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恒】【东篱】陶然亭,红色游(散文)
看京城风光,红色盎然。而集风景美与红色美于一身的陶然亭公园,不仅生动,而且深厚。
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这是值得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热烈庆祝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具有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倍感自豪和荣幸。借居都城,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庆祝党的百年诞辰,我想到了离住处只有几里之遥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之一的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是一座融古代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全园总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16.15公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园,国家级4A著名景区。
公园内有胜春山房、华夏名亭、陶然佳境、潭影流金等各具特色的景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陶然亭,它位于湖中央岛的陶然佳境,公园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水堂等特色建筑;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陶然亭是丰满的,就像一位雍容华贵的玉人,光彩照人,满面玉色。
我又一次来到陶然亭公园,这次自定位为红色游。因为这里既是风景优美的游玩佳境,又是接受红色教育基地。我的目的地只有两处,高石墓和慈悲庵。
二
年后疫情渐好,北京城里公园陆续对外开放,我以别样的心情踏进陶然亭公园。
习惯了从陶然亭东门进,大门口是用成串的粉红色塑料风火轮搭起的彩色天棚,耀眼夺目,大门左侧艳丽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十个红彤彤的大字:第六届海棠春花文化季。我知道这里每年一季的赏花活动即将拉开帷幕,届时游客可以欣赏到40余个品种的3000余株的各色海棠,可惜今天来早了,离活动进行还有三天时间(3月27日)。
这时进出公园的游人已是络绎不绝,无论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欢快和兴奋,被疫情阻断了的游园赏花的情结,终于释放出来,就像多年困在黑屋子里的人,突然见到久违的阳光一样,渴望来一次日光浴,花中游。
踏进公园,放眼望去,一派春意盎然。从东门入,朝西是一条环湖观光路,路上游人如织,沿路两旁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花枝招展,最耀眼的便属海棠花了,海棠花有西府海棠、现代海棠,除此之外碧桃、山桃、玉兰、迎春等名贵花卉也在公园各自摇曳。路北是一片山丘,上面亭台楼阁,松林密布,郁郁葱葱。如果沿路一直往前走就是著名的游乐场,花卉市场,但我中途向南过一座湖心桥——榭湖桥,享受桥上观景的美妙。它是三孔式汉白玉弓形桥,桥上挤满了观赏湖景的游客,几个老者在桥上正悠哉悠哉地放飞着各样的风筝,其中一个鲤鱼风筝最引人注目,仿佛在大海里自由翱翔。我站在桥中央,环视四周,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桥下是人工湖,有东湖、西湖和南湖相连而成,湖水碧波荡漾,岸边株株垂柳如烟,微风里起舞弄影,阿娜多姿,几条色彩斑斓的画舫,在游客的操弄下,如鱼儿一般,不时从桥下穿过,尽得穿堂入室之趣。
跨过榭湖桥,就是有名的湖心岛了,这岛被三面湖水包围着。迎面是一个古色古香红柱琉璃瓦的大牌坊,上面镶嵌着两个醒目的金黄色大字:佳境。沿路向南不远,路东侧是一片苍翠欲滴的竹园,路西侧是一个高大的土丘,上面被高大茂密的松柏全覆盖着,这土丘就是著名的高石墓,这就是我今天要来瞻仰的第一个地方。坟墓的主人是革命先烈高君宇和石评梅夫妇。
高石墓的墓碑在土丘以北,墓碑是用三块洁白的汉白玉砌成一座方锥形,基石三级,碑身四方柱体,顶部尖锐,宛如剑芒。墓碑下有游人祭奠的束束鲜花,我在墓碑旁肃穆矗立,默默鞠躬致敬。在墓碑东侧是高君宇夫妇携手并肩目视前方的石雕像。
红色的爱情,是什么样?高君宇夫妇演绎了最生动也醉持久的爱情传奇。一块墓碑就是一本爱情的书,读读,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三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教育。十月革命后,高君宇和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等同学,经常聚集在李大钊那里,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和道路。五四运动时,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的高君宇,是著名的反帝爱国一系列运动的主要骨干。
高君宇石评梅夫妇,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革命真理,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高君宇曾任党的二大代表,中共北方区负责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1923年间,高君宇,邓中夏,恽代英等常来陶然亭参加党的秘密会议。1925年病逝,葬于陶然亭。石评梅(1902年-1928年),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山西省平定人。石评梅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员,为振兴女学,挽救中华危亡,她致力于教育,颇有成就。1922年春末与高君宇相识。石评梅因高君宇的去世悲伤至极,三年后也离开了人间。她的生前好友为了满足她“生前未能与高君宇相依共处,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把她安葬在高君宇墓旁。
半个多世纪以来,高石这一对革命情侣忠贞不渝的爱情已成为佳话,一对痴情恋人,终生未成婚,他们可以称得上是民国时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却感动着我们。他们长眠之处,已成为人们缅怀、凭吊、瞻仰的一处圣地。爱情的魅力,不是以婚姻为标志,一对革命夫妇,谱写的是人间最富诗意的爱情篇章。
我站在墓碑前,仰望着这对为党和革命事业献出宝贵青春和生命的冰雪恋人,久久不愿离开。时光给与他们的很有限,但留下的精神却长存,我站在他们的墓地前,唯有一种心情是崇敬,目光扫过墓地娇艳的迎春花,送给烈士一行别样的巡目礼,但愿有花常相伴,惟愿爱情永不老。
四
离开高石墓,向南穿越竹林,曲径通幽处,与高石墓遥相呼应的高台上的古刹就是慈悲庵了。
据介绍,慈悲庵是创建于元代的古刹,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它山门向东,院内有四个方井小院。庙内西侧的三间敞轩就是陶然亭。这座建筑最初是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修建的,庙的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准提殿、文昌阁、陶然亭等。自清代以来,一直成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墨客聚会游览的地方,至今留下很多诗文作品。在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此进行革命活动,而成为北京的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
“准提宝殿”的楹联是“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想想,这“法雨”当是中国革命的理论了,带给大众的是福祉和顺达。请允许我做这样的解释,这里染着革命的色彩。
由南向西,绕过掩埋烈士的高高的丘冢,迎面矗立的那座庙宇,就是著名的古刹慈悲庵了。山门朝东,沿几十级石阶而上至东门,门前一棵古槐,这就是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事宜,会后在这棵大槐树前合影留念。这棵古槐的主干上悬挂着毛主席与“辅社”在京成员的合影照,当时,27岁的毛泽东,长袍马褂,英姿飒爽。
由山门进入,里面曾经的观音殿、招提宝殿、文昌阁、陶然亭及南北西三厅,据介绍,在1979年经全面修缮后,现已成为革命遗址陈列室了,这里共有五个展室,分别为:李大钊纪念室、五团体会谈纪念室、陶然亭园史陈列室、陶然亭出土文物陈列室,主要介绍陶然亭的历史及革命先辈以陶然亭为活动地点进行的革命活动。
来这里游览观展的游客大多是中老年人,也许是来追寻早年党活动的遗迹,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吧。我随着观展的游人,瞻仰了每一个展室。从展示室的文字介绍里,我知道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这里进行秘密革命活动。
陶然亭这座古刹里,观展党的早期领导人的事迹,一洋溢着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早期党组织,正是在这里秘密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才有了后来的星火燎原,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所以,后人把慈悲庵美称为“人民革命摇篮”。是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可以说弱小无助,是陶然亭辟出一块净土,一面温馨的摇篮,此后诞生的大革命时间,无不与此有关。所以,才有“都门胜地”之誉,这个“胜”不仅仅是风景名胜之意,更是无往而不胜的意思。
五
离开遗址展室,来到西侧紧邻的著名的公园标志性建筑陶然亭。站在观景台上,面向碧波荡漾的湖水,看到湖里的各色游船,让我忽然想起了一百年前嘉兴湖上的那艘红船,那是一艘诞生中国共产党的红船,是一艘启航中国革命的红船。没有这艘红船,哪来的公园里色彩斑斓的游船,哪来的如今我们美好的小康生活,哪有我们的江山如此多娇。
我想起了我笔耕不辍的处女地,江山文学网站,今年是建站第十三周年,我想借这块文学沃土,把我这次陶然亭里红色游的观感和体会,作为一份微薄的礼物,以一名老党员的名义,献给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
出了陶然亭公园,我依然在思索这个名字。想起诗人陆游的两句诗:“吾其去道近,无酒亦陶然。”陶然不在酒,沉厚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写在这所京城心脏里的公园,记载着一代革命者行进的足迹,为今后的游人重踏伟人的脚步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林则徐题写于陶然亭立柱之联,早不存在了,但他毕竟境界不足,想象着“开三径”,却难以拨云见日,创造最美的天地,只能拜佛问禅。真正的革命者,同样足踏陶然亭,却遏云握风,自当风流。
陶然,和乐貌,为了中华民族的繁盛复兴,为了这份平静与和乐,共产党人革命的起点写在这陶然亭公园,是不是历史的安排?亭名与革命的目标如此一致,让我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必然。
陶然亭,红色游。在党东辰百年的时候,我记下这两个字。
原创2021年3月24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