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贤”逛欧洲(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贤”逛欧洲(散文)


作者:贤者无忧 秀才,240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56发表时间:2021-02-25 09:11:55
摘要:到国外逛一下,一直是老几几十年的梦想,趁着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机会,老几这个自称“贤者无忧”的人来了一趟“贤”逛欧洲之旅,感受了一次远方与故乡的异同。


   题记:到国外逛一下,一直是老几几十年的梦想,趁着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机会,老几这个自称“贤者无忧”的人来了一趟“贤”逛欧洲之旅,感受了一次远方与故乡的异同。
   一
   2019年的初秋,儿子在荷兰读书6年,终于毕业了。儿子希望老几参加他的毕业典礼。由于接到毕业典礼的准确时间是7月11日,只有二十天时间了。于是,老几赶紧去办理出国手续。
   老几去小城的上航旅行社咨询,说是儿子在欧洲读书只能办理探亲签证。于是,老几按照旅行社的指导,赶紧去公安出入境办证中心办理护照。照相、填表,妻子很快就完成了手续。可是,老几的手续却麻烦了。最让老几难受的是照相,在自动照相机面前照了十几次都是无法通过,机器提示老几没有对准,可是,无论老几怎样做都无法通过。老几笑着对妻子说“长得太丑了,机器无法识别。还是你一个人去吧,这样还要节约点钱。”金堂公安的女警非常热情,不停地帮老几想办法,折腾了很久,还是无法识别。女警无奈,叫老几去外面的照相馆照相,可以通过电脑技术修饰一下。这种情况她们很难见到。来到外面的相馆,说明来意。美女照相员,很快就将老几的相片传到了公安办证中心。返回二办,女警开始给老几办理护照。女警一查,说老几是国企高管,必须要单位证明才能办理。拿着几张资料表,老几回到市局。找到局领导,老几说明了出国原因后,领导非常支持,盖章、签字、担保,资料很快办完。赶紧回到金堂办证中心,又是那个热情的女警微笑着给老几办理了护照。
   护照办好后,旅行社说还要办理公证。出国公证只能到青白江办理,老几又跑到青白江公证处办理公证,一周后,老几拿到公证书。
   旅行社又说还需要老几的单位在职证明,老几再次回到市局,请人力资源部办理在职证明。拿回辛苦办回来的在职证明给旅行社,可是旅行社又说还需要单位信用证明。跑了好几趟路了,老几感到非常烦,就给妻子说“太麻烦了,老几不想办了,你一个人去吧!”妻子大怒,“你不去怎么行呢?辛辛苦苦好几年,供养儿子读书,儿子叫老几去享受一下欧洲旅游的快乐。并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让儿子高兴一下,你必须去。”看到老几很为难的样子,妻子使出“柔”术,化解了老几的烦愁。
   第二天,老几又回到市局,请求提供单位信用证明。市局领导和办事人员,不厌其烦,给老几填表,签字,盖章。领导也给老几发来信息鼓励和祝福。在办完最后一个收入证明后,手续就齐了,旅行社叫老几去成都春熙路办理指纹录取入手续,办完后,就等待驻在北京的荷兰大使馆发放签证了。
   儿子听说老几办理手续麻烦,有不想去的念头,很生气。别人的父母都来了,你们不来,他很失落。
   在漫长的手续办理过程中,时间一天天过去。可是,儿子的毕业典礼却是无法改变的。7月11日,晚上8点,荷兰时间下午2点,老几只有通过视频观看儿子的毕业典礼。好友国斌、建军与老几一起在四合茶楼分享了老几家的快乐与幸福!好友们说,昊洋很能干,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都没能毕业,最后耗费了父母的钱财以后就回家了。欧洲留学是宽进严出,所以顺利毕业的不多。
   过了一个星期,签证终于下来了,老几可以购买机票前往欧洲了。
   人生短暂,去欧洲看看,也算没有白活吧。于是,老几这个自称“贤者无忧”的人就开始了“贤”逛欧洲之行。
  
   二
   时间来到8月1日,老几终于可以出发了。从由于是第一次远行,热情的朋友建军,无论如何要开车送老几夫妇到双流机场。老几思考再三,婉言谢绝。因为天气太热,往返机场几乎要3个小时,太辛苦。早晨9点,老几在手机上轻轻一点,一辆斯柯达轿车,就在门口等候老几了。滴滴司机帮老几将行李装好,一路和老几聊天,在绕城高速上也蜗牛似的爬行半小时,11点到达T1航站楼。老几的兴奋将司机的祝福抛于脑后。
   很多年没有乘过飞机了,当年在双流县工作时隔三岔五就要到机场邮局检查一次工作的地方,显得非常陌生。由于妻子长达五年的自学英语,就是为了出国去看儿子做的长线准备,妻子丈着有英语基础,非常地兴奋,拖着行李先入机场大厅。老几跟在后面,安检口两个特勤手拿警具,两眼在过往的每一个人身上扫描,严肃得让人胆战心惊。老几背着小包,走进安检门。报警灯亮了,两位女安检围上来,对老几进行严格的检查,手机、香烟、打火机,全部搜索一遍,留下手机后,老几冒着虚汗进入候机大厅。
   换好登机牌后,进入出发大厅候机。又经过五次严格的检查:指纹比对、人脸识别,翻查行李,最后终于进入候机厅。
   在候机楼休息近2个小时后,身着蓝色服装,一路整齐划一的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TM)的司乘人员,走向106登机口。马上就要登机了。不久,广播传来登机消息,老几手拿护照和登机牌,在经过4个关口后,进入机舱。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司乘人员,热情地用英语招呼老几,也用“你好,欢迎”等简单的中文和老几对话。安放好行李后,老几等候起飞。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很宽阔。可容纳近500人,前往荷兰和欧洲国家的中国人和从成都返回的不同肤色的人将座位塞得满满的。常年往返成都与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这趟班机还配备了3名中国籍乘务员。大大方便了国人出游欧洲。荷兰的乘务员热情周到,不像中国的航空公司都是清一色的美女乘务员,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丽姑娘,有英俊小伙,也有大腹便便,年过五旬的老者。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个子高大、魁梧,大腹便便的老男乘务员,尽管很大的体魄的,进入卫生间都很困难为客人服务无法弯腰只能半蹲的他,仍然是服务周到。让老几有点心酸、有点感动!可以看出,欧洲人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与国人不同。欧洲人认为航空公司的司乘人员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不是花瓶摆设!
   繁忙的双流机场,每一分钟都有航班起降。广播里传来温柔的声音,让老几耐心等待,密闭的机舱里,温度不断升高,汗水从额头流下,乘客开始烦躁起来,拿着手里的书报当做摇扇。飞机慢慢移动,转了一个弯,从机窗往外一看,在老几后面还排着二十几架飞机等待起飞,就像一溜汽车在收费站入口排队一样,可见成都机场的繁忙!
   飞机终于起飞了,机上基本是中国乘客,交流起来非常方便,妻子辛苦五年学习的英语也派上了用场。点餐、要水都非常通畅!与老几同排靠窗的女士一人独飞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去看望在荷兰工作的女儿。她的女儿是电子科大毕业后去荷兰读研究生,毕业后爱上了荷兰小伙子,决定在荷兰安家。只有一个独女的老两口就成了候鸟,飞来飞去。女士带了很多的四川调料、四川特产万里之遥给女儿带去家乡的味道。飞机航线是从成都一路北上经甘肃、宁夏、新疆出境,经俄罗斯、波罗的海,飞往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飞行时间10个小时,跨越欧亚大陆,时差6个小时。时间慢慢地行走,开初的兴奋逐渐被机舱稀薄的空气所淹没。老几的心开始烦躁不安,感觉头像样爆炸了一样,这时,妻子拿出早已备好的荷香正气液,喝了,老几就昏昏欲睡,一觉醒来,已经飞越了莫斯科上空。老几想,常年飞来飞去的人们一定和老几一样难熬这十个小时。拿着手机拍照的旁边女士去因为要见心爱的女儿,不知疲劳。
   飞机慢慢下降,老几的心也从疲劳中逐渐恢复。收拾行李后,KTM航空司乘人员面带笑容,用英语“bye,bye”与老几道别。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史基浦(SchipholAirport)机场很小,就像国内的三线机场。机场上摆放着几架飞机,很难看到飞机起降。出港口也只看见很少的空勤人员,黑人的空勤人员却是非常热情,不断地给老几指路。好不容易找到出港口,却见四个海关人员在给入港人员进行着入关检查。由于英语不通,交流起来非常困难。后来,过来一位黑人女警,用简单的中文和老几交流。她要看检查老几到荷兰见儿子的邀请函和返程机票。妻子拿出手机,指了指意思是在手机里面,但是没有网络无法看到。女警拿着手机,连接上了机场的开放Wi-Fi,这样女警看到邀请函和返程机票,就在护照上盖上钢印,嘴里不停地说“welcome,welcome.”老几玄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三
   终于走出史基浦(SchipholAirport)机场出站口,可是没有见到儿子,眼前尽是各种肤色的欧洲人,各种招牌和指示语都是英语或者荷兰语,这下老几傻眼了。老几提示妻子赶紧用手机像刚才出港一样上网,等候儿子来联系老几。机场的网络信号差,很难连接,把老几的大汗都急了出来。过了十几分钟,终于连接上网。一打开,儿子就在呼唤老几了,儿子叫老几站在原地,千万不要走动,他来找老几。过几分钟,老几听到了“爸妈,你们终于来了”的声音。三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几年不见,儿子依然是那样的帅气,头上留着的小尾巴,与这里的人融为了一体,看不出他是中国人,儿子说,很多人以为他是韩国人、日本人。身上穿着洗得发白,还有点破烂的体恤衫。脚上的皮鞋已经张开了口子。这些年家里困难,给他费用只够学费和生活费,儿子就非常节约。见到这样能干、懂事的儿子,老几的心一下子就酸楚起来了,泪珠在眼眶打转。儿子笑着说,“老爸,我知道你现在在想什么?”“你说说看!”老几以为儿子猜透了老几的心思。“你想抽烟了!”老几和妻子哈哈大笑起来,还是儿子幽默啊!十几个小时没有抽烟了,的确非常想抽支烟。可惜没有火机,儿子用流利的英语从一个黑妹手中借来火机,点燃了香烟。在史基浦(SchipholAirport)机场老几吞云吐雾,感觉非常快活。
   儿子给老几介绍这个城市,给老几讲荷兰,老几听得津津有味。儿子住在荷兰的阿珀尔多伦(Apeldoorn),距阿姆斯特丹(Amsterdam)100多公里,需要坐火车到达。儿子用他的卡片在自动售票机上买来两张火车票,老几随不多的乘客登上去阿珀尔多伦(Apeldoorn)的火车。
   火车很陈旧,但是很干净,先下后上,秩序井然。列车起动,穿过一段地下隧道,飞驰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之上。村庄、田野,奶牛从车窗外闪过,不高的建筑,身着暗红色装,夕阳洒在田野,眼里装满了从书本上知道的欧洲景象。
   火车上,乘客不多,空着很多座位。老几只能坐在经济车厢,高档的商务舱没有几个人,但是,大家都会自觉按照票上的标准选择座位。老几的对面,一位荷兰妇女着装简朴,提着一个陈旧的包,手里拿着一本杂志在静静地翻阅。脱下脚下的耐克运动鞋,漏出袜子,自在逍遥。不时向老几投来善意的目光。老几估计她是阿珀尔多伦(Apeldoorn)市那几所大学的老师。
   半小时后,老几要转车,起身时,她友好地向老几“bye,bye”。站台对面就可以转车。等了3分钟后,一列双层列车停在老几面前,老几选择了高层,坐得高,看得远。美丽的荷兰就像一幅画卷飘入老几的眼帘!
   经过一小时车程。老几终于到达儿子生活3年的城市阿珀尔多伦(Apeldoorn)!
  
   四
   阿珀尔多伦(Apeldoorn)市是荷兰的一个中等城市,人口15万,一马平川,比老几常住的金堂县城赵镇还要小。但是,你不要小看这个城市,这个城市有着3所大学:一所是儿子就读的威丁堡大学,它是应用科技大学;一所是应用工业科技大学;一所是艺术大学。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来自荷兰和全世界。这里的大学看起来没有国内的一所中学大气,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保安,没有宿舍,没有那些与教学无关的设施。只是学生授课和实验的地方,学生都在外面租房,生活自理,教授也是来自荷兰乃至欧洲,没有固定的。学生自己去市政府办理居住手续,如果不办理,就能申请保险,政府住房补贴,也不能报税,甚至可能政府就会遣返。
   据说,除了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外,这里集聚了很多的富人。放眼望去,小城密布着很多的别墅。别墅面前都停放着奔驰、沃尔沃、本田等高级轿车。小城的出租车基本是奔驰、宝马等,档次极高。而小城的人们更喜欢用自行车出行。走在街上,不时看见不同肤色的人骑着自行车从你身边飞驰而过,就像老几年轻时当“超哥”一样,双手散把,自由自在。但是,自行车都是严格按照交通规则行驶的,不会闯红灯,不会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礼让行人。在国内,共享单车已经普及,这里却是比较老式的车型,很多车后面都有一个搭袋,就像老几当年骑行的邮车一样,用于搭装在超市采购的日常生活用品。在铁路桥下看见有荷兰自己生产的橘黄色的共享单车,但是租用的很少,因为,他们实行的是哪里租哪里还,不像国内,哪里租随处还。大街上政府安装有自行车停放的固定架位,每个车都有一把锁,有的使用链子锁,有的使用固定锁,感觉比老几的所在的四线城市落后多了。

共 33779 字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以作者的游历为序,洋洋洒洒三万多字,通过一趟“贤”逛欧洲之旅,作者结合切身感受全景式地展现了异国他乡的人文风情。作为一名作家,作者的眼光独到而敏锐,每到一处的地方,作者总能抓住当地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底蕴,亦或是吃的穿的用的等等进行介绍和阐述。全文题材丰盈,人文气息浓厚,情感细腻,叙述流畅生动,跟随作者的讲述,即使没有去过国外的读者也能通过作者详尽的叙述感受到了一场徜徉欧洲之旅。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1-02-25 09:13:45
  非常有质感的文字,将欧洲之行讲述得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谢作者的精彩奉献,晓荷社团因你更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