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盛世重修雷峰塔(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盛世重修雷峰塔(散文)


作者:严真 秀才,100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3发表时间:2021-03-26 15:03:22

杭州名胜雷峰塔,名闻遐迩,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顶,北宋初(公元977年),吴越王钱俶所建,建成后适逢皇妃喜得贵子,因而又名“皇妃塔”。每至黄昏,落日余晖与雷峰塔,相映成趣,俯临“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一汪秀波,景致优美,这便是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据鲁迅先生考证,雷峰塔和后来的《白蛇传》传说,风马牛不相及,“自然,塔下面就没有白娘娘了。”
   清末民初,盛传雷峰塔的砖可以辟邪,因而盗挖不止。当时国家动荡,战乱频仍,古塔连年失修,终于在1924年轰然倒塌。千年胜景,徒留废墟,“雷峰夕照”,名存实亡矣。多年来,杭州人民群众、中外游客、各界名流一直呼吁,期盼,重建雷峰塔,圆梦西湖,让西湖十景,“十全十美”。但是,在旧中国,乱世战火,民不聊生,重修是不可能的。
   2002年,世纪之初,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习近平同志,主政期间,顺应民意,重修雷峰塔。是年10月,新塔落成,盛世盛典,张德江、习近平,亲为新塔揭匾,红纱金字碧底。匾上金光熠熠的“雷峰塔”三个大字,系民国老人启功先生书题。远望,塔居湖光山色之间,近看,匾映晨光熹微之里,悦目赏心,蕴藉绵远。
   旧塔未倒塌之前仅高5层,历经沧桑和风雨侵蚀,外墙外饰早已剥落,内砖裸露,古塔岌岌可危,鲁迅的描述是:“破破烂烂”,“并不见佳”。
   然而,新建的雷锋塔高71米,气势雄伟,宋代外形风格,装饰典雅华丽;塔内设两部透明电梯,方便游客;乘坐电梯,由地下的两层可直达塔顶,功能完善;塔呈八面八层楼阁式,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有风铃,微风掠过如鸣佩环,风韵优美。与西湖秀色相得益彰,绝非旧塔所可媲比的。
   新塔采用的是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是国内首座彩色铜雕塔。据清华大学担纲设计的专家称,重建设计之初,忧虑重重,心结难解。雷峰塔是举世瞩目的古塔文物,名噪内外,是因循守旧,修旧如旧?还是独辟蹊径,勇敢创新?然,此一念之差,非同小可,或酿千古之怨,或留百世芬芳。最后,专家义无反顾,写下这样两句诗:“上苍无意留旧砖,盛世有情铸新瓦。”抒发自己辗转反侧思考后,下定决心采取的设计理念:勇敢创新!同时,在设计中,塔下负二层内,完好保护,旧塔遗址发掘时,发现的地宫原貌。当年,在里面曾出土珍贵经卷,舍利等。名曰地宫,实则一个半米见方的洞穴而已。塔内,保存着旧塔残留的古砖,制作有旧塔的模型和旧塔的摄影图片等,以供游人观赏怀旧。
   设计专家既尊重历史,又着眼现代,勇敢创新,用心良苦。新塔建成后,虽迥异于旧塔,但得到了杭州人民和中外游客的一致赞赏,自然,也获得了新时代的接纳和认可。
   据说,旧塔发掘时,还发现有7条白蛇的僵尸。古塔遗址位于西湖边,肯定潮湿,湖边蛇虫出没,钻到塔下,也属正常,无须大惊小怪。不过,如和白蛇传的故事联系起来,就诡异神秘,让人浮想联翩了。我认为,老百姓对地宫文物大概兴趣不会太大,而对这白蛇僵尸,则格外关注记挂,然而,白蛇干尸没有保存,实在遗憾。如果保留,制作标本,供游人观赏凭吊,这为西湖神话一定添彩。
   鲁迅先生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毛泽东誉之“鲁迅的方向,代表着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生前毛主席说,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1924年,雷峰塔倒掉,鲁迅“其欣喜为何如”,一论、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表达欣喜之情。文章里,鲁迅说,“我唯一的希望就是雷峰塔倒掉”,先生看到这塔,“心里就不舒服”。正因为鲁迅写了文章,一千余年前的宋代古塔,竟成了近、现代的一座“政治塔”,雷峰塔倒掉,成为可喜可贺的政治事件。
   后来,言必称“凡是”,在不能实事求是的年代,重建雷峰塔,就是和伟人唱反调,在那个年代,重修雷峰塔“冒天下之大不韪”,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本来,一座古塔倒掉,与政治斗争毫不相干,但时刻关注时代风云的政治家鲁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题材,立即借题发挥,从文学家的角度,通过民间传说,把雷峰塔的倒塌,和当时中华民族反封反帝反压迫斗争,妙笔生花地融合起来。《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里,把白蛇娘娘塑造成追求解放,反抗压迫的形象,而和尚法海是封建势力,旧宗法、旧制度的代表,满腔热情地赞扬白蛇娘娘不折不挠的反抗斗争,愤怒鞭跶黑暗社会,控诉法海的残酷镇压。文章中,雷峰塔是黑暗社会封建压迫势力的象征,把白蛇娘娘镇在塔下。塔轰然倒掉了,既然写文章,表达爱憎,笔下自然欣喜欢呼。鲁迅的文章是战斗檄文,投枪匕首,新颖独特,脍炙人口。
   但是,文学创作的作品,绝对不能等同社会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如果把重建雷峰塔和鲁迅杂文的象征意义,对号入座,相提并论,就荒唐至极。鲁迅是文化战线空前的民族英雄,他的逝世,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如果先生在世,发现后人拿他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搞“凡是”,反对重建雷峰塔,一定义愤填膺,写出尖锐、辛辣的新杂文,嬉笑怒骂,让唯“凡是”而是从者,让拒绝实事求是者,无地自容。
   其实,鲁迅为表达杂文主题,突出雷峰塔倒掉的象征意义,对流传繁杂,版本众多的《白蛇传》传说,进行了改造和取舍。例如,最早的版本,法海是唐代高僧,是替天行道的正面人物,因为一条白蛇妖精,屡屡潜入寺庙,扰乱佛场,吓得善男信女,再无人敢来烧香拜佛,无奈,法海才施展法术,擒妖捉蛇,镇于雷峰塔下。对这个说法,杂文中鲁迅予以摒弃。
   但先生毕竟是大家,为文严谨,滴水不漏,文章说,白蛇的故事“我的祖母讲起来有趣得多”,言外之意,文章采信得是祖母所言。至于别的版本,“《义妖传》但我没有看过,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是否这样写的。”
   习近平总书记似乎对雷峰塔的故事谙熟在心。2013年习近平谈党风建设,信手拈来,语重心长地说:“雷峰塔就因为去捡砖的人多呀,今天你拿一块,明天他拿一块,最后塔就轰然倒掉了。倒下来是顷刻之间的事,但过程是渐进的。不是燃眉之急,恰是危亡之渐。”总书记对雷峰塔的倒掉,继鲁迅之后,赋予了另一种全新的象征比喻。谈党风,防微杜渐,告诫全党,妙语连珠,发人深思。
   雷峰塔落成后,游人如织。登斯楼也,极目四眺,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望眼所及,一览无余,佳景备矣。然则,身历其境,浮想联翩白蛇传的故事传奇,跌宕起伏,那就韵味悠长。倘读读鲁迅,一论再论雷峰倒掉塔的杂文,联系历史、现实,抚今追昔,领悟总书记“雷峰塔倒塌”的新借喻,品味“实事求是”,又会感觉移步换景,柳暗花明。新景新界,深受启迪。
   千年古塔,前世今生;历史画卷,意境深邃。妙哉!

共 26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雷峰塔的前生后世,重修雷峰塔的重大意义。杭州名胜雷峰塔,名闻遐迩,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顶,是杭州的一大胜景。它始建于北宋期间,景致优美,有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但由于战争,加上动乱,盗窃者盗挖,雷峰塔连年失修,在1924年轰然倒掉。千年胜景,也名存实亡矣。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期盼重建雷峰塔,让西湖十景,“十全十美”。但是,在战火硝烟的年代,重修是不可能的。2002年,在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的关爱下,雷峰塔得以重建,习近平和各位领导为新塔揭匾,启功老人题写匾额,在山光水色的雷峰塔,格外格外赏心悦目。新塔建筑古今结合,电梯直达塔身,塔身雄伟壮观,和西湖相得益彰。新塔现代化工艺,设计者创新理念,既尊重历史,又勇敢创新,得到了中外游客的赞赏,挖掘时还发现了7条白蛇的僵尸,给雷峰塔增添了一定的色彩。关于雷峰塔,鲁迅和毛泽东都有自己的看法,习近平总书记也对雷峰塔赋予了一种新的象征比喻。如今登临雷峰塔,西湖美景一览无余,身历其境,浮想联翩白蛇传的故事传奇,倘读读鲁迅,一论再论雷峰倒掉塔的杂文,抚今追昔,领悟总书记“雷峰塔倒掉”的新借喻,深受启迪。散文从历史的角度,叙述了雷峰塔的今昔变化,从雷峰塔倒塌中,阐述了伟人和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思想,习近平主席对干部的警示。也赞誉了习主席对历史的尊重,令人回味。散文从雷峰塔中,评古论今,情、事、理交汇,荡漾着深深的历史纵深感,贴近生活,引人共鸣!【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3-26 15:04:23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新的一年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3-26 15:05:43
  很有生活的佳作,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3-26 15:06:4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严真        2021-03-26 16:57:12
  感谢刘柳琴老师推荐拙文。今后努力争彩柳岸。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