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八一•情】合欢冢(小说)

精品 【八一•情】合欢冢(小说)


作者:陆军中士 秀才,2311.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102发表时间:2021-03-03 09:58:30

【八一•情】合欢冢(小说)
   入秋下了一场雨,气温骤降。桥头镇西村金婆受了风寒,有点咳嗽。家人带金婆去镇卫生院吊了两天水,谁知咳嗽没治好,又引起肺炎,家人只好将金婆转到市中心医院。一周后,金婆死在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金婆年逾八旬,从未生过大病,死得有些突然。医院鉴定结果是,金婆死于呼吸系统功能衰竭,属于正常死亡。
   金婆一死,麻烦事也就来了,因为金婆是二婚。
   金婆原名叫金枝,年轻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俏闺女,一双大辫子溜光水滑,一直拖到臀部,走起路来,辫稍一甩落在圆润的屁股,一颤一颤的。村里人给金枝取了一个绰号:金大辫。给金枝说媒拉纤的将金家的门槛都快踏烂了,金枝一个也没答应,偏就相中了从师范学校毕业回镇上教书的王贵。王贵生得白净,头发三七分,书卷气十足。金枝和王贵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叫王金生。金生两岁时正赶上闹饥荒,王贵心疼他们母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最后连病带饿死了。金枝和丈夫结婚四年,十分恩爱。丈夫去世,金枝悲痛欲绝,有心随丈夫而去,又不忍心丢下儿子和公婆。眼见一家人守在一起挨饿等死,不得已,金枝和公婆商量带金生再走一家。金枝嫁的第二个男人姓魏,在镇上一家木器厂当炊事员,家住西村。金生六岁时爷爷奶奶将他接回东村,由王家抚养。
   金婆病逝,魏家先去东村王家报丧,然后把堂屋布置成灵堂,墙上挂一帧金婆遗像,墙根摆一张方桌,置上香炉,两边点上蜡烛。香炉前摆四个盘子,里边是点心水果等祭品。村里人听说金婆走了,都到魏家祭奠金婆。晚辈们还要在金婆遗像前磕几个头,娘们儿少不得哭几嗓子。
   王金生两口儿接到报信,匆忙赶到西村魏家,披上孝衣,戴上孝帽,上香,磕三个响头,与魏家兄妹一起接待前来吊丧的左右乡邻。
   中午,魏家在镇上找了一家餐馆开了几桌酒席,将帮忙料理金婆后事的乡邻亲友请到餐馆吃饭,这是有事要商量。搁在以往,无论红事白事,事主都是在自家院里搭一个炉灶,请两个厨子专门烧菜做饭,屋里院里摆满四方桌。到了吃饭时间,那些帮忙的、随了份子的,陆续来到事主家,坐到桌前就吃起来,吃饱喝足起身离席,剩菜打包带走。待重新上菜后,那些没坐上桌的围过来,接着吃。中午饭能吃到太阳偏西,晚餐吃到下半夜,俗称水席。现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办红白事依然还是水席。
   桥头镇就一条街,从东到西,路两旁是门面房,清一色两棚楼,有修理摩托车的,开饭馆的,卖五金交化的,还有开洗浴中心兼住宿的,啥时兴就做啥生意,紧跟市场潮流。
   王金生和魏家兄妹虽是一母所生,亲戚伙里,本不该分彼此。但眼下情况不同,母亲只有一个,各自却有各自的爹。王金生心里犯难,这顿饭怕是不好吃。
   魏常兄妹和王金生一桌。几个人落座后开始喝酒,三杯五盏下肚,接着大口吃菜。东村王家这头是王金生两口儿,大儿子王东因为工作忙,上午过来打个照面就回去了。西村那边是魏常、魏平兄弟和婆娘及老三魏芳,还有西村一个主事的长辈魏爷。
   魏常把门前酒喝完,放下酒杯,手在嘴边一抹,对王金生说:“哥,咱娘后天下葬,你看还有啥要交代的没有?”
   王金生心里砰砰乱跳。他不看魏常,却是看手中的酒杯,说:“老大,你打算给咱娘葬在哪儿?”
   魏常不解地看着金生:“当然是葬在北坡魏家祖坟!”
   王金生将烟灰往烟灰缸里弹,因手指发抖,烟灰弹在了桌面。他看了婆娘一眼,扭头对魏家兄妹说:“有句话咱得当面说清楚,咱娘活着的时候可是说过,要跟咱爹葬在一处。”
   魏家兄妹一听这话都惊呆了,一个个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在他们的意识里,金生爹似乎就不存在,现在突然又多了一个爹,心里接受不了。
   魏常努力把眼睁得大些,红着脸说:“哥,咱娘啥时候说过这话?我们咋不知道?这可不是开玩笑哩。”
   王金生头向上一仰,乜斜着眼道:“这咋会是开玩笑?咱娘说这话也有二十年了。”
   王金生婆娘点点头:“咱娘的确说过这话。”
   “哥,咱娘要是有这个想法早就当着咱兄弟姊妹的面明说了。”魏常有些激动,脖子上的青筋蹦得老高。“老话说一人不作证,两人不赌博,现在无凭无具,你说咱娘要和你爹埋到一块,这就是说破天,也得有人相信不是?”
   王金生被堵得说不出话来。魏常的话不无道理,且不论金婆生前是否说过与王金生爹合葬的话来,单是王金生婆娘作证就不合情理。一家人不说两样话,王金生婆娘的屁股自然和王金生坐到一条凳子上。
   当下,王金生把筷子往桌上一掼,站起身,大声说:“老大,今天我当着你魏家兄妹的面诅个咒,咱娘要是没有说过这话,我不姓王,我姓魏。”
   话说到这个份上,这酒是喝不下去了。老三魏芳站起来:“大哥,你早不说晚不说,现在到了节骨眼上,你突然来这一出,到底啥意思?”魏芳虽是女人,却比两个兄长泼辣,说话高声大气。
   王金生脸上就挂不住了,指着魏芳:“你是嫁出去的人了,轮不到你说话!”
   双方都有些剑拔弩张的味道。王金生婆娘见状,赶紧拉王金生的袖子。王金生一甩胳膊:“你拉我弄啥?”
   王金生婆娘小声说:“我叫你坐下,啥话不会好好说,非得起高腔?”
   听婆娘这么一说,王金生顺坡下驴坐了下来。魏芳看王金生坐下,自己也坐回椅子上。
   王金生虽然坐下来,但心头火一时半会消停不了。大伙只是闷头干坐,气氛有些尴尬。
   眼看这么耗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瞎耽误工夫,管事的魏爷就说:“万事好商量,都是一母同胞,有啥迈不开腿的?金嫂子是魏常他娘,也是金生他娘,总不能把自己的娘从当间劈开,一家一半。你们两家要是掰扯不开,我给你们生个法子,金嫂子要是和魏常他爹埋到一块,魏常兄妹拿点钱给金生家,要是和金生爹埋到一块,金生家出点钱给魏家。你们兄弟姊妹们估摸估摸,这法子中还是不中?”
   一提到钱,显得有些薄气。魏常瞥一眼王金生,又看着管事的魏爷,说:“叔,这不是钱的事,这关系到脸气。村里人都知道咱爹和咱娘过了一辈子,要是咱娘和咱爹葬不到一块,咱魏家在村里还咋抬头做人?”魏常说着,眼圈竟红起来,“大哥,咱愿意花这钱,要多少,你说!”
   王金生口气也软下来:“咱娘要是没说过这话,我屁也不放一个,该咋着是咋着,咱娘说过这话,我要不依她,我就是不孝。咱不缺钱,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三万五万都中。”
   “咋着,显摆你王家有钱?咱不要钱,就要咱娘!”一直没吱声的魏平突然叫嚷起来,“今天任你给老天爷搬来,咱娘也得跟咱爹埋到一块!”
   王金生瞪着眼不屑地看着魏平:“你说那算个兔子毛,我今儿给话撂这儿,咱娘谁也不能动,明天我来拉人!”说着站起身,冲婆娘一挥手,“走,这饭不吃也罢!”
  
   二
   西村距和东村不过六里地。魏家和王家一直有来往,这里面固然有金婆这层关系,另一方面则缘于王金生的大儿子王东是桥头镇的“一把手”。有了这层关系,魏家在桥头镇就是属螃蟹的,想横着走就横着走,想竖着走就竖着走,当然这也是魏家一厢情愿。王东还年轻,在仕途上还想再进一步,不会拿原则做交易。
   王金生有两个儿子,老大王东大学毕业后回到镇上,先从农业技术员干起,现在是桥头镇书记。老二王晨,考上南方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南方。
   如今王家和魏家出了这码子事,最难做的还是王东,两头都不好得罪,又没有可参照的解决办法。王东着急上火,嘴上都起了燎泡。
   起先,王东的想法和西村管事的魏爷相同,钱能通神,花钱摆平。两家原本就是亲戚,只要做通一边的工作,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当天下午,王东和镇司法所的吴所长驱车去东村,先做自己的爹的工作。
   王金生见儿子和吴所长来家,仿佛吃了定心丸,一颗吊着的心终于放进肚里。王东和吴所长代表的是政府和法律,有政府和法律做后盾,天大的事都不算个事。谁知刚坐下,水还没喝一口,儿子竟然劝自己退让一步,要奶奶与魏家老爷子合葬。王金生一听,心想,这是自己的儿子吗?分明是个胳膊肘往外拐的白眼狼。王金生火冒三丈,指着王东一顿臭骂,当时把王东和吴所长搞得下不来台。左邻右舍还以为王东和吴所长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都跑到王家看热闹。
   王东还好说,老子骂儿子无可厚非。吴所长的面子就有些磨不开,一个大姑娘被夹枪带棒、指桑骂槐一通,十分憋屈,眼泪刷地一下就掉了下来。
   两人灰头土脸离开东村。在车上,王东将吴所长好生安慰一番,总算把吴所长情绪调整过来。吴所长一边抹泪一边说:“既然你不怕误会,我光棍一条,更不怕。”
   王东听吴所长如此说,竟无言以对。这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现在搞得大家都以为两人有私情。王东心里叫苦不迭。
   吴所长看王东不说话,知他心里有疙瘩,又反过来安慰他道:“实在不行,就走法律这条途径吧,毕竟打官司胜算大一些。”
   王东叹气道:“若是打官司,不管谁输谁赢,王家和魏家,甚至东村和西村有可能就此成为冤家对头,我这个书记以后在镇上也就没脸面做人了。”
   两人说来说去,也没有妥善的办法,只好商定,明天再去西村魏家走一趟。
   王东和吴所长走后,王金生一个下午都在生闷气,想到伤心处,还掉下泪来。老子死扛活拽,供你上大学,如今你发达了,要大义灭亲……王金生越想越气,不自觉地又骂起来。婆娘也劝不动,只是干着急。
   儿子指望不上,还得靠自己。王金生通知族人,明天去西村抬人。族人纷纷响应,还找来棕绳木杠等家伙事。不曾想到了后半夜,有人报信说魏家人抬着金婆棺木去了北坡。王金生一听,不啻晴天白日里响了个炸雷,魏家这是不按套路出牌了,他们要偷埋金婆。
   王金生马上通知族人,开两台拖拉机,骂骂咧咧赶往北坡。
   拖拉机开足马力在田间小路上疾驰。路面高低不平,后车厢甩动得厉害,人在车厢里来回颠簸,像吃了摇头丸。
   拖拉机沿着小石河拐个弯就到了西村地界。魏家祖坟就在岗上一块地里。说是祖坟,其实就是村里分给自家的耕地。老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魏家找风水先生看过,说这块地背靠小松山,有山可依,正南方是小石河,有水可傍。魏家祖坟对应的小松山腹部向下凹去,两边又缓慢抬高,从远处看,像个沙发,两边抬高的地方像沙发扶手。风水先生说这是块宝地,有些地气。
   在农村,平常人家原本不讲究这些,大家都为生计发愁,哪里顾得上什么地脉风水。现在日子好了,手里有几个闲钱,反而迷信起来,占课卜卦看风水又悄悄抬头。不过话说回来,魏家祖坟虽然是块宝地,但人老几辈子也没见有谁交上官运或财运。
   前面路面狭窄,拖拉机开不过去。王金生和族人只好跳下车赶往魏家坟地。没走多远,就见西面坡下有灯光火把晃动。众人立住脚往西看过去,灯光火把越来越近,只见几个人抬着金婆的棺木,后面跟着魏家兄妹和沾亲带故的亲戚,披麻戴孝打着幡正逶迤地往这边走来。
   王金生对族人喊道:“截住他们!”众人一听,掉头向西冲过去。王金生冲到前面,站在路当间,冲抬棺木的人,声音似打雷,“站下!”
   那些披麻戴孝的人从棺木后面围上来,与东村众人对峙。一时间,灯光火把交织在一起,把黑夜照成白昼。
   魏常兄弟跑过来,指着王金生:“咋着,要抢人?”
   王金生叉着腰,雄赳赳地:“事情没商量妥,不能埋人!”
   魏平将一根白蜡棍攥在手中:“王金生,叫你的人让道,你要是不让,别怪咱兄弟不认你这个大哥!”他身后的人纷纷亮出长棍短棒,看样子是有备而来。
   东村的人也不含糊。从后面赶来的人,手里不但有木棍,王金生的一个堂侄肩上扛一柄铡刀片子,威风凛凛地走在一伙人的前面。
   眼见两边的人越挨越近,一场流血冲突在所难免。四周空气似乎凝固了,角鸮也不叫了。
   这时,就听远处“砰”的一声枪响,将凝固的像花岗石一样的夜空划开一道隙缝,空气瞬间流动起来,林间的鸟儿呼呼啦啦冲进黢黑的天空。
   田埂上,几盏光束飞快地向这边游动。不一会儿,就见王东带着几名警察气喘吁吁飞奔到众人面前。派出所郑所长提着枪,一边跑一边用枪指着两边的人,厉声喝道:“退后,都退后!”
   王家和魏家的人被震摄住了,不自觉地向后退。
   王东大汗淋漓。他先抢过面前一个年轻人手里的木棒:“把手里的东西都丢下,退后。”王东吼道。
   两名警察把王金生堂侄肩上的铡刀夺下,用手铐把人给拷上。
   西村的人一看,纷纷扔掉手中的长棍短棒。大家都没见过这阵仗,吓得大气不敢出。后面抬棺的人把金婆的棺木放到枕木上。
   王东对王金生说:“爹,啥事不会好好商量,非得撕破脸皮动粗?我要是再晚来一步,今个儿非出人命不可。”
   王金生说:“说一百圈,这事没商量!”

共 1059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但这些传统到了现代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金婆年轻时是个好媳妇,好母亲。她替去世的前夫尽孝给公婆养老送终,又把儿子养大成人,成家立业。虽然迫于无奈再嫁他人,但生养的儿女们却是明理懂事,也因为金婆做到了,所以才让王、魏两家的儿女们亲如一家。也正因如此,才为后面王东圆满解决因金婆去世后归葬哪里所引起的王魏两家的纠纷奠定了基础。老传统遇到新问题,这既是对两家人的涵养和亲情的考验,也是对以王东为代表的基层干部能力政策水平的考验。王东经受住了考验,合情合理,依法依规解决了此事,避免了因此事引起的严重后果的发生,也让两家的亲情得以延续。这篇小说,立足现实,情节合理,反映出了新风尚和老传统之间的不断摩擦与融合的真实现状。其实,逝者已去,了无牵挂,文中两家儿女之间的想法,是否真能代表逝者的意愿?世间人未必真能说得清。传统要坚持但也要随着时代而变革,活着孝总比死了叫强百倍。该文作者,文笔精湛,人物刻画鲜活,对白流畅,情感丰富,让人读来忍不住点头称是。这样反映现实的小说实不多见,值得大力推荐。【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31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1-03-03 09:59:35
  声情并茂,走心动情之作。
燕山客
2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1-03-03 20:36:08
  燕山客老师辛苦了,编按写得很用心。祝春安吉祥!
3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1-03-04 10:59:40
  问好中士老师,感谢老师对八一社团的支持。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二婚甚至三婚四婚也越来越多了,在豫东地区,也有这样的个例,男人无论娶了几房都是按尊卑一次排序,而女人则只能与头婚男人合葬。当然这只是老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相信也会遇到新问题,需要新的解决办法。老师的作品切中农村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精彩纷呈地展现了老传统与新观念的博弈,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呼之欲出;典型的环境描写贴合人物的内心,很好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真心值得学习。
上官欢儿
回复3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1-03-07 10:20:22
  感谢欢儿老师赏读留评。这篇文选材有些“剑走偏锋”了,不好把控,也算一个尝试吧。祝欢儿老师周末愉快!
4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1-03-06 16:32:59
  那日夜晚读老师的小说,感受到小说之所以让人喜爱,是因为细节描写精彩。喜欢老师的小说,珊瑚认真学习。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老师更多精彩。问好老师,遥祝春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4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1-03-07 10:20:59
  谢谢珊瑚老师赏读、点评。祝珊瑚老师周末愉快!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3-07 09:49:07
  旧习俗遇到新问题,小说设计巧妙,铺排有序,情节紧凑曲折,引人遐思。问题最终圆满解决,让人欣慰。好小说,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回复5 楼        文友:陆军中士        2021-03-07 10:21:33
  谢谢云彩老师赏读、点评。祝云彩老师写作愉快!
6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1-03-10 22:14:00
  如老师所说,小说选材有些“剑走偏锋”,但老师敢于尝试,不随流不入俗,敬之且学习。莲儿祝老师一切都好。
小小莲儿
7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1-25 15:50:55
  来欣赏中士小说佳作,这篇小说选材别致,描述生动,情节紧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欣赏并学习,希望看到中士的更多佳作!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