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古韵清风任湴塘(散文)

精品 【暗香】古韵清风任湴塘(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20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60发表时间:2021-03-19 15:13:20
摘要:杨万里故里在吉水县湴塘村,这里名人辈出,还安葬了这位“一代诗宗”。在新时代的今天,这里不仅新村新风貌,而且保存有数十栋古朴典雅的老宅,古韵清风,传统与现代谐美共存。


   春风吹拂,春雨滋润,赣鄱大地已是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尤其那一块块、一片片的油菜花,渐次绽放,醉美了人间。这些日子,吉水乌江枫坪村千亩油菜花,也又一次金灿灿地迎来无数游客,刷爆了当地人的朋友圈。
   吉水是吉安市下辖的一个县,古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曾创造“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等佳话。庐陵“五忠一节”,吉水有其二:杨邦乂和杨万里,他们都是吉水黄桥镇人,论辈分,杨万里是杨邦乂的族侄孙。
   去年秋天,路经吉水,曾游访杨万里故里湴塘村,被这个古朴典雅又清风拂面的村子深深吸引,并念想着能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在“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的时候,再次走进它,闲看“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可是,眼见着菜花儿要谢了,事务繁忙,只能把念想做一番追忆。
   从吉水县城,过赣江往西,是一片丘陵地带,众多不高的山丘散布在沃野中,许多古老的村落点缀在这片土地上。从地图上,很容易找到湴塘村,尤其杨万里墓被标为景点。这个长条形分布的村子,从东北斜向西南,背依北山岭,前临南溪水,数口池塘如碧玉般镶嵌在村舍前。
   “闻名未到负平生”。湴塘村,是吉水一张闪亮的历史文化名片。到了吉水,不去湴塘,是一种缺憾。
  
   二
   那段时间,秋高气爽。可那日夜宿吉水县城,傍晚却下起了雨,淅淅沥沥地,好似春雨的情意绵绵,知我要去寻访“一代诗宗”故里的心情。
   次日清晨早起,驱车来到湴塘的时候,空中还弥漫着浓雾,浓得如纷纷细雨。就这样,慕着诗人的名,怀着“闲看儿童捉柳花”的安适,觅着“露珠走上青秧叶”的诗趣,寻着“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田园,走入了这个古韵伴书香的传统村落。
   村口一座崭新的石牌坊,正面书着“杨万里故园”,背面是“诚斋故里”。从村舍与池塘间的村道穿过,先到莲形山,这里安葬着诚斋先生。
   杨万里,南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宝谟阁直学士,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被赞“文章盖一世,清节励万世”,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故称为诚斋先生,有巨著《诚斋集》,被尊为一代诗宗。八十岁病逝,谥号“文节”。
   杨万里墓园入口也有座石牌坊,上刻荷花纹饰和纷飞白鹤,正、背面分别刻“诚斋圣境”“文节千秋”,颇具意韵。过此牌坊,顿觉周边气氛庄重。墓园为省级文保,前些年新修整,甬道宽敞,无论地面,还是台阶,都是青砖铺就,雨后更加邃幽。墓坐北朝南,墓冢前有墓碑、望碑、贡台、拜坪等。两侧对称着四对人、兽石像生,彰显墓园的尊贵,还有一对笔锋石望柱,说明墓主为文匠,它们八百年来默默守护着、陪伴着这位伟大而又亲切的诗人。
   四周葱茏的草木,苍劲的青松,给古朴和庄重的墓园,增添着生机。墓前的石贡台,为四足方鼎形,应是今人为突显墓主的尊贵所置,上面的三个小坛子,插满香、烛燃尽的竹柄和祭祀的花,可以看出这里香火的旺盛。今人对这位诗宗的崇敬,可见一斑。
   缓缓地走上拜坪,似是走向与诗人心灵沟通的时光隧道,没有杂念,更无肆意,内心满怀的是敬仰之情,也有些难以自控的小激动。当人心诚与笃定的时候,意念可以穿越时空。肃立在墓碑前,注目着,凝视着,眼睛有些模糊,似乎一位敦厚的老者,谦和慈祥,又清逸浩然地出现在眼前。情不自禁地赶紧三鞠躬,毕恭毕敬。
   如此近距离地与诗人对话,内心蹙蹙,脑海中却回荡起那熟悉的诗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似乎,抑扬顿挫的朗诵声,正荡漾在墓园的上空。
   杨万里不仅诗情澎湃,诗意清丽,诗语通俗,而且节操清正。如周敦颐一样,他也爱莲咏莲。他现存的四千二百多首诗篇中,咏荷的有192首,除了《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也脍炙人口。诗人咏荷,更爱荷洁,重义节,为诗与为人、为官意气相同,他“为人刚正、为官清廉”的品德,在诗文中得到了升华。而他充满诗意的一生,更是把风格纯朴、语言通俗、构思新巧、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奉献给了千秋万代。
   从墓园湿漉的空气中,能够吮吸到淳朴与清香,也能够感受到高洁与清丽。莲形山因拥抱了这位爱国诗人,安放了诗人的骨肉与灵魂,而有了份高贵与圣洁。一生节操的诗人,能永远与莲花相伴,也是幸福的。
  
   三
   告别墓园,回到诗人成长和晚年安居的村子,瞧一瞧诗人曾经生活的地方,也想搜寻锻造诚斋如此诗情与性格的密码。
   湴塘,乃烂泥较多的池塘之意。村子里纯粹的杨姓人家,都是弘农华阴县人杨辂的后裔。这杨辂为何定居到了吉水黄桥?
   湴塘村始祖杨辂,是东汉著名“四知先生”杨震的二十一世孙,其多位直系先祖,或为文官,或是武将,可谓官宦世家。他于唐咸通年间进士及第,历任虞部侍郎、吉州刺史等职。在吉州刺史任满,因喜庐陵山水之美,欲择地而居。
   一日,他携几位儿子,往北骑行至吉水的南溪畔,马儿深陷泥泞不能前行。杨氏父子看四周风光宜人,有山、有水、有田畴,好风水,觉得是天意,遂定居在这一带。长子杨锐定居杨家庄(现云庄村),次子杨铤定居湴塘,两地相隔仅3公里。也许真的是这里的风水好,也许是因为家族中的优良基因,“自辂始迁,子孙世为庐陵儒行士族,继有显者。”(《杨氏流芳谱系》)云庄村现为萧姓人家的村落,其始祖萧霁,是杨辂的亲外甥。现在,湴塘村自然就成为了庐陵杨氏的根。
   湴塘村靠路旁的房舍,大部分为新式的,传统的老房子都藏在后面的北山脚下。曾经,黄桥人民公社设在湴塘,所以,有些老房子上还留有当年的记忆。
   也许是雨后,也许原本就是这样,那幽深的老巷里,多有板厚青葱的苔藓。从一栋栋、一排排飞檐翘角的老宅,从一堵堵陆离斑驳的老墙,从一家家老气横秋的门檐,从一孔孔大小不一的窗户,所有的古色古香,似乎都能让人窥探到千年古村的清幽与底蕴。尽管大部分老宅闲置,甚至多栋已经坍塌而仅剩残垣,可要找寻历史的痕迹,还就得认真地寻访它们。
   这里老房子的门檐,都比较简单,不像在赣州白鹭古村见到的,那么精雕细刻、繁复镂饰。不过,在简单的木檐或砖檐下,也是字匾寓意,如凝祜、奎辟、利贞、芝兰室等,颇具文化韵味。那粉白的墙,经风霜的慢慢描摹,因雨雪的细细雕饰,还有那炊烟的日日熏染,加上粉白的无序脱落,何止是斑驳,有的简直似天然的水墨画印刷在上面,美妙绝伦,无可复制。
   有位看似与我年龄相仿的村民,饶有兴致地陪我逛了许久。在他的指点下,才注意到许多老宅瓦檐下的墙顶部,依稀可见一些彩绘,有花草、鸟兽、山水,还有不少人物画,有八仙过海,有戏曲人物,还可见不少官服者,其中一幅中有两位官者,一位端庄坦然,一位狡黠滑稽,人物一正一反的对比,应是颂扬骨鲠之臣,讥讽奸佞之辈。这些彩绘,彰显了湴塘人山水怡情、耕读传家和追求仕宦的内心世界,是湴塘人文化底蕴的直白。
   从一些墙粉大片脱落的墙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墙是青砖、大小卵石和粘性黄土的混合体。使用卵石和黄土的多少,是这些房子年份长短的区别。如此粉脱的墙,袒露着本色,很简朴,简朴得土里土气,很淳俭,淳俭得返璞归真。从摄影的角度,它们如画般唯美,我把许多镜头,给了它们。
   在一处空旷的宅基地旁,竖着“杨万里故居遗址”的牌子,这里应该是“三世不修葺”的地方吧。
   杨万里早年贫苦。父亲杨芾以教书谋生,家里没有固定住所。后来建了茅屋三间,因没有门扉,杨芾向族叔杨杞相借,为此杨杞曾作《绝句》:“三间茅屋独家村,风雨萧萧可断魂。旧日相如犹有壁,如今无壁更无门。”直到杨万里中进士后,任赣州司户参军轶满,才终建了家宅,“吾庐在南溪,溪北北山半。”(杨万里《晚步南溪弄水》)此后,祖孙三代一直住在这里,且三世未曾修葺过,此节俭之家风,为世人津津乐道。
   杨万里有诗《三三径》,描写自己在东园新开九径,每径各植一种花的“三三径”。“三径”,古有隐逸之意。这“三三径”,充分展示了杨万里闲逸的生活情趣,他刚正不阿,仕难为则隐。他五次弃官,最终隐居田园十五年。到湴塘,我还想着能不能找到“三三径”。可时光荏苒,这已经不可能了,但“三三径”的闲逸还是令人向往。杨万里居官场,能洒脱、“任性”地挂冠而去,其中的率真与潇洒,多么令人敬佩。
   有些废弃老宅,丛生杂草,甚至墙体上,长出了树木。随着树根的粗壮,墙体自然就要坍塌了。树都已经上墙了,更别说那些藤蔓,贪婪地往墙上爬。古村的沧桑和古建的岌岌可危,古朴与苍凉,总是如此无法取舍地交织在一起。
   可是,这数十幢青砖黑瓦的古建筑,在斑驳陆离中,渗透着清幽,散发着质朴,还能清晰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文化气息与翰墨书香。
   新农村的湴塘村,成片的新楼房,围绕着这片老房子,古朴与新潮的混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湴塘人没有迷失,而是把先贤们的忠节清廉和诗书儒雅,在古村彰显与传承。
  
   四
   村党群服务中心在村子的中段,前面修了个小广场,立有杨万里塑像,一身素雅,一束粜须,一脸慈祥,一卷诗书,一位儒雅学者的标准像。广场左侧是“忠孝勤俭”及其训语字牌,宣扬着湴塘村的家风家训。右侧是杨万里《官箴》和“江西三瑞”的介绍。
   《官箴》是杨万里写给大儿子杨长孺的赠别。杨长孺即将赴任南昌县令,向父亲请教为官之道,杨万里撰此《官箴》以勉,告之:“一曰廉,二曰恕,三曰公,四曰明,五曰勤。”
   “江西三瑞”是指彭齐、杨丕、萧定基三人,他们以自己的才干荣耀北宋政坛。宋真宗赞道:“彭济之文章、杨丕之廉谨、肖定基之政事,可称‘江西三瑞’。”巧合的是,他们三人,都是吉水黄桥人,这真是个美妙的奇闻。杨丕是杨辂的五世孙,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庐陵杨氏的第一位进士,以处事严谨、为政清廉而闻名,自然也是湴塘人的骄傲。
   令湴塘人骄傲的,杨长孺也算。他以荫入仕,不仅有颇佳的治绩,而且谨遵家训,秉持清廉,后人称赞他“门风不坠,可敬可师”,宋宁宗称他为“当今廉吏”。令湴塘人骄傲的,还有许多在华夏留名载史的杨辂后人,他们有的从这里走出去又回到这里落叶归根,有的走出去然后在他乡分支繁衍,立业发家。
   目前来看,对湴塘影响最深远和最广泛的,还是杨万里。他爱国爱家,诗篇中,有许多爱国忧民、咏物言志的,也有许多田园山水的,其中多有描绘和赞美家乡优美景色的名篇,如“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杨万里《农家六言》)如《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最爱东山晴后雪》《暮行田间二首》等等。南溪上的南溪桥,因多次出现在他的诗篇中而闻名。沿公路建有长长的文化墙,是“万里诗词碑廊”。
   走进当今的湴塘村,还可以去看看杨氏忠节宗祠、父子侯第、御书楼等。这些或悬有御赐“天地正气”牌匾,或挂有“江南三瑞第,关西五谥家”等楹联的建筑,是村子祭祖敬贤的地方。总祠内还珍藏着一套木刻版杨万里诗文全集,是村里的传家宝。
   鱼米之乡的湴塘,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代不乏吏。也许,我找到了诚斋诗情与性格的基因密码,那就是湴塘杨氏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家训,是湴塘杨氏家族尊儒重教、清廉节义的历史传承。
   雨雾的滋润,湴塘的村巷、老宅更具古韵。清风的吹拂,湴塘人更加意气风发。我独立在路边的塘岸,一块小碑墙上刻着杨万里的《小池》和《昭君怨·咏荷上雨》,望着清澈的河水,我想象着当春暖荷发、夏热篷伞时,湴塘村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致?
   一草一木皆有理,一花一树皆含情。新时代的湴塘人,将崇文重节与清正廉洁的家风,美化固化在家园里,传颂传承在童叟中。现在想来,其实新农村建设的湴塘村,四季如春。

共 47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色悠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景色逐渐开明,赣鄱大地已经是柳绿花红,金灿灿的油菜花,这是吉水乌江枫坪村,吉水本来就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地方,不禁想起曾游览过杨万里的故里湴塘村,被这里古朴典雅的村落深深吸引着。湴塘村是吉水的一张历史名片,也是一张文化名片。那时的吉水下着春雨,次日驱车来到杨万里的的墓园,这里葱茏翠绿,古朴又不失庄重,不禁感怀诗意一生的杨万里,从墓园感受到其高贵与圣洁。再来到杨万里成长和晚年安居的村子,湴塘村,村落多是杨姓,始祖为东汉杨辂,祖先多为文官武将,走进着幽深的老巷子,那斑驳的老墙,古色古香,但又有些坍塌,不过这里的门檐雕饰依旧还是那么精美绝伦,美轮美奂。来到杨万里故居遗址,杨万里的故事又一次被回眸,又留下许多诗文,杨万里五次辞官归隐,过着清贫自由的生活。在村子中段,还有杨万里的塑像,渲染着杨家的儒雅学者。对于杨万里,他爱国爱家,写下的诗篇多是忧国忧民,咏物言志的,也写下了赞美家乡的山水田园景色的名篇,湴塘村还有许多宗祠,楼第……一篇描写诗人杨万里故居湴塘村,又描写诗人杨万里生平,读来景色悠然,在历史与文化上,我们依旧保留着大诗人杨万里的遗址,这是属于湴塘村的名片,也是历史的传颂。春色悠然,跟随老师的笔下的文字,来到湴塘村,领略一番湴塘村的景色,了解了杨万里的故事,品读好文!行文细腻,文笔流畅,读来幻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不一样的春色之景!问好老师,感谢分享佳作,期待更多精彩呈现!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31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1-03-19 15:16:22
  很精彩的一篇散文,跟着老师的笔下,领略了不一样的湴塘村,了解了不一样的杨万里,品读好文!问好老师,祝佳作连连,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推荐文友共赏!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1-03-19 16:22:03
  感谢易辞老师的精心和辛勤编辑,祝老师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鲁紫苏        2021-03-23 15:47:07
  每每读求静老师的游记美文,就有此美景典迹不能到此一游的遗憾,但也幸运地是,足不出户,也通过您的笔,了解到了此景此情,问好,祝您快乐。
……
回复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1-03-24 18:36:07
  谢谢紫苏老师阅读小文,并点评、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