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老路,伴我清风前行(散文)

精品 【风恋】老路,伴我清风前行(散文)


作者:山雨潇潇 秀才,110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54发表时间:2021-03-02 22:26:37
摘要:老路还在,风光犹存。只不过,已经很少人走老路了,它像一位垂垂老者,穿梭在崇山峻岭间,蜿蜒于山川沟壑中,再无曾经的车来车往,再无往日的迎来送去。回忆着过去的繁忙与热闹,那个熟悉的转弯处,那条流淌的山泉水,依旧着跋山涉水的一幕幕……

【风恋】老路,伴我清风前行(散文) 老路还在,风光犹存。只不过,已经很少人走老路了,它像一位垂垂老者,穿梭在崇山峻岭间,蜿蜒于山川沟壑中,再无曾经的车来车往,再无往日的迎来送去。回忆着过去的繁忙与热闹,那个熟悉的转弯处,那股流淌的山泉水,依旧着跋山涉水的一幕幕。
   广西多山,神秘而险峻。村里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老路老去,新路开通,山里人与公路,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渊源。
   第一次外出,是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首次踏出大山,前方充满着未知和新奇。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走到集镇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而我,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城市读书,途中还要转车,不得不说是一次艰辛的探索,更是一次大胆的挑战。
   父亲和弟弟将我送上集镇的一辆过路班车,挥手送别,不曾想到,梦从此起航。在近三十年中,虽然每年都会回老家团聚,但大都来去匆匆。
   我与大山的诀别,锁定在父亲和弟弟的那声“一路平安”当中。回望衣衫褴褛的父亲和营养不良的弟弟,我不敢想象,往后的日子,家,将是何番景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贫穷,小偷、扒手、骗子横行。一路上,我紧握全家为我筹集的学费,来之不易的书学费啊!可以说是倾尽了全家所有。
   破旧的班车在黄砂路上摇摆前行,车后扬起铺天盖地的灰尘。车上的人们,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很有“本事”的人,没有“本事”的人,是无法搭上开往山外的班车的。
   父亲一再嘱咐,车上有很多小偷,一定要保管好钱财。于是,我睁大眼睛,警觉地注视着车上的每一个人。可是,我想多了,车上的人们,大都操着一口熟悉的家乡话,都是山里人,他们有说有笑,嘴里讲着那些大人才能听懂的黄荤段子。他们同样衣衫褴褛,手里提着砖刀、铁锤,一床破旧棉被将蛇皮袋塞得鼓鼓胀胀。我知道,他们都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和父亲一样,做着又苦又累的工作。熟悉的语言,熟悉的背影,车上的人们让我倍感亲切,也让我放下防备的心理。
   老路凹凸不平,七弯八拐。刚刚冲上一座高高的坡,又要滑下一段长长的路,车子颠簸不定,车上的人们像在骑马,破旧的班车被抖得七铃八响。
   车子好不容易驶进一个小镇,逗留瞬间,兜卖芭蕉的场景匆忙而紧张。路边妇女们趁班车停留片刻,通过车窗售卖芭蕉,一元十个。大山人家,都会在房前屋后种上很多芭蕉树,一丛一丛的芭蕉树笔直、高至屋顶,卖芭蕉成为山里人增加收入的一项工作。我家也有很多芭蕉,只不过,大都被母亲拿到市场上变卖,我们能吃到的,当然是那些卖相不好的青涩尾货。
   “走了,走了……”班车师傅一再催促购买芭蕉的人们,语气变得越来越严厉和坚定,像是最后的通牒。有些人已经开始吃芭蕉了,但我还是舍不得花那一元钱。而就在车子启动的最后一刻,我还是决定购买十个芭蕉。
   递给老阿婆一张5元纸币。因为,我觉得老人家不会骗人。然而,车子已缓缓前行了,手忙脚乱的老阿婆还是没能找回我4元钱。我大声地呼叫班车师傅:“等等,没补我4块钱。”班车师傅总算是停了车,老阿婆颤巍巍地找回我4元钱。可以看出,老阿婆已是很紧张了,她怕班车开走了,欠下别人4元钱。突然,我觉得老阿婆很慈祥、很善良,像极了山里的老人们。
   车子再次启动,每到一个地方,都很陌生,不再是山里那个熟悉而随意的山头。我知道,家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我不知道,前方将是何番景象,是否会接纳我?大人们已经告诉我,从家到市里需要6个小时,再从本市到我读书的城市,还需要12个小时。这一路,只有我一个人,我要自己照顾自己,我要自己转车,我要防备坏人。
   从后来父亲的书信中得知,他有着深深的内疚和不安。他说他应该亲自送我到学校的,他不应该为了节省路费而让我一个人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而我,一直没有责怪父亲,只怪大山的贫穷和艰难。
   不曾想到,黄砂路竟是最后一次承载人们远行。新公路在随后便修通了,是一条标准的三级柏油路。于我,第一次走黄砂路,也是最后一次走黄砂路,我与黄砂路的交集,定格在那些一晃而过的山头,久远而模糊。
   对于我们这代人,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真正的上过大学。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山里人总希望孩子早些完成学业,早些参加工作,早些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大家都选择就读中专。考上中专是艰难和不易的,记得我当时考了全校第二名,才有幸被一所中专学校录取,公费生,国家包分配,这意味着一毕业,我们将是国家干部,领取财政工资。考上中专的学生,大都是尖子生。考上中专线的学生转读高中,不但免费,而且还有很多优惠政策。或许是大山实在太贫穷了,还是没人愿意读高中,读高中三年再读大学四年,七年时间才完成学业,很多家庭负担不起。
   上车买票的时候,我只有8元钱,但班车收费9元。那一元钱,我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是真的没有了。我与班车收费员僵持着,谁也没有办法,收费员一定要收,而我确实没有。后来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叔给了一元钱。
   对于山里和山外的人,也就是山上和山下的人们,有着严重的区别。山下的人叫做“本地人”,山上的人叫做“客人”。“本地人”属世居,而“客人”大都是从中原地带逃荒而来的。“本地人”居住在有水田的平坝,“客人”则居住在条件恶劣的大山深处。曾经“本地人”和“客人”有着很深的矛盾,主要是生存资源的争夺。
   大叔是“本地人”,我是“客人”。
   多年后,我一直寻找这位大叔,但一直无果。我只记得,大叔身材魁梧,眼睛炯炯有神。他轻声地问我,“没有钱了是吗?”然后,将一元钱递到了收费员的手中。或许,在大叔的眼里,没有“本地人”和“客人”之分。只有大人和孩子。而今,我已到了不惑之年,大叔应该进入古稀之年了。
   寒假回家的时候,新公路已经修好通车,新公路比老公路节省约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一转眼,就看到了家乡熟悉的山和熟悉的人们,心情格外舒畅。只是,回到老家,还是那间破败的泥瓦房,甚至一年比一年破旧。山里的面貌一点都没改变,下车后,还是要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山里。每次,都是两手空空回到家,然后是全家为我下学期学费而愁容满面的窘况。
   中专的四年里,我过得极其清苦。山里人自卑,但自尊心却又极强。我不敢过多的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交流,我怕他们知道我是个来自桂西贫困老区的孩子。在食堂打饭时,我总会选择人少的时候,我怕别人看见我的伙食极其简朴。财经学校的女生很多,而且都很漂亮,有着财务工作者的气质和细腻,只不过,我没有能力和勇气和她们交流,我在克制着、压抑着,也在自责着。
   虽然学校一直反对学生晚自习后到宿舍兜售烧饼和沙糕,但还是挡不住那些家庭实在困难的孩子们。我就是其中一个。兜售烧饼和沙糕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被打上贫穷和困难的标记,这份标记沉重和无奈,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需要脸皮像铁一样青硬。付出勇气的收获,是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每个学期不再两手空空回家,我为父亲买了一双便宜的皮鞋,为弟弟带回我们在学校常吃的烧饼和沙糕。
   回家的三级柏油路,四年间,我走了七次。班车越开越快,车上也从原来青一色提着砖刀和铁锤的人们,变成了有穿着西服的、有戴着眼镜的……
   没人愿意相信原来的“包分配”政策,会在短短两年间变成自主择业,也就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并轨”。这让我们这一批学生无比迷茫。毕竟,很多如我一般的孩子,都期待着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和光宗耀祖。然而事实还是发生了,“包分配”已成为历史。我们必须自主择业。这对于我来说,绝对是个难以接受的事实。我的家庭不允许我一毕业就“失业”。
   三级柏油路,第八次走出大山,不再是前往那个熟悉的城市读书,而是到一个未知的地方打工。我选择了一份销售工作,主要是从一个城市再到另一城市,销售一种按摩仪。
   和读书离开家时的心境完全不一样,有种有去无回的感觉。注定不会再有暑假和寒假,我不知道何时再返家,是一年、两年、还是永远。四年的求学生涯,却换回了一次不知归期的远行,心中有诸多不甘,但更多的是无奈。
   车窗外那熟悉的山,默不作声,带着阵阵惋惜的气息。穿过云贵的哀牢山,到过江南的舟山岛。两年时间,我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到过无数城市,见过了形色各异的人们,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远超乎学校的纯净,我在人群中流浪。无限的漂泊,归宿的渴望与日俱增,未来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自己终将停留何方。我像一只没有方向的小鸟,漫无目的地飞着、飞着。渴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份稳定的收入,过上一份安定的日子。在家人们的建议下,我一边从事销售工作,一边看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再是我个人的事,而是全家甚至整个家族的希望。
   再次回到山村,是参加一次四五百人的考试,大家为争夺“村干助理”的职位精心准备,倾尽所能。五百人,只录用40人,不到10%,而且还是编外人员,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令人窒息,都是大中专毕业生,都是济济人才。我的笔试成绩排名第二十八名,但有着两年销售经验的“江湖”积累,我不再是那个腼腆无知的小孩,我能顺利地回答各种问题,在面试上具有一定优势,最终也顺利的以面试第三名、总分第十二名的好成绩,成功竞争到了一个“村干助理”的位置。
   工作稳定了,那条通往山外的公路与我再无过多联系。实在太累了,以至于那条通往山外的三级柏油路让我有些害怕,我怕再次坐上班车,然后开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片未知的领域。
   读中专的人越来越少,一些非常有名的中专院校也失去了往日的热度,学生大都升入高中再读大学。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对于我们这批末代中专生来说,明显落伍了。每每问到我们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我们羞于应答。因为,我们没有高中生涯,没有大学生活。
   通往市里的三级柏油路变成二级公路,而且路线几经更改,路程大幅度缩短,从县城到市里,只需2个小时,交通极为方便。再次坐上开往山外的班车,是到市里函授大专或参加公务员考试。和曾经的求学及外出务工感觉完全不一样,不再焦虑,不再迷茫。函授大专是为了继续深造,而考公务员,是期待出奇迹。
   函授大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通过成人高考,每个学期只有十天面授时间,要完成一个学期全部学科考试,本是一个学期的数门课程,要压缩在十天内完成,这十天内,我们上午上课,下许上课,晚上还要上课。最难的,是参加英语和计算机统考。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对于我们已步出校园多年的学员,英语考试可谓是一大挑战,而且英语统考相当严格,一些人为了顺利通过英语统考,找人代考,这就是所谓的“枪手”。然而,哪能逃脱监考老师的“法眼”。我亲眼看见一名“枪手”被当场揪出。一位头发花白的学员参加了5次英语统考,得知终于及格,激动得手舞足蹈,又哭又笑。
   庆幸的是,我凭借着良好的英语基础,第一次参加英语统考便考了82分,远远超出60分的及格线,一次通过,这可是诸多学员不敢想象的,82分,也是一个相当高的分数。
   “村干助理”是没有正式编制,不能算是正式干部,面临着随时解聘风险。对于我们庞大的“村干助理”队伍来说,有一个正式的编制,才是最终目标。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考试成了“村干助理”队伍“转正”的必经之路。每年,我们都会到市里参加考试,渴望“转正”。然而,对于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我们,考试根本不是刚从校园里走出的大学生的对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大部分的“村干助理”通过考试逐渐成为正式干部。我也于2009年成功“转正”,算起来,从步出校园到成为国家正式工作人员,我用了9年时间。
   也不知道哪位领导说,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只有能写文章才有进步。其实,我本来就有写作的爱好,读中专时,我便是《大中生月刊》的特约记者。
   于是,工作之余,我再次动起了笔头,采写一些短消息,发送当地重点党报。虽然大都泥牛入海,但偶尔也会有惊喜。记得我的第一篇见报文章,不是新闻稿,而是一篇题为《回趟老家》的散文。人在无助的时候,往往一个惊喜会点燃燎原之火,激发源源不断的动力。我的文章不断见报,有新闻,有散文,有评论,有诗歌,从原来的“豆腐块”发展到“披头盖面,登上报刊头条,占据报刊大版篇幅。报社领导打电话给我,征求是否愿意调到市里工作。我当然愿意,从县里到市里,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乃至毕生的追求啊!从村到乡镇,再从乡镇到县城,再从县城到市里,我用近二十年时间,真切体会了基层工作的艰辛,感受市级工作的严谨。
   到市里工作,一切从头开始,没有住宿的地方,租房,没有来回车辆,坐班车。又一次奔波在从县城到市里的二级公路上。没有人敢想象,我会驾着摩托车去市里上班。每次都要两个小时以上,桂西山区,阴晴不定,我经常风里来雨里去,本是晴空万里,一团乌云让我猝不及防,大雨湿透全身,山风让我全身发抖。从县城到市里的那条二级公路,每一个角落都有我避过风雨的地方。夏天的蚊子特别多,经常迎面飞进我的眼睛,摩托车的大灯上,撞死了一群又一群的蚊虫。
   是多么地希望县城到市里的公路能再近些,再短些。随着妻子到市里工作,女儿到市里读书。我们全家也搬到了市里,那条二级公路走的次数少了,主要是回老家看望父母。大量车辆通行,每次都会看到二级公路上发生车祸,触目惊心。最幸福的,是从县城到市里的高速公路开通了,无数司机喜上眉梢。我回老家也只需45分钟。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
   走过黄砂路、走过三级柏油路、走过二级公路,再到今天的高速公路。如今,我已在市里购买房屋,购买车辆,稳定了工作并完成大学本科的继续教育,正在考研的道路上。随着国家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山上的人们纷纷搬到山下居住,“本地人”和“客人”从此不分你我,山里人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不再跋山涉水,不再肩挑手拿。
   偶尔,我会驾车行走在曾经的老路上,回忆那曾经走过的一幕幕,重温当年那些跋山涉水的日子,感叹岁月的变迁和力量。老路,曾经伴我艰难前行;新路,一定会让怀揣梦想的人们一路顺风。
  

共 55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路为线索,寓意深远。作者通过对路的变迁,反应山村人们生活的变化。拓展思维,主要以作者求学之路、打工之路、人生之路,以及山里人的幸福之路。以自己切身体会入笔,以大山到外面的自然之路,延伸到心中的理想之路,从实到虚,虚实相生,层层推进。每个人的路都是不平坦的,生活在桂西大山里的作者更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家庭经济拮据,求学之路无比艰辛。穷则思变,在艰苦环境中立志并为之而孜孜以求,努力奋斗。由于国家政策改革,遭遇了读中专包分配梦的破碎,非但没有气馁,反而更加锐意进取,不停地自学,函授中专、大专、本科、甚至正备考研,不断充实自己,给理想之塔累积知识高度与厚度。从村到乡,到县城,最后到市里,仕途虽坎坷艰辛,却一路向前,逐级攀升理想高度。学历在拔高,阅历在拓展,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宽广。可看作者是一个有理想,并积极进取的人,值得许多年轻人学习。文章文笔细腻清新,语言生动灵韵,流畅自如,主题积极,中心突出,立意高远,思想厚重。读后令人深受感染、感动和启发。一篇励志佳作,拜读欣赏!力荐共赏!感谢赐稿社团!问好作者!【编辑:碧潭飘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307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3-02 22:28:15
  一篇非常厚实的励志佳作!感谢山雨老师辛苦创作赐稿支持社团!问好祝福新的一年工作顺利,创作丰盈!
碧潭飘雪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3-02 22:35:34
  文章通过对路的变迁,反应人们生活的变化。万变不离人,主要是人的思想改变,方能促使客观条件改变。努力,不仅是改变个人命运,同时也能带动改变周围人和环境。改变的因素一要有志向,二要有奋斗和进取精神,三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作者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文章读后感人肺腑,拜读欣赏!
碧潭飘雪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3-02 22:36:49
  期待山雨老师佳作继续呈现,风恋有你更精彩!遥祝山雨老师牛年吉祥,万事顺意!佳作不断!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3-03 00:01:26
  感谢社长的编辑和点评!!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3-03 14:34:15
  佳作已申报精品。
碧潭飘雪
6 楼        文友:文绮        2021-03-03 19:52:10
  拜读《老路,伴我清风前行》后,感动不已,一个励志成才的人,沿途坎坎坷坷,沿途不顾一切地发奋努力,又不断进取,想必作者该是付出了比常人付出的几倍,你的精神是值得读者学习的。全文语言流畅,题材真实感人。这样的文章何不是精品之作。
文绮
回复6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3-04 08:51:26
  感谢老师点评!
7 楼        文友:小不点        2021-04-21 04:23:47
  苦尽甘来,九年,轻轻的一位数字,但日日的艰辛只有体验者深刻。
   为生活,为未来,付出了,才有收拾,满满正能量,学习了,远祝:春安
这世界,从来没有轻易的胜利 都是超高认知的胜利,都是战略认知的胜利
回复7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4-21 09:11:28
  谢谢!共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