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女儿坟(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女儿坟(散文)


作者:舞阳书生 白丁,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2发表时间:2021-03-25 12:06:36
摘要:农家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生活的苦难就象是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人的本性,唤发出人的潜能,激发出人的超能量,铸就各自不同的人生。
   ——题记
  
   四十多年前,伟人轻挥巨手,我们这些城里的毛头娃娃都成了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哪里边远,我们上那儿;哪里最穷,我们下那儿。城里娃来乡下与农人争饭吃,自不受待见,各生产队均托辞坚拒。无奈,大队用国家拨的知青安家专款,在一四不挨村、荒凉偏僻、名曰高家坟的荒地上起屋造房,半砖半坯,方方正正的两排半青瓦房坐北朝南,名曰:知青队。为省钱省事,四周没垒围墙,知青队西、南两面环人工水渠,东、北两面毗连大块庄稼地,站在院里随便放眼,尽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地,虽荒凉但不失豁朗。
   下乡第一晚,燃起带有玻璃罩的煤油灯,昏黄的灯光映照着稚嫩的面孔,大伙从一天兴奋新奇的热乎劲中渐渐平息下来。想想自己未满十八岁,仅仅一天光景,就从城里人变为乡下人,往后要自种自吃,田野劳作,土里刨食,靠天吃饭,心里难免有些悽凉。上床后辗转反侧,思往难寝。月光从窗棂和门缝中透射进来,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惨白明晃,让人不由地忆起李白的《静夜思》,周身升腾起想家的浓浓乡愁。想起远方家乡白发苍苍的奶奶和父母兄弟,想想日后要在这黄土地上漫长地过活,顿时后背发凉,郁闷长叹,心更寂廖。我呆呆地望着房顶,听老鼠在床铺间吱吱欢跳,睡意全无,怅然坐起,披衣来到院里入厕。
   厕所在宿舍东头一块田地的边上,靠山墙搭建而成。四周寂静,一轮明月高悬,白光柔柔洒满田野。我系着裤带走出厕门,忽见得远处飘来一团白雾,离地几米高,轻盈忽悠,飘飘洒洒地落在了田地中间的一座孤坟上,我猛地瞪大了眼,顿时被人钉住似地呆立原地,坟头上的那团白雾忽张忽合,型影变幻,颇似一身着白纱的妙曼女子在天地大舞台轻歌曼舞!我惊讶地张大嘴巴,看得目瞪口呆,惊出一身冷汗!想跑,双腿似有魔怔紧缚,迈不开脚;想喊,喉咙发干,发不出声。眼见坟头那一团白雾瞬间散去,才觉衬衣已湿透贴背。我拎着裤子疯也似地狂奔回屋,闩上门栓,拉桌子顶住,手捂胸口,喘得半天才平息下来……同屋知青老三见状,急问何故,我手指外面,说不出话来。老三拎起铁铣,夺门冲出,少顷,骂骂咧咧而归:奶奶个熊,连个鬼影都没瞅见,怕球个啥哩?!骂完,扔下铁铣,倒头呼呼大睡。
   第二天,从昏睡中醒来,天已大亮。走出房间,带着疑惑和好奇,急切将目光寻向那孤零矮小的坟丘。空旷的黄土地一望无际,在此背景下的孤坟显得更加矮小孤单。我壮胆来到这一抔黄土的孤坟前细细端详,没有墓碑,没有松柏,更无祭奠后的任何痕迹。坟头上稀稀拉拉长着的几株荒草,如同身着薄衣的少女,在早春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小时听老人们讲过,未成年夭折的少女和成年后未出嫁的女子死后不能埋进祖坟,也无婆家坟地可进,只能葬入无坟的土地,人称:女儿坟!这又是哪家苦命的女儿?又有何难言的哀怨呢?!
   这天前响,队里安排我跟牛把式老何头拉麦去何家庄磨坊磨面。途中,我好奇地问何把式那独坟的事情。他瞥我一眼:“咋想起问这?”我把昨晚见到的情形讲与他。何把式瞪圆他那小眯眼:”你眼没花?没胡捣戏吧?!”我严肃地摇头摆手。“哦,那苦命的妮想何山了。”“何山是谁?”我问。“庄上好后生!俺堂侄。”老何头摁上一锅烟,燃起,望着远方的何家庄,脸黑了下来,长叹一口气,重重地说:“都是那该死的换亲害的哟!”
   我也是下乡后才知道了农村还有换亲这一婚姻习俗。在豫西南农村,由于穷,很多家庭因为出不起彩礼钱难娶到媳妇,可挡不住儿女们一天天长大,慢慢地,人们被迫琢磨出一个自以为两厢情愿和两全其美的、没有办法的办法,那就是换亲。当然,换亲,必须有个前提:双方都须有姑娘和儿子。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各把自家姑娘嫁予对方儿子,自家儿子好娶对方家姑娘,双方既免出彩礼,又成就了儿女婚姻。然而,由于这种带有父母之命的配亲方式具有强迫性和不可改变性,双方既不熟悉,又无感情基础,加上有些换亲人家还有意无意地隐瞒儿女患有的先天性残疾,这就为日后婚姻的不幸埋下了祸根。老何头猛抽口烟,吐出一团呛人的烟雾,慢慢讲起:何山和何花一块玩尿泥长大,一块割草放牛,一块在村里上小学、初中,后来,又一块考上了公社高中,俩人慢慢就好上了。何花有个妹,有个哥,妹子还小,哥哥右脚有些跛,找人困难,家里早就打定主意拿何花给她哥换亲娶媳妇。何花心里有人,坚不从命,父母就以死相逼。何花和何山不知在父母面前求了多少情,流了多泪,农忙时,何山顾不上自家田里活,为何花家干死干活,想感化二老,可仍难改变他们拿何花为儿子换亲的决心。何花让何山带她私奔,可在那吃饭要粮票,出行要介绍信的年代,出门私奔,无疑就是一条死路啊!俩人商量一夜,哭了一夜。
   何花父母担心夜长梦多,便催促男方,订下换亲喜日,要强行换亲!何花开始绝食,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决心以死抗命,在喜日的头天后晌,趁家人不备,跑到村外,投了村南头的荷花池塘,等到村里人发现打捞上岸,并叫来何花家人,何花早已浑身冰凉,香消玉殒……当时,知青队的不少男女知青闻讯也都跑到荷花池塘边,大伙痛骂何花的父母,要扭送见官,此事还惊动了公社干部前来劝解。何花虽成年但未成家,按照祖规,既不能入祖坟,也无婆家坟地可进,便被家人草草地葬入远离何家庄的一块空荡荡的黄土地。
   何花离何山而去,她用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死亡抚平了她那钢烈的性子和那悲怆的抗争,孤零零的女儿坟掩理了何花的清白与纯洁,凸起的一抔黄土堆向世间无言地诉说着她的哀怨和悲怆,无垠浑厚的黄土地则默默地伴随她走向孤单寂寞的永恒……
   何花跳入荷花池塘时,何山在公社邮局打完电话后正兴冲冲地走在回村的路上。电话是打给他在新疆建设兵团的一个远房叔叔,何山本打算要带何花去投奔他!
   何花的死,让何山几近疯狂!他在荷塘边连续转圈,不吃不喝,三天未说一句话。在何花下葬后的当天晚上,何山在她孤坟前守候一夜,他声泪俱下地反复狂喊一句话:“你狠!你傻呀?!”哭到颠狂处,他双手深深插进坟土,想攥住何花那纤细的小手;他向上揪住自己的头发,仰天发出野兽般的嘶鸣。第二天,天蒙蒙亮时,村上早起人看见何山背起行李卷离开了何家庄,有人说他去了新疆,也有人说去了东北的黑龙江……
   改革开放后,知青们开始陆续返城,当我们浑身疲惫、两手空空地回到家乡,却感觉这座久违的城市已缺少了儿时家园的温暖,到处是忙碌的人们和无处不在的商业气息,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已变成了竞争压力无处不在的大市场。
   结婚成家,锅碗瓢盆,育儿艰辛,职场纷争……双重生活压力使我们早已忘却了那纯真的知青生活和贫脊的乡野,直到有一天,在建委当差的下乡时的宿友老三打来电话,说遇到了何山,我问何山是谁?老三说何山就是下乡时你遇到的那个女鬼她男的!“啊!女儿坟!”我惊讶地差点叫了起来。老三在电话里哈哈大笑道:就知道你们这些文化人对故事感兴趣。这家伙今非昔比,名人!农民企业家,他的房地产企业还获得过“鲁班奖”,行里都有名!也不知他咋知道我在建委,这两天正找我办事!咋样?宰他不?!
   这老三命好,返城后就进机关,靠他老子的人脉当上了建委的处长,有实权,有人缘,混得风生水起。见我总爱臭显摆:再大的企业也归咱管,有事你说话。我说老三,你个小官油子,有点小权不用,承不下你了?!老三不无得意地嘿嘿一笑:不是,何总说知青算多半个老乡,亲不亲,故乡人,多年不见,想聚聚切蹉切蹉。说心里话,这些年,没少赴酒宴,也最烦酒场,满场亲热,称兄道弟,可没一句真心话,没一个真心人!耗时间,毁身体,摧心智。不过,对何山这个从底层摸爬滚打混出来的汉子,我倒真想见识见识,更何况,还有多年前那女儿坟的诸多疑问……周六,在宛城王朝饭店的豪华包间里,终于见到了天地房地产集团的总裁何山,何总,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国字脸,浓眉,长得敦敦实实,沉稳老成,一看,就知道是个走南闯北、有故事的“过来人”。何总热情有度,语言简练,稳健有派,浑身透着商人的机敏和精明。但我却从他眼晴后面看出一丝难以掩饰和察觉的忧伤抑郁的眼神,尤其是当他安静下来时就更加明显,那分明是受到过生活重创后的痕迹。
   老三就是老三,不知从哪儿联系来了当年知青队的队花姬红与娜娜,说男女搭配,喝酒不累,场上活泼,尽兴得劲。我知道,当年在知青队老三蹭脸猛追过人家,人没追到,兴趣就永远在,这次借花献佛,分明是要旧情复燃呀。也好,场上有这仨活宝在,肯定冷不了。一番寒喧客气之后,老三冲我挤挤眼,当仁不让地落座于主宾席,一边是何总,一边是风韵犹存的姬红。何总右边坐着一位端庄秀丽的女子,气质清新高雅,颇有干练女秘书的派头。老三拿起桌上的“软中华”散了一圈,用防风打火机优雅地点上,红光满面地对大伙道起开场白来:插友们难遇,何总更是难遇呀。何总可是咱们第二故乡黄土地里走出来的名人!今天是何总请客,下面请主人开讲吧。
   何总微笑着按了下老三的肩膀说道:“张处长开玩笑,啥名人?走到哪儿咱都是个农民,都离不开各位贵人扶贫。英子,先给各位斟酒。”他旁边那女子优雅起立,含笑示人。
   何总介绍道:“这是他爱人何英。”
   “何英”?莫非是何花的……这时,何英正好来到我跟前斟酒,我轻声问:你也是何庄人吗?何英含笑点头。“恕我冒昧,那你是何花的?”
   何英脸上失去笑容:“她妹妹,你们下乡时,我还很小,不懂事哩。”
   我斟满一杯酒,来到何山面前说,何总……何山摆手道:“叫山哥,没有何总!”我说对,山哥,当年的事我也听说了,我很想知道这些年你是咋走过来的?何山收敛起笑容,似又回到当年场景:……那年出事后,我就去了新疆,先是跟着堂叔搞建筑,后来就领着弟兄们一路闯过来了……一部农民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就这样被他轻松地浓缩概括成了几句话。
   喝酒,敘旧,客套,近乎,真得是满场热乎,人人尽兴……酒场上又进行了什么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大家分别时郑重约好周日重回下乡的知青队。我知道,这又是何总精心安排的“节目”,他懂我们的心,知道我们在想什么,这安排用心良苦,暖心妥贴,因为这正是我一直最期待的。周日,阳光明媚,何山亲自驾驶商务车,载着我们这些老知青悠悠出了城。车行驶在笔直宽阔的公路上,舒适轻盈,车内气氛活泼轻松,老三一路上与姬红和娜娜谈笑风生,他眉飞色舞地说着当年知青队男女的种种趣事,逗得两位当年知青队的队花咯咯咯笑个不停。
   我把目光投向窗外,公路比当年宽了两倍多,路边的翠柳已由当年的胳膊粗变成双手搂,远近村落的草房也都变成了红砖楼房和青砖瓦房,不时有小汽车从村落中驶出,奔向公路,却很少看见有农人在田间劳作,真不象当年的农村啰。
   车速慢了下来,缓缓拐下国道,驶入一宽敞的水泥路,何英不无自豪地说,这路都是山哥为乡亲们修的村村通。驾车的何山嘴角露出些许自豪欣慰的笑容。商务车驶入乡村土路,向知青队旧址方向驶去,车经荷花池塘时,我偷瞥何山,见他嘴角紧抿,面容坚毅,目视前方,似不见荷塘。我知道,这是他的伤心之地,但也是他的命运转折之地呀!商务车稳稳地停在了水渠旁,眼前呈现出一大片未耕种的黄土地,除了这个当年的水渠面貌依旧外,其余全变了!房子没了,水井没了,打麦场没了……几个老知青呆在原地端详半天,也难辨出这就是当年知青队的原址!何山解释说,一九七九年底,全部知青返城后,大队就派人把两排半青砖瓦房全部拆掉,拉走了木料和砖瓦,用做它用。唉,农村穷啊!
   我呆立在这片黄土地上茫然四顾,心里空荡荡的,这就是当年我们付出了青春、热情和汗水的那片热土吗?!浑厚的黄土地,你还记得那群改天换地的热血青年和那曾经的壮丽誓言吗?如今,田地依旧,可老知青们又都在哪里呢?!老三抽着烟,用复杂的表情凝视着这片浑厚的黄土地,默默无语。姬红和娜娜找到当年她们宿舍的大体位置,相拥而泣。
   我似乎忽然想起了什么,极目搜索,可未见那凸起的一抔黄土,女儿坟也不见了!纳闷间,见何山打开了商务车后盖,提出些物品,与何英一起,向黄土地一角走去。我紧跟其后,何山放下物品,原来是些祭奠用品。他摆好祭品,燃上三根香,又烧了些纸钱,而后盘腿坐在地上,注视着袅袅香烟腾起,不再言语。我不便打搅他,向何英招手,来到一边。
   我急切地问:“你姐的坟呢?”
   何英答:“山哥早迁到他家坟地了。山哥事业干大后,没少帮乡亲们,更没少帮我家!”
   我问:“咋个帮法?”
   “先帮我哥成家立业,又送我上高中、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让我进了天地集团财务部。还有,他为我父母养老送终,比亲生父母还亲哩!”
   说到此,何英眼里泛出泪花,“父母临终前拉住山哥的手,说‘孩子,别怪俺们,你是个好人!大妮命苦,小妮有福呀!’俺敬佩山哥有情有义,是个汉子,就嫁给了他!”
   这时,我看见何山又往火里投了叠纸钱,腾起一团烟雾,在风的裹挟下,那烟围在何山身边袅袅不散,何山双手捂住脸,双肩抖动,眼泪从十指缝中悄然溢出……我和老三等人过来将何山扶起,悄声安慰他。何山摆摆手,接过何英递过的纸巾,将泪擦干,只见他用双手撑住腰,扭过脸,将目光投向那不远处的荷花池塘和它后面的何家庄,久久没转过身来……
   回到家,顾不上洗去一路风尘,我立刻给老三打电话:兄弟,何总人不错!……
   老三哈哈大笑道:”放心哥,我知道该怎么做!”
  
  
   (2021年3月25日改于兰州)

共 541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述当年知青故事的佳作,把人又带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里。这次,作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为了爱情而放弃了自己生命的女子的故事,故事很凄婉,也很感人,让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品时间跨度较大,从那时到现在时间走过了几十年,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农村巨大的变化,也看到了那个故事的延续。当年那个因痛失恋人而离家出走的年轻人,如今成了农民企业家,并与那位苦命女子的妹妹组成了家庭……一篇很有看点的作品,推荐大家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03-25 12:07:02
  拜读了,佳作,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03-25 12:07:36
  恭祝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03-25 12:08:20
  知青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天地我悠悠        2021-03-29 14:47:32
  文章从对《女儿坟》的好奇到解开疑惑。采用层次递进的手法引人入胜,写得好!特别是何花死前的精神上的绝望和何山要奔向自由的喜悦心情,形成强烈对比。文章的结尾,是民心所向。好文章令读者回味无穷!点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