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子夏“教衍西河”对韩城文化影响(下)

  【浪花】子夏“教衍西河”对韩城文化影响(下)


作者:枫叶西河 白丁,9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43发表时间:2021-02-24 23:35:10

子夏“教衍西河”对韩城文化影响(下)
  
   (二)子夏在西河讲鼓乐促成了韩城鼓乐的成熟发展(四)
   孔子把子夏列为文学科,不是当今的“文学”概念,是指精通典籍。《春秋》的“公羊传”就是子夏传于弟子公羊高的。于《诗》有“序”,宋《太平寰宇记》录,“崌谷水在县南一里注于河……子夏石室,孔子弟子为毛诗序。”(崌谷,今澽水)清人陈玉树在《卜子年谱》讲:“无曾子则无宋儒之道学,无卜子则无汉儒之经学。”都说的子夏精通典籍。
   “礼仪”是典籍之一。“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合也。”子夏讲鼓乐,始记于《礼记•乐记》,《史记》收入曰《乐书》。特别是子夏回答魏文侯关于“乐”的诸多问题。子夏讲“弦管乐器开始演奏击鼓,鼓是处于指挥位置,让人共同进退的整齐动作,再配上纯正宽舒的音乐,君子边听边谈论修身齐家之事。”又说:“钟的声音可以作为号令,听号令让人气壮,气壮可以成就武事,国君就会思念武臣……鼓鼙声音喧嚣,让人激动,激动以促进民众,国君听到鼓鼙声音就会怀念那些统帅士卒的将帅。”这是余所见到的对钟鼓作的最早评说。
   兵家吴起是《史记》记的子夏弟子,魏文侯委以为将“击秦,拔五城,以守西河。”与武侯沿西河巡河有“在德不在险”的名言。他在西河驻防以御秦《史记》有记。(少梁是西河重镇吴起驻防,冯光波《韩城史话》有记)他练军阵、著兵书,应该是影响韩城鼓乐起源。(梁带村墓葬出土“建鼓”在战国前的春秋)零六年由余推动古西河堡人(张家堡)创立“西河战鼓”。
   战鼓队,最前举子夏画像,后有大牌书子夏讲鼓乐文字,“追子夏学风,弘扬西河文化”对联分列两边。鼓乐手个个头戴战国军盔,身披战国兵衣;舞阵手,戴战盔,披战衣,手持战国金戈。舞阵时由大鼓指挥,表演“穿山林”“跨河江”“攻城堡”等不同阵式。西河战鼓,零六年两次在市体育场表演,让韩城鼓乐界为之一亮。后余撰《西河鼓魂》(刊于零七年《龙门》)《黄河品鼓》均记载了子夏设教西河,《乐书》讲鼓乐、吴起西河击鼓练兵之说。郭德源先生在他的《儒文化——中华文化之魂》(刊于《龙门映象》2014年1月),和《韩城鼓乐源流考》(《韩城民俗)都对鼓乐起源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讲:“广义上的鼓乐应源于商而成就于战国”“子夏是韩城教育事业的开山鼻祖,在他所教授的儒家精典中,不能不授《周礼》,在授《周礼》时,也就是不能教授鼓乐了”“鼓在韩城的传播,应功于卜子夏。”余以为先生鼓乐起源之说,颇有真知灼见。
   韩城被誉为锣鼓之乡,几乎村村有鼓。过年击鼓,喜庆击鼓,举大赛,获鼓王。鼓乐流派虽南北各异,但不论北塬还是南塬,鼓点格调都有万马奔腾将士军势,这与锣鼓受战鼓影响是分不开的。
   (三)子夏《礼仪丧服》所传与韩城两千多年丧俗何其相似。(五)
   关于丧服与子夏,余在《子夏与西河文化》中就记有-段,“孔子死去,门徒门拿不准戴什么样的丧服来祭悼老师,子贡之意,吊丧老师要像丧吊父母一样,都戴着麻帶。子夏则说,回到家中朿麻,出向门就不用戴了。”(见《孔子家语终记解》)韩城丧俗,丧父母朿麻服,在家麻服加身,报丧出门办事则不加麻服,两千多年至今,不能不说是子夏遗传的礼仪之功。
   其实,子夏是孔子弟子中,注重礼仪的一派,向后世传衍最多的弟子之一。王滋源在《论语新探》中讲,“在孔子弟子中,若就影响而言,子夏无疑是最大的。《礼仪》是十三经之一,“四书五经”都收入,书成于秦末汉初,是记载孔子弟子行礼仪的文字记录。《礼仪》中就有一篇《礼仪丧服》,宋洪迈《容斋续笔》记是子夏所著。
   现录子夏《礼仪丧服》原文及注释摘要:
   仪礼卷十一丧服子夏传
   丧服。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传曰。斩者何。不缉也。苴绖者。麻之有蕡者也。苴绖大搹。……苴杖竹也。削杖桐也。杖各齐其心。皆下本。杖者何爵也。无爵而杖者何。担主也。非主而杖者何。辅病也。童子何以不杖。不能病也。妇人何以不杖。亦不能病也。绞带者。绳带也。冠绳缨。条属右缝……菅屦者。菅菲也。外纳。居倚庐。寝苫枕块……
   【注释】
   (1)斩衰裳:斩,裁,割。丧服上为衰,下为裳。斩衰裳,即把布裁割做成衰、裳。
   (2)苴(j&)绖(di6)、杖、绞带:苴绖,服重丧者所束的麻带,系在腰间或头。杖,孝杖。用黑色竹子制成。绞带,斩衰服所用的带子。用黑麻结成。
   (3)冠绳缨:用六升布做冠。用枲(xǐ)麻做冠带。绳缨,结冠的带子。(4)菅屦(ji1njù):草鞋。
   (5)尊服:即斩衰。
   余认真地承研究《礼仪丧服》与郭德源先生《古仪礼在韩城丧俗中的遗存》(刋于《龙门》32期)。联系韩城丧俗文化,子夏《礼仪丧服》所传与韩城两千多年丧俗何其相似。
   诸如丧服:孝子穿不缝边的白孝衣、且外罩粗麻布,就是子夏《礼仪丧服》记的(下用“即——”代替)斩衰裳;男孝子头裹“糸头子”,即——冠绳缨;孝子腰上系麻绳,即——苴绖;孝子手中的麻杆棍,即——孝杖;孝子穿趿踏倒后跟白布鞋,即——菅屦;孝子守灵坐干草,即——寝苫枕块。还可以举出很多。
   韩城民间治丧习俗与两千年前《礼仪表服》如此雷同,不只令人惊讶,更让人对子夏教衍西河、讲鼓乐演礼仪传周礼,对韩城的深厚文化影响,深信不疑。可否讲郭德源先生所引《礼仪译经》中的《丧服十一》就是子夏著的《礼仪丧服》篇。
   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文化是能超越时空的。韩原大地两千年来有-种文脉,那就是“尊师重教”;有-种风骨,那就是“礼仪之乡”。这莫不是子夏教衍西河之遗风、之功德。“禹甸梁峦奕龙门盛,子夏教衍西河兴”,韩原大地歌颂的两大历史名人,-个是开凿龙门让这块热土走出混沌时代,-个是开凿文化让这块热土“士风醇茂”,应该说子夏与大禹同辉。(然大禹盛名,子夏寂寞。)子夏这位历史文化名人,也应该与大禹-样成为现代韩城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鉴于此,笔者虽年近耄耋仍奋力鼓呼建议,以“子夏”或“西河”为公园景区命名,让历史文化古为今用与时俱进,为韩城增添新的吸引游人的亮点,给历史文化在韩城“追趕超越”发展中助添砖之力。)
  
  
  

共 24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有着一定的人文史学意义,引古论今,鉴古识今的同时,呼吁人们对史地悠久的传承。但文章借典,引经之处,明显多于自我议点,观点。使文章偏于借处,弱于论处。感谢老师分享,致敬春安,吉祥如意。【浪花诗语编辑·望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