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一碗泡馍 注定了一生的情分(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一碗泡馍 注定了一生的情分(散文)


作者:我是小样儿 童生,53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14发表时间:2021-03-15 17:00:32
摘要:一碗牛羊肉泡馍,传承的是古朴厚重的西北文化


   “地道的牛羊肉才能做出正宗的牛羊肉泡馍,牛肉要用秦川牛才香,羊肉要用滩羊才好吃,一碗好的牛羊肉泡馍要让食客吃起来以香带头,后感麻香,吃到这个味道这碗泡馍才算是到位了。”——乌平
   爱上一碗泡馍,钟情一门职业。爱一行,就真的干了一辈子。1981年,17岁的乌平成了西安同盛祥饭庄的一名学徒,自此就和同盛祥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乌平全面掌握了泡馍制作各环节技术的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餐饮管理经验。在饮食行当,他不断完成着人生的蜕变。
  
   五年学徒,干杂活也能提升
  
   初见乌平,头戴白色帽子的他,正在后厨忙碌着。走近了看,干净整洁的白色工服上面印着“同盛祥”的标志,“这是我的标配服装,大部分时间都穿工服,很喜欢这身衣服,在同盛祥这么多年了,早把这里当自己的家了。”乌平快人快语,语气爽朗。
  
   时光荏苒。39年过去了,这位曾经的学徒,在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中,练就了一门好手艺,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传承人”。
  
   “80年代条件远比现在艰苦,经常半夜两三点起床,记得当时电器还不普及,每天都要拾煤球,手冻得通红,点火、剃羊肉、煮肉、动手和面、揉面、打馍,那时候6点就开始对外营业了,好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乌平说,当学徒的那些年,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煮馍,看着是干杂活,却从头到尾掌握了制作泡馍的所有环节,在点滴之中锻炼了自己制作泡馍的本领。
   时代在前进,科技也在发展。后来,机器和面以及厨房电器逐步普及,乌平所从事的后厨工作也相对轻松了一些。对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乌平一直心里有数不松懈。“现代化电器的普及,让我多了些空闲时间,有了更多的心思琢磨色香味俱全的泡馍是如何做成的。”乌平说,饮食是一种文化,中华美食誉满天下,陕西小吃也是名不虚传。在他眼里,市民和游客品尝的,不仅仅是一碗泡馍,更是对陕西饮食文化的品鉴。
  
   品质和门道,一个也不能少
  
   一碗泡馍,看似简单,实则有讲究,吃的是味道,讲究的是品质和门道。肉和调料的产地也是大有差别,地理位置不同,口感就有差别。光是大红袍花椒,就有四个等级,而一碗同盛祥牛羊肉泡馍,涉及的品质调料多达二十几种。一锅肉,真正熬到需要40多个小时。乌平要求自己,每个环节都不能偷工减料,一定要做到保质保量。
  
   “馍怎样能又香又脆,汤汁怎么能油而不腻还保鲜,总体怎样能达到肉嫩汤香好嚼的效果?”萦绕在乌平心头的,都是和泡馍有关的问题。这些年,乌平有幸师从孙少旭、马树桥等前辈,跟随师傅们在打馍、选料、煮肉等方面学到了很多诀窍。对于煮肉这个环节,乌平更是极为考究。从选肉到加工,按照严格的程序的要求,原料要选用上等牛羊肉,按部位分开,剔筋去皮,打骨去毛,然后冲洗刷漂,达到不留一滴血,不存一根毛,不漏一个骨渣,不带一点腥膻,之后加入精选的调料煮制。
  
   “好吃是一方面,吃得健康也很重要。”在原有泡馍的基础上,乌平又开始研究杂粮泡馍,开发出适合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泡馍,并根据季节调整调料的成分。“调料也分热性和寒性,不同季节怎么搭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这也是我关心的问题。”乌平拾起中药文化,开始研究食材的特性。“炎热的季节,人们普遍喜欢吃冷饮吃寒凉的食物,脾胃容易虚汗,夏天考虑加些姜末进去,生姜可以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在乌平看来,不仅饭庄自身要主动进行改良,同时也要根据顾客的需要做出改变和提升。
  
   传承民族文化,一点也不含糊
  
   “咱要对得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个称号。”于乌平而言,被授予传承人是荣誉,也是责任。这样一位痴迷泡馍研究的传承人,走遍了西安大大小小的泡馍店,对泡馍也能“明察秋毫”,看一眼汤的成色,尝一口汤的味道,便知道里面融入了哪些调料。
  
   这些年,乌平除了潜心钻研牛羊肉泡馍的制作技艺,还不忘开展“带教工作”。他说,这项工作不仅是纯粹的技艺传承,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他和同事一起完成了西安市小吃地方规范——牛羊肉泡馍制作标准的编写和制定,使得牛羊肉泡馍的制作有了更加规范的标准。“规范和标准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制作技术有年轻的一辈来传承,传承民族文化一点也不能含糊。”和泡馍打了一辈子交道,乌平俨然是行业内的专家了。
   乌平因烹饪独具陕西风味的中华名小吃牛羊肉泡馍而备受关注,多家媒体邀请他讲解泡馍工艺。浙江传媒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华商网《感知老技艺活动》、苏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乐活六点档》、浙江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食研究”、央视国际频道《学做中国菜》栏目、百度百科、西部网等媒体走进同盛祥饭庄,近距离了解泡馍的制作流程,陕西小吃不断得到社会关注。
  
   “您觉得怎么样?瘦肉味道好还是肥肉?”每次泡馍有了改进,乌平总会主动询问客人的感受,满足客人的味蕾成为他追求的目标之一。
   乌平尊重职业,社会同样认可乌平的敬业精神和钻研意识。2019年,乌平被评为“西安工匠”。他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对劳动和技术的尊重,也是对食物和品尝人的尊重。
  
  

共 21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羊肉泡馍牛肉泡馍,是西北的传统特色小吃。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人喜欢吃,对制作方面不太了解。这篇文章通过对一个刻苦钻研,探索进取的传承工匠事迹的介绍,向人们展示了此传统技艺的特点魅力。让人们真正了解这一好吃美食的“内幕”,感受到制作的不容易和为此付出的工匠的敬业精神。这篇文章,叙述此技艺特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让外行的读者看得明明白白,可见作者的功底。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21-03-15 17:11:24
  看了这篇文章就一个想法——去品尝。
北极主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