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外婆的豆腐乳(散文)
如今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吃鸡鸭鱼肉已属平常,加上物质充裕,运输发达,各个地方的美食轻易就能品尝得到。但是很多的食物吃过也就忘记了,对舌尖构不成诱惑,在脑海里也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是却有一道食物,让我没齿难忘,回味无穷,如一道光,穿破时光的隧道,在我的日子里闪闪发亮。它并非山珍,亦非海味,而是年少时外婆做的豆腐乳。
一
每年的十一月,当外婆在清晨看到地上和瓦上铺上了一层亮晶晶的白霜时,便计划着做豆腐乳了。过几天母亲就会去菜市场买来几斤豆腐和一斤干辣椒。外婆把一块块豆腐切成小块,平铺在一个大篮子里。豆腐被排列得整齐有序,像教室里一排排坐得整齐的学生,雪白的颜色,让灰暗的厨房显得明亮通透。外婆在豆腐上面盖上了一层白色的纱布,把篮子挂在了厨房横梁的挂钩上。
屋外时有雪子、雪花飘下,和豆腐一般白。西北风并不大,但掠过瓦顶的声响颇有声势。平日间热闹的小镇因为冬季的到来而变得寂静、深沉。豆腐在篮子里不动声色,和季节一样静默着,骨子里却在积蓄力量,在酝酿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蜕变。约莫十天左右,每一块豆腐上都长出了一层白色的“绒毛”。这层“绒毛”如一个寓言,让人猜想。外婆告诉我,那是一种菌,但我更愿意叫它“绒毛”。“绒毛”是温度与时间赋予的结果,它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豆腐的形态和灵魂。在童年的心灵里,总觉那层“绒毛”很美,透着诗意和梦幻。它有光芒,吸引着我的眼球,我想豆腐一定被仙女的手温柔地抚摸过。一块豆腐,可以在上面做足饮食的大文章,这是农人的笔杆子的力量。
二
外婆围上了围裙,套上了袖套,把干辣椒剁成了辣椒末,呛人的辣味扑面而来,这个过程就是享受,但必须懂得辣的味道。干辣椒虽不复当初的鲜嫩和水灵,但依旧呈现着艳艳的红。这些干辣椒是做豆腐乳最重要的配料,是豆腐乳的精魂所在。我认为不辣的豆腐乳,味道是平淡无奇的,不会让味蕾和心灵产生惊喜和触动,犹如缺少风韵的美人,魅力是要大打折扣的。
外婆把辣椒末放进锅里用小火炒制,放盐,喷些烧酒,辣味更加浓烈,迫不及待地到处乱钻,让人忍不住地打起了喷嚏。待辣椒末炒出香味后,外婆把一块块豆腐,放进辣椒末里滚几下,一块块披着“白色绒毛”的豆腐立刻变得浓墨重彩起来,如一个个清秀的女子化了浓妆。外婆为豆腐抹辣椒末的样子真像一个专业细心的化妆师,轻柔,缓慢,专注,因为豆腐是那么柔嫩,稍不留神就容易支离破碎。
处理好的豆腐被放进了一个大瓷坛子里。小时候我们家有不少瓷坛子,白底蓝花的和蓝底白花的。这些瓷坛子在我们家被委以重任,用来装猪油、腌芥菜梗、过年吃的炒食和甜食等。我小时候挺喜欢这些坛子,摸上去温润生凉,看起来光滑明亮,清爽悦目,总觉得它们用来装吃的有点可惜,应该用来做花盆或做摆设才合适。但用来装加工好的豆腐,倒也相配,它们有相似的气韵和格调。
塞满了豆腐的坛子被紧紧密封起来,放进了外婆房间的柜子里。外婆的房间除了提供睡眠外,还是我们家的食品储藏室。如果是稀罕点的吃食,外婆还会锁起来,以防我们这些小馋猫偷吃,而钥匙则牢牢掌控在外婆和母亲的手里。在一个个寒冷的冬日时光里,在黑暗而冰凉的坛子里,辣椒把它的辣味以温柔而强悍的力量渗透进豆腐里,它们最终融为一体,相濡以沫。十来天以后,豆腐乳横空出世,以令人瞩目的形态和质地带给我们视觉上的欣喜和舌尖上的期待。
三
那天晚饭,就吃煮米粉配豆腐乳。米粉的味道不敢恭维,没有鸡汤也没有肉,甚至一根青菜也没有,只是放了几滴猪油而已,聊以充饥罢了。但因为有了豆腐乳,我们个个吃得香甜。我们把米粉吸得气贯长虹,家乡人吃米粉是“哧溜”吸进去的,粗犷豪放,极是痛快。外婆做的豆腐乳口感绵柔,咸得很有分寸,很香,很辣。最令人着迷的是辣味,那种辣味已经不再纯粹,而是混合着豆腐的精华和酒的香气,是被发酵的辣味。那种特别的辣味先是在嘴里缓缓地飘来荡去,挑逗着我们的味蕾,然后突然钻进喉咙,像水似的流进肺腑,辣得人呼天喊地,又直呼过瘾。那种辣味是一个狡猾可爱的小精灵,让人爱恨交加。辣得受不了时赶紧吸几根米粉压一压,滋味销魂。我们兄妹各吃了两大碗,还嚷嚷没吃饱。于是外婆又点燃灶火下了一大把米粉,看到我们都爱吃她做的豆腐乳,她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一高兴,煮米粉时便特意多放了一调羹猪油,还把她准备用来卖的鸡蛋敲了几个放入米粉中,于是平庸的煮米粉变得与众不同,再加上豆腐乳,让味蕾为之颠倒,吃得我们肚滚皮圆,比过年吃大鱼大肉还痛快淋漓。
有时碰到家里有肉菜吃的时候,我们就把豆腐乳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有外公,依旧夹了一块豆腐乳放在米饭上面,也不肯上桌,独自坐在灶边角落的一个凳子上默默地吃着。而我们像饿狼似的,霸占着桌边的位置,眼睛对肉菜虎视眈眈,恨不能把盘子里的肉都倒进自己的碗里。我们吃得美滋滋的,丝毫没注意到外公碗里一块肉也没有。母亲让外公吃肉,外公说他这几天肠胃不舒服,不想吃肉,就想吃豆腐乳。后来长大后才知道外公是故意说自己不舒服,谁不想吃好吃的呢,他少吃一块,就是为了能让我们多吃一口。外公对我们的爱,就是这样,从不张扬,如草窠里的潺潺清泉,并不引人注意,默默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所以经常被我们忽略了。
餐餐吃,日日吃,一大坛子豆腐乳很快吃光,于是外婆再做。
外婆这次一鼓作气做了两大坛子,准备让我们吃个够。
春天来了,豆腐乳还没吃完,温度升高,豆腐乳不易存放。外婆就把剩下的豆腐乳铺在笸箩里,拿到院子里晒。春风荡漾,阳光善解人意,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气息。豆腐乳美美地吸收着阳光和草木的香气,经过数日晒制,绵软的豆腐乳变得发硬,变成了腐乳干。外婆把腐乳干给我们兄妹做零食。我们经常捏着一块腐乳干,在春光里跑来跑去,玩累了,就舔一口。一块块腐乳干,在如今看似毫不起眼,微不足道,但是在没有什么零食吃的童年里,就是奢华无比的零食,像一朵朵别致的花,盛开在春天里,让春天别有一番风味。
四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在清贫的年少时光中,豆腐乳成为我们冬天里必不可少的美食。有时随便熬点粥,煮点萝卜丝泡饭,也不必再另外炒菜,一小碟豆腐乳就可以打发了一餐。有时候父亲从城里回来,错过了饭点。天气冷,也不想劳烦外婆再生火炒菜。蒸笼里有现成的剩饭,父亲就会盛上一大碗,用开水泡一泡,就着豆腐乳吃,倒也省事。豆腐乳虽然是最简单、最粗朴不过的食物,远没有鱼肉昂贵华美,也不如蔬菜好看、有营养,但那种别具特色的味道实在让人迷恋。它看似粗陋,却自有一种丰富、厚重和卓越的品质,因为它承载着外婆对家人深深的关爱,承载着外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日子的甜蜜期许和憧憬。外婆做的豆腐乳,如一盏盏明晃晃的灯,温馨了无数个萧条的冬日,温馨了我的年少时光。
自外婆过世后,便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豆腐乳了。但我对豆腐乳始终热情不减。虽然如今的豆腐乳,豆香味略淡,不辣,泡在油里,稍嫌油腻,没办法和外婆做的豆腐乳相提并论,但我还是挺喜欢吃的。有时懒得做早餐,煮点白米粥配上一小块豆腐乳,便是人间的好晨光。食欲不佳时,就着一小块豆腐乳来下饭,胃口大开,比吃大鱼大肉还香呢。饮食是人生的一个情节,不必繁复,简单就好。简单可以让心慢下来。心一旦慢了下来,日子就有了味道。
夹一筷子豆腐乳,我的眼前就闪着外婆的影子,我内心其实是很矛盾的,想外婆,吃豆腐乳,可吃着又有些伤感。这几年好点了,豆腐乳的香,和着外婆的好,在舌尖,在心间,一切都那么正常,又都那么芬芳。我想说,此时时光静好。
2021年3月19日首发江山文学网
人生从来就是有得就有失,我从小就不被父母疼爱,但是得到了外公外婆的爱,也算是一种补偿。尤其是外公最疼我,可惜在我十一岁时他老人家就过世了,想来心酸、心痛。感谢老师深情点评,敬茶!
感谢怀才老师精心润饰。最后一段简直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也让文章的结尾更自然,更切合主题,这样的本事不是一般人具备的。辛苦,给您敬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