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恒】【东篱】英魂栖息炮台山(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恒】【东篱】英魂栖息炮台山(散文)


作者:孤独小男孩 举人,385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7发表时间:2021-03-29 00:19:43

【江山·恒】【东篱】英魂栖息炮台山(散文) 当年的炮台山,烽烟四起,阴霾蔽日;如今的炮台山,不敢因战火焚炙而一蹶不振,而垂垂老去,因为有英魂存于峦峰,栖息于涧谷啊。
  
   一
   这年的金秋时节,我又一次来到炮台山。
   山野里弥漫着红色气息,铺天盖地,顺着山势的绵延,如同一团团火焰,红彤彤地染红漫山遍野,真的振奋人心啊。森林的苍莽衬托着山势的险峻,显得愈发巍峨壮丽。漫长的山谷之中,红枫焕耀着,仿佛是一颗颗红心在跳动着,这里所演绎出的英雄史诗,注定要名垂史册,彪炳千秋。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是每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东北沦陷,四万万同胞从那天开始,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日寇的烧杀掳掠,惨无人道,把好端端的华夏大地,变成了人间炼狱。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拉开了帷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吹响了对日宣战的号角。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在白山黑水间,东北抗联的队伍,机动灵活地活跃在广袤的森林之中。这里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一山一水在东北大地上,占据着极其显著的位置,以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是再合适不过的。炮台山地处长白山东麓,位置极其险要。这是一条绵延几十公里的山谷,东面是一条高大的山岭,叫熊芝岭,岭高而陡峭,如同一道巨大的屏障。从这里的一个隘口出去,不到二十公里,就可以到达方圆百里的最高峰四方台。四方台三面都是陡峭山崖,易守难攻,是汪清抗日根据地的游击区。向西出梨树沟,大约五十多公里,便是寒葱岭,那里是敦化抗日根据地的游击区。在炮台山建立根据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但能有效地打击敌人,还能与另外两个根据地遥相呼应,连成一片,形成相互依托、互为犄角之势。
   炮台山之所以称为炮台,与北边山岭上的孤崖有关。这座孤崖有二十多米高,笼盖着整个山巅,远远看去,如同一座威风凛凛的炮台。那上面是不是真的履行了炮台的作用,无从考证。自从几十年前的战火硝烟,把这个名字洗亮,至今都不染纤尘。走进山谷,当年的隆隆炮声,似乎还在山谷里久久回荡着。滚滚硝烟所卷起的烟尘,蒙在树木的叶片上,还没有被风雨洗刷干净。那群英雄的身影好像还在山野间坚守着,正在把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射出,眼神充满了坚毅和果敢。
   这是一个呼唤英雄的年代,这是一个英雄奋起的年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九三三年,王德泰将军刚刚二十六岁,他就来到这里,创建了三道湾抗日游击根据地。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五日,在这里建立了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二师。这时的他还是那么的年轻,然而却已经是身经百战的指挥员,是统领千军万马的统帅。这个时代需要他,他便应声而起,让他不再年轻。在他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中,他的名字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名字,是让一个日寇闻风丧胆的名字,在他的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绵延不断的群山,就是奔腾不息的长河。
   此时的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红,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醒目,我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在想,如何把英雄的故事告诉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把英雄的事迹像种子一样,播撒到人们的心田,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岁月如同一条长河,在慢慢地流逝着。这里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近百年,树叶一层层落下,化为泥土,将这里的英魂深深地覆盖到土壤深处,他们的信息似乎随着岁月的久远,而变得越来越微弱。不是在这里久住的人,不是关注英雄的人,这些信息都将被永久地封存起来。我要做的是,让这些信息重新鲜活起来,就像山岭上的树木那样,一年一荣发,永远都推陈出新。
   我站在英雄曾站立过的炮台山巨石之上,极目远眺,像将军那样,极目鹰眼几千里,挥手之间强虏灭。炮台山,英雄的山,依然散发着威武之气,激荡着追击千里之风。
  
   二
   我对炮台山的角角落落是很熟悉的,这些都要归功于我的工作。于林间踏察,是林业工作的主要部分,察看林地的地貌,林木的储量以及林木的质量,是林业部门的基础工作。我在这里工作,心情更多的是缅怀,是崇敬,我甘愿做也给瞻仰英雄史迹的引导者,除了是向导,还是义务讲解员,尽量把自己的所知都告诉同行的人们。山路蜿蜒,曲折难行。同时,山峦竞秀,层林尽染,有艰难也有风景相伴,脚下忙乱,心目却充盈着风景,不知不觉地抵消了人们身上的倦累。
   一路上,风景历历,都藏有英雄的事迹,只是留存下来的实物并不多。岁月的侵蚀与磨砺,所留下的印迹都是不能磨灭的。我在一处山崖前停下脚步,这里的山岩塌陷进去,堆在那里的石头,似乎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往事。
   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这里曾经有非常隐蔽的山洞,这个山洞并不深,也不大。这里有着一个特殊的功能,是山民们的藏粮洞,说确切了,是老百姓送给抗联的粮食,都送到这个山洞里,然后,抗联战士再取走。
   日寇猖獗时期,封山封路,切断老百姓与抗联的联系,企图将抗联饿死困死在山上。山上的战士没粮吃,怎么有力气消灭日寇呢?人们就想到了这个办法。山洞不远,而且隐蔽,把粮食放到这里,就不必冒更大的风险,往山里送。
   这个秘密的行动,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日寇发觉。他们丧心病狂地杀害了送粮的人,并且炸塌了藏粮洞。面对着凹进去的石壁,和散堆在那里的石块,苍黑覆盖了曾经的鲜红血迹,这段故事也深深地镌刻在石壁上,镌刻在大山的心怀之中。
  
   三
   山路的遥远与崎岖,在充分说明着根据地的存在价值和当时境况的残酷,山重水复,也在深化着这份坚守的意义,与我同行的人们都深有感触。在对面的山坡上,有两处堑壕,相距不远,所存在的意义,让人浮想联翩。
   这两处堑壕,方方正正,有两米多长,一米多宽,是用石头垒砌而成,仔细去看,似乎能读懂其中的奥秘。
   不管是什么工作,都有着自己的语言。石头来自于附近不远的河道,虽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却被排列成整齐的秩序。石缝之间咬合的异常紧密,也就有了非常高的坚固性,一直挺立到如今都没有走形变样,这些说明了什么?
   在这里,我的思绪在无限拉长着,同时也把身边人们的思绪无限拉长。这里是根据地,就一定要有牢固的永久性工事,来保证防御的稳定。我们仿佛看见了那位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战士。他是村里的一名泥瓦匠,而且手艺还不错。他这么修筑防御工事,是很踏实很实在的,就好像在修筑自己家的房屋一样。他刚刚被连长任命为机枪手,并让他修筑自己的岗位,这是自己的活儿,容不得半点儿马虎。有这样一件好武器,就一定要配上一个好工事,他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不是战争,他不会把汗水流淌到这里。如果不是侵略者的侵入,他不会放下瓦刀,来到这里。抗联就是他的家,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家,他别无选择。日寇毁了他的家,杀害了他的亲人,他逃到山里,投奔了抗联,满脑子只有报仇,给死难的亲人和乡亲们报仇。
   我们读解了这里的秘密,同时也读解了这条山谷的秘密。根据地的建立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心愿,保护家园,保护亲人,只能用热血和钢枪。面对凶恶的豺狼,不想当亡国奴的中国人,不论是什么民族,不论是什么信仰,只有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才能把侵略者赶出去。
   这两处堑壕是所剩不多的几处遗址之一,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大家都在堑壕边肃立,让人能感受到心境的起伏,如同浪潮一般。
  
   四
   几年前,延边州有关部门,在这里进行了抢救式的发掘,发现了许多的物品,佐证着根据地的存在,佐证着那段残酷的岁月。
   这些物品中,有相当数量的子弹壳,是以成堆的形式存在的,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另外还有别的实物,针管、药瓶、水壶和一些碎锅片,还有一些零碎的枪支和零件,一把日式军刀和一些军刺。史料记载,这里设置过医院,兵工厂,还有被服厂,从发掘的物品中可以证明这些。
   在这里还发掘出许多人体骨殖。大量聚集在一个深坑之中的,还有单独用白桦树皮包裹着的。从这些骨殖的埋葬方式上看,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并且以抗联的胜利而告终。战利品的获得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骨殖的埋葬也很好解释,埋在大坑之中的是侵略者的尸体,而用白桦树皮包裹的,则是抗联战士的骨骸。
   我觉得我的判断是不会发生错误的,用白桦树皮包裹尸身已经是最高礼节了,那些侵略者断然不会了解到抗联队伍的习惯。青山有幸埋忠骨,我们的战士是不是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名字是不是都已经铭刻到烈士碑上了?“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这是我们延边,乃至东北全境的写照。在这十四年的艰苦环境中,东北抗日联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阵亡数字高达四十六万人,他们牵制了七十多万日军,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十八万人。这些数字直接地反映出东北抗日联军对中国抗日战争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汇入中国的抗战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史,最闪光的一页。
   在这里,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遇到过一位正在放牧的山民,他给我透露过这样的事情。在不远的一个小山沟里,有一铺抗联留下来的土炕。我忙沿着他指定的方向奔去,果然在一片杨树林里,发现了这个土炕的遗址。只是,非常遗憾的是,这里已经被破坏的不成样子。被掀开的石板与石头上,还有烟灰留下的黑痕,这是一个地窨子,木头棚架早已腐烂掉,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这里的选址还是很讲究的,非常隐蔽,而且还窝风向阳,是极佳的御寒场所。
   一铺火炕,竟然是一处物证,我仿佛觉得火炕至今还有温度,那些抗联的战士曾经促膝而坐,曾经在这里规划战斗方案,我站在火炕前,想静听他们的议论。
   当年的抗联队伍,基本吃不上喝不上,有限的粮食要掺在别的食物里,煮着吃。这些食物是野菜和红松树皮。他们常常因为食物中毒,而非战斗减员,他们如此缺衣少食,没有什么金银财宝,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宝藏。他们身上有的是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就是依靠这个信念,一直坚守在严寒之中,一直坚守在冰天雪地里,一直坚守的东北的大森林里。温暖的土炕,抵御着饥寒,我好想再为这铺土炕添加一些柴草,将被雨雪打湿的粮食烘干……
  
   五
   几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炮台山发生了巨变。
   山谷幽深,植被保存完好,各种生态系统也完好无缺。山谷里清泉处处,清溪流淌,红枫映照,一片丹心。走过了抗联路,也了解到了许多抗联的故事,只是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英雄的事迹,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都牢记呢?
   战争的硝烟散去不过几十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现代人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还很漫长。让人欣喜的是,这些事情已经在高度的重视之中,我在明月镇的一所小学里,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学校赫然地树起了通红的学校名字“红军小学”,“王德泰小学”,孩子们正在操场集结,他们都穿上清一色的灰色服装,戴上了八角帽。上面的闪闪红星,炫人眼目。
   我被孩子们感动了,被他们的行为感动了,我相信烈士们的在天之灵也被感动了。这么做,如此做,就是要把一颗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谁都会相信,这颗种子会顺利地发芽、结果、并长成参天大树。
   我和同行的老师们也在强调这些,回去上课多讲一讲东北抗日联军,多讲一讲炮台山,多讲一讲王德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们多懂一些学习文化的深刻道理。爱我们的祖国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意义上,国家的稳定,与江山的永固,是一代人一代人的精神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纪念碑前,我们全体宣誓。铮铮誓言,在山谷间回响着,群山静穆,似乎在倾听着。流水潺潺,明镜一样的清澈,照亮人心。
   有我们登山相伴,有我们每年的缅怀,英魂啊,无声栖息吧,时代不负愿望,愿望谱写成真,英魂无忧无虞。
  

共 46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金秋时节,作者和一群老师来到了炮台山。炮台山,在长白山的东面,地理位置险要,因其北边山岭的一座孤崖形似炮台而得名。作者向我们讲述了炮台山的历史。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根据地。一代英雄王德泰将军于1933年在这里创建了三道湾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在这里建立了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二师,他的一生虽短暂却无比辉煌。因为有了无数如王德泰这样的英雄,中国人才能赶走日寇,收复国土,中国革命才能取得圆满成功。作者和老师们在炮台山重走着抗联路,追寻先烈们的脚步,观看了抗日联军根据地的遗址:藏粮洞、堑壕和土坑。在遗址间缅怀英雄,沉思历史,精神和心灵得到了一次沉淀和洗礼。文中穿插了延州有关部门在这里发掘到的有关物品,并以史料论证,让炮台山悲壮的历史得到了强有力的表现和论证。最后描写炮台山如今的风光和境况。红色情怀和爱国精神已深入小学,深入到孩子们的行动中和心灵里。爱祖国不是停留表面,而是需要一代一代的精神传承。文中开头以红入景,寓意深远,红叶如火焰、如红心,那是抗日的火焰在熊熊燃烧,那是革命先烈一心为民、一心为国的炽热红心呀。炮台山被革命先烈的血染红过,因为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者文字功底非常扎实细致,用词精准,描写细腻,布局巧妙。以史融景,浑然天成。情景交融,描写景物,气势恢宏。情感热烈而深沉,有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对败类和无知山民的愤恨之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我们伟大祖国满腔的爱恋之情。各种感情交织,使得文章气势豪迈,似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激越万千。炮台山,是一座永恒的史碑,让我们仰望。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更好的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一篇浑厚大气,很有深度的佳作。感谢孤独老师赐稿东篱,倾情推荐,感受精彩。【东篱编辑:明月梅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3-29 00:24:48
  炮台山的风光壮丽,炮台山的历史可歌可泣呀。向英雄们致敬。孤独老师此文读来振奋人心呀!老师创作辛苦了,问候老师春日安好!
回复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29 09:52:20
  明月老师好早啊,夜半就起来推文,真的辛苦了!谢谢精彩编按,为拙作增色不少!谢谢精彩解读,遥握春安!敬茶!
2 楼        文友:东辰        2021-03-29 05:46:22
  炮台山是东北抗日联军最美最高一座风碑,做为东北人的我,深记这段历史,孤独老师重提飞墨四千五百文字记录这可歌可泣的这段历史,让我们中国人民记住曰寇所犯下的种种淘天罪恶,好文,笔笔录下英雄们的形像和英勇,他们光辉形象永重史册的抗日战争。欣赏好文,早上好孤独。
回复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29 09:55:45
  东北抗联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坚持斗争十四年,真的不易!那些英雄的名字一直都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供后来人瞻仰!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候春暖,谨祝阖家欢乐,幸福永远!
3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1-03-29 07:48:58
  好文笔,描写的好仔细呀,把历史炮台山写的栩栩如生,欣赏了!
回复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29 09:57:35
  谢谢老师来访留评,这篇文酝酿已久,此时才写出,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吧!问候春暖,谨祝老师文丰笔健,幸福永远!
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3-29 09:36:03
  这是一篇掷地有声的炮台山红色故事。孤独老师用妙笔生花的文采重新解读了炮台山上那段血腥悲状的历史。东北抗联是一支党武装起来的英雄队伍,是一支让鬼子闻风丧胆的队伍,是与鬼子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队伍。拜读,感动,是一篇献给建党百年的一首红色赞歌!
回复4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29 10:00:45
  东北抗联的历史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他们的英勇无畏在诠释着中国人民的精神,不屈不挠,百折不回!为他们树碑立传,应该是每一位写作者的责任。谢谢社长的精彩点评,问候春暖,遥握祝文丰笔健,幸福永远!
5 楼        文友:岚亮        2021-03-29 10:57:19
  东北抗联的故事感天动地,千秋传颂。炮台山,英雄的丰碑血染的风采。感谢分享,问候兄弟!
回复5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29 14:34:11
  谢谢老师来访留评,我们这里的红色文化,就是缺少宣传,缺少应有的重视,才这样被埋没,而不为人知。做这件事很难,也需要时间。问候春暖,谨祝老师文丰笔健,幸福永远!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3-29 12:52:01
  这篇征文之作,内容丰富,细节突出,感悟深切,写出了近百年前的历史风貌,炮台山的抗日故事,可歌可泣,文章情景交融,有血有肉,英雄事迹荡气回肠,特别是写那个瓦工修筑的战壕,虽不大,却堪比血肉长城,他的手艺,无法为民砌墙盖房,而要为消灭侵略者精心关注工事,这样的理解很深刻,也很实在,令人难忘。今天的好日子,是烈士的献血染红,今天的怀念就是为了将来的美好,那些小学生,是时代的接班人,他们继承着先烈的意志,开创着美好的明天,值得欣慰。血染的风采,依然生动,无论过去多少年,红色永存。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29 14:39:55
  这样做是非常好的举动,让孩子们都知道抗联,都知道他们为什么牺牲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这些都该早一些灌输到他们的记忆里。任重道远,这样的工作暂时是看不到什么成效,有可能是徒劳,却还要去做。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问候春暖,谨祝文丰笔健,幸福永远!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3-29 16:09:59
  写得好!故事情节生动具体,如情景再现,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跃动,令人激动不已,有着敌忾同仇之气!好文!点赞!遥握问好,谨祝写作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30 01:40:13
  谢谢湘莉老师赏读,谢谢来访留评,问候春暖,遥握祝文丰笔健,幸福永远!
8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3-30 11:21:42
  东北抗联是在中国抗日最艰苦阶段,蒋介石放弃东北。而抗联与当地人民紧密团结捍卫国土,夺卫家乡,不怕牺牲,流尽最后一滴血,四十六万人忠魂埋青山。孤独老师文再现了哥歌可泣的波澜壮阔的事迹。英雄永垂不朽!
回复8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3-30 14:29:16
  那段岁月见证着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也在见证着东北抗日联军的铁血忠魂!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问候春暖,谨祝文丰笔健,幸福永远!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