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在水乡听评弹(散文)

精品 【东篱•追】在水乡听评弹(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05.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60发表时间:2021-04-03 06:36:04
摘要:这些年,在外地有过两次听曲看戏的享受,一次是在北京的湖广会馆听传统京剧《苏三起解》,另一次是在周庄的烟雨江南茶屋听评弹。有独享专场的美妙与尊贵感。

【东篱•追】在水乡听评弹(散文)
   一
   在周庄,听三弦与琵琶合奏评弹,那才是一种可得的“高山流水”的雅韵化境。
   在一幅古旧的字画前,设了一方高腿的桌儿,桌上放一本谱子,桌布绣着“高山流水”的美图,无言,却在说,觅一个知音儿。这中国文化深藏于一幅山水之间,实在是欲隐还露的境界。男在左,女居右,前者抱一根大三弦,将三弦特有的鹅黄把柄斜伸得老远,让我不由得把头后倾一些,身体在音乐里摇曳起来,马上有了龙飞凤舞的动感。女的则怀抱一面半旧的琵琶,通身的紫色,外披一袭红色的斗篷,就像燃起了一处层次分明的篝火,好在有一道浅黄的披肩,将这份色彩的组合画上了边界,这才是难得的古色古香的意境,我怀疑仕女现身了。
   我发现了温暖音乐的样子了,他们怀抱着,不仅仅是一种演奏的姿态,还是一种亲切的态度。如果再接到弹三弦拨琵琶人送出的一个交流的眼神,心就难以平静了。
   同桌的客人告诉我,不能随便点曲目,东家早定好了曲子,都是苏州评弹,若遇到客人少了,可以再交十块钱,点一首曲目。我喜欢这不欺生熟,颔首。我这人对曲子不挑剔,只觉得动听,不知弹唱的是什么,也不打紧。就像我喜欢听粤语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万里长城永不倒》我常混淆,不知所出。
   评弹起于苏州,所以有人说听评弹就得去苏州,我觉得起于苏州的评弹,最动听的曲子未必都在苏州,周庄有周庄的韵味儿,尤其是门前一条水,周庄的水韵,将曲子湿润得握一把都湿漉漉。就像我所知的黄梅戏,本发端于黄梅县,可盛行于安徽的安庆。据说,评弹这门艺术,追祖于苏州,揽胜却在周庄。
   茶客告诉我,弹的是《珍珠塔》。我略知这个故事,可听曲的妙在于音乐将故事演绎得和故事一样跌宕有味儿。抱着三弦的男人,原来一袭的长衫,青色的,颇有京剧里小生的做派,脸儿一刀的样子,人瘦如一杆竹。我看看茶盅里的毛尖儿,瘦的茶叶,轻游杯中,也氤氲出清爽的韵致来,与厅堂里的评弹、评弹人,一个滋味。毛尖儿在杯中浮而又沉,就像那评弹的曲调,起伏顿挫,把个听曲品茶人弄得也跟着颠簸起来,如堕雾中,不是迷失,而是曼妙。
  
   二
   这三弦男子呡一口浅茶,说一段故事,“评”在先,也穿插于“弹”其中。我不懂吴侬软语,只喜欢那个俏皮的腔调。袅袅若燕声,亟亟似说山东快书人手中拿着的“鸳鸯板”,柔声里求细微,马上就催生了一段精彩来。跑堂的递来一本《珍珠塔》,打开要弹的一页。
   对这长篇评弹《珍珠塔》,我倒是有些知晓。这是一个亲情故事,光唱词就一万五千句,以这样一种方式说家长里短,儿女私情,还传承百年,实在是一个难解的谜。在吴苏之地,不听这篇评弹的,就像没有吃过苏州名小吃“半紧酵小笼”,那滋味是这样,咬一口包皮儿,那濡黄的汤汁儿,就跑得满口生香。据说这《珍珠塔》若不看看,就不算懂得弹词。也不能说我周庄一听这评弹就是行家,我庆幸的是染得一时杏花雨,粘得衣袖也飘香,已经是时令不弃我了。
   这场豪华的评弹大戏,没有什么公案、侠客、朝堂等传统名戏的曲折多姿的故事,若为了在评弹里寻找一场“拍案惊奇”,那就错了。我曾经略知一位评弹艺人魏含英说,若论《珍珠塔》的情节,几十句弹词就弹完。这话是经验,告诉我们,听评弹在于感受氛围。
   对照剧本,我专心听取那一曲“痛责方卿”,有一组词曰——
   你是见怪姑娘曾冷待/临行立誓在紫薇厅/不得功名你永不临/纵使姑娘欺骗负你……
   动情地抚弄着三弦,将“不得功名”四个字,畅快而急促地呼出,如一发炮弹,轰得前途尘土飞扬一般,急忙刹住轰鸣声,拖腔“你”字,再来三字“永不临”,平仄鲜明,弦儿似断未断,戛然收声。字字出口,若吐若喷,似丹田捧出,却又婉转在喉,等我去取。一般地说,八字唱词,在很多戏种里都无法使用,而评弹却打破了中国古韵格律的局限,以评弹人自度韵律为主,声色俱佳,散行自然,入韵则铿锵,声声若锤,实在是中国民俗音乐里的精粹。
   仔细琢磨那声音儿,款缓之中陡然急切,呵斥的口气却变得在委婉里藏着锋芒。音不在于高昂,音色却抑扬顿挫,是各种戏剧中难以得见难见的,具有开合大度的夸张,但极具分寸感。不在现场,无法产生由衷的佩服,我早把点赞的目光投给了那操三弦的男人。
   那抱着琵琶的女子,一挑弦儿的高音,再续一段弹词,如泣如诉,哀婉急切,似乎将胸中的激愤与无奈都付诸弦儿蹦出。她的年岁虽不能与剧中人物切近,可以第三者的叙述方式,将情感摁压在弹词和故事里,把握适度,抑扬精准,就显得别有感染力了。那深红的旗袍,在我看来也不是甚合这段素雅的剧情的,但周庄听评弹,不是舞台看表演,我把欣赏的精力放在了她的面部表情上,喜怒哀乐相随。在我看来,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满面写着愁苦的词儿,而周庄我所见的琵琶女,却是推云布雨的好手,一抱琵琶,一个女人,一点也不单调。
   尤其让我感兴趣的是那柄三弦儿。三根丝弦,十指缠绕。音色多变,弄出妙音。奏出的音儿,质地饱满,流畅如涓涓溪流;悠扬若春鸟鸣涧,声不飞扬,相聚华美,宛如形状各异的一堆琥珀,耳鼓拥纳着的是晶莹而温润的音质。三弦是中国的传统民乐,刻记着深刻的华夏文化。如此的三根弦儿,以少胜多,将声音演绎得缤纷五彩,斐然华贵,着实让我欣喜一顿,于弹声里,我找到了一些可以理解中国哲学的底色。
  
   三
   从最直观最简单中去抽象,这是中国哲学产生的原始法则。三弦,三根弦儿,三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是多乃至极多的意思,三弦儿,可以演化出万般滋味的,所以,喜怒哀乐,捻捺带擞(琵琶指法),就已经超出了音乐的境界了。就像绘画技艺,中国水墨画之神奇,在于用墨达到了哲学的意境,有人概括为“墨分五彩”,将黑色列为所有缤纷色彩的底色,是七彩(或五彩)里是最生动最丰富的色彩。一滴黑墨,一片七彩,焦浓重淡青,视觉在这样的微变中,层次分明地分布铺展,阴阳明暗,格调清晰,演绎着色彩的生动本色;凹凸远近,凸显着立体的效果;苍翠秀润,于无色中透着多彩;动静巨微,演绎着哲学的微妙。岂止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精神境界的含蓄与彰显。可谓博大精深,空灵飘逸。
   一通三弦声起,正如古诗所描述的,“清歌妙手坐绳床”,颠簸于音乐的起伏中了,马上有了“午夜高楼对明月”的清境神韵。正如大鼓的绝配是铜镲,一抱之中有琵琶,似乎全不管那弹词如何,却又把那弹词的故事和曲调拨弄得入耳走心。我痴痴地看,入神地听。男女的搭配仿佛是会动的雕塑,满屋的音乐成了妙音梵声。我还是想用我们山东人熟知的吕剧音色来描述这场评弹的韵味,圆润如珠,轻妙若飞;高亢时若钢丝腾空,浑厚间似滚雷袭来。委婉里敞着明亮,步韵时不失闲适散漫。
   日渐斜里,夕照打在弹词人的脸上,哦,我知道,他们这是要把时光唱出黄晕的颜色。琵琶声歇,三弦独奏,似乎唱兴不减,操弦的男人将翘起的腿稳稳沉下,一手从三弦的三立柱上速地滑落下来,一个埋头抱住了,起身一躬,将我的情绪也带入了一个小高潮,原来高潮也可以是尾声。一碗水乡的风情茶,还是温热的,不知斟茶几回,不再纠结主人给添杯的水是多少,愿拿这茶再换一段弹词。
   主人早见我意犹未尽,我看看坐着的听客早就散去,不好意思地起身。他按住了我,用周庄的普通话道,我再为你弹几句“生紫烟”。哦,原来这三弦所弹是可长可短,长若《珍珠塔》,短的则若这李白的四句诗。
   哦,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自弹自唱,让我沉浸其中至今。随便一句,我就可以回忆出那评弹的潜滋暗韵来。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拨长音飘荡,是为“飞流”,上手直贯到底,气若游丝地呼出演绎“直下”的妙境,若指尖划过蚕丝锦缎,哪忍刺破的声响。他不是自顾自弹,时不时飞来一眼,邀我的鼓掌。一声在弦,惊叹的美感,直直地滑入我的心底。这评弹,不听则罢,一旦上瘾,人会跟着音乐沉醉不愿醒来。有句话说,万物皆可付三弦。我是个五音不全的人,但不等于说我不喜欢音乐,我想买一根三弦,挂在屋壁上,即使无人评弹,也可唤起我听来的那些飞音流韵。“三千尺”(主人称这则评弹),钻进我的耳鼓,流光飞韵无限拉长的三弦儿啊,如此美妙,我想用手捧住。
  
   四
   坐茶座,听评弹,多半是可以听得懂的土著人,他们可以一声跃起,就来了情绪,沉醉在那个由声音唤出的故事之中,他们舍得一个白天都给了评弹,据说,只有这样,才是眼生彩,耳不俗。我是异乡人,不懂评弹,甚至老半天听不清一个字,但我喜欢沉浸在曲美词暖的意境里。台上没有一个走动的动作,也可千军万马驰骋南北,不见扮演的主人公,也感受到他们的孤寂愤恨,听者也可涕泗纵横。慢慢琢磨这三弦上的评弹,我觉得只有一个词可以道尽其妙趣,即“从容”,弹奏的人,娴静;故事情节,缠绵;场所的氛围,沉静;一壶茶慢品,缓缓地听着时光之滋润,无以伦比。将时光和韵律谱成从容的调门,容不得急躁,我觉得就是内急,能忍则忍,不忙解决。
   我亏得走进这周庄老屋,假如没有这三弦的回音余韵,我踏步周庄的青苔覆没的河岸,留声于粉墙夹住的胡同,都会少一种“侬软”铺底的风情蜜意。
   这三弦,于往昔,曾经是自乐自娱的玩意。一山半红的大门里,半院子是绿茸茸的细草蔓藤,在一段低矮的砖墙下,闪着弹三弦人的影子,消磨着时间,时光并不能在三弦的俏声美意里增色。如今,三弦人端坐于百年屋舍,看门前河中画舫往来,数着绿男红女走过,用茶和曲换来生活的用度。如此的对比,无需说出结论,他们的三弦更喜欢编写当下时代的旋律,时唱时新,主人给我的戏本上就有近年编写的弹词《四季周庄》。
   看“烟雨江南”的楹联,“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如是烟”,这哪里是写如梦如烟的江南自然风光,分明是给评弹茶座确定了主题乐韵,用来概括评弹的特色也再合适不过。
   这一次,游完周庄,没有带苏绣礼品,没有带蚕丝衣裤,只带了一把三弦。
   我已经学会了“三千尺”,还学会了怀抱、低眉,摇头,与听客目接。我知道这些都是形似的范畴,这般痴情,距离神似,还会远么?
   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音乐,原来是用来生活的,或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或缺。如果我们想,一旦日子里没有了音乐,怎么样?起码周庄人会觉得少了三弦是很不自在的。
  
   2021年4月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0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怀才老师写在周庄听评弹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评弹,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评”在先,穿插于弹。弹词采用两人说唱,一人持三弦,一人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是中国民俗音乐的精粹。怀才老师在周庄听了《珍珠塔》和《望庐山瀑布》,前者是一个亲情故事,后者是李白的诗。老师用优美细腻的文字描写了弹奏人的外表、衣着、表情,以及弹词的内容、音质的特点和评弹的韵味,对评弹这种艺术做了精妙的概括:曲美词暖的意境,从容的妙趣,弹奏人的娴静,故事情节的缠绵和沉静的氛围。同时老师对三弦这种乐器的音质、文化内涵和在时代变迁中的功能变化做了细致的铺墨。对三弦中的三做了深刻的解读,联想到中国水墨画中的墨,它们有相似的哲学意味和文化气息;把三弦的音质形容为涓涓溪流、春鸟鸣涧;听三弦的感觉是“清歌妙手坐说床”“午夜高楼对明月”,表达了对三弦的喜爱,体现了老师超凡脱俗的情趣。老师把评弹的韵味形容为“山东吕剧音色,高亢若钢丝腾空;浑厚似滚雷袭来;圆润如珠,轻妙若飞……”生动传神的刻画,丰富敏锐的感觉让人拍案叫绝,由此可见老师深厚的音乐修养。本文笔调从容,辞采飞扬,笔势纵横,有感性的领悟,更有知性的抒写。文章流淌着一种浓郁的文化意蕴,深刻的表达了对评弹的喜爱之情。力荐品读,感受评弹的美妙和水乡的韵味。【东篱编辑:明月梅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0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4-03 06:42:48
  怀才老师此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如此韶味的文章不多见呀。把评弹写得如此美妙,让人真想去水乡听一曲。您说您不懂音乐,我说您懂的。感谢老师赐稿。问候老师。创作辛苦,春安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3 08:38:05
  谢谢梅花老师精美编辑和按语。水乡声韵,也是游览的要素,我不大懂得音乐,于苏州评弹,更是门外汉,但正如我强词夺理所言的,在于氛围吧,那一幕,那个三弦,那个琵琶,那盏差,都是令我难以忘记的,足够了,一场听曲,曲传至今,10块钱花得值了啊。问候梅花老师辛苦了,谨祝笔健,期待佳作。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4-03 08:03:44
  文笔有神韵,对音乐之解读、描写之深厚,展现了老师极高的音乐素养,文章笔力让人望尘莫及!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3 08:39:51
  音乐素养啊,我可没有啊,只是喜欢,就怕明白人看了说其中的描写是不对,我惶恐啊。但有一点我自负,我享受过,无论对错,给我的濡染都是美的。谢谢鸿雁老师美评,遥握,期待佳作。
3 楼        文友:篱边小筑        2021-04-03 08:23:36
  新鲜!评弹这艺术享受,我第一次听怀才老师娓娓道来。看怀才老师写评弹写得引人入胜,我也遐想连篇。周庄的三弦啊,总有一天,我会去带一把回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3 08:41:14
  我想小筑老师的音乐天赋应该是最好的,一定去感受一下这门艺术,一般的剧种在电视上出现很多,而评弹则难得一见的。谢谢小筑老师美评,遥握,祝你周庄一行收获甚丰。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4-03 09:02:56
  写得好,写得妙!生动具体,富有韵味,读罢,如临其境,如闻其音!老师还说自己不懂音乐,谁信呢?谁有这么高的音乐素养,包括你写的文章,谁有这么高的艺术造诣?太棒了,点赞,遥握问好!谨祝愉快,一切安好!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3 09:12:26
  只是喜欢那种氛围,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是看热闹的人,并非懂得,更不内行。谢谢湘莉老师美评,总是将军,惶恐极了。遥握,问安,请安。
5 楼        文友:篱边小筑        2021-04-03 09:03:11
  我是非常热爱音乐,但也很狭隘,只懂广东音乐和港台流行音乐。对于古典的音乐,我正如老师说,喜欢听,喜欢氛围,喜欢高山流水的关妙。但不懂演奏,遗憾呢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3 09:11:06
  读你的大石的夜,那就是一支夜曲啊,写得摇曳多姿,音乐感满满的。谢谢小筑老师再度留评。遥握。
6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4-03 14:58:50
  一篇普通的文,不普通,是因为细。“细”作文,在于心。我在耳边听铿锵之声的来源,其实是心底有声。写不细,是心未入静,没有把要听的放的心中。一曲音入我心,我自灿然,有声于耳边流过,永远不懂其韵。我们的耳与眼,听到了看到了,未必就真的领会到了。世间万物,其实就在于领悟。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3 15:42:39
  孤独老师好,你说得很对,很多声音行走于耳畔,未必我们领会,未必我们懂得。世界上很多我们熟悉的,却又是陌生的,文学,或者说散文,就是揭示这些真相,渗透进骨子里,体会其韵味与妙处。谢谢孤独老师点评,遥握,期待你的佳作。
7 楼        文友:东辰        2021-04-03 16:23:49
  好文!怀才老师文起东西南北,横扫四面八方。字句学问深深,评弹我也爱听,多于对唱,字韵别类,登得上大雅之堂。此文对一切考究颇深,使我们眼前开矿,如音音评弹穿过周庄向江山美苑发来。欣赏。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3 17:13:54
  初次接触评弹这种文学样式,只是粗浅的理解,见笑了啊。谢谢东辰老师点评鼓励,问候东辰老师春好。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4-03 18:13:57
  怀才老师集文学、美术、音乐之大成。一次周庄行,于水乡情韵里静听评弹,那琵琶、那三弦琴合奏出的旋律,演绎着那么绵长的故事,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缠绵,时而澎湃激昂,时而如诉如泣。那演奏者的神态、气质、目光融入故事的情境,再传达给听众,是那么富有感染力、穿透力。如此炉火纯青的评弹艺术,如此深入人心的表演,让怀才老师听得如痴如醉,遐思翩然。懂了,爱了,醉了,是懂艺术之人达到的一种曼妙的臻境。厉害了,赞怀才老师对音乐如此通透的领悟力,并用如此有情致的文字抒写出,进而浸润我们读者的心灵,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妙哉!大赞才思,问候老师晚上好,春祺万顺!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3 18:18:52
  罗老师谬赞了啊。怀才觉得,品音乐,是一种生活状态而已,深浅都无所谓,关键是有兴致。周庄人,可以把大把的工夫撂在茶馆里,乐室里,我想这是一种爱,我们听着听着可能就厌倦了,够了,少了情调,没有了耐性,修身养性的是音乐,无论深浅,有时间就听听,是为上乘。不是剧种有高雅低俗分。谢谢罗老师拨冗点评,辛苦了,遥握,问候春好。
9 楼        文友:好运你我        2021-04-10 12:46:56
  在周庄听评弹,全身心陶醉于音乐与文化之大美!牟老师这篇美文,文笔从容舒缓娓娓道来,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地聆听和感受了评弹的弹唱与音韵之精彩妙趣,并对这一中华民俗音乐精粹有了多角度的认知,确是一种诗情画意般的艺术享受。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10 14:40:20
  谢谢好运老师留墨。记下曾经感受音乐美的过程,留住曾经的声音。我喜欢坐听那些小唱和民间的文艺,觉得生动,更觉得淳朴。所以就记下了。期待好运老师的佳作,遥握。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