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悟】女神节之旅(散文)

精品 【宁静•悟】女神节之旅(散文)


作者:温莎的梦想 举人,527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48发表时间:2021-03-24 09:45:38

【宁静•悟】女神节之旅(散文)
   晨光熹微,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儿便已闹开了。拉开窗户,嗬!好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今天是3月13日,学校工会组织的“庆三八女神节暨游大通古镇及马仁奇峰”活动如期举行。说实话这次是沾了女同志的光,内心甚是感激。
   我起了个大早,三辆旅游大巴上午七点四十从安庆出发,上高速,经大桥,过池州,十点多到达铜陵大通古镇。这里是国家四A级景区。大通位于铜陵市郊区,毗邻长江南岸,旧时渔业非常发达。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建设的,保持了古朴的风格。白墙青瓦,屋角高翘,颇有古徽州的建筑风格。
   古镇上老字号店铺云集,如“夏洪兴老秤行”“江豚驿馆”“大通理发店”等。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不时传来小贩的吆喝之声。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各种地方特产一字排开,鳞次栉比。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几个女同事不禁伸手摸摸这个,摇摇那个,这里有精致的瓦罐,有古朴的花伞,有长江特有的“翘嘴瘪”,还有各式各样的盆景……
   穿梭在古镇的街道上,脚下踩着明末以来间断性翻修的铺路石砖,恍惚其间,仿佛有种穿越历史的沧桑之感。
   沿街,古朴的房屋之间偶有几棵亭亭玉立的柳树。随行的年轻姑娘们徜徉于轻柔的柳条之间,惬意至极,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一瞬间,不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吗?
   期间,有位耄耋之年的长髯老农,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大通的历史。从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大通的悠久历史。他非常热情,娓娓道来,口齿清楚,令人佩服,作为一个大通人,老人感到非常自豪。
   大通古时称“澜溪”,澜溪街位于长江南岸,这里曾是安徽“四大商埠”之一。其中“和悦古渡口”最为有名,如今这里基本保持着当年的样貌。遥想当年,这里是何等的繁忙,船上货物一批接一批运上岸,又一批又一批地运走,商贩的脸上洋溢着忙碌的喜悦之情。现在,岸边芳草萋萋,渡船依旧,但船上听到的只是机器的轰鸣声。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澜溪街对面的江心洲上有报馆、银楼、钱庄,总之是应有尽有。当时这里是铜陵市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大通拥有古街、古屋、古井、古渡口、古民俗等文化元素,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几年前这里已经开发成新的旅游区,保留了最古朴的文化元素供游人欣赏。
  
   二
   此次之行的第二站便是芜湖的马仁奇峰。下午我们来到马仁奇峰的脚下,一条水泥路通向山上,左边是陡峭的山峰,右边是一个天然湖,岸边桃花夭夭,湖水澄澈温润,绿如翡翠。山脚下野草青黄相间。突然向左一转,来到了“福”地,这儿有一块高2米的大型石碑,上面镌刻着一个巨大的“福”字,据说这是康熙皇帝专门为皇太后六十大寿写的“福”字。这种“福”字写法非常讲究,每一笔的走势,用力轻重等都包含着特殊的含义,意在为长辈祈福、延年益寿,体现了中国古代孝道的传统思想。看,那“福”字的右边如同一个晚辈在向左边的长辈(礻)鞠躬行礼。多么形象,体现了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
   继续左转,拾级而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型“福鼎”。被誉为“天下第一福鼎”。它高9.9米,重99吨,四足,三耳,炉身铸有999个“福”字,意在祈求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这些“福”就是前面石碑上康熙帝所书的“福”字。香炉内设有一个48平米的展厅,陈列着“人字洞”出土的石、骨器工具、动物化石以及国内9大寺庙住持开光的9座小香炉。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和谐共生,融为一体。整个“福鼎”广场坐落在马仁奇峰的南麓。我们站立鼎前,不禁肃然起敬,轻抚着它的铜脚,然后双手合一,默默地对着福鼎祈福,祝愿家人、朋友健康幸福。
   穿过“福鼎”,拾级而上,迎面便是一尊中国的金色佛像,大佛憨态可掬,象征着包容、乐观、豁达之心,这也是一种爱的包容。踏上一百多个台阶,向左便能看到一口祈福钟悬挂于此,游人不禁都会走上前去推动木头撞击三下,发出“咚——咚——”低沉之声,好让我们这些现代俗人也来体验一下“暮鼓晨钟”的寺庙生活。游人心潮澎湃,感觉这是第一次走进古人的世界,体验一种别样的古代生活。
   继续向上,四尊神像矗立在我们面前,从左向右依次是西方的“玛雅”、中国的“释迦摩尼”、“盘古”以及西方的“宙斯”。四尊神像并列,意为天下一家,天地同根同源,世界人民和谐共处,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追求人类的共同福祉。
   参观完神像,我由左向右,拾级而下,左边的山坡上摆设了许多人类祖先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塑像,展现了人类祖先生活的情景,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三
   这里除了丰富的文化元素,还有优美的自然景观。离开了福鼎广场,向东来到“马仁胜境”风景区。首先经过“竹海佛塔”,这里是一片竹林,每棵竹子都是又粗又高,它们青翠挺拔。竹林深深,春风拂来,竹叶发出飒飒之声。沿途偶遇一棵500年的银杏树,它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
   一路上,小伙子们蹦蹦跳跳,伴着哗哗的溪水,奏着快乐的心情之曲。姑娘们伴着野花莞尔一笑,侧着脑袋摆个优美的POSE(姿势)拍照发朋友圈。
   大家最喜欢在那棵人造老树前拍照留念,这是一棵人造的“橡皮树”,有鼻子,有嘴巴,有耳朵,有眼睛,有头发,半人半树,嘴巴会张开,眼睛会眨,连眉毛也一抖一抖的,真是栩栩如生,憨态可掬。仿佛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西游记中的树仙降临了人间。游人不禁上去摸摸它的肚皮,啊!是那么松软。
   这里的山不高,海拔高度大约只有三百多米,但是石奇、峰奇。有一块巨大的像蛤蟆一样的“蛤蟆石”,有像竹笋一样的“竹笋石”;这里的山峰与人工的玻璃栈道遥相呼应,有的山峰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如慈祥的老人,对着夕阳点头微笑,有的似一朵莲花,婀娜多姿……如果说奇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么螺旋而上,依山而建的玻璃栈道则是人工的杰作。有的女孩子第一次上玻璃栈道,吓得惊叫连连。那位稍有恐高症的大爷看着下面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不过,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抬头可以欣赏蔚蓝的天空,低头可以鸟瞰山下,能够近距离地欣赏悬崖峭壁,它是那么陡直,几乎是垂直的。山壁上还能看到那些倔强生长的小松树,它们虽小,但是抓得很牢。生命在这里都得到了尊重。有时竟然有几只鸟儿从我们头顶上掠过,山上不时还能看到小松鼠之类的小动物。我一看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便欣喜不已。
   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融合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元素,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包容与相互学习的精神。夕阳西下,在回去的路上,我不禁这样想:不论是“大通镇”,还是“马仁奇峰”,体现的都是一种人、自然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的理念。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历史文化以及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宏伟蓝图。

共 26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3月13日“我”与同事这天游历了铜陵大通古镇及芜湖的马仁奇峰,风光旖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移步换景,物我两化,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写景与讲述文化历史知识相结合,将人文精神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大“我”意境。主题深刻,层次分明,工于细描,语言生动,富有文采。深度美文,倾情推介文友阅读。【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32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03-24 10:07:22
  美文拜读,祝贺温莎!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1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1-03-24 10:33:50
  感谢郭老师的关注与支持。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1-03-24 10:32:55
  写得很美,已经拜读大作!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1-03-24 10:34:11
  谢谢,辛苦了!
3 楼        文友:菁茵        2021-03-29 16:56:32
  文笔优美,夹叙夹议,沉浸于一幅生动和谐的画卷~
心若草木,向阳而生~~
回复3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1-03-30 15:28:13
  谢谢老师点赞留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