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情寄苏哈娜3(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情寄苏哈娜3(散文) ——我的日记


作者:望见马克 白丁,1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37发表时间:2021-03-19 15:51:25
摘要:笔者出使埃及援建的真实写照

归国之后说分手
  
   晚饭后,听老李讲他们在国外的事情。
   他们三个男子汉出使埃及,三个年龄段,50多岁、40来岁和30岁,工作目标相同,生活乐趣,生活追求和生理需求大不一样。出国前每人经历各不相同,现在一起工作生活,都得自己做事儿。老李年长,负责一切家里外边的后勤事务,就是不能解决他们的生理需求。那俩人正当年,工作以外经常往外面跑,听说和见到过不少事情,关于男女同居的事情。
   小何说,天津的男杨五年前独自来到苏哈娜工作,妻子和儿子都留在国内。出国前,他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管理人员。他之所以选择出,就是为了挣钱。该公司在苏哈娜开业后,男杨负责全部管理和领导工作,是个总负责人。男杨在国内比较风流倜傥,到埃及后开始还洁身自好,时间久了,也有问题。一是他寂寞了半年多,虽然也到中国人呆的地方找中国女人解决一下生理需要,但只有激情没有感情;二是他想好好工作,需要挣钱,少有闲空。
   在苏哈娜,他们三间居室住着五位男女:两位女工住一室,两位男工住一室,男杨自己一间屋。
   公司招募当地苏伊士人做熟练工、操作工,而一些技术性很强的关键性岗位,是国内的公司择优派出。有男师傅也有女师傅。公司开业半年后,国内男杨的妻子听说,男杨和派去的高姐好上了。男杨妻天真地认为好上了,就是不可分割地关系了。其实不然,据了解就是有时候他们欢娱在一起,还是暗地的,不公开的。此时的男杨妻子迫不及待地飞往埃及,陪着男杨工作,同时也参加生产劳动和料理公寓的生活。这样解决了男杨的生理需求问题。那高姐,女人嘛,很明智,就退后了。一年之后,高姐回国了,杨妻也回国了。这时又从国内来了女杨,是位离婚女性。她在国内不想居住下去,就来到埃及所在的地方。经过聊天得知,她家原住住黑龙江黑河地区,老爸是位老革命,后来回到关里养老。女杨离婚后结识了男杨,来到这里为男杨“打工”。女杨具备两个有利条件:一是曾经在这个行业做过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帮助男杨一起管理,二是她一个离婚的女人,也有生理方面的要求,况且是在异国他乡没有人干预。大家都心知肚明,睁着一只眼睛。男杨是公司负责人,能提供必要的吃住行和工资。女杨何乐而不为呢?女杨独自一人不免有思乡寂寞之情,同时为了在生活上得到照应,就委身于男杨。当然是秘密的了。这样女杨可以免交昂贵的房租和水电杂费,对于处处节省的女杨是很重要的,可以积攒更多的钱财。
   后来,男杨女杨开始了公开的同居生活。 据说他们之间有君子协定。“临时夫妻”的君子协定:如果有一方家属来到埃及,同居关系就立即结束。再有回到中国就不再联系。女杨选择同居是从多方面考虑的,年龄、人品、志趣、物质条件、生活经历等等。否则存在更多的差异,就是有一定的需求,也不会久居。
   已经与女友同居了三年多的男杨坦诚地表示,目前两个人的国内家属也许知道些情况,他们一直都没有过来,男杨和女杨一直同居,而且他们的同居生活也挺和睦的,除了国内的家属不知实情外,在埃及的中国人都知道他们的实际情况。他认为:这种事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人都得面对现实么。虽然这种做法对中国人来说好象应该在道德上受到谴责,但也真的没有办法来解决长期分居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只能在物质和精神上多多安慰一下国内的家人。
   小贵接着说,在埃及这样的事情普遍存在。在塞德港的一家中资企业徐小姐和李经理就是这样。徐小姐在国内上高中时,追求她的男生不少,可她那时根本不想找朋友,跟着周围的姐妹们到了埃及打工。刚来时还能应付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时间长了,生产忙了,她最发怵的就是琐碎的日常生活:单是洗衣做饭就够烦心的。在国内家里,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埃及,没有人帮忙,劳动强度很大,整天闷在车间里不准出厂区。厂区俨然就是一座监狱,整日大门紧闭,禁止人们出入,在埃及的中国打工者没有机会出厂。一个偶然的机会,李经理要提拔徐小姐做管理工作,脱离繁重的劳动,前提是和李经理一起睡觉。徐小姐连想都没想,当天就把行李搬到楼上经理住的的房间了,她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这以后,徐小姐就是李经理的贴身人了,李经理走到哪里,徐小姐都跟着。说是同居,其实就是国内的包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周围的上了年纪的中国人看不惯,只是背后议论而已。谁也不愿惹这样的事儿。
   徐小姐不会也不可能把这些事情告诉在国内的爸爸妈妈。看到有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人生活过得很惬意,徐小姐能抵住这种诱惑实在很难。
   其实徐小姐属于保守型的那种女孩,要是呆在国内的话,她绝对不会这么做的,更不会未婚就同居于一个长她一个辈分的男人。说白了,都是繁重体力劳动和艰苦单调的生活给逼的。徐小姐认为:幸好我还没结婚,同居对我不构成心理压力。她是来自中国江苏20多岁的漂亮姑娘,为了摆脱重体力劳动,就这样委身于公司领导。李经理是江苏一个大亨的亲戚,在埃及帮助看管企业,凭着他的独特身份,在厂区的三楼开辟了自己的房间,徐小姐就搬进去住。他们都明白,他们之间没有“爱”,即使有爱也不会有结果,徐小姐不可能长期留在埃及,李经理也不可能把徐小姐堂而皇之带回中国。至于今后怎么办,随它去吧!反正先满足当前的生活需求。但是,这种做法引起了在埃及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人的愤怒,一直谴责李经理的不道德行为。
   徐小姐,看上去十分贤淑娴静,不像个在男女关系上离经叛道的人。谈起她在同居的往事,话语中更多的是苦涩和无奈。大家都这样,我们不这样做又如何呢?双方当时也都摊开挑明:这都是出门在外,互相帮助之意,如果各人的“另一半”来了,就还是各回各位。他们的前途究竟怎样呢?很耐人寻味。
   小何与小贵不约而同地都介绍了另一件事情。在亚历山大来自台湾的江小姐和她的张老板一起同居多年。因为业务关系去何贵经常拜访他们,看到他们在一起亲密无间,内在的秘密不言而喻,都是中国台湾人,都是同事,一个老板与一个女人工作生活在一起,旁人看着也没什么不一样。好在台湾社会这种事情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埃及人不去理会这种事情。
   张老板和江小姐现实仍然每周都同家人通电话,或发封电子信件,每隔一段时间也都给各自的家人寄些钱回去。江小姐表示,一开始同居时心理压力很大,也不想让更多人知道,但时间一长,一切都顺其自然了,生活和工作都比较稳定了,两个人的感情也加深到一定程度。唯一不敢面对的,是真有一天她的老公或张老板的太太从台湾过来了,这种同居关系应该怎样结束?
   老李事后对我说,当我们踏上异国他乡,开始艰辛的事业旅途时,首先面对的不是工作艰辛,而是荒郊野外的单调生活。白天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无暇考虑许多,业余时间,从办公室文件堆电脑机到简单的洗衣做饭,从美妙的异国情调到挥之不去的乡愁欲望,从白天短暂的欢声笑语、劳累辛苦到夜间漫长的孤枕难眠,单调国外生活无法掩饰现实中的无奈。所以有许多中国打工者在迷茫困惑中走进了“同居时代”。他们是同事同居,即使这样不是嫖妓关系,同居只是互相安慰互相关怀互相补充的关系,对于双方的心灵也必然产生扭曲。在西方的思想观念里,同不同居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具备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老李早就听说这种事情,无论是学者教授出外讲学进修还是学生出外留学。至于出外打工的这类事情,老李首次亲眼目睹,这也算作他出国埃及的一个见识。
   我听后无言,在当今的国内曾经听过“天亮之后说分手”的事情,没想到在国外也有“回国以后说分手”,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存在决定意识,“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样看待此问题对吗?
   圣·卡特琳娜之旅
  
   第一天,早8点20分从TULIP出发,过苏伊士隧道1400米,戒备森严,好几道岗严格检查。沿红海海岸线向南行进。总的感觉,建设得比红海东岸要好。大大小小的度假村规模,标准,造型都好于我们这边。大约12点多到达沙姆沙伊赫,果然不凡,干净,在埃及还从未看到过这么干净的城镇。在海边留影,拍照,后吃肯德基。因为其他饭店的价格太贵了,而且不对胃口。饭后已经3点多,就准备找饭店住宿由于1是价格高,2是住人多。我们找到书上介绍的那家旅馆,他们却已经改业了。在沙城整转了2个多小时。高级饭店住不起,也不想住。因为不想在沙城再玩了,于是决定向下个目标进军,也好解决住宿问题。
   天色已经黑透了,迷路了,经常打开手电看地图,终于找到通往宰哈卜的公路。那时将近晚6点。开过10分钟过后,我们简直就是在漆黑里摸索。只有天上的星星闪着光芒,隐约看到周围险峻山峦的黑影。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没有一丝光亮。当对面来车时,才看到光明。映衬出我们在严峻的山麓上行驶。想象中,一边是崇山峻岭,一边是悬崖峭壁,不由心里紧张起来。司机小惠驾驶方向盘,看得出来,他也是紧张,毕竟没有在异国他乡的山路摸黑开过车,而且还不认得要去的地方,忙碌地寻找路标。时速也只能开到80迈左右,比较平稳安全。终于经过2个多小时到达宰哈卜。DAHAPO音译成宰哈卜,差距大了些,不知译者的根据何在。又是一通找旅馆,担心找不到住处,会在汽车过夜。书上介绍的没完全找到,找到一家就迫不及待住了。等我们沿海岸线观览夜景时发现,我们所思的旅馆都在这边了。发现这里有中国人做买卖。在一家中华料理的饭馆,让他们狠狠的宰一刀。举例说明,鸡丝汤面,是用一点方便面外加一点鸡蛋,有一点鸡丝和洋白菜,就是我们家的那种小碗,要了10镑,合人民币14块。我估计成本也就2镑。3个人吃100镑,不饥不饱的。这里的夜景还是有特色。海岸边都是饭店和商店,欧洲的游客占很大比例。买了2个埃及黄大理石做的烟缸。价格还不算贵。我们三人住一间,条件简单,比起锡瓦强多了。
   第二天,准时5点多起床,在海边徜徉,打拳,后向西溜达。接小贺电话,他们被锁屋里出不来,我就赶回去。吃罢早点,就出发去塔巴,途径NUWEIBA,我们称做牛尾巴,很小的镇子,但是游客不少,大多是以色列人。简单绕了几圈后就只奔塔巴。塔巴是边境城市,与以色列接壤。在回来时,我和小惠在大海里游泳,这里是亚喀巴海湾,比邻沙特,约旦和以色列。游泳后发现车钥匙找不见了。很着急,小贺最后离开汽车,他带的钥匙。结果在海边上找到。很悬哪。
   在当地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只有饿着肚子向下个目标前进。路上看到不少壮观的景色,我几乎都拍照下来。到圣卡特琳娜时下午3点多,在阳光下我感到略微有些凉意,因为地势高了,这里的海拔2000米以上,应是阿拉伯国家和中东地区最高的地方。先勘察了情况,然后就找住宿的旅馆。山上修道院内有旅馆,180镑一夜,贵了些。经人介绍在附近地方住进一个新建的家庭旅馆,60一夜,晚餐25。因为明天要早起,我们就早睡了。躺下我就睡不着。直到22点。
   思考着一路的过程沙姆沙依赫,宰哈卜,努尾巴,塔巴,西奈山的圣卡特琳娜。
   第三天,深夜2点起床,从旅馆出发,外面漆黑一片,完全靠手电照明才能走路。扭头一看,点点光芒,仿佛萤火虫似的,连成一条线,像一串夜明珠在闪动。一会来到大广场,这里有许多骆驼,是等待客人骑的,我们随人流步行前往。原来我们是准备要骑骆驼上山的。一到现场我们看到很多欧洲人在等待爬山,其中大多是女士,有的已经白发苍苍,我们不约而同的随着她们出发了。抬头望夜空,感觉很近很近,好像伸手就能摘下星星。爬了3个小时,歇了3次登上山顶,山风很猛,等了一会儿,太阳就升起,景色令我们感动,大家不禁与周围的人们唱起圣歌。我们依然步行下山,和人们愉快交谈,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
   以西奈山为中心的这一带,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徒们心目中的圣地。因为传说圣人摩西从神的那里受十诫而出。摩西也是伊斯兰教的崇拜人物之一。
   来到圣地,自然要到穆萨山顶参拜日出,3750阶台阶要亲自攀登。非常艰苦的行程,靠坚强的意志一步步努力攀登,终点到达后筋疲力尽。通过登山,我感觉自己的体力,体能都很棒。在同龄人中,我应该算中上者。生活,工作,人生都需要有个好身体。但是好身体也要靠后天的锻炼。小贺调侃的说,这老头还行,您还没被我们落下。其实我只是觉得比每天的运动量大了些,身上出汗比平常多些。
  
   第二编:日记
  
   2005年6月19日星期天
   到达目的地,给家里写信,因为没有条件上网和通电话,只能采用原始的写信办法让白玫瑰的师傅带回天津。
   昨天是6月18日,自然就想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六一八”批示,已经三十七年了。时光流逝,想当年战天斗地北大荒,看今日红海岸边话沧桑。那时有人提出“变相劳改论”,被批判好一阵子。实际上即使承认也无妨。劳动改造思想,劳动增加财富,劳动增强体魄,这次我就是怀着接受劳动改造的思想而来。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和问题。何况现在比起当年简直是天壤之别。看到别人“洋插队”我曾经向往过,今天实现了愿望,是想好好体会和珍惜。还是老的座右铭:无欲则刚。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是为了增加阅历,开阔视野,多挣一点收入 。如果用接受改造的观点来看,我们现在是天堂。

共 36264 字 8 页 首页1234...8
转到
【编者按】不同国度,不一样的异域风情,一部日记似的的纪实散文,向我们娓娓道来,带着中埃人民的友谊,饱含深情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发生在异国他乡那动人的故事。文字厚重、情感真挚、落笔有力、主题明确!好文共赏,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庄忠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