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摆渡】婆婆的灵与肉(小说)

编辑推荐 【摆渡】婆婆的灵与肉(小说)


作者:细数花落 白丁,4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14发表时间:2021-04-06 21:12:57

【摆渡】婆婆的灵与肉(小说)
   张秀琴是刚到城里来给儿媳妇伺候月子和看顾孙子的。
   这套买了几年的房子,其实并没有了来过几次。在八楼,一间比较考究的客厅,沙发环绕着一般的桌子,桌子上的花纹很精致,带有浅蓝色的感觉,地毯是浅灰色的。而在那儿,在那农村的房子,都是青色的水泥,踩在客厅的地毯上,就像忽然升到云端一样,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再加上儿子手里十分讲究的茶具里缓缓流出的带着热气和浅浅的颜色的茶,沏了一遍还有一遍,好似有一股淡淡的茶香飘浮,使眼前的一切就更如不可捉摸的幻觉了。可是,儿子喝的还是那种印着茗茶的茶叶,这种茶叶在家里也有,经常闻到的、香醇的茶香,这又从嗅觉上证实了这不是梦,而是的的确确的现实。
   “妈,坐。”儿子挥着手。五年前他在医学大学毕业,取得学士学位以后,就在城里工作,现在,他稳定下来,前年年底也结了婚,娶了城里的姑娘,如今穿着短袖和短裤,盘腿坐在沙发上。“妈,你住左边那间卧室吧。”卧室里的陈设很简单和儿子的衣着一样,但是也使她感到莫名的不自在,有些压抑。她想,这也是我们家,都是一样的。
   儿子很不错,也孝顺。虽然住在城里,工作也忙,但是总是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家看看,带着儿媳妇一起,虽然不在家住,但是能回家看看就很难得了。儿媳妇开朗大方,性格很好,也不娇气,去年年底怀孕了,都很圆满了。
   现在,经过了八个多月,张秀琴终于上来城里要在这儿住下了。这件事情是一定的,毫无悬念的,她也并没有害怕什么,毕竟这是一个“常识”和“习惯”了:现在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在城里工作,在城里买房结婚,等有了孩子,一直待在老家的婆婆就要上来伺候月子并且看顾孩子,至于公公就还在老家,一个人。加上自己也是一个小学老师,在家生活得也很不错,所以感觉没有多大的害怕,但是还是有些不安,不自在,不安心,以致她从进门到现在很不适应,都不能完全放松的坐在沙发上,和儿子儿媳妇说说话。刚刚,儿子去拿杯子的时候,有不同的的杯子倒挂在那儿,玻璃的,陶瓷的,平底的,圆底的,矮的高的,还有高脚杯。她是和丈夫老孙一起开车上来的,老孙是一名村医,也很忙,加上不想给儿子增添负担,不住在这。她挎的深蓝色皮包放在了自己要住的房间床头,还有几个袋子,是自己的换洗衣服,还有从家里带上来的鸡蛋和艾叶。丈夫特意嘱咐她,多带了些钱。
   儿子很像母亲,连脾气都是一样的温和。但是儿子皮肤白,母亲倒是黄色,带些黑,那是大太阳出去干活晒得,人也显得有些憔悴。儿子倒是很“休闲”,在家很散漫,但是儿媳妇光是要戴的耳环就有一个大礼盒来装。儿子虽然也还年轻,但是肚子鼓起来了,确实是发胖了。
  
   二
   晚上先去超市买菜,吃完饭后,儿媳要出去走走。“妈,到时候,你可以在这里和她们一起跳舞。”儿媳看着正在跳舞的人兴致勃勃地说。她看看正在跳舞的人,跳的好像不像是广场舞,倒像是在锻炼一样。儿媳很高兴,说这是健美操。一大片空地上,一群人,一排一排一起跟着音乐跳着健美操,伸展,扭腰,抬腿,有些还带着水杯,要喝口水。要是他们都在农村,白天下地干活就锻炼了,晚上也没有精力出来跳健美操了。
   要是,在家的话,现在大概吃完饭,外面没有这么大的声音,都很安静,搬个凳子坐在家门口,不多大一会儿,就有三四个,四五个邻居也是亲朋的坐在一起,吹着凉风,聊着天儿。背靠在椅子上,在那一片黑夜下,在路边白色亮着的路灯边,听着树枝来回唰唰和树叶哗哗的声音,享受着凉风,那该有多好……
   可音乐还在响,儿媳说等生完孩子就天天过来跳舞减肥。
   “妈,你去跳一会儿吗?”忽然,她听见儿媳在旁边问她。她回过头看着
   “不去了吧,不会跳。”她笑着说。她会下地,会种菜,会养鸡,会教小孩子,还会给人看病抓药……但是她不会跳舞,跳健美操。
   “没关系,到时候学学就会了,那你俩就可以一起跳。”儿子笑着对儿媳说。
   “你看,这边又新开了一家店,装修也很雅致,有空来试试。”儿子唤起了儿媳对新店的兴趣。
   她心头突然掠过一阵惆怅。然后想起儿子也是属于这个陌生的城市的。形体上的相似和血缘关系消除不了精神上的隔膜,思想上的不同。她也像儿媳那样看了看那家店,然而她无法透过那家店看到儿子和儿媳的思想。
   在某个秋天的夜晚,月光穿过窗户,洒在房间里。她躺在床上,似乎有些潮气浸透了她的衣服。她有些冷,干脆起来重找了一床厚一点的被子换上。然后听见外面树哗哗的晃动,雨水啪啪的打在房顶的棚上,声音很响。想着外面:水泥地的院子被雨水打湿,水哗哗向低的地方流动,空气里也弥漫着水腥气和泥土气。想着:不会知道城里有没有下雨?若是下了雨也不会像农村一样有泥泞,人们都待在房子里,太阳也不会把人晒黑。这时,她开始想去住到城里,享受生活,这大概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享福。
   现在,住到城里了。
   这不是梦,儿子和儿媳就睡在她隔壁,也已经要体验城里人一天到晚的生活,不用劳动,只出去买菜回来做饭,收拾房间,出门倒垃圾,如果有了孩子,就还要加一项照看孩子或者接送上下学,还有跳舞。她看着头顶圆形的淡黄色的灯,和关了灯之后月光透过一层薄纱窗帷,在床上,地上投下一块块边缘模糊的菱形方格,才想起来要关窗帘。在朦胧的月光中,这一天获得的印象这时又清晰地呈现了出来,而他所得到的总的感觉,则是他不适应、不习惯这一切。儿子在身边,但这却又感觉是一个陌生的人,来城里住也是打破了她的平静生活而已。
  
   三
   这几日,她还突然想起家里。
   农闲的时候,总是有大把的时间。
   清晨,太阳刚从门口的杨树的梢上冒头,银白色的露珠还在草地上闪闪发光,她就起来去踏踏田地边的露水,田里的庄稼上也有露水,水气沾在鞋上,裤脚上,打湿一片。
   羊群也是要出去放一放的,就在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天气不那么热了,就把栅栏打开,拉着母羊,赶着几个小羊,前前后后地走。在后面,赶着他们到坡上的草地里去,它们一脚一脚到树林里去。她就站在地边上,看着被羊群踏出一道道不太明显的痕迹的草地,看着羊群在草地上,用鼻子嗅嗅叶子,试着用他们的嘴唇碰碰叶子,以羊的特有的慢速度揽着嫩草。她就在坡上的草地上坐下,看看天空和云朵。风擦过草尖,带着羊群的气味,带着大自然的呼吸,迎面吹在她的脸上,像抚摸一样。她好像能闻到青草的味道,黄土地的味道。一睁眼,看见羊群正在肆无忌惮地啃着红薯秧,急忙起身,赶赶羊群。就那么坐着,也有闲不住去拔拔草。这个时候,她好像知道书上的热爱与怀念是什么样子的了。
   很喜欢女儿在家里那棵枇杷树,还写过一篇文章,当时觉得都是没用的,现在却能清晰的想起其中一部分:新叶和旧叶只看见颜色很不一样,绿,不一样的绿,新叶正反都是新绿,浅绿,嫩绿,旧叶是旧绿,深绿,稍有些发黑的绿。但若你伸出手,摸一摸新叶,满手的柔软,叶上有细密的白色绒毛,柔软却也不像细绵的绵软,也不像柳叶的无骨,是有些傲气的温暖的新生的柔软。摸一摸旧叶,叶面已经发硬,更光滑,叶的边缘已经是齿状,只有已经称得上是肥硕的旧叶,才会有少许扎手。但若抚过新叶和旧叶的背面,都仍然有细密的白色绒毛,无论新旧,无论大小,依然柔软。女儿还说:“枇杷树的叶是新旧共生,新生旧在,周而复始,顺其自然的。”
   在城市里的生活好似有点虚幻,家里的生活也好似不太真实。
   但是,在家里的公鸡,羊群,还有一个个的花花草草离开了我,不知道老孙能不能照顾好。大约他不会记得要下雨的时候把墙角的鸡抓到棚下面,大约也会忘记冰箱里还有刚买的茄子,还有后面菜地里的菜可以掐着吃,出门的时候顺便看看田里的庄稼。
   还有的是,女儿恐怕会想她吧。还有那些来看病抓药对着老孙说:“琴呢,要琴抓药,吃的药管用。”为此老孙吃饭的时候还和女儿一起打趣她:“看来,你妈要出师了。现在都已经要抢我的饭碗了。”
   她在家里,不能缺少,估计家里要乱成一团乱麻了,老孙也要头疼了。
  
   四
   上午,她和儿媳逛步行街。她发觉她真的不适应城市生活。这里的地面辅着沥青,完全不像乡村的土地,踏上去是那么松软湿润;大街上川流不息地来往着互不相识的人,既热闹而又冷漠。而且,四处不停地响着的噪音,不一会儿就使她疲乏了,已经三四天了,还是有些不适应。
   在商店,儿媳花出去六百元,买了一身连衣裙。她却在瓷器商店里挑了一个几十元的坛子,儿媳生完之后正好可以吃上酸菜和泡菜。要是在家里的话,就用一个桶,榨好的菜直接放在桶里,上面压上一块大石头。又想着,这里的菜很贵,要是在家就直接去后面的菜地里掐来吃,纯天然还新鲜。
   她慢慢地想着,默默地喝着咖啡。咖啡苦中有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而好像更苦一些。儿子和儿媳能品出咖啡的妙处,但他们能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吗?或许能,因为他们的压力好像更大。儿子应该也会理解我的不适应,但是不是现在,而是过去的他。
   步行街上也有东西的,冰棍,零食,但是他们只坐在铺子里板着面孔,我想女儿也不会喜欢逛这步行街的,来来往往却又没有一点热闹的感觉。
  
   五
   她很想回家,回到熟悉的村里。家里的绿色的大门,都是平房,但是很宽敞,门都是开着的,有时出门,就轻轻关着,只在夜里睡觉的时候锁上。风一吹,扬起一股黄尘,带着女儿一起去集市上,女儿总是喜欢买些小面包和鸡叉骨,来来往往都是热闹声,走在街中间,都是认识的人,有时候一个人能遇见好几次。
   在那里,她有一种像是从降落伞落到地面的感觉,仿佛她就应该是,就是走在地上的人,走在黄土地上的人,走在青色的水泥地上的人。她想念那里的一切,连同炙热的太阳。
   太阳要下山了,但看不见晚霞。
   这里很方便,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有儿子和儿媳,即将出生的孙子。
   她回不去,也不能回去。
   “没事,刚来都是这样,过段时间适应适应就好了。”这是她的母亲说的。她的母亲和她一样,都在这里看顾孙子。
   (百度搜索原创首发)

共 39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位农村的婆婆,被迫和老头分居,来到城里伺候月子,城里的日子舒适平静,儿子媳妇孝顺懂事,但婆婆的心里就是有一层隔膜,无论看到任何物件都会和来家的生活对比。本文对农村婆婆进城生活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分析,两种文化的融合,从来不是轻而易举。但母亲毕竟是母亲,他为了儿子家的幸福,一切都能忍受,因为她坚信,过段时间,随着时间流逝,一切都会适应,这就是对家庭的爱。感谢作者赐稿摆渡,希望看到更多精品、【摆渡物语编辑:寂寞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4-08 17:40:49
  这是一个时代中城乡的必然冲撞,不同的观念、环境,总是让一个传统的乡村人难以适应。城市虽然高楼大厦,却看不到晚霞。这是一种形象的城乡纠结。
回复1 楼        文友:细数花落        2021-04-08 17:45:23
  感谢老师的评论,城市虽然高楼大厦,但见不到晚霞,形象地写出了城市与乡村的碰撞冲突。谢谢您的认可。
2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1-04-24 10:24:05
  这篇文章写的不错,点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