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玉】玉(随笔)
一.
玉,《说文解字》中释:“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玉是石之精,为石魂。世界上石头比比皆是,为玉者少之又少,为美玉者更是凤毛麟角。受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久经磨砺,数历洗礼,方可成玉。
玉不琢不成器,隐于深山,藏于大溪,埋于尘土,暴于荒野,无人识荆,只能寂寂无闻,无人雕琢,也就是顽石一快。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玉在于琢磨。付与汗水,注入心血,赋予精神,寄于灵魂,方能流韵出彩,方能精绝天下,方能惊世骇俗。
精石成玉,渡劫升华,成为宝。以玉喻人,何其不似也。人之初如玉无瑕,红尘侵染,枝杈横生,不琢磨难以成器,不修理何成良材,不历练怎堪大任,不磨砺焉能风流。十年磨一剑,经历彻骨寒,璞石炼成玉,风雨出彩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国人都爱玉,常把玉作为饰品佩戴身上、手上。玩之于股掌,润滑精美;饰之颈耳,唯美出俏。长自信之心,贪虚荣之念,他人赏之于目,自己愉悦其怀。
古人更是用玉装饰衣帽及重要之物,以彰显身份和强调尊贵。亦有随时把玩,或置于家中,作为镇宅之宝,传世之物。相信能驱邪避凶,遇难成祥。
玉比君子,君子爱玉,有玉的装饰,呈君子之雅,以玉的五德,比君子之风,相得益彰,珠联璧合。美人如玉,君子好逑。陌上人若玉,翩跹公子来,盟定三生约,共谱月下曲。一块玉可做定情之物,“蓄起亘古的情缘,揉碎殷红的相思”。人世间纵有百媚千娇,唯你是我情之独钟。
二.
看中国考古发现,出土的文物中,玉器占有很大席位。想古人更是视玉为珍宝,视玉为圣物。
中国的玉文化,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玉猪龙”,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可以说是中国“龙图腾”之始。几千年之久的龙崇拜,起始的是一条抽象且不起眼“玉猪龙”,可见玉在古代人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神圣。
早期的玉琮、玉璧、玉璜等六器,充满了神秘色彩,有通天彻地,招神役鬼,驱妖魔,降吉祥的神通。是祭祀用的大礼器、大法器,举国敬仰,万民尊崇。
玉琮的天圆地方暗合古人的宇宙观,“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天地人间相通,人神三界通灵。借天地之力,平人间之祸,听神灵之示,行人间之道。以玉为媒,跨越时空,张扬人类,永恒精神。
玉璧喻日喻阳,以璧祀天,祈求神明,降福消灾,保佑太平。玉璜喻月喻阴,多为女性象征,是古代女巫常饰之物,招神驱鬼,祈福安康,收魂聚魄,治愈疾病,亦能显示其自己的神秘、神圣性与身份地位的重要性。
这些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一斑,蕴涵了深厚的炎黄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远古人朦胧的世界观与哲学启蒙的方法论,奠基了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玉也是王权,神权的象征,更是财富的彰显。玉的演化自古就与权利、财富密切相关。拥有者可以拥天下,称王称霸,拥有一切。想必玉猪龙、玉琮、玉璧的拥有者,也必定是部落首领或是大王。
王字头上加一点,是为主,主宰世界,主宰人生。王字座上置一点,念做玉,玉是玉玺,是王权。玉玺在握,统领江山,统领天下,世界唯我独尊,天下皆为皇土,人众皆为子民。一方刻上点线的精玉变为神玺,就有了无上的法力和神通,可以持强称霸,可以护国安民,可以弘扬正道,也可以胡作非为。
一块“和氏璧”,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卞和为此失去双足,差点丢命。十五个城池的价值,演绎了历史春秋,是为佳话留传千古。一方传国玉玺,滋生出几场明争暗斗,几回风云的变幻,埋下千万架枯骨。王权的辉光下隐藏着万千怨魂,玉玺背后是血腥的杀戮。
是玉的功过是非?还是人玷污了通灵美玉?
三.
民间的传说故事中,有很多关于玉的神话,玉的传奇,扑朔迷离,有善也有恶。
中国文化的长河里,一部红楼大梦,原名《石头记》,演绎出风花雪月,梦断了人生浮华,可谓名著经典,但它的契机亦是通灵宝玉,一块女娲补天剩余的灵石。“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债偿清好散场”。
想来甚是难解,女娲娘娘可用玉灵石补天,却补不了人间的缺憾,多少善恶美丑,多少残酷杀戮,多少爱恨情仇,多少贪嗔痴念,因玉而生,因玉而长,因玉而消,因玉而亡。也许是玉的灵性激发了人心,也许是人心的不足亵渎了灵玉。千百年来,玉魂不失,人心不古,多少人为之疯狂,多少人为之殒命,多少人为之费尽心机,多少人折戟沉沙。
玉啊!玉,精美之石,通灵之物,几多人情暖,几多风雨狂,几多欢乐几多愁。
再赏文本,精彩的文字将玉的高贵,以及人们对玉的追求演绎的故事写的淋漓尽致。随笔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思想深邃,内容厚实,文词美丽,堪称佳作,值得一赏再赏。感谢作者、编者的精彩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