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石头上的往事(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石头上的往事(赏析) ——读《约见石头》有感


作者:张帆小兵 白丁,1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0发表时间:2021-04-01 08:18:32

【流年】石头上的往事(赏析) 散文《约见石头》,是一篇散发着泥土清香、大自然浪漫色彩的好文,该篇文字深深打动了我。所约见的“石头”是位于宣威市偏远贫困山区攀枝嘎村委会一个叫冲子村的地方,当地的村民被四壁峻峭的石头围绕,没有土地耕种,当年的老书记带领村民开山拓土,造出一千多亩土地,改变了生存状态。作家朱华胜老师(笔名山地)常常深入实地考察采访,行走在普通百姓生活里,写下诸多散发着乡村气息的文字。
   初见“攀枝嘎”陌生而独特的名字,我搜索了一下百度,是宣威市辖区下的一处偏僻的村寨,四面环山,山高谷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020年底才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
   阅读过程中,仿佛我也与朱华胜老师一道走进攀枝嘠的冲子村,看到杏花梨花桃红掩映着一栋栋低矮的房屋,吃着苕子摇着尾巴的黄牛,还有石墙角废弃的石碓窝、石磨、石板。我喜欢这幅清秀的山村画卷,被画中小小的灵动所吸引,牛“背上的蝴蝶起起落落,扑扑闪闪。”“一只小狗伸着红舌头舔水,哗啦哗啦响。”我也喜欢那一块块房前屋后的大菜园,小菜园,“大的如屋顶般大,小的如巴掌。”巴掌小的是真的小,所谓“房顶般大”其实也很小。一开始,我以为星星点点的小菜园是有意雕琢的小资情调,露珠粒粒的蔬菜就为展示农村精致的生活,转念想,又觉得农家人远离城镇,留用大块的自留地才合乎情理。顺着文字往下走,我碰到酸楚的东西,这里的“小”不是精致,是珍稀宝贵的意思。原来,小村的秀雅美丽曾经背负过太多的痛楚,那些沉默的石头上流淌过的斑斑泪痕,到如今都还依稀可见。
   冲子村困顿于四壁山石,过去的景象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穷山僻壤的,道路不便,石头上生不出草,庄稼种不出来。可想而知,村民的生活之窘迫,几乎陷入绝境。当然,村民也有别的选择,比如外出谋生,搬迁。可大家都走了,冲子村的根也就断了。以生产队长刘家有为首的冲子村民响应攀枝嘠老书记的号召,选择了最具挑战、最艰辛的一条道路,那就是开山炸石背土。在他的带领下,男人炸山,女人抠土、背土,长年累月,风雨无阻。据记载,整个攀枝嘠硬生生炸开六座山头,用沃土铺灌贫瘠,乱石琢成砾壤,造出一千多亩土地,在寸草不生的石堆上开垦出一个世外桃源。冲子村作为其中的一个自然村,自此有了土地,庄稼长出来了,苍凉的石头山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才在朱华胜老师的笔下看到今天的冲子村,小狗嬉戏,牲畜入圈,花香娇染映红了石墙。诚然,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何其微小。然而,大自然面前,人类的信心磅礴浩瀚。
   艾青有一首小诗《我爱这土地》,讲到如果她是一只鸟,会用嘶哑的喉咙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诗末最后一句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每读到这里,有一股暖流充盈了我的眼眶。这是一位爱国诗人对故土的热恋,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深爱着饱受磨难的母亲那样的情感。朱华胜老师“约会石头”字字句句刻琢着淳朴的农家人对家园无言的深情,攀枝嘎清秀的山寨,勤劳勇敢的村民们创造的奇迹,石头上发生的历历往事如潺潺细流静静流淌。抛落在山谷里的村寨,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磨砺着村民。居住在村子里的人真的苦命,可他们并不顺服于宿命,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有硬骨头的庄稼汉。热血流淌,化为滚烫的汗水滴在砾石上,誓死与命运相拼,这是愚公移山式的现代版的大无畏精神。作品带给了读者反思,今天,我们不开山炸石,更不毁林开荒造地,但是当年他们这种不屈服于命运、勇于生存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的。如今的刘家有老人家已经九十岁高龄,谈及当年为了生存开山时炸断的三根手指头并没有痛苦,他脸上的表情“笑旺旺暖和和的”。那段艰险的岁月早成为了回忆,老人家也因此骄傲了一生。当年,冲子村只有两名共产党员,即刘家有和他的老伴。他们干活总是冲在前面,休息却在最后。散文极富生活地有趣地描绘了他们一家的情况,挂着的腊肉飘着肉香。这是石头里长出来的香,是刘家有与老伴先苦后甜的果实。
   今天的冲子村,依然被石壁环抱在山洼里,一条狭窄的石台阶好似天梯,它挣脱石壁的怀抱往天空的方向伸展出去,仿佛可以直抵云霄。党的政策好了,当地的政府牵头投钱修路、引水、架线,通讯和道路样样便捷,村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寂静的小村平添不少活力。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寨子里都要热闹一番。近几年,游客越来越多,慕名去的游客无不为冲子村的精神所感叹,那些山石上的往事流传开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悉听。我虽遗憾没有得以机会去一趟攀枝嘎,有幸受邀于与石相约的文字,成为“约见石头”的一位读者,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与《约见石头》一样,朱华胜老师不少的作品如《反求》《菌子王》《金色约会》《爸爸》等等都飘着泥土味,能感受到普通人的疼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一次向老师请教,谈到《反求》乡村教师不顾为师的尊严,苦口婆心劝学生返回课堂。我知道故事来源于现实生活,可这样的情节依然令我难以置信。朱老师说当你走近群众这样的境况就不足为奇了。《菌子王》胡金润的讲述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痛失挚爱,生活的种种磨难内化在她的身体里,永远也挣脱不开。她不是不痛,是超离了疼痛。《金色的约会》写的是贵州乐民古银杏树,笔者带我们赴会履约,和他一道穿越古银杏的年轮,走在金光灿灿的时光隧道上,与人格化的银杏树来了一次神往的约会。《爸爸》讲述了一对生活在底层的父女的故事等等。《约见石头》这么感人,便是融入到生活、融入到社会底层、融入到普通百姓家的原因。朱华胜老师的作品可贵之处诸多,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他的创作贴近生活,或者说作品本身即生活。这是我最欠缺的,也是碌碌平庸的我难下功夫花时间费精力做到做好的。老师常常实地考察,面对面采访,这才动笔来灌溉。他的文字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把感情藏蕴在深韵的笔触里,放在老百姓的故事当中,让读者慢慢去品。他讲的道理浅显易懂,哲思纵深辽阔,常有化雨为甘露,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老师也是慈悲的,他的内心充盈着对弱势群体的怜悯,他也是追求唯美的,读他的作品,不知不觉走进到一个神秘独特的精神世界里。
   我从朱华胜老师的《约见石头》获得颇多感触,借此写下一篇浅薄的文字,以此来抒发感受,表达对他的敬重之情。

共 25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学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传承的力量,是一种精神。心怀悲悯,书写生活中的苦难,让苦难中的人看到光明和希望,这便是写作的意义。这篇赏析中可见作者已在朱华胜老师的《约见石头》中已深深感受到这些,可见这篇散文是成功的,是震撼人心的。作者在这篇赏析中进一步分解原文中的精髓,剖析朱华胜老师写作的意图,两心相撞,加深原作中的画面与文字所表达的主题。作者在阐释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是认可朱华胜老师创作的价值。贫瘠的土地地上,四壁环绕的石头山上,约见的不是无奈和心酸,而是一种磅礴浩渺的信心,人定能战胜自然的决心。全文和原作一样饱含深情,字字温暖,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流年推荐阅读!【编辑:清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1-04-01 08:21:06
  问好作者,欢迎入驻流年,您的文章读来亲切,散发着暖意,感谢赐稿流年,期待继续支持流年!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张帆小兵        2021-04-01 23:05:10
  清鸟老师,您好!初次来到流连,与老师们相识,张帆荣幸之至。感谢您为我的小文编辑,清鸟老师编辑的很好。我看到某些地方润了色,有的做了修补,还有的提炼概括了。我认真阅读,细细琢磨,对于我又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感谢您!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4-01 18:11:12
  谢谢张帆,读了,入心,谢谢你的鼓励。
   你的赏析恰好完全诠释了我要表达的思想。是的,也许开山炸石造地这方式今天来看不可取,然当年他们这样做生命得以延续。这种精神却是伟大的,大山精神,石头精神,勇敢精神!
回复2 楼        文友:张帆小兵        2021-04-01 23:44:40
  老师,您要说谢,我就脸红了。该说谢的是我,和跟我一样的读者。您的文笔,思想,写作技巧我都不说了。您深入生活,讲老百姓的故事,在平凡中发现伟大,不辞辛劳笔耕不辍,传递真善美。我想称您为“淘金者”,在我们看来普通的沙土,经您淘洗金光闪闪。您把光亮分享出去,就是我们读到文字。所以我说,该说谢的是我们,您的读者。
3 楼        文友:康心        2021-04-05 11:18:13
  的确,我也和作者一样喜欢山地老师的作品,他的文是生活的真实反应,总能以真实的一个细节触动到你的心灵深处。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