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漫步苏州古城(散文)

精品 【东篱•追】漫步苏州古城(散文)


作者:明月梅花 秀才,217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50发表时间:2021-04-15 06:18:27

【东篱•追】漫步苏州古城(散文)
   一
   六月初,风里有了热度,蝉儿开始了不厌其烦的鸣唱,花开得热情奔放,树叶绿得青翠。夏日以一种放纵而热烈的气势席卷大地,呈现着与春日不一样的风情。在这个火热的季节,我带着一份期许和柔情来到了魂牵梦绕的苏州。
   进入苏州古城,已是下午。从喧嚣、时尚的厦门突然到了苏州这样一个有古典韵味的城市,烦乱的情绪仿佛得到一种抚慰,心瞬间安静了下来。
   走在街头听苏州人讲话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苏州话糯糯的、软软的、甜甜的,像我小时候吃的高粱饴糖的滋味,就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讲起苏州话来也不失一份温软和柔情,好想捧住那声音。我想,要是恋爱中的女孩子讲苏州话,该会让她的男朋友销魂荡魄吧。方言我听过不少,对武汉话印象最深。如果把苏州话与武汉话相比,那武汉话就如锣鼓之声,铿铿锵锵,激越雄浑;苏州话则宛若琴筝之音,轻轻柔柔,动人情肠。听苏州话,如听一支江南小曲,说不尽的缠绵悱恻,道不尽的婉转悠扬。
   苏州古城很特别,连站台和栏杆都是古色古香的。路两边的店招大多古朴典雅,便是酒店的名字也带着一股书卷气,如“山外山”、“楼外楼”、“得月楼”等,彰显出一种古韵的格调美。街上也有车来车往,却不给人喧闹之感。楼房不过四五层高,抬头轻易就可看到一大片碧蓝的天。
   偶见有穿旗袍、挽着发髻的苏州女子缓缓地走过,虽不见得惊艳,但自有一种迷人的韵致。我对苏州女子向来仰慕,大概缘于爱看《红楼梦》之故,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就是苏州人。林黛玉惊才绝艳,个性独特,其风韵、气质在美女如云的贾府可谓翘楚。虽然林黛玉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我却把林黛玉当成了苏州女子的形象代表,从此认定苏州的女子个个都是美人。当然美是没有标准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也不同。我仔细观察着身边走过的苏州女子,感觉她们大多神态从容,气质娴雅,这大概是江南山水赋予她们的一种气质吧。
   就这样走着,看着,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觉得有味。我觉得苏州古城就如一本保存完好的线装书,随意翻开一页,就触摸到时光深处的意蕴。
  
   二
   路边的树荫下有一家糕点摊位吸引我,这个摊位卖手工做的桂花糕。老板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看着和蔼可亲,穿着一身浅蓝色的中式衣服,质朴而清新。我对桂花糕一直心驰神往,除了喜欢“桂花糕”这个诗意的名字,也是因为倾心桂花之故。迷恋桂花的香气,闻之舒爽,令人沉醉。别看桂花小巧玲珑,散发出的香气却无比浓郁、热烈,桂花似乎把一生的精力、对生命全部的激情都倾注在了香气里。我买了几块,站在摊位前细细品尝。曾吃过一种江南的桂花糕,长方形,小而软,拿在手里稍微用力就会沦为粉末,且放的桂花极少,闻不到什么桂花香,还甜得发腻,入口即化,不小心就会噎着喉咙,让我感到很失望。这位老人家做出的桂花糕和我以前吃的截然不同,形状呈圆形,大小和饼干相似,拿在手里很有质感。糕点呈翡翠般的绿,上面缀满了黄色的桂花,黄绿相间,色泽诱人。捧着这样一枚桂花糕在手,好像捧着一个绚丽多姿的春天,很能勾引人的味蕾。我轻轻地闻了一下,桂花的香气隐隐渗出;轻咬一口,很甜润,很爽口,有一点点嚼劲和韧性,吃完,满嘴的桂花香。我边吃边赞叹不已。老人家看我吃得香甜,笑得合不拢嘴。老人家的笑是那么亲切,让我想起了过世的外婆。外婆也会做甜点,她过年做的米花糖、芝麻片真是好吃,让我至今想念。
   我问老人家:“做这种桂花糕复杂吗?”
   老人家说:“也不复杂,需要的是耐心和兴趣。祖传的手艺,不忍心丢弃。做一点来卖,既可以打发时光,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真正的姑苏桂花糕。我也是从我的母亲那儿学来的,现在想把手艺传给女儿,可是女儿就是不愿意学。只怕我这一代人老了以后,苏州人和外地人再也吃不到手工做的桂花糕了。”
   我点点头。如今生活水平高,物资又丰富,花钱什么吃的都买得到,谁还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呀。现在的年轻人连饭都不想做,想吃什么,门都不用出,戳戳手机,就有人给送上门。眼前的这个老人让我感动,她做桂花糕并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坚守一份古意,一种情怀。
   可惜手工桂花糕保质期太短,只能存放三天。否则我真的想多买一点带回家。我爱吃这种桂花糕,我爱它那种别致的风味、诱人的色泽。最重要的是那一个个桂花糕倾注着老人的情感和心思,它有温度,有品质,凝聚着老人对一个时代深情的思念和追忆,还有深情的挽留。
   告别老人,我回头望了一下。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客人,显得那样淡然,仿佛世间所有的繁华和喧嚣都与她无关。我在想,老人守候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摊,更是在守候一段流逝的光阴。
  
   三
   傍晚沿着古运河漫步。
   苏州的古运河是大运河的一部分,如今苏州近一半的货运量还是靠水路来承担。当年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虽然后来大运河变成了隋炀帝下江南乘龙舟游的便道,弄得民怨沸腾,劳民伤财,但大运河的开通终究也算是惠及了千秋万代。
   河边是一排排密密的杨柳。六月的杨柳袅袅娜娜,细长的柳枝儿宛若一条条绿色的丝带柔情垂落。苏州的杨柳和苏州话一样柔软,和我在厦门看到的杨柳气韵迥然有别。厦门的杨柳具有一种沧桑感和厚重感。苏州的杨柳则显得更为娇嫩、鲜亮,如风华正茂的少女,一派天真、娇憨的模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育了一方柳,江南的水养人,也养柳。
   河对岸是一色白墙黑瓦的房屋,白与黑的搭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那雪白的墙壁在淡淡的暮色中显得无比明亮,似乎把灰暗的天空也点亮了。这种白墙黑瓦的房屋看着非常清爽、简约、素雅,像不施粉黛、一身素服的绝色女子,有超凡脱俗的美丽。美不一定需要浓墨重彩,繁复绮丽,有时简单到极致就能把美推至巅峰。我极为喜爱这种江南风格的建筑,但凡看到了对我就是一种致命的吸引。这种情愫一方面来自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思念和爱恋,故乡虽不在江南,但也颇具几分江南神韵;另一方面还来自一份与生俱来的江南情结,我想我前生必是一个江南女子,就居于苏州,否则苏州何以让我感到如此舒适而亲切呢。
   站在一座小桥上,面朝运河,豁然开朗,一股清润的气息扑面而来。苏州六月的晚风知情识趣,热意全无,如一匹柔软的纱把人轻轻包裹,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润、清凉。河水从容流淌,看似波澜不惊,平凡之至,但它经历过无限漫长的岁月,见过无数的风云变幻,它比任何一个人更有阅历、更有见识。看着这条古运河,仿佛看到了千年浩瀚的历史。这条河深邃、广博,在它的面前,我注定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幼儿。我想如果一个人能读懂这条河,便是读懂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种深刻厚重的文化。
   暮色逐渐笼罩了河面,河边人家的灯次第亮起。一弯月牙儿淡淡地挂在天边,仿佛一张镂空的剪纸。我体会到一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优美意境。只是与我相约的不是某个人,而是这优雅的苏州古城。眼前的景象让我沉醉,杨柳、小桥、流水、月牙儿、白墙黑瓦的房屋,在黄昏下显得灵动多姿,把江南的诗情画意挥洒得淋漓尽致。这种情境像一个不太真实的梦,让我不忍归去。我凭倚栏杆,抬头看远方,思绪在天地间纵横驰骋。我多想在这水边翩翩起舞,把自己舞成一片云、一朵花,舞成房屋上的一片瓦当、柳枝上的一片绿叶,守候着运河与小桥直到地老天荒。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苏州,我知道我于苏州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苏州于我,却是一首隽永婉约、柔美跌宕的宋词。苏州的美从此不仅仅停留在我的想象里,而是烙在了我的心间,刻在了我的骨子里,但它的韵味则需要我在漫长的时光里去慢慢咀嚼。
   又是人间四月天,这是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季节,户外春色无边,春深似海。一别苏州已是数年,这时苏州运河边的杨柳想必已是一片葱绿了吧,河水定然依旧潺潺流淌,那个卖桂花糕的老人可否安好呢。
  

共 31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非常清新秀美的游记散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一别数年的苏州古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年漫步在苏州古城的所见、所闻、所感。走在苏州街头听苏州人讲话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如听一支江南小曲,说不尽的缠绵悱恻,道不尽的婉转悠扬。苏州古城很特别,连站台和栏杆都是古色古香的,苏州女子大多神态从容,气质娴雅。“我”就这样走着、看着,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有味。路边的树荫下有一家糕点摊位吸引“我”。这个摊位是手工做的桂花糕,味道纯正。老人家做的桂花糕不是为了赚钱,只为了坚守一份古意,一种情怀,老人守候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摊,更是守候一段流逝的光阴。傍晚沿着古运河漫步,苏州古运河是大运河一部分,当年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如今苏州近一半货运量还是靠水路来承担。苏州的杨柳和苏州话一样柔软。河对岸的白墙黑瓦的房屋,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我”极为喜欢这种江南风格建筑,这种情愫来自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思念和爱恋,和“我”与生俱来的江南情结吧。站在一座桥上,面朝运河,豁然开朗。看着这条古运河,仿佛看到了千年浩瀚的历史。暮色逐渐笼罩了河面,眼前的景象让“我”沉醉。让“我”不忍归去,“我”凭倚栏杆,抬头看远方,思绪在天地间纵横驰骋……全文语言优美生动,表达流畅,行云流水,自然贴切,有着独特高妙的写作技法,釆用比喻、拟人、对比烘托的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逼真,眉目传情,富有神韵,让一幅安静、空灵、澄澈充满乡情乡韵的古城之景跃然眼前。作者在写景时不是孤立去写景,时时注意表现自我的体现感悟,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好文,力荐品读,问候老师祝春好!【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15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4-15 06:25:54
  感谢投稿东篱,辛苦了!文章写得精致,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令人读罢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遥握问好老师,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4-15 13:01:13
  感谢湘莉老师精美编辑和点评。苏州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是数年前随团去的,在苏州待了一天半的时间,景点人山人海,走马观花,印象很浅。唯有在街上和沿着运河边散步的时间是自由活动时间,相对惬意和轻松,印象较为深刻。老师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15 07:08:51
  颇有韵味的古城,在姐妹的文字间,在巧手绘织的色彩里,在一个女儿的心扉里,徐徐打开的门扉,展现的是一段古韵的姑苏。这篇散文,文字精致,表意唯美,尤其是以解读的方式引领我们的阅读,让我们对苏州又有了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作者融入了唯美的姑苏,也是一袭轻盈的身影,朦胧而隐约,难得的意境,这种自我捕捉的功夫实在厉害了。我认识梅花老师,倒是鼓浪屿的色彩太淡,而姑苏城中的明月最明。问候明月老师,点赞美文。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4-15 13:07:32
  苏州的美胜在那一份韵味,古城保护得较好,而新城则和其他的城市没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每一个城市都与它的过去和历史,如果能如苏州一样加以保护,城市就不会仅仅变成了千遍一律的复制品了。在厦门生活了多年,大概是厦门太时尚,太喧哗,没有什么美好的感受,所以至今没有写过一篇过于厦门的文章。鼓浪屿也去过很多次,好像只是看到了人,而看不到风景,心灵没有触动。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欣赏风景。感谢怀才老师精彩点评。遥握!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4-15 07:11:11
  去过江南多个城市,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可能与自己的审美层次有关吧。拜读明月老师古城苏州游记,才明白风景还是江南好。可以想象一个气质优雅的美女明月,走进如诗如画的古城,穿行在古朴典雅的街道,穿旗袍的靓丽的女子灵动可爱,桂花糕的芳香,小桥流水人家,岸边杨柳,月牙儿,白墙黑瓦,真是曼妙无比啊!这是人在画中行,还是画在美女中?美极了。欣赏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4-15 13:15:00
  习之老师夸得我不喝酒已然醉倒。江南的美偏于纤巧和灵秀,习之老师应该更欣赏阔大、壮丽的景观吧。最是难忘老人家做的桂花糕,如惊鸿一瞥的美人,在记忆的长空永远光彩照人。那运河边的杨柳柔美而妩媚,真是颇有风情呢。改天选择一个春天,去苏州小住数日,那才叫美呢。江南的美需要细细品味,就如品茶一般。感谢习之老师精彩点评。遥握!
4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4-15 12:46:49
  非常细腻的文字,把在苏州的所见所闻都表达了出来,非常的难得。苏州是座充满韵味的古城,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突出。走去看景观,以自己的观点与目光去描述,便会有自己的特点。这篇游记的特点很明确,就是抓住了这个特点。不错的文,读过觉得满口生香。赞一个!
回复4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4-15 13:19:53
  孤独老师想必去过苏州。可惜在苏州呆的时间太短,我只是匆匆一瞥,只是一瞥,便深深动心。苏州是名城,也是古城,可惜我笔力弱,无法把苏州的美丽和底蕴给挖掘出来。苏州是一本具有年份的线装书,浸润着时光的苍凉和底色,需要用一生去细细地品。感谢孤独老师精彩点评。遥握!
5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1-04-15 20:13:03
  文字如锦似缎,温润柔软。苏州的小桥,流水,月牙儿,白墙黑瓦的房屋,还有那又暖又甜的桂花糕,在明月老师的妙笔下 ,描摹得诗情画意。我久居无锡,江苏人说话的温软腔调倒是学到了一点。前不久才知道,你,莉莉姐和我都是江西人,又同驻东篱,实属缘分啊。两位姐姐在散文方面的写作,是我学习的榜样。好文,点赞送安!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5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4-15 21:59:12
  难怪太阳妹妹有江南女子的韵味。很羡慕妺妹会讲吴侬软语,定很动听。向我学习,不敢当哦。妹妹的诗、散文与小说都写得很精彩,让我羡慕又佩服。感谢太阳妹妹热情美评。遥握。
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4-16 22:33:15
  婉转悠雅的文笔,让人觉得文如妙曼身姿,让人沉醉,苏州老师笔下,成了书香的淑女,典雅!好文笔。来不及品读已加精,真是实至名归!
回复6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4-17 11:26:36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苏州的美不见得惊艳,却令人难忘。感谢鸿雁老师美评。遥握。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