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接种疫苗(小说)
2021年初春的一个夜晚,狄瑶做完作业倚靠在窗前,遥望父母亲的身影漫步在小区的林荫道上,心里感到特别幸福。父亲狄志辉是刑警,母亲薛倩是护士长,他们为了工作,分多聚少。能看到父母一起散步,是非常稀罕的事,狄瑶拿起手机拍下了这温馨画的画面。
狄志辉性格直爽,说话把不住嗓门音节。薛倩想遮掩,也无济于事。曾经两人商量一些家庭琐事,父母针对他们商量的事,掺杂了一些观点,结果各抒己见,闹得一团糟。
这一次他们夫妻商量,选择了散步方式,边走边谈。即便是俩人商量事情意见不统一发生分歧的争执,也不至于影响到父母和女儿,避免他们担心和产生误会。
小区的林荫路上,霓虹灯闪烁着暗淡的光亮,平常工作像打仗一样,俩人极少有时间一起散步。即便是回家,心里也都装着工作上的那些烦心事。今日的灯光多了几分柔情蜜意,两个人肩并肩地漫步,彼此享受着难得的浪漫温馨。走了一程,狄志辉主动提议:“薛倩,想跟你商量件事。”
薛倩漫不经心地答道:“知道你有事说,才约我出来散步,不然,你人在家里,心里都想着破案的事。”
狄志辉直爽地笑道:“你不是也成天牵挂着你们护士的事吗!”
俩人早已适应了对方,都习以为常了。
薛倩催促他:“有事就快说吧,我回去还要检查狄瑶的作业呢。”
“老话重提,我们是不是要响应号召,落实再要一个孩子的计划了?”狄志辉用温和的口气与妻子商量。
薛倩看了一眼狄志辉,用坚定的口气说:“现在我们这是疫情低风险区域,也没有外援任务,我的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是该考虑此事了。但二孩无论是男是女都随我姓。”
“名字得我起,女儿叫薛志,儿子叫薛辉。”见妻子同意了再生二胎,狄志辉心里窃喜,赶紧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生二胎之事,俩人去年就商量过,狄志辉的观点是无论是生儿女儿都要起个正能量的名字。薛倩理解老公的心意,故意装着糊涂取笑他:“八字还没有一撇,就起名字了。”
狄志辉知道妻子这种语气就是接受了这两个名字:“名字我们得先起好,免得老人又要找八字先生,按出生八字起名了。”
薛倩不禁皱起眉头,原来商量生二胎起名的事,老人提出要找八字先生。狄志辉坚持自己起名,老人和他各执一词,背地做了父母多次工作,老人才让步。既然又提起这事,还需暗地先做通父母的工作,免得再起争议。
狄志辉知道她担心老人们对起名持不同意见,便安慰妻子:“啥年代了,还要八字先生起名,什么缺金、木、水、火、土,整此乱七八糟的名字。只希望老人别插手这事,其他的事都顺从他们。”
薛倩半推半就接受他的意见:“倔牛,没其它事就回家吧。”
次日,狄志辉和薛倩怀揣着准备生二胎的喜悦心情上班去了。薛倩走进办公室,刚换上护士工作服,就接到医院办公室在微信群发出的通知: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安排第一批人员接种新冠疫苗,要求各科室上午10时前上报接种疫苗人员登记表,并详细指出哪些属于接种的对象,哪些属于缓接种的对象。
薛倩看后为之一振,昨天刚和老公商量准备生二孩,不知如何办,如果按商量的计划,就不能接种疫苗,不接种疫苗就不能参加组织安排的疫情防控应急增援等工作,她的心里历来是把工作放在第一,家庭和私事放在第二位,父母和老公都渴望顺应政策再生一个孩子,不知如何给他们解释?关键是老公,他的工作带有一定的风险,不知他能不能像原来一样支持自己的决定。想和他当面商量已来不及,只有通过微信和他商量,于是,便把接种疫苗的通知微信转给老公。
狄志辉收到后明确回答:“我也接到通知了,正准备和你商量,公事大于私事,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狄志辉和薛倩选择了放弃生二孩的计划,服务单位安排的任务。
接种疫苗的当天,薛倩做了核酸检测,把医院护理工作的事安排好,便到指定的医院,按照程序接受新冠疫苗接种。当她按照约定的时间在医院门口等狄志辉,她知道狄志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打针。
那年,狄志辉高考考上了警官院校,父亲高兴得忘记了自己是个高血压患者,多喝了两杯酒,突然发病,昏迷不醒。为急救父亲,母亲请本村卫生室的医生打针,一针下去,父亲再也没有醒来。
母亲悲痛过度,长期抑郁寡欢住院治疗也因打针失误而葬送性命。虽然得到一笔赔偿,但打针在狄志辉的心里留下永不消失的悲痛和恐惧。
这些事是婚后狄志辉患重感冒拒绝打针时才告诉了薛倩,此时她才领悟到,人是血肉之躯体,谁都有软肋,刑警也不例外。
薛倩左顾右盼仍然不见狄志辉的踪影,只好拿出手机,拨通了电话:“志辉,你迟到了哦。”
“对不起,A县发生一起命案,支队临时安排我去增援,一会我把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微信上发给你。”狄志辉在电话里回答,并用微信发了现在的位置。
狄志辉因为办案不能按时接种新冠疫苗,只有等待第二次再接种疫苗。薛倩接种疫苗后回到医院上班,当她走进医院,就看到有些年轻人戴着口罩纷纷找医生出证明,七嘴八舌地在议论:
有人说:“我们属于低风险地区,没有必要接种疫苗。”
也有人说:“我们准备要二胎,以后再接种。”
甚至有人产生怀疑:“新冠疫苗是新产品,性能还不稳定,先看看他们接种后的效果再说。”
还有人更滑稽暴露随波逐流的思想:“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没有必要接种。”
这些议论引起了薛倩的注意,难怪有些护士不愿意第一批接种新冠疫苗,既然社会上有这些议论,护士的家人也会顾虑重重。准备安排时间召开会议,做通准备第二批接种疫苗人的工作,开导这些同事,要相信我国的科学实力,国家免费为一线医护人员接种新冠疫苗,是对大家的关怀,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角度思考。
当薛倩按预定时间召开第二批护士接种疫苗会议时,有位年龄最小的护士直接问她:“倩姐,辉哥是刑警,也属于第一批接种新冠疫苗的对象,他接种了吗?”
薛倩把自己与老公微信交流的内容让她们看,佐证不是怕接种,而是因为工作耽误了接种疫苗。
有个护士仍然揭老底:“听说辉哥怕打针,是不是在故意躲避哟。”
薛倩听到同事提的问题,本来与医院的工作无关,要做通同事的思想工作,消除思想顾虑,必须给她们解释:“我老公怕打针是有刻骨铭心的伤心背景,并不是其他软弱、惧怕危险和困难所致,这是私事不便多说,我接种疫苗第二针时会和他一起去。”
小姐妹悄悄议论后,纷纷表态:“行,我们和倩姐一起去接种。”这群小姐妹的小心眼怎么瞒得过薛倩的眼睛。薛倩明白,护士们的表态,表面是自愿接种,带着观察她接种后有没有后遗症,同时,监督她是不是把马列主义思想装到手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老公。只有带着老公一起去接种,才能堵住小姐妹的嘴,消除她们思想上的顾虑。
就在第二批接种的前天晚上,薛倩躺在床上,心急如焚地盼望狄志辉破获跨境诈骗案凯旋,他是按规定程序出差后检测、隔离才回家。
听到开门的声音,老人从门缝看了一眼是女婿回家,便轻轻地关上门;狄瑶穿着睡衣走到父亲跟前问候了一句:“爸,你平安回家了!”狄志辉轻轻地抚摸了下女儿的头:“还没睡觉啊?”
狄瑶牵强地解释:“睡了一觉,听到开门声音刚醒。”
“去休息,明天要上学。”狄志辉知道,这是女儿的习惯,只要出差回家,她都会第一时间走到身边,轻声地问候一句,这句话代表女儿几天对父亲的牵挂,她没有过多的奢求,只盼望父亲平安回家。
薛倩在女儿身后,接过老公的公文包,带着女儿回卧室后,把老公的公文包放进书柜,就去接热水。
狄志辉带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吩咐妻子:“这么晚了,你去休息吧,我洗漱后就休息。”
薛倩问他:“明天如何安排?”
狄志辉爽直地回答:“接种啊。”
薛倩微笑着叮嘱他:“洗漱声音小点。”
第二天上班时间,狄志辉和薛倩同时出现在接种新冠疫苗的医院。
小姐妹们一直在默默跟踪这位怕打针的帅哥,她们听到了检查的医生与薛倩、另外一个陌生人交流。
医生说:“狄志辉精神疲惫,暂时不适合接种。”
陌生人听完情况后解释:“支队派志辉带队侦办跨境网络诈骗案劳累过度,下次接种前先安排他休息两天。”
薛倩无奈地摇头:“他呀,把办案看得比命都重要,下次接种再说吧。”
陌生人也高度赞赏:“志辉呀,只要有大案要案,总是第一个请缨。”
小姐妹们听到他们的说话,顿时,热泪滚滚,来时还在怀疑他有怕打针的毛病,怎么能过接种疫苗这关呢?听了陌生人的话,仿佛护士长爱人的形象一下子在她们心中高大起来,成了她们仰慕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