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三十六(随笔)
◎《黑人白话》
倘若国家不教孩子,没人会好好教;倘若国家不盖房子,没人会好好盖;倘若国家不治病人,没人会好好治;倘若国家不养老人,没人会好好养。
◎《黑人白话》
敢说父母无爱的人,就没有什么不敢去做的事情;敢与父母决裂的人,就没有什么不敢伤害的朋友。无论父母怎样,我永远说不出他们的不好,也永远不会原谅那些对父母不好的人。对于王朔还有类似的才子们,我喜欢他们的头脑,却不喜欢他们的心,缺爱乃至缺德的心。
◎《黑马由缰》
这样的上可破云,下可穿心的土家族民歌,在凤凰山听过,在链子崖听过,在乐平里听过……听过特别善歌的青滩妹子唱,也听过不太善歌的秭归梅子唱,但是她们的歌声对于黑人而言区别不大——都是在用青春歌唱,都是在用爱情歌唱,都是在用心灵歌唱,都是在用生命歌唱。这动听的歌声,多多少少有一点野性,长长久久有一种温存。
◎《黑人白话》
今夜将是元春元月的第一轮月圆,除了元和圆,还有缘和源,文友之缘,文心之源,更有《黑人白话》的作者与读者与编者与评者的琴瑟之声和感恩之情。借此机会,在海南遥祝各位心如满月,文似红灯,百花沐雨,一路好风!
◎《黑人白话》
从1911年武汉的辛亥起义到1919年北京的五四运动(其间还有190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再到1921年上海的中共一大,便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初创进程。这十年我们特别应当记住的名字是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还要记住《共产党宣言》和《新青年》杂志。明天《觉醒年代》将要复播,我们应当好好看看这段曾被淡化甚至污化的历史,那里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步和初心。
◎《黑人白话》
近读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再次理解诗意中国和心灵生活,这是我们的民族特质之一。只是想对辜老先生说:遇到天使,这便是我们的优点;遇到魔鬼,这便是我们的弱点。
◎《黑人白话》
昨天还在给蝈蝈讲这个道理:七分饱、半称心、小余地,皆为人生大智慧。
◎《黑马由缰》
那年春天,在台北邓丽君纪念馆门前,我们一群五零、六零后的歌友和声同唱《甜蜜蜜》《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仿佛都回到了自己的二、三十岁。有些歌声,便是历史的回音。
◎《黑人白话》
一篇被白石头挪用的非抒情散文又被黑人移了回来。无需复读,仅做留存。
◎《黑人白话》
感谢词作家欧震动人魂魄的《中国心》,感谢老同学澄然声情并茂的“祖国诵”,此时此刻,让我们更加热爱和愧对自己的祖国母亲。从除夕到元宵,这个年基本过完了,其间各种各样的祝福铺天盖地,从春晚到微信,说的最多的是恭喜发财,抢的最多的是红包钞票,只是对祖国的祝福少之又少。然而,无祖便无籍,无国便无家。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富庶的生活;没有国力的提高,哪有钞票和红包;没有稳固的国防,哪有春晚的欢畅;没有国家的尊严,哪有国人的颜面。祖国祖国,纵横阡陌。在黑人的心中,“祖”是纵向的上下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历史,“国”是横向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条历史的血脉一刻也不能割断,这块土地的版图一寸也不能缺少 。所以,我们需要祖国的庇护,祖国也需要我们的祝福。祝福祖国繁荣兴旺,祝福祖国富强安康,祝福祖国美丽温馨,祝福祖国伟大雄壮。除了祝福和祈愿,还有劳动和奉献。也可以这么说:祖国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祖国!这便是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到大到老紧紧守护在胸的《中国心》。
◎《黑人白话》
相对今人,古人多会书法,而古代文人,现在看大都是书法家。岂止古代,近代文人几乎人人可做当今中国的书协主席。更不要说鲁迅了,他的书法正合他的文风,就像东坡词唯有东坡书一样。黑人一直以为,中国诗词必用中国书法,这才相得益彰。黑人的两位先生和文友李仲元和董文,就是这样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黑人白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黑人的二十六岁至三十六岁,更是当代中国一个万物复萌的春天。
◎《黑水白沙》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上映的电视剧中,黑人只记住了《血凝》,在八十年代上映的电视剧中,黑人只记住了《上海滩》,在九十年代上映的电视剧中,黑人只记住了《渴望》。于是也记住了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记住了周润发与赵雅芝,记住了张凯丽与李雪健。同时也记住那优美动听的旋律:由山口百惠演唱的《谢谢你》,由叶丽仪演唱的《上海滩》,由李娜演唱的《好人一生平安》。日前黑人说过:有一种画面,犹如青春的倒映;有一种旋律,恰似岁月的回声。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