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玉】黄豆与豆腐(随笔)

精品 【书香·玉】黄豆与豆腐(随笔)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71发表时间:2021-03-17 11:52:48
摘要:豆腐,中国的老豆腐,谁为欢喜谁为恋?技艺谁为传承谁为守?

【书香·玉】黄豆与豆腐(随笔)
   一
   古语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农民们或春或夏在田地里播上黄豆的种子,经过天地孕育,日月雨露的滋养,秋天时就能收获希望,收获金灿灿的黄豆。
   据了解,黄豆的原产地就在中国,古人称之为“菽”,已有五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均有广泛种植,特别是大东北,地广土沃,每年的产量相当可观。
   黄豆是中国先民们利用自然物种,通过长期种植繁育出来的农作物之一,几千年来,春播秋收,优中选优,繁育出越来越好的品种。产出的黄豆,粒粒滚圆,如珠如金,营养十分丰富,很受农民的喜爱与欢迎,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须的能源和动力。黄豆与国人的关系,如同鱼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人类有思想、有智慧、有能力,可以主动利用自然创造食物。动物则不然,只能被动地索取,弱肉强食,完全靠天地生活。但它们不贪婪,饱食即止,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也制衡着它们,不至于过度泛滥,以免影响其他生物。
   老天总是眷顾万物的,自然的发展相对为天赐平衡,若人为地打破它,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物种进展的过程中,任何生物注定不是人类的对手,渐次被人类所消灭或是吞没,经年形成的自然平衡,总被万能的人类打破。可以想象,若是这个星球上只剩人类独存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与结局。
   植物则不然,人类必须与农作物为伴,农作物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在国人的食谱上,黄豆即是食物,也是菜品,而且还富含油脂,基本可满足人们生活、生存的需要,可以说一物多用全身是宝。作为菜品,可做酱、酿醋、榨食油、造食品,可磨浆、做脑、生豆芽,做豆腐,这些中国先人很早就开发出来的黄豆衍生食品、使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层次,创造出的美味,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滋润了人们的味蕾。所以黄豆得以广泛种植,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现在的人们,清早起来,匆匆上班或下田,一碗甜豆浆,几根老油条,些许小咸菜,有吃有喝,充饥顶饱,快捷便当,实为不错的选择。中午若因事误过饭口,随便就近找一小吃,来碗豆腐脑,两个烧饼,经济实惠,营养还丰富,甚感满意。晚上归来,路过菜市场捎带一块豆腐,回家做菜做汤,煎炒炖煮或配一些菜蔬、肉类,有荤有素,营养搭配,老少皆宜,更是很好的养生之道。
   当今生产的黄豆,大多为榨取食用油,部分用来制作豆腐等一系列食品,为人们的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国人的饮食文化里,豆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泱泱大国,人口众多,随便叫出一人,他不可能说没有吃过豆腐。
   北方的饭店、小吃部里都离不开豆腐,“尖椒炒干豆腐”被北方人们约定成俗地称为“国菜”,这个名字十分贴切,即说明豆腐菜的普通大众化,又说明了国人喜爱这道菜品的程度。
   豆腐鲜嫩软滑,经济实惠,老幼皆宜,又营养丰富,进得去平民百姓的厨房,登得上富丽堂皇的餐厅。其衍生出的产品更多,豆花南北有卖;豆浆东西皆宜;干豆腐荣获“国菜”大名;水豆腐充实进八大菜系;臭豆腐惹人喜欢;豆腐乳举国眷顾。一把豆腐干可与杜康共眠,两张豆腐卷可酒足饭饱。普通百姓的生活,有豆腐即可心满意足,是底层人民的最爱,豆腐常有,夫复何求?
   “过桥米线”创造了一个古老的传说,“麻婆豆腐”演义出近代的传奇,“豆腐西施”更是流传出一个时代的故事。
  
   二
   做豆腐的技术和工艺,不算太复杂可也不简单。小时候的村子里就有豆腐坊,我常去看大人们做豆腐。见他们先把黄豆泡在水中,待饮饱水分后,用石磨磨成满是泡沫的豆浆,再通过杀沫过滤,除去豆渣,取其精华,上大铁锅加火煮沸后舀进大陶缸,点下石膏或卤水,加盖闷上几分钟,熟豆浆就变身为白嫩嫩的豆腐脑,然后用纱布包裹放进木框中,大石重压,挤出多余水分,豆腐就算做好了,可以成为商品出售,可以摆上人们的餐桌。
   过程说来简单,做起来挺费工费时,而且水质,经验均能影响豆腐的品质。关键的技术在点石膏或卤水上,加石膏或卤水的多少,豆浆的温度,搅拌时间长短与力度,最能影响豆腐的产量,也影响豆腐的外观及口感。所以人们常说:“做豆腐的营生,能人不愿干,笨人干不成。”
   用火加热是个神奇的过程,很多事物,经火的锻炼,即可升华,本身出现质的变化和量的飞跃。古人发现并掌握使用火,是个了不起的进步,浴火重生,百炼成钢,火为人类的发展进步起了不可限量的作用,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火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的生活无不离不开火,火与空气、阳光、水一样,是人类时时刻刻都不可或缺的东西。
   据说汉朝时期,淮南王刘安特别信奉和推崇道教,在一次炼丹过程中,偶然把豆汁洒落于晶石粉上,豆浆发生凝结,因此发明了豆腐。历史不经意的闪光,给人照亮了路途,金木水火土的国教理论,再一次验证了宇宙自然的伟大真理。
   国教尊崇万物相克相生的哲理,中国古人参透了其中的奥妙,在豆腐的制作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土生金生黄豆,金生水生豆浆,水生木生燃料,木生火能做出豆腐。豆腐的生成离不开金木水火土,水自不必说,金石锅和磨,土生的大黄豆,木柴燃之火,可炼成金属与陶器,又可以热熟豆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老辈匠人们不懂得什么物理变化,更不明白化学反应,只知道万物相生又相克。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是代代言传身教的手艺,不必明白其中的原理,只凭经验世代传承。
   无意的创造证明了道教理论,而做出的豆腐不但白嫩润滑,而且十分可口,味道、口感、营养没得说,物美价廉,制作方便,从而受人欢迎千百年。
   早年的豆腐制做,一般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夫妻二人起早贪晚,做出一板或两板豆腐,由男主人挑在肩上,走村串乡沿街巷叫卖,或可变钱,或可物物交换,发不了家,致不了大富,但能糊一家人的口,养活老婆孩子。如果头脑灵活,质量好、信誉强,若机遇走运,有幸被官府或饭店食堂部门定为主顾,虽然利润稍低,但少了叫卖的辛苦,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产量,思来十分划算。
   自从豆腐出现,千百年来的社会底层黎民,没实力享用大鱼大肉,均喜欢以豆腐来佐饭,可以凉拌,可以烹炸煎炒,更多的是配合各种肉、菜类炖煮,创造出相当多的菜肴美味,最有名的如:麻婆豆腐、家常豆腐、红烧豆腐、皮蛋豆腐、锅塌豆腐、小葱凉拌豆腐、白菜豆腐锅、肉末烧豆腐、鲫鱼豆腐汤等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丰富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与享受。
   东北有一道地方菜,名叫“德莫利”,此是俄罗斯语的音译,已有百多年的历史。“莫利”原是一个盛产鱼类的偏远边塞村庄,当地人喜欢把新鲜的鲫鱼宰杀后腌制一段时间,然后放入豆腐、白菜、粉条、豆角、菌菇、五花肉在老汤中炖制半个小时,出锅后十分美味。后来人们用“德莫利”做为饭店之名,打造成为招牌菜,以招揽顾客。此与有名的大众名吃“关东煮”,有同工异曲之妙。味道不但鲜美,而且经济实惠,又不失东北菜的豪放,热火豪情,东北人义薄风雪,大口的酒肉,浓浓的悍风,使过路的人们对这道豆腐菜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多久就传遍了整个大东北,逐渐风行边塞内外,很多东北的饭店积极效仿,渐渐成为东北名吃。
   的确,鲫鱼之鲜,野菌之香,五花肉之味,均融进豆腐里,吃一块,鲜香、软嫩、柔滑,实是不可言喻的享受,为民间舌尖文化的精品。
  
   三
   豆腐在中国民间的饮食文化里,举足轻重,曾几时何,农村物资匮乏的时候,谁家来个亲戚朋友,或建房筑院请工,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只有鸡蛋、豆腐上桌。如遇红白大事,豆腐白菜,亦能挑起大梁。困难的时期,农村人没办法讲究吃喝,豆腐白菜加些肉类、杂菜,勉强装点面子,客人们当然也能理解,不会怎么挑剔。
   黄豆是天赐之物,大自然的恩惠,豆腐与人间有情,常年可以生产,在蔬菜产出的淡季,可以调剂蔬菜的短缺。其味甘、咸、性寒、无毒,能治宽中益气,调和脾胃,消除胀满,通大肠驱浊气,清热火散血稠,古往今来多少素食修行者,无不是以豆腐为主菜,延年益寿,创造出人类寿命的奇迹。
   资料显示,世界第一的水豆腐重达六吨,长3.49米,宽3.45米,高0.38米。2011年2月15日诞生于广东佛冈高岗镇社岗下村,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2011年11月19日台北天母棒球场,1339人同时分食重达1026公斤的巨型臭豆腐罐头,成功创下最大和最多人分食臭豆腐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台湾人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推广华夏美食文化,创造出中国美食的经典。
   发明豆腐的淮南王,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无意的发现,发展成一种文化,千百年来丰富了人类的食物谱。
   近年来,彩色豆腐,内脂豆腐,日本豆腐、豆泡、腐竹等充实于市场,种种更有营养,更健康的豆腐,为豆腐家族发扬光大,增添了新的成员。豆腐的制作也打破了家庭的作坊方式,机械化,工厂化的生产提高了产量,漂亮了外观,增加了花色品种。
   但人们依然钟爱古老的老豆腐,市场上,老式的卤水豆腐,哪怕贵上一点,老百姓也会争相购买,抢购一空。
   豆腐,中国的老豆腐,谁为欢喜谁为恋?技艺谁为传承谁为守?
  

共 36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太多关于生存,信仰,治国,修身的智慧精华,这其中不得不提到关于饮食的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饮食文化和餐饮招牌,而当某一种食品成为全国人所喜爱的东西后,这种食物便成为了华夏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豆腐,进而想到豆腐的原材料,黄豆。黄豆在中国大江南北种植范围广泛,产量高,不矫情。黄豆以及后来的豆腐,曾经让穷苦人的肚子里有了除野菜粗粮外的一种美味,成为了人们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豆腐鲜嫩软滑,经济实惠,老幼皆宜,又营养丰富,进得去平民百姓的厨房,登得上富丽堂皇的餐厅。”豆腐制作看似简单,但其实也考验制作人的手艺,甚至水质的好坏都影响到豆腐口感的好坏。万物相生相克,而从黄豆到豆腐的过程,也完美地应证了这一道家文化学说。“黄豆是天赐之物,大自然的恩惠,豆腐人间有情,常年可以生产。”淮南王在不经意间发明了豆腐,但也许他自己也想不到这一不经意的发现,回成为一道华夏美食,流传千年。如今机械化的生产,更加丰富的豆制品,都在从豆腐和黄豆中一个个衍生而来,丰富着人们的餐饮生活,丰富着一种传统技艺。不过真正传统老豆腐在工业化的面前,势必显得寒酸了不少,难免失守,最后笔者问到“中国的老豆腐,谁为欢喜谁为恋?技艺谁为传承谁为守?”似乎有一些担忧,还有一些不舍。作品引经据典,闪转腾挪,给读者带来了一“席”厚实的豆腐宴,佳作,极力推荐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32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1-03-17 11:54:44
  一盘老豆腐,写得如老豆腐一样耐得住咂摸,耐得住品味!好散文~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3-17 17:56:58
  编按非常准确、精彩,解读的入木三分,辛苦了。豆腐很是普通平常,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骨子里难割舍,受欢迎就是硬道理。
   谢谢编辑和赏读,遥握。
2 楼        文友:梦姑        2021-03-17 14:40:39
  天马老师的文字就是耐读,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其中的道理跃然纸上。其实写作就是讲故事,读者就是听故事者。编者按写的精辟,最简短的中心思想,看着过瘾,但不好写,哈哈,高手会信手拈来。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3-17 18:28:05
  说的非常正确,文章就是故事组成的,问题是怎样通过故事,把自己的理念,见解,把社会的问题,优越,把时代的脉搏,潮流,把人生的思考,方向,把历史的教训,借鉴····表现出来,融进作品中,很难。我们只能摸索前行,这也是文学的价值和责任。谢谢美评,祝春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