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赊小鸡(散文)

精品 【星月】赊小鸡(散文)


作者:乡隐居士 白丁,9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02发表时间:2021-04-12 16:01:59
摘要:在童年的记忆中,最深刻、最有趣、最典型、最能够详述的当属“赊小鸡”的故事了。 “小鸡唠蒿,赊小鸡唠!”对这样的吆喝声,农村人都不陌生,记忆最深的当属上世纪40、50和60年代吾辈人。当年赊小鸡的形式,赊出去的是诚实,归还的是守信。


   儿时,春天早上,我背着书包上学去。刚出门,忽然不远处传来“赊小鸡”的吆喝声,抬头看去,村里来了个赊小鸡的,他把担子放下,不一会就围了好多大人和孩子们在村口围观。我赶紧跑回家,拉着娘就往外走:“来卖小鸡的了,人家都买,咱也买!”娘就出门,我跟着娘,娘说:回去找个家什。我跑回屋,没找到啥东西,看到房梁上挂的放干粮的筐子,搬了个凳子摘下筐子跑着给娘送去,挤进人堆里和娘一起挑小鸡。我看到一只叫得比较响的很欢实的黃色小鸡,轻轻地用手抄起放到手掌上逗它玩,小鸡不知是本能的啄食还是反抗,轻轻地啄着我的手心,俩小翅膀使劲炸煞,两只爪子夹在我指缝里不断挣扎,挠得我手心痒痒,不小心它扑扑愣愣蹦到了地上,叽叽喳喳地跑了,我赶紧伸手去抓……
   哎呀,疼死我了!一阵剧痛把我从梦中疼醒。春节前大雪地不慎摔伤右臂骨折,已60多天了,本来胳膊还吊着夹板绷带,不动不疼,是梦中的“逮小鸡”下意识伸手抻着了,很疼。
   梦醒后,感觉很幸福!回放梦境,勾起儿时的好多往事、趣事,睡意全无。往事如昨,似在眼前……夜更浓了,不免有欲提笔之冲动,于是乎,起身披上上衣,靠在床头上,手捧手机,打开“备忘录”开始了该文的点击堆码……
  
   引言
   梦中情景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童年的故事入梦是常事。我本属鸡,从小特别喜欢鸡,对鸡情有独钟、喜爱有加。小时,春天只要碰到有赊小鸡的必看;长大后以至于到中学毕业了在家务农,每当遇到赊小鸡的就心动还情不自禁愿凑热闹;年老了,更变本加厉,没有赊小鸡的了,无条件也不能养鸡了,就喜欢上了收藏字画“鸡”。
   这次春梦,打开了记忆的大门,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童年……七八岁的时候,对一些事情有了很深的记忆,储存了太多童趣童真。在童年的记忆中,最深刻、最有趣、最典型、最能够详述的当属“赊小鸡”的故事了。春天,卖鸡人挑担、推车或骑车带成筐的小鸡走街串巷,高声吆喝,招揽生意;买鸡人挑好小鸡,让卖鸡人在本子上记上名字和小鸡的数量钱数,只记账不收钱(赊账);等到秋后,卖鸡人再回来收钱。这就是早年所谓的“赊小鸡”。
   对于赊小鸡的生意,现代年轻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赊小鸡的人其实也卖小鸡,要是用现钱买价格当然会便宜。可春天农民大都因手头紧,没现钱,宁愿多花点钱也选择赊的方式。赊小鸡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规则,是农村一种流传多年的交易,这种交易既科学,又诚信。所谓科学,一是因为当时孵化小鸡正当初春农耕时节,俗话讲“年好过,春难熬”,其原因是春天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这个时候农村家家户户普遍很穷,农民家中大多没有闲钱,过日子都是精打细算,米是米的钱,面是面的钱,油是油的钱,买小鸡的钱一般是没有列在计划内的,大家都把仅有的钱用于耕种,用现钱买鸡有困难,赊小鸡不收钱,可以缓解人们的经济困难,等秋后有钱了再还账(这可能就是“秋后算账”的由来吧)。精明的商贩们也深谙这一点,于是就暂时把小鸡赊给农家,等秋后丰收分了粮有钱了再还账,不乏一种促销手段。既解决了农民买不起小鸡的问题,又解决了小鸡的销路问题,这应该是中国商业销售模式“铺货”的雏形。二是小鸡难分公母,那时是以公母来估算小鸡的价值的,母鸡产蛋价格贵,公鸡自然便宜。等秋后小鸡长大,公母自然分清,母鸡能下蛋,公鸡能卖钱,账目好算。这是当时广泛采用的建立在双方诚信基础上的赊销形式,也是赊欠双方那淳朴真诚的以心比心相互信任诚实守信的等价置换。那时候,虽生活很贫穷,但社会风气非常良好,人实诚,民风好,人与人之间都非常真诚、诚信。
   说起赊小鸡,整个过程有吆喝声—卖鸡人—挑选鸡—记账本—喂养鸡—要鸡钱等几个关键环节不得不分述,且听我娓娓道来。
  
   吆喝声
   “小鸡唠蒿,赊小鸡唠!”对这样的吆喝声,农村人都不陌生,记忆最深的当属上世纪40、50和60年代吾辈人。
   春风渐淡日渐长,满村皆是槐花香。改革开放之前,春末夏初时节的农村总会看到一幅有动有静、生动活泼的乡村生活画面:春和景明,草木清华。每年春夏交替,开春至麦收前,在这个春暖花开、柳緑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伴随着布谷鸟“播谷,播谷,赶快播谷”的叫声,村头就会响起“小鸡来—赊小鸡”绵延悠长富有韵味的吆喝声。这是农村卖小鸡的叫卖声,他们走村串户,一进村,便会亮开嗓子就像唱歌一样开始高声吆喝起来,从村这头吆喝到村那头。长长的扁担,圆圆的箩筐,大大的草帽,伴随着小鸡的唧唧叫声,扁担颤悠悠,萝筐晃悠悠,吆喝声悠悠,在成群结队孩子们追逐嬉笑声中,卖鸡人用扁担挑着、自行车驮着或用小推车推着装满小鸡的箩筐满街吆喝叫卖。
   不同地方的卖鸡人吆喝声也不一样,从吆喝声中就能分辨出来。本地人吆喝赊小鸡,很短促,很平淡,只是“赊小鸡”或“赊小鸡撩”,感觉就像唱戏的放不开嗓,有点“口羞”。外地人(鲁西北或南方人)吆喝的就不一样了,声调长,花样也多:“小鸡唠蒿—赊小鸡唠”、“小鸡鹩-赊小鸡-”、“赊-小-鸡-来—赊-小-鸡-”、“小鸡-来-赊小-鸡”……一声声的吆喝声,抑扬顿挫,悠扬婉转,清脆入耳,在村子的上空飘开去。他们把声音拖的很长,余音高远,像是在唱歌一样;他们的叫声很洪亮,大半个村都能听到,一般只需吆喝几声,胡同里大街上就会有人走出家门,围拢上来,越聚越多。
   吆喝声虽然南腔北调,但其情其景是相同的,令人回味无穷。“小鸡鹩……赊小鸡……”声声吆喝,吆喝出淡淡乡愁,叫喊出深深乡情,歌唱出悠悠乡音,流露出浓浓乡韵;“小鸡鹩……赊小鸡……”富有美感的吆喝,一首细腻婉约的诗词,一段悠远绵长的故事,这是暮春初夏如同布谷鸟叫声一样充满季节性特有的味道,也是值得珍藏的诚信记忆;“小鸡鹩……赊小鸡……”吆喝声是一方共筑诚信的乡间“和谐曲”,千百年来丈量着道德的尺度,成为民族之魂的心灵的砝码,让无数人从汇聚乡情乡音的吆喝声中感受时光变迁,让后辈人留住乡风民俗,记住乡情乡音,回味生命的真谛。这声音,已经远离我们几十年了。但一想起悠长而高亢,富有音乐魅力,带着浓重乡音的吆喝声,立刻把我带回到童年时光,至今“赊小鸡”的吆喝声,仍不断在我心中荡漾。我们的后辈可能会永远听不到那醉人的叫卖声了,那声音悠长、朴实、响亮、真诚,充溢着地道、亲切的乡村味。
   赊小鸡的吆喝声把春喊醒了,把人喊醉了!
   顺着吆喝声看过去,就会发现赊鸡人……
  
   赊鸡人
   当时,村民对来村里赊小鸡的称呼不一,有的叫卖小鸡的、赊小鸡的、鸡贩子等。他们大多是外地人,也有本地人,还有“南乡”人或鲁西鲁西南人。他们的卖鸡交通工具也不一样,或用扁担挑着或用推车推着或用洋车子驮着鸡筐,走街串巷,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吆喝叫卖。
   骑车卖鸡的,车子后座上驮着成摞的箩筐和挎在车子两边的三到五层摞在一起的箩筐。本地人都是普通的“大金鹿”“国防”自行车。鲁西南赊小鸡的是自制的自行车,用镀锌管制造,不涂漆,没有刹车,没有大撑,刹车是用鞋底踩前轮,停车时用随车携带的木棍支撑。这种木棍在我们老家叫“典棍”,除了支撑作用外还能防身。提到“典棍”不由想起武松的哨棒……
   挑担或推车卖鸡人,挑(推)着两摞一米多直径的圆形竹编或草编大扁箩筐,上面加个盖子,颤悠颤悠地挨村叫卖。我觉得最好看的当属挑担的,挑箩筐是很有讲究的,每个箩筐笼子里装满了刚孵化出的雏鸡苗,如果平衡不好,鸡群就会偏向一侧,造成倾覆,小鸡挤成一团,时间一长,就会挤死或者闷死,造成损失。所以,鸡贩挑着箩筐行走,总是抬花轿那样有节奏的颠起来,为得是让箩筐里进更多的风,降低筐里的温度,他们走不多远就会搁下箩筐,掀开盖子散热。
   无论推车骑车还是挑担的赊鸡人,大都带个草帽并在脖子上搭一条擦汗的毛巾,走街串巷叫卖。每当听到“赊小鸡”的吆喝声,村里的女人孩子们便纷纷走出家门观看,不多时就会招来好多买小鸡的女人们,围拢到赊小鸡的周围,围成一团争相挑选小鸡……
  
   挑选鸡
   商贩一进村,最先追围过来的必定是那些如春燕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的孩子们。那时候有赊小鸡的进村在前面吆喝,我们一帮小孩就跟在后面追,还用手指戳着从鸡筐里露出头来的小鸡。商贩一停车或落担,我们勤快地帮着招揽生意。男孩子总是调皮扯起嗓子模仿学着吆喝,还争相比谁学得更像;女孩们则是文静地蹲在箩筐边,绷起小嘴,在紧闭的嘴唇吸气,发出“嚒,嚒嚒”、“啵啵,啵”的唤鸡声。有的小孩把小鸡当成了玩具,从这筐捧到那筐,甚至是放在地上,任它踱来踱去。按照大人们的规矩不买小鸡是不能乱动乱摸的,偶尔有忍不住伸手的,家里的大人便打手呵斥阻止,都知道这小东西脆弱、金贵,弄死了要赔人家。
   孩子们只要听到、看到有赊小鸡的就“疯了”,上学的孩子们放学或是星期天,听到吆喝声,就会飞快的围上去,一是凑热闹,二是给大人帮忙捡小鸡,三是帮忙记账。即使家里买过了我也常常参与进去,乐此不疲。
   赊小鸡的故事中,孩子们是主要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女人们。
   赊鸡人到村在村口停下,找一个开阔的地方,停稳车子或放下担子,摆开三五个箩筐,或用一拃多高的围席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把小鸡圈在里面。在家的女人们听到吆喝声,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纷纷走出大门,迈着欢快的步子陆续从各自的家里赶来。有的手里领着孩子,有的端着盆、拿着纸盒、筐子、簸箕、篮子等家什,相互招呼着围拢过去。她们帮着把小鸡从车子的筐上抬到地上,然后小心地掀开蒙在上面的布或盖子,这时小鸡受到惊吓,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叫着挤来挤去。箩筐里满满的鸡崽,小鸡好可爱,长着黄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小嘴巴,全身毛茸茸的、软软的、绒绒球似的,有花的、黑的、黄的、黑黄相间的、大多是鹅黄色的,个个张开乳黄的小嘴,嘴角还泛着嫩黄,活蹦乱跳、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小鸡一边鸣叫着,一边拼命往边上挤,偶尔扑棱一下小翅膀,着实可爱,拥拥挤挤的煞是好看。如果谁用嘴噗噗一叫,小鸡就会朝叫的方向拥挤。伸手摸触,柔软舒服得让人心里痒痒的,摸摸哪个都爱不释手,以至于人们拿拿这个放下再摸摸那个,不知选哪个好。
   女人和小孩围在一起,看到买家来多了,赊小鸡的会往笼子里再撒把小米,用嘴发出咕咕的叫声逗着小鸡儿,它们会变得更加欢快。小鸡多半平时吃不饱,或被一路颠得晕头转向了,刚掀开笼子时,还懒洋洋的不大动弹,但一见有米撒来,立刻群情振奋,挤挤撞撞地低头争食起来,“叽叽叽”的叫声此起彼伏。有些米粒撒在了小鸡儿身上,小家伙们便直接从同伴身上啄食,那种憨憨稚稚的样子,颇有意趣,看得人心里发软。
   来晚的有好说笑的女人看到鸡贩总是一边招呼一边埋怨:“今年你又来啦,渴不?大兄弟呀。唉,甭提啦,你去年给挑的鸡里边,一下子出了三个公鸡!可是让你给哄了。今年不能再赊你的鸡了!”说归说,做归做。鸡贩也分不清她说的真假,只是满脸陪笑,拍着胸脯说这一回绝对看不走眼,并保证:这一筐是头茬鸡,种蛋是从外地运来的,母鸡当年能下蛋,公鸡八月十五能卖钱。
   赊小鸡的过程,是一番不用心思的“斗智”过程,鸡贩深喑“褒贬是买家”的经营之道,喋喋不休的进行推销宣传,人越来越多,赊小鸡的越发来劲儿,不断的招呼。不管鸡贩的巧舌如簧的劝说,女人们围着箩筐,继之你一言我一语地在箩筐里开始挑选,婶子大娘们一边挑鸡一边询问是咋个赊法,商贩赶忙回:“婶子大娘,这头茬鸡便宜卖。母鸡两毛,公鸡一毛五。买一个活一个,繁的鸡蛋大又圆。”大家讨价还价谈拢价格,便精心挑选心怡的小鸡。
   买小鸡关键是挑选,为啥要挑鸡?主要有俩因素:一是怕小鸡不旺像或有残坏,不好养活;二是怕赊着公鸡,只吃食不下蛋。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农家养鸡主要是为小鸡养大后母鸡下蛋卖钱,一来保证了全年家里有鸡蛋吃,二来结余的鸡蛋卖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可用鸡蛋换布票给孩子们做新衣服;买针线、火柴、食盐等生活的必需品;或是卖了鸡蛋积攒着钱给上学的孩子买书、本、笔、墨等;再者,以便攒下还赊鸡钱。因而农家最喜欢母鸡,一只母鸡就是一个储蓄罐,一只母鸡就是一个“小银行”,小公鸡不吃香,身价会低一些。
   挑选鸡有很大学问。
   只见上了年纪有经验的老太太们眯缝着眼挑小鸡,一边挑还一边和小鸡说着话,左瞅瞅右看看,瞄准那些羽毛鲜亮、叫声洪亮、不磕头打盹的小鸡,看准的伸手拿出来直接放在准备的家什里。看不准的就先看哪只叫得欢就拿出哪只,然后放在地上让它跑,看着精神好的就放在自己的小筐里,不活泼的,再送回箩筐里。

共 1387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美好的生活,富裕保证,但贫穷的日子里照样也有乐趣。本文所写赊小鸡的故事,不只是童年美好的回忆,也是穷苦日子里人们如何让生活相对来说过得更有质量的一种方式。在如今任何事情都讲证据需有证人的情况下,再反过头过看那段赊小鸡的生活,给人的感觉那简直就是乐土一样的生活。就像文中所写,那纯粹是彼此信任之间的合作 ,在那根本不知道底细的情况下,春天赊出去,秋天再去收钱,那绝对是诚实守信的的典范,难怪多少年以后,作者写来还如在眼前一样,让人读着也倍觉美好。一篇回忆往事的佳作,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1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21-04-12 17:06:10
  谢谢刘老师支持。一天发一篇文就好。
回复1 楼        文友:乡隐居士        2021-04-13 08:06:53
  快乐永远编辑老师:您好!一定遵您所嘱。感谢您的精心斧正,才有此“精品”呈现!
2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1-04-12 21:59:12
  文字自然细腻,生活气息浓郁,情感饱满!謹祝春好,文丰!
3 楼        文友:乡隐居士        2021-04-13 07:58:02
  初“登”江山,即或精品,甚为欣喜。感谢[星月]社长对老朽的认可和接纳,对拙文的赏识!感谢“快乐永远”编辑老师的精心采编!感谢江山文学文友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作为“江山”新兵,吾将不负众望,用更多“精品”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提高!
4 楼        文友:乡隐居士        2021-04-13 08:03:58
  有一错别字即或精品,应为“即获精品”,特此致歉!
5 楼        文友:荷锄叟        2021-04-13 08:26:53
  这种经历眼下的人说啥也不会想象的出,历史感极强,令人回味!问老先生好!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6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4-13 20:23:11
  通过那个时代赊小鸡的社会现象来显示社会诚信的变迁,格调高,内涵深,意义重大。我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7 楼        文友:乡隐居士        2021-04-17 07:02:23
  谢谢东方风第一枝、荷锄叟、孙巨才等老师的关注点评!您的留言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愿我们以文会友,成为朋友,共同学习交流!
8 楼        文友:乡隐居士        2021-04-21 16:53:06
  该文自刊出即得到读者特别关注,现点读量达到3170,这更激发我创作的激情。谢谢文友和读者!谢谢社长对该文的精品推荐!
9 楼        文友:乡隐居士        2021-06-14 12:57:39
  散文《赊小鸡》点读量破4千。该文引发同龄人共鸣,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人生的感悟!
10 楼        文友:乡隐居士        2022-01-17 17:04:53
  回望一年来的历程,令人激动!感谢江山接纳!感谢星月包容!感谢社长不弃!感谢编辑用心!感谢文友支持!江山首发破5!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