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荷浜(散文)

精品 【东篱•追】荷浜(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7.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43发表时间:2021-04-06 06:29:13
摘要:故乡的梦,始终是一个温暖的头脑沙龙。梦牵引着我找故乡一处最美的地方,将曾经的时光重新涂抹上色彩,在梦境里可不怕画面被岁月打磨得无色,梦可以不断修复着。那日去看荣成八大荷塘,夜梦中,我回到了老家的荷浜,与荷花起舞,我梦见自己扯住了荷花的舞裙。

【东篱•追】荷浜(散文)
   少年时的家乡荷浜,始终成为我的梦之境。唯有荷花开成梦,惹我惊听五更风。
  
   一
   地属北方的胶东半岛很少荷花,我上小学时,老师描绘“荷塘”的样子,令我神痴心醉,而且还出示了一幅荷花图,老师就像在荷花里穿行,只是觉得他有点笨拙,不适合进塘采荷,采荷的应该是女子。我们孩子私下谈论,要给老师扎一个筏子最好。
   美是可以让人发生美妙联想的,老师告诉我们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们对自己在打麦场上用扫帚捕获蜻蜓的举动立刻感到羞愧了,这么美的灵动图画,怎么可以破坏呢,捕蜻蜓等于是暴殄天物。
   认识荷叶,跟一个小女孩有关。那日,老街上响起了童声,吆喝着,“卖绿伞喽”,“卖粽包喽”,这吆喝就引起人的猜想,老街的女人都跑出来买,大的5分钱一叶,小的就2分钱。那荷叶晒个半干,顶在头顶可做伞,捧在手心可包粽。后来听大人说,这是赤山集的荷花湾的叶,硕大饱满,端午节包“方舟”粽子,吃起来带劲,稻米浸渍了荷香,爱不释口。
   我跟着母亲去赶集,特别央求母亲领我再走三里地去看荷。那时我就琢磨“湾”和“塘”,前者太土气,后者才有味,湾小而塘大,可记得“半亩方塘一鉴开”的塘也就半亩,说不清的,不过赤山集的荷花湾还没有半亩,也不再为了两个字而纠缠了。
   四周是垂柳,把个荷湾包裹得密不透风。圆圆的大荷叶,若一把把撑开的碧绿的伞,荷叶上捧着晶莹的露珠,沿湾巡视,轻声细步,唯恐震落了水珠。荷湾秀珍,荷叶挨挨挤挤,我觉得这湾比我们的河好,不然怎么都跑这里挨挤凑热闹呢。荷叶的香,习习入鼻,忍不住深嗅,母亲懂得,说荷叶香最着味,包什么都“当意”(满意)。“搬来我们家吧!”我仰头求母亲,母亲抚摸着我的头,笑道,傻小子,是个好主意。
   果然,第二年,我们老家的东河浜就零星地出现了绿荷。第三年,东河浜就改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荷浜”。原来邻居六母的女儿就嫁给了赤山村,跟队上一说,便进荷塘抠出几根藕,回来插在了东河那片浅水河滩上,于是我们与荷有缘。
  
   二
   这片河浜的荷渐渐滋生繁殖起来,虽看不出规模,但那水荷似乎懂得来之不易,得河浜之利,开始疯长。似乎荷花也很养水,河水也逡巡而来,与这些荷相戏,鱼儿也喜欢躲藏于荷叶之下,我们孩子曾坐在岸边研究,认为鱼儿属于荷叶,是闻香而至,也发生过争论,认为鱼儿寂寞,在荷下可以与映照在水中摇曳的叶子捉迷藏,总之,我们得到了赏荷之趣。后来读《庄子》,看到惠子的疑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必庄子反驳,我也可以回答他的疑问,心向鱼儿就懂得了鱼之乐。河岸的垂柳摆动着柔枝,调皮地伸进河中,抽打着花叶,搅动着荷叶之下的流水,柳枝和荷叶玩耍起来,寂寞远离了荷叶,荷叶就释放出美感来,朝有露珠滚荷叶,午有灿阳抚荷心,晚得熏风舞荷裙,荷花给这道没有可人风景的小河平添了妩媚和生动,那时,我们的“游乐场”就设在河边。原来扔石子打水漂的游戏都收敛了,生怕打碎了荷叶。我们开始扎纸船的游戏,小小的纸船儿,借着微风,摇摇晃晃地穿行于荷下的柔水,我们还抓来蚂蚱,弄死,绑在纸船的一端,鱼儿看见了美食,就争相爬船,其实鱼儿是为了觅食,有时候鱼儿咬住了蚂蚱,弄翻了船儿,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快乐不需特别的项目,那时,随便一个想法,都可以成为最让人快乐的游戏。
   有了菏浜,老街的女人濯菜洗衣更频繁了,尤其的荷叶葱茏绽出荷花时,就是下着细雨,也有人摘一片荷叶顶在头上继续洗衣。滑滑的青石板,斜伸到河中,这些石头很听话,几乎一个姿势,是倾身于河的样子,仿佛给这处河浜镶上一条美丽的项链,若谁动了一块石头,我们发现了会马上搬来一块补上,因为我们喜欢摇晃着走在这些石头上,来个“水上飞”,围着赏荷。
   自从有了荷花占满河浜,母亲似乎也喜欢洗衣服了,的确,她说,摘一片荷叶,沾湿了,往头上一顶,日晒不着,还可闻到荷叶的香。酷热的三伏天,似乎河荷有着解暑的功能,太阳不那么炙烤了,绿色吸纳了热量。荷叶深处不时窜出一尾小花鱼或者小鲫鱼,泼刺的水声,将洗衣的女人吓一跳,惹得她们转身,掬一抔水泼向荷叶,其实,她们是在和小鱼儿游玩,多一份互相亲昵的雅趣。那时,生活贫穷,女人们到河中洗衣,聊着家常,欢声笑语响彻小河,也给了微动的荷叶,没有一个女人哭诉什么日子的难,家务事的烦。尤其是明月在河中荡漾的夜晚,清风习习,卸去外衣,扑腾扑腾地撩着水花,而且还故意将河水泼向荷叶,仿佛一阵急雨掠过,或沙沙作响,或噗噗如雨打芭蕉,声音的韵致,也是日子里快乐的元素。现在想来,即使是再怎么贫穷落后,我的乡邻也不乏审美的能力,她们将夜色里的“荷声”演绎得胜过“绕梁”。
   有人说,快乐的画面储存在记忆里,永远是一张不褪色的老照片,回忆往往排斥负面的东西,可能这是我们血液之中的快乐因子具有加工筛选的功能吧。
  
   三
   荷叶在江南算不上什么稀罕之物,凡有水塘,皆可插藕长荷。而在北方,少雨缺水,加上温度低,荷花不易成活,能够养荷也算是一个情调了。等荷浜的莲蓬熟了,我们会挽起裤脚下河去采摘,回来忘不了分给老街的邻居,母亲喜欢把莲子放在向日葵或西葫芦种一起炒着吃,间插吃一枚莲子,是沁人心扉的香,让吃瓜子也有了品位。母亲喜欢“杂炒”,从来都不能少了莲子,母亲说吃莲子可败火。在我老家,包粽子用芦苇叶,包高粱米用玉米筒,各有味道。自从有了荷叶,老街的女人就做出了“方舟”粽子,无论是包裹稻米还是高粱米,或是黄黍米,铺上一叶荷叶,抓一把米,放一个大枣,包一个方方正正的船儿,外边用稻草五花大绑一番。日子好点了,米里再包几粒猪肉丁,吃起来更带劲,母亲说肉腥最吸荷香,仔细品味,清馥爽口,若牡丹释香。又似玫瑰味道,直挑味蕾。荷香与米香的结合,酿造出一种崭新的香味。母亲吃着荷叶包裹的粽子,体会更深。她说,就像性子不一样的人凑一起干活,你说他笑,什么话都说,什么腔都有,更开心。我觉得母亲用自己劳动的例子还形容“荷粽”的芳香,味道纯正,滋味沉厚。多年来我一直觉得没有一种形容可以超越母亲的类比。
   上游的河水,遇到大雨季,会拥抱着从荷浜不远处的“九大桥”窜出,若脱缰之野马,放飞之鹰隼,咆哮着,呼啸着,冲刷着河岸,那片河岸没有筋骨,都是肥沃的好泥土,经不住大水的冲撞,我们最担心的是那些刚刚成为一片风景的荷浜,碧绿的荷叶无存,娇红的荷花随水,我们等洪水退去,马上挽着裤管下水摸藕根,果然还在,我们奔走相告,期待明年荷花如锦,荷叶如翠。
   美,是无法摧毁的,可以撕裂,但不能席卷而去。也是在那时,我对于美有了一种疼爱之情,不忍任何人和物去败坏。似水的柔情,不啻专属南国,我固执地认为,荷是可以培养柔情的物种。我曾听了一节审美课,主讲人说,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缺乏审美学教育。我想,这个说法不一定对,审美情怀,从来都不是靠教育得到的,靠的是一个人的自觉,所以,唤起审美觉醒,增强审美意识,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建设那些美景的根本意义。使风景从好看,到入心,完成风景旅游的过程,而不是去破坏这个过程。美不是真理,而是为了动心。
   绕村的河流本如一道百折奔突的闪电,可流至下游的荷浜,突然变得宽阔起来,就像一尾蟒蛇吃了不能消化的动物,肚子涨成了一个球,荷浜真的变成了荷塘,北山的泉溪也汇入荷塘,水质清冽甘美,每至夏日,我们就喜欢到荷浜处爬柳树,捉蝉,看看下面的荷塘,真的想一跃而下,只是荷浜太浅,不然我们会练习跳水的,染一身的荷香。
   我们还发现,这些荷花会净化河水。若遇到枯水期,水流舒缓,鸭子啄河底淤泥,会搅浑河水,而自从有了这片长达百米的荷浜,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鸭子游弋其间,也自觉惬意,也不去扎猛子啄根了,变得很守规矩,六母说,鸭子也懂得赏花美。我说,碧荷堪眠鸭,疏雨响绿钵。说真的,那时因有了这片承载着唯美的荷浜而生出诗意,六母的大女儿,我称“英姐”,也是老师,办校板报还特意问我要荷花诗,心中怕写不好而忐忑,也因有老师索稿而沾沾自喜,很想告诉同学,那些荷诗出自我之手,也怨恨老师没有写上诗的作者。
   我外出上学放假,还特别跑到河浜赏荷。那时正准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备课,我居然投入地巡河而背诵这篇文章,最得意的是平平仄仄地读“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很想把这“西洲曲”改成“荷浜曲”,说真的,我是个害羞的人,要做教师了,要登台讲课,克服胆怯心理,勇敢面对学生,我要感谢这片荷花,我把那些娇艳欲醉的荷花当作了听我讲课的学生,微风拂过,荷花摇曳,那是给我讲课的认可。微风窸窣,掠过荷下的河水,那是一片激励我的掌声。在一所中学实习结束,老师要我谈谈讲课的体会,我说出这一段,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是啊,一个唇齿愚钝的人,可以轻松驾驭诗意的文字,实在是惊人眼球。
  
   四
   时光荏苒,往事如云,五十年,我再没有去看那片荷浜,我想让少年时的荷花梦依然定格在那最美的画面上。满浜碧荷,玉绿葳蕤,含羞的荷花,宛若儿时和我朝夕相处的女孩,那时,没有为她们扎一纸船儿,最喜欢看她们失望的目光,直到她们告状到我母亲那,母亲说不出要怜香惜玉的词儿,只说,那些女孩的美就像荷花,将来会结一朵大大的莲蓬。不懂得这些话的含义,现在想想,更觉羞赧了。
   想起那片荷浜,就想起母亲了,她喜欢拎着沉甸甸的柳条篓子,腋下夹着一根棒槌,默默地走向荷浜,我耳畔仿佛听到母亲浣衣的说笑声,槌衣的击打声。
   这些,都入了我的梦,母亲身穿的是素色的衣服,可我的梦中看见的是艳丽的色彩,是潋滟的水波?还是绰约的荷花?
   长长的荷浜,灼灼的荷花,栩栩的荷叶,历历的荷景,构筑起我的一段充满意境的浮梦。
  
   2021年4月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9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深情回忆故乡的散文。故乡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的精神家园,此篇作品作者用深情的笔墨回顾了家乡的荷浜。眼光独特而细腻,情感丰沛而多情,手法质朴而老到。“我”从老师课堂上认识荷花,对荷发生了美感。“我”和母亲上集市,听到小女孩吆喝卖荷叶,从那时,“我”真正认识荷叶,“我”央求母亲带自己多走出几里地赏荷,求母亲移荷到老家的东河浜。第二年,河浜就零星出现了绿荷,第三年东河就改名叫“荷浜”。此处用笔巧妙,虽然没有描写荷花生长的过程,仅用“改名”二字,足已绘就了“荷叶田田”之景。这片荷给了这道没有可人风景的小河平添了妩媚和生动。“我们”小孩在此得到了趣味,我们的“游乐场”就设在河边,快乐无需特别的项目,随便一个想法,都可以成为最让人快乐的游戏。有了菏浜,老街的女人濯菜洗衣更频繁了,头顶荷叶,洗衣,戏鱼,拉家常,欢笑。母亲喜欢“杂炒”,从来都不能少了莲子,自从有了荷叶,老街女人就做出了“方舟”粽子。遇河水暴涨,荷叶荷花全冲走,可留下了藕根,让“我们”期待来年荷花如绵、荷叶如翠……文中蓬蓬勃勃充满活力的文字如流淌着一幅幅美景,点亮着读者的眼睛,表达了作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与深深怀念之情。作者把文字、情感、思想严丝合缝地糅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中享受到了“荷叶田田,鱼戏荷叶间”的诗意美景,令人感受到了乡韵、乡情的美好生活。还有那童真童趣的画面充满了生动和活力,仿佛在眼前跃动,有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文章写得真实感人,取材丰富,文字生动,辞意从容且清新隽永,可谓是有着较高品位的匠心之作,力荐品读,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06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4-06 06:35:53
  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文章可不少,但我觉得怀才老师此篇《荷浜》,有着艳压群芳之势,不信来读!感谢怀才老师为我们呈现一篇又一篇的美文,辛苦了!遥握问好,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6 07:19:14
  谢谢湘莉老师的过誉,谢谢鼓励。辛苦了。家乡的荷浜,可能在南国根本就数不上是风景,但在一个山村,绝对是一个可以让我魂牵梦绕的风景,以至于看很多的荷塘,都觉得赶不上我们老家的荷浜,这个情绪还产生在我去北京大学校园看未名湖的荷花时,其实,这种情绪是不对的,不可否定精美的荷塘,只是小村的孩子,眼界局促了啊。写出荷浜的美,以慰我思乡的情结吧。有梦的时候,我不能放走美梦。谢谢湘莉老师精心润编。遥握。
2 楼        文友:篱边小筑        2021-04-06 07:04:37
  怀才老师的巜荷浜》,让我走入了夏日荷梦。荷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野生的、圈养的,到六七月便风情万种,煞是好看。老师的荷浜,荷与情交融,儿时的味道,扎纸船的喜悦,读来心里雀跃不已。哈哈,我虽为女生,但我会扎纸船,我扎的纸船在荷塘里经常被青蛙跳翻了。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6 07:15:08
  小筑老师在南方,看荷太容易了,我们北方,在贫穷的日子里,连人都不好养活,没有谁有心思去养荷的啊。我遇到的这段“荷事”真的很美,所以藏于心底半世了,一想就轻易唤出那些美的画面。扎纸船,放纸船,很有意思,那时觉得纸张金贵,不舍得,所以就不给女孩了。心中藏着自私的心思啊。贫穷,影响我们讨好女孩子的情调了。肯定女孩不会记恨这些,现在写出来,让她们见笑了啊。谢谢小筑老师美评,遥握,期待佳作。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4-06 09:04:39
  怀才老师的散文是唯美的,老师笔下的故事是动人的,而老师儿时的回忆是梦幻多彩的。读老师的《荷浜》文,仿佛在看一部吸引眼球的童话,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视觉感受。孩子们在荷浜里嬉戏,女人的洗衣唠家常的爽朗的笑声,荷花的娇艳,莲子的美味,母亲的“杂炒”都源于这诱人的荷浜。儿时的美好,都在这荷浜里呈现出来。很美,没得有些出格。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6 13:28:48
  心中的美评命中了我的心。杂炒的确很美,吃起来有滋味,而且使用海沙杂炒,将咸味融入被炒物,自然的鲜味,想想舌尖都忍不住地动。那时,老家炒花生也是用海沙,所以吃起来不够,当然,母亲炒的格外好吃啊。那时的情感只有在荷浜才宣泄,似乎少年的情绪都被荷浜美景收服了,乖乖的,孩子时候的男男女女,是拘谨的,但也是自然的,回忆起来,很多细节充满诗意,暖心得很。谢谢习之老师美评鼓励,遥握,问候春好。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4-06 09:06:09
  我起初认识荷花也是在小学课本里,记得是《王冕学画》这一课吧。说句实话,那一堂课我真的认真听了。后来学校不远处的一块方塘里有了荷花,只要一下课,我就跑过去看,心里反复与书上的荷花比对,但还是不敢确定就是荷花。有一次被荷花主人看见了,严厉批评我,说我不好好在教室呆着,跑到塘边干嘛?那时我心里好苦恼呀。哈哈,后来把这事跟妈妈讲了,妈妈二话没说,跑去向荷花主人索要了两蔸荷花。我清楚记得,是连着荷花荷叶荷藕还有塘泥一起挖过来的,种在了我家门口的池塘里。从此,我与荷花相伴。我觉得女孩子对美的东西更充满向往与渴求,没想到怀才老师比女孩子那份渴求美的心理更加强烈,还要求母亲陪着走出好几里地去看荷花,怀才老师肯定是“花仙子”投的胎,哈哈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6 13:31:58
  但愿是花仙子投胎而生的啊,那时没有什么美景,景色放出淳朴,一河的荷花,是劳动者的背景。我们学的课文,似乎不记得还有这样一课,就是那些老旧的课文,如司马光打破缸,想不起还有那么美的荷花文,老师给我们将荷花,我用一张挂图的,那时觉得好奢侈的,仿佛老师也在图画中游,所以才有那样的议论。谢谢湘莉老师再度美评,遥握。
5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1-04-06 09:20:33
  荷浜,荷花,荷叶,荷景,构筑起怀才老师充满诗意的浮梦,构筑起关于荷的超压群芳的美文!超赞!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6 13:20:42
  谢谢东风老师美评。当年的荷浜,是安放我的梦的地方,所以美,让美驻留我们的脑海,生活不能没有美。遥握,谨祝东风老师春好!
6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4-06 12:47:40
  怀才老师此文,勾起我对荷花的思念。荷花美而不妖,艳而不俗,是可以惊艳时光的。顶着荷叶,在细雨中洗衣,看荷花盛开,老师故乡的女人好有情致呀。荷叶、荷花的清香,如水一般可以抹去心灵的尘埃,可以让人忘记生活的艰难。荷花盛开是一种美,枯荷的美又别有意境和诗意了。读老师的文章,总有一种岁月静好之感,喜欢。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6 13:22:46
  谢谢明月老师美评。荷浜安放了我的一个梦,梦是美的。当年那些荷浜浣衣取乐的情境依然在目,不舍失去,用文字以记,温暖我们的心。我很喜欢读明月老师的美文,总是那么走心,期待你的佳作。遥握,问候春好!
7 楼        文友:东辰        2021-04-06 13:09:42
  老师文一向如一朵美丽的罂粟。荷浜连慈母,文如其声,荷现当初母之慈,一朵一藕建成了别苑秀荷塘。荷浜是梦中母亲一幅长卷,各种吃食香甜随着绿叶伞起荷香席卷而来,好文温得人心醉醉,几欲几梦复回返去,牵魂味品香溢。美文抵过一首美歌,馨满全心。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6 13:24:11
  荷浜是一幅画,一幅上河图一般,在游子的心中,唯美的。荷浜装满了乡愁,写着亲情。谢谢东辰老师美评,遥握,期待你的佳作。
8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4-06 13:55:55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到“浜”这个字,是那个著名的京剧《沙家浜》,荷为浜,真的好新鲜。文字鲜活,人物与荷的相融,是最深的印象。真的是情景交融的好文!给老师一个大大的赞!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6 13:58:36
  老家人,土话说河浜子,自从有了荷花,改名“荷浜”。那时唱沙家浜选段,知道这个字,感觉就是水边。一个字,勾起了识字史,有意思啊。谢谢孤独老师留墨。遥握,问候春好!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4-06 16:02:05
  荷浜,长满了荷,开满了荷花,挨挨挤挤的是荷叶,娉婷有致的是荷花。一湾水,滋养着一处荷景;一份情,给了婉约动人的水精灵。荷之美,在于不染俗尘,香息浮动,荡涤灵魂。怀才老师的少年青春时代的故事结了荷缘,打上了荷的印记,渲染了荷的底色,铺陈着荷的故事,怀念着有荷一般通透雅致温婉的母亲,还有亲切如许的乡邻……乡愁、乡情、母爱、荷姿情韵……满满的回忆,美好纷至沓来!不可多得的好文,大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下午好!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6 16:07:26
  正如罗老师所言,荷花给了我柔情善良的教育,这些教育意义不是写在荷叶上,而是她的美不断濡染着我的心。半世了,再想起那荷浜的荷花,心潮还是澎湃的,一幅幅老去的画面重新本来,温暖着我的情绪,写出来共享,但愿可以给读文的朋友以好感。谢谢老师拨冗美评鼓励,问候罗老师春好,更期待罗老师的佳作。
10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4-07 07:14:51
  又是一篇极品好文,品了好多遍,正如朱自清写得那般美,正是现代版的《荷塘月色》。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07 07:31:13
  谢谢鸿雁老师美评,谬赞了,实录当年的风景和顽皮事。辛苦了,期待鸿雁老师的佳作。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