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与一座山岗的对视(散文)

精品 【摆渡】与一座山岗的对视(散文)


作者:沙漠孤月清 举人,338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18发表时间:2021-03-20 22:17:04

【摆渡】与一座山岗的对视(散文) 登临一座并不险峻的山岗,应该是一件寻常的事。
   我常常望见城市的游人站在那山岗上,无论是晨练、傍晚散步,都曾与我遥遥对视。他们悠闲地眺望晨曦中的城市,或者欣赏沉坠的夕阳。也许,目光也从我身上一掠而过。
   间或,天空传来一阵悦耳的哨音,一群鸽子惬意地飞翔。那哨音仿佛快乐的笑声,随着它们盘旋的翅膀,渐渐临近,又渐渐遥远,牵引人们的思绪进入无限的遐想。我就常常引颈眺望那些自由的鸽子飞来飞去,眸子飞越山岗,直到它们的翅膀消失在深邃的天空,思想也倏然空廓辽阔起来,由此陷入幽深的谭思。
   那是一座普通的山岗,耸立在城市的北端。除却孤独与丑陋,我猜想,它甚至没有名字。即使有,我也没有必要去过问。任何事物一经人类命名,便掺杂了人类的爱憎,让你被迫去接受某种特定情感,而忽略了它的自然属性。
   我与它相距不过几百米,我们相对存在。它一直那么冷峻,以一副呆板的面孔耸立在我的视线中。它秃着头顶,身上那层四季如一的浅褐色,像一袭僧衣抑或道袍,总是给我带来一种宗教般的心灵安慰,让焦虑的心性得以恬静和安宁。所以,每天我都要站在窗前虔诚地注视山岗许久,仿佛等待或者寻求一种思想启示、一种精神寄托。看它在黎明的熹微中默默现身,看它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消隐,于我而言,不啻一种庄严的仪式。
   这是一座濒临大海的城市,夜里常常会起雾。无论雾浓雾淡,我都会伫立窗前,怀着一种笃持的期待,直到它从雾中缓缓露出身形,一颗悬浮的心才会归于平静。
   或许,这是一种牵挂。当一颗心灵孤寂得无所牵挂时,连一丝偶然路过的风都值得牵挂。
   其实,它只是一座并不美丽的山岗,一个凸出地面的普通高度而已,并无异常之处。然而,我却觉得可亲可爱。原因也很简单: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它是唯一笃守在我身边的物象。是的,人们可以厌恶一切,但唯一可以容忍和接受的,便是日夜陪伴在你身边的事物。它始终沉默着注视你,那种注视的目光深沉持久,不离不弃,让你的灵魂和身体沐浴在一种永恒的温煦之中,如同亲人的注视。
   我是在祖母漫长的注视中成长起来的,祖母的眸光就是我心中的太阳。在我儿时,她常常会盘腿坐在炕上,眯着眼睛默默看着我,有时不经意间我会发现,便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她却浅浅一笑,依然目不转睛地继续注视。即使她九十多岁了,我也过了不惑之年,她还是那样眯着眼睛久久注视我。虽然已经目光浑浊,但笑意仍在。我无法知道,她从这种对长孙的恒久注视中得到一种怎样的心灵慰藉,但始终牵在唇角的一缕笑意,似乎证明那是一种源于心灵的愉悦。
   祖母已然去世多年,我也早已步入不再需要长辈殷殷注视的年龄。可是,在异乡土地萌生的那种陌生感,还是让我感到生命的孱弱和孤寂,渴望得到一种来自外界的关爱。祖母以慈爱的眸光注视了我的前半生(也许,在另一个世界,她还眯着眼睛继续凝视我),我也期冀再次被默默注视。于是,我觅到了那座山岗。
   我在它漫长的注视中度过一段艰难的生命时光,从不忐忑和侘傺,因为我知道,即使我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后背也是一片暖暖的的眸光。那是一种格外令人激动和幸福的感觉。
   白昼里,我坐在窗前书桌前或者田野里一张旧木椅上读书。偶尔,会从莎士比亚或者尼采的文字中抬起头来看那山岗。我看山,山亦看我。我便会心一笑。我感到,它似乎也笑了。它那光秃的山顶和山腰间摇曳的树叶,居然酷似一尊莎翁的肖像,始终沉默凝思,带着文化的高傲和深沉。夜晚,我躺在床上入眠。月光照我,亦照山。我们一起在月光的抚慰中进入梦乡。或许,它并没有睡,依旧默默注视我的梦境。有时,我的梦会与山岗有关。譬如梦见我沿着一条弯曲的小径,盘旋着登上山岗的额头,任凉爽的山风拂面而过。我从它的视角反观自己的住处,是那样的清晰,于是觉得很有情趣,也夹杂些许淡淡的忧伤。
   多年后,我重返那座城市,在夏季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怀着某种复杂的心情来到山岗下,沿着青色石阶缓缓而上。我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非要踏上这座山岗,是怀旧,朝拜,还是问候呢?
   山体还是一片浅褐色,只是多了许多后来栽植的树木,把光秃的山顶装饰起来。很快,我带着朝圣者般的虔诚,站在了山顶。然后。扶着身边一块岩石略略休憩片刻。山顶洒满了阳光,一个音响嗡嗡地响着,发出欢快的节奏。十几个花枝招展的女人排列在山顶一片平地上,扭着或粗或细的腰肢,窈窕地跳着广场舞。那种摇摆的节奏固然很美,但与我略带虔诚的沉重心理大相径庭,甚或是一种嘲弄。记得,每当我与山岗对视的时候,唯一可能出现的声音,便是那划过天际悠长哨音,牵引我的思想浸入一种静穆而幽深意境。然而,此时阳光强烈,炽热的天空只有几丝白云慵懒飘浮,鸽群不知藏匿何处,天空空寂,不见一只翅膀的踪影。
   我走向山岗的边缘,竭力躲开带着浓郁城市现代风情的音箱,希望越远越好,最终站在山体最前沿的一块石头上,脚下便是陡峭的山坡。我向曾经淹留多年的方向俯瞰,密匝的树叶遮掩了眼帘,看不到一幅完整的画面。我只好把树叶缝隙间各种形状的视觉碎片拼接起来,勉强构成一幅熟悉的图景。然而,还是不免沮丧。当时我看山是那么清晰完整,甚至熟悉每一条皱褶和凸岩。而从这个角度看去,虽然房屋田野依旧,却有些朦胧,那扇偌大的窗户也渺小得可怜。心间陡然涌过一股凄凉,于是便怀疑,当时这山是否看到一扇窗里长时间伫立的男人,或者,窗前的男人并不存在,那只是一种缥缈的历史虚拟!
   在山顶逡巡片刻,阳光炫目的光晕中,我蓦然意识恍惚,思绪紊乱。我本想触景生情,神思邈远,把往昔积淀的情感澎湃一番,然而除了一丝怅然的感喟之外,毫无当时的凝重肃穆。诚如偶尔思念起祖母一样,只是在心间涌过一股淡淡的哀伤而已。难道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痛苦和苦难都被时间打磨成一种抽象的记忆符号,再也无法栩栩如生?曾经神圣的对视,深沉的对话,也如晨雾或者夕阳慢慢淡去,最终消逝得无影无踪?
   人是物非,抑或物是人非,无论处于哪种情形之中,我都无法沿着时间的隧道原路返回,重新走回一段历史。在现代生活的霓虹里,再也觅不到那个在青灰色的氛围里笃守而深沉的自我。时间如风,卷走过往,只是在心灵深处留下一道细长的划痕。
   我怏怏下山。而且,觅了一条最近的捷径,逃走了。人生中,我常常这样,采取回避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而现在,无疑是想逃避现实,躲进历史。这种刻意地规避,算是对历史的尊重,还是对自我人生的一次观光呢?
   不能不承认:人类,常常是自我的批判者,批判往事、批判情感。尽管这种批判,总是带着淡淡的羞涩和扭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许,这种批判恰恰是一种豁达、宽宥与进步。换而言之,人类正是在构筑历史和捣毁历史的双重经历中走向未来的。尽管事实确乎如此,我还是感到某种失落和耻辱。
   之后,我再也没有登过那座山岗,甚至连看它一眼的勇气和心绪都没有。历史毕竟是历史,只能作为一种酸涩的记忆,淹留在心灵之中,由思想的唇齿偶尔去咀嚼。那种与山岗不懈对视的思想模式,滥觞于苦难中的思念,也必将随着苦难的终结而消失殆尽,沉入历史的深潭,没必要打捞出来,放在时代的阳光下去抚摩。
   当然,对于祖母眸光构建的那种慈爱的氛围,我始终恋恋不舍。我依然期待被关注,被一个人或者一种物象注视,乃至于相互恒久地对视。这是我思想的一道背景,如同生命,不可或缺。记得许久前,从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介绍外国有人创建了一个凝视协会,一个人可以随意坐下来与另一个陌生人默默对视,彼此进行心灵的沟通,从对视中感受对方眸中的善和爱。这让我多少有些欣慰,似乎可以证明我与山的对视并非一种怪诞的行为,而有着一定的心理学依据。只是,我追求的那道温煦而深邃的眸光现在哪里呢?
   我一边等待,一边寻觅。
  
   (原创首发)

共 31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开篇用了一句最朴素的话语:“登临一座并不并不险峻的山岗,应该是一件寻常的事。”通读完整篇文章,就会发现,这一开篇,便是直击心灵的扣问。与结尾“我一边等待、一边寻觅”遥相呼应。文章里通过描写与山的对视联想到与祖母的对视,祖母的注视是温暖的,山的注视是对祖母的怀念,是与自我对视的写照。读这篇文章,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如同周国平老师在《守望的距离》里说:“其实,每的生活中都不乏这种普鲁斯特式幸福的机缘,在此机缘触发下,我们会产生一种对某样东西似曾相识又若有所失的感觉。”整篇文章,透出的对人生、对时光、对自我的一种深层的思考,让读者也会陷入沉思。 而作者对飞翔的鸽子的叙写,有“烘云托月”之妙,将文章的哲理性烘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读沙老师的文章,总是抱着一种敬仰的态度,这篇文章,更让我爱不释手,反复阅读。写岀点点阅读的心得。感谢沙老师赐稿摆渡。期待拜读更多您的作品,摆渡物语编辑【木语杉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33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语杉言        2021-03-20 22:41:40
  读沙老师的文章,总会触及心灵。拜读好文!
2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3-20 22:48:54
  感谢木衫编辑和深度评价。这是我今天凌晨时偶然的一个灵感陡现,不知怎么就想起了那座山,便写了此文。在于想走出历史,走向未来。我们不能总活在历史的阴影之中,应该超越历史。当然,这不是一种否定,而恰恰是对时间的尊重和对生命进程的肯定。至于那种对视,只是一种历史的映像。从情感角度说,我们还需要心灵的对眸,任何时候都需要。
3 楼        文友:梅楚酒        2021-03-21 00:12:31
  凡俗人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沙老大看山不是山,反而是一种深层的思考和叩问,读罢感慨万千!
在校学生。平生醉心古典文化,喜爱踏雪寻梅,愿铺地为桥,隐于烟雨青山;愿栽雪种字,匿于古籍诗词。
4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3-21 02:42:38
  谢谢如卷阅读评论。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只是境遇不同,便生发不同情感和喟叹。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环境的造物,仅此而已。
5 楼        文友:孙丽红        2021-03-21 06:34:30
  仁者爱山,相看两不厌。
6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3-21 09:16:05
  嗯嗯,是的,还真有些“相看两不厌”那个意思。谢丽红阅读评论。
7 楼        文友:静净        2021-03-21 14:18:45
  读了两三遍沙老师的散文,真的有淡淡的忧伤。我也曾经住在山脚下,那少女般的心情,只是每天在山中玩耍,不同的心境自然对环境有不同的理解。看其文会深陷其中,一起感受被注视的目光。
8 楼        文友:南国的红豆        2021-03-21 19:46:49
  物体,一旦赋予人的思绪,便鲜活起来。人,总会由一种身边的事物,联想到另一些事和人。有山岗的守候,回想起祖母的目光。登山的人,跳广场舞的人,是否会关注,凝望平凡,甚者有些丑陋的山岗?是否也会一边等待,一边寻觅生活中的有些思绪呢?
9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1-03-21 19:54:17
  每个人都渴望着与大自然真切而深刻的交谈,唯有它才是最忠实最包容的听众,一如我们远去的亲人和挚友。
  
   欣赏沙默老师好文!
10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3-23 09:45:46
  谢暮女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