活的真正含义。这话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可是作为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名利的所欲,怎能让人去坦然呢?
   春华秋实,每个人的脚步年年都这样走过四季。其实,每年到了春节,都是一次思想的回归,都是一次对生命价值的评估和掂量,对记忆的又一次清理,现在,我们走进了牛年,牛年的到来,寄托了更多的希望,有一句俗语“牛马年好种田”,在这好的年份里,希望疫情会得到控制,希望团圆不再受到干扰。我计划到了清明节回去老家一趟,去祭奠一下父母的坟茔,弥补牛年春节的一些遗憾,虎年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写于2021年2月22日

共 49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这里有浓浓的年的味道,可年的味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的厚重,这篇文字首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年这个特殊的节日进行了介绍,然后从看春晚这个多年的习惯写起,回忆相关的故事,分写一喜一忧,又突出那个艰难岁月里父母的辛劳。从自家故事又回到看春晚,思绪又转到自己长大离家之后回家过年的情形。在叙述相关过年的情形时,作者牢牢把握的一是年文化,二是除夕情,把家与国通过年联系起来,更加突出了年味的厚重。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1-02-24 20:57:48
  这里有浓浓的年味,更有一份家国情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