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孽债:情感中的乱世红尘(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孽债:情感中的乱世红尘(散文)


作者:梁旺俊 白丁,1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324发表时间:2021-03-09 12:26:19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是多年前流行的一句话,这些变坏了的男人和女人,是生活中的麻烦制造者,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
   十几年前的一天早上,坐在办公室不大一会儿,电话铃响了,是政府办公室主任打来的,说是有紧急情况,马上到院子集合。从他严肃而急切的口气中,听得出一定是出了火烧眉毛的事,这种情况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楼道里是一片急促的脚步声,像是有了紧急的军情,到了楼下,院子里站满了机关干部,个个一脸的茫然,互相打问着出了什么事,但是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过了一会儿,公安局长带着两个刑警匆匆忙忙从大门外走来,我想莫非是这院子的哪个单位领导出了事,他们是来抓人的,用杀鸡给猴子看的方法,对机关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十多年前,我还是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经历过一个案子,他是一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在任扶贫办任职时,一个企业为了争取牧民新村建设项目时,给他行了贿,一台黑白电视机,价值470元,同时在给他丈母娘家修盖时价格上打了折扣,两项相加4719元。这是90年代初的事,那时候像这样的问题,只能是腐败现象中的鸡毛蒜皮了,一天早上上班不久,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从办公室被带走。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猜测时,公安局长站在台阶上说,昨天晚上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在一商铺内有两个人被杀,凶手20多岁,瘦高个,兰州口音。由于警方在第一时间封锁了各个出口,凶手就藏匿在城内,要求大家三五人一组,手持棍棒,回自家院子对菜窖柴房等进行搜索,并告诫大家,凶手带有尖刀一把,要提高警惕,一防万一。
   机关干部论人数不少,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不多,像我等年岁不轻还有那些涂脂抹粉的女干部,哪是亡命之徒的对手。以前回家毫无顾忌,那一刻我几乎连开自己家门锁的勇气都没有了。
   大街小巷人心慌慌,人们都在打问着谁被杀了,因什么事杀的,有的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就不能坐下来好好商量,一定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有的则说可能是被杀的做下了什么不道德的事,对方才动了杀机。
   两个小时后终于有了结果,那个杀了人的年轻人,在县城附近的大河里被搭捞上来,这时人们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
   说起来并不复杂,被杀的是姐弟俩,姐姐20岁出头,弟弟还在读小学,也就10来岁,家里大人40多,爸爸是小学教师,妈妈是个全职太太,人们都说这俩口不怎么样,对自己的一对儿女怪心疼的。姑娘在兰州读了几年中专,毕业后回到生源地等待分配,那几年就业形势不好,姑娘在县城西侧的街道边开了个商店,白天营业晚上住在店里。读中专时她一边读书一边处对象,小伙是个独生子,家里条件不错,对姑娘有求必应,但是,毕业后姑娘提出了分手,并很快与当地的一个年轻人开始了接触,小伙人财两空,失恋的他由爱生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有多深,仇恨就有多么强烈,不知道他在痛苦的旋涡里承受了多少煎熬,先一天下午,他从400公里外的家乡赶来,住在附近的宾馆,待到晚上便来了个鱼死网破。
   说来也怪,往常晚上只是姐姐住在店里,那天弟弟闹着也要去,夜深人静时,弟弟睡熟了,姑娘与新的相好正在耳鬓斯磨,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来的正是被甩了的那个同学。"你先出去,我跟她有些事!"看着对方满脸杀气,新相好的小伙有些胆怯,只好离开。没有一丝声响,不大一会儿,姐弟俩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我住的地方离小学家属住宅区不到两百米,虽然不曾有过交往,与那一家人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自那以后,常见俩口豪无目的的结伴游走在街头,40多岁的妇人,头发白了,目光痴呆,样子跟祥林嫂差不多,姑娘她爸总是在默默地自言自语说:你给我留上一个不行吗?你给我留上一个不行吗?!
   我对语言中的词汇变化比较敏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词语就会应运而生。比如在文革中,走资派,牛鬼蛇神,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等等,那个时代结束了,一些特殊用语也就归档了。随着改革开放,又产生了大量新的语言词汇。在新的语词里,有不少是反映正能量的,有的听起来就很憋扭,比如"二奶","小三"。"二奶"属于被包养的长期临时工,衣食无忧,还可以生孩子,当"小三"是有风险的,转正的希望虽有但不大。这两类人都是社会上不大受欢迊人。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比如两性关系,原来只有夫妻关系,现在不同了,除了夫妻关系,还有情人和同居关系,情人节那天,先前还羞羞答答的情人们,从此不再羞羞答答,似乎还为有个情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
   2005年,一次我去了兰州改稿子,与一位给地方政府领导开小车的司机相遇,晚上他说要领我去一个地方,很刺激,我问是什么地方,他说是"摸吧",我听说过酒吧和话吧,还没听说过"摸吧",也不知道具体是干什么的。他笑着说:"你连这个都不懂,还写文章。"他说"摸吧"就是舞厅,在那里跳舞的女人,男人可以随便去摸,哪个部位都行,一次10元。我有些诧异,居然还有这种地方,还有完全不把自己当人的女人。
   说起来都是银子惹的祸。接下来说的这位三十五六岁的女人,完全是自食恶果,不知道她怎么就成了一个包工头的相好,也就是"二奶",最后闹的身首异处。
   丈夫叫马学胜,老家在东北,马学胜的父亲是民族贸易公司的会计,人很精明,能双手打算盘,计算的数据毫厘不差,他是建政初期被派到藏区的老干部,那时社会秩序不好,掉脑袋的事随时都可能发生,马老革命退休后和老伴去了别的地方,留下了儿子马学胜。
   马学胜是个矮个子,不到40岁,有些邋遢,娶的女人是个150公里外的临夏农村妇女,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体形苗条,有几分姿色,马学胜对媳妇很好,女人不能生育也没有怨言,不知啥时候从媳妇娘家的村庄抱养了个女孩。他先前在金矿工作,金矿下马后又到了自来水公司,有人说这事儿是媳妇搞定的,不知是真是假,那时走后门的风气很浓,一些正常的事不得不用不正常的手段才能办妥。媳妇不但解决了马学胜下岗后的再就业问题,还为自己在环卫队谋了个差事,扫大街的工作虽然又脏又累,在那时还真不是谁都可以干上的,这时本来这个3口之家的小日子已经很可以了,但是,人的欲望在水涨船高,后来她碰上了个男人有钱就变坏的老板,马学胜只能忍气吞声。
   有人说凡是能用钱搞定的事就不叫个事,那几年,政府机关会偶尔有陌生面孔的出现,过不了多久,人们便会知道他或她是通过什么途经从哪儿来的。老板给那女人在自治州机关活动了个工作,当然是花钱买来的。这事儿并不新鲜,花钱弄个饭碗已是公开的秘密,过去人们常说金钱不是万能的,现在人们真切地体会到,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
   有一天,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传了大街小巷,说是就在那女人要去80公里外的州府上班的前一天,马学胜动了杀机,甚至还把头割了下来挂在墙上,然后作了自行了断。
   好长时间我都难把这事和马学胜联系起来,那个个头矮小脸庞瘦削的中年人,他的面孔,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现在我的脑际。那几年我家自来水管经常出问题,接到电话要不了多久,他就会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来了,见到我他总是一脸的笑,他喜欢抽烟,一根接着一根,干完活我请他喝茶,他不坐沙发,说自己衣服不大干净,随手拿起小木凳坐在茶几旁边,一边喝茶一边拉家常。
   与那女人虽然没有打过招呼,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她嫁给马学胜,也是为了走出农村,用句脱贫攻艰的话来说,为的是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她的娘家是全国著名的深度连片贫困地区。好长时间小镇上的人对她印像不错,自从认识了那个黑心老板,在金钱的诱惑下,才一步步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做人要有底线思维,在名利金钱面前,能守得住良知和道德的底线,很不容易。这个来自农村的女人的悲剧性命运,使我想起了多年前曾经读过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全球十大文学名著"之一。作品取材于真人真事,180年前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农村女人因情感纠葛服毒自杀,福楼拜把它写成了小说。据说福楼拜每天工作12个小时,写了4年又4个月,正反两面的草稿有1800页,最后定稿的文字不到500页。
   故事的主人公叫爱玛,是个佃农的女儿,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把她送到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贫贱的出身使她受到冷嘲热讽。在孤独的环境中,她求助于老裁缝给她的一些浪漫小说,她把那些过于浪漫的故事当做自己的爱情理想予以切实的追求。父亲的一次意外受伤,使她结识了当地乡镇医生查理.包法利并嫁给了他。她以为自己拥有了爱情,但生活的繁琐与丈夫为人处事的平淡,使她觉得难以忍受,生活似乎给她露出了一幅狰狞的面孔。她开始在婚姻以外寻求刺激,享受贵族男女的爱情生活。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神,第二个情人是个见习生,偷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快乐,当她挥霍完丈夫的财产债台高筑时,她向那个见习生伸手求助遭到拒绝,迫于无奈服用砒霜了断了自己,丈夫发现妻子的秘密后也自杀身亡。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二奶"或者"小三",她们脱离生活真实追求不真实的爱情。我曾听到过一个女人沉重的感叹:"还是自己的男人好!"这话像是迷途知返的悔悟。生活在都市的我,似乎还能看到艾玛的身影,一个来自农村的已婚年轻女人,看到妹妹嫁给了有几套房的城中村小伙,也在思谋着改变自己的婚姻现状,晃荡了好久也未能如愿。
   关于婚恋诈骗,有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大多是男的骗女的,而且,实施诈骗的男子,都是些文化不高善于夸夸其谈的无业人员,若是用阶级斗争理论给他们一个确切的社会身份,他们应该属于流氓无产者一类,而受害的多是些长相漂亮受过高等教育积累了不少财富的女士,有的不仅被骗的债台高筑,还和骗子做下了后代,等到如梦初醒的时候,想起来荒唐的不能再荒唐。
   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女骗子较多,农村属于重灾区,尤其是在河南山东,由于性别比例失调,加之贫困,这就给犯罪份子以可乘之机。现在讨个媳妇动辄几十万,如果再把买房子的钱算上,有儿子的人,别说奔小康,这辈子能脱得了贫就算不错了。
   说到包法利先生的夫人爱玛的故事,我又想起了我曾生活过的那个青藏高原上的县城小镇,别看那地方天高皇帝远,人口不多,有关婚恋方面奇闻异事还真不少。
   有位长者既是我的上级也能算得上朋友,我不知道他的确切年龄,估计能大我七八岁。我在歌舞团当演奏员时他是文教局的领导,他为人正直,没有架子,说话和气,当过党校校长,再往后成了人大常委会的领导,60年代就读于兰州师专,毕业后分配到甘南牧区当老师,1969年,曾作为甘肃省优秀教师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还特别请了几位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先进工作者一起就餐。
   在一次聊天时,说起往事他兴奋起来。那时我扮演了地方志主编的角色,需要大量素材,听说他与周总理就过餐,我有些惊奇,让他细细道来。从大城市到人迹罕至的草原,很难适应,最初他当的是帐蓬小学的老师,牧民随着草牧生长的季节般迁,生产队的畜群搬迁到哪儿,他的帐蓬学校跟到哪儿。刚到藏区,听不懂藏话,不习惯游牧生活,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寒冷的冬天,住在四面透风的帐篷里面,还有孤独和寂寞,我问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他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有一双儿女,妻子是邮电局的话务员,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4口之家,可是,有那么一天,是90年代一天,俩口离婚了,现在人叫分手了,这个词儿很生动。
   两个40多岁的人,女儿刚结过婚,儿子去了外地工作,没听说过闹矛盾,他不抽烟不喝酒,发的工资全交给了老婆,性格及好,像这样一个在女人眼里无可挑剔的男人,怎么就离了婚呢?许多人都为此莫名其妙。一个招摇过市的女人,一定会有个倒霉的男人。据说她有个相好,每年休假时就去了兰州,传说俩人已有14年的罗曼史,她卷走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为此儿女与她不再来往,这一切她都毫不在意。
   老领导对老婆的出轨离异甚至卷走全部存款没有多大的反响,他平静得像藏传佛教寺院里的高僧大德,像是知道自己命里该有这么一劫,每日按步就班地去办公室开会,或者在需要批阅的文件的文书处理纸上划上该划的符号。时间久了我们会在一起聊天,但是从不涉及婚姻和女人,有段时间,一个40多岁的单身女人想跟他结伴,因为都是陕西老乡,她托人求我去给老领导说说,她说这事儿我能说成,我很为难,因为人家压根儿就没有跟女人在一起生活的意向。

共 773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涵,从身边的许多人和事生出深刻感悟,生活中有许多孽债,都是情感中的乱世红尘。文中先叙述了十多年前的一件悲剧,一对男女在大学校园里恋爱,毕业后分手,小伙把女孩和她的弟弟一起杀了,自己也跳河自杀,确实是一场孽债,文章叙述了马学胜的故事,他的妻子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女人,不知道她怎么就成了一个包工头的相好,也就是"二奶",最后闹的身首异处,这也是一个孽债,完全是自食恶果。文章后面叙述了生活中的一些奇闻异事,也都是婚姻中的孽债。内涵厚重的文字,叙述洋洋洒洒,内容包罗万象,深刻地再现了一起起情感中的乱世红尘。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3-09 12:27:41
  纪实的叙事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涵,从身边的许多人和事生出深刻感悟,生活中有许多孽债,都是情感中的乱世红尘。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