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大漠欢歌(散文)

精品 【八一】大漠欢歌(散文)


作者:愚者 秀才,1722.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8发表时间:2021-04-15 11:29:53

【八一】大漠欢歌(散文)
   一
   五十年多前,我是边境线上的一名年青的侦察兵。
   内蒙古边境地区,气候恶劣,常年气温零下几十摄氏度,风沙大,暴雪多,人烟稀少。那个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除了少量散居的牧民外,人员比较集中的,只有我们这些一线连队。
   边防地区,开车跑出去几十公里,时常碰不见一个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战士们风趣地说: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在草原上迷了方向,想找人问路,就得靠运气。即便是运气好,遇到了牧民,你也要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才行。
   当地牧民,一般没有“公里”的这个概念,他们一般说的是“跑马里”。
   什么叫“跑马里”呢?就是人骑在马背上,打一鞭子,马一路奔跑,直到停下来。这段距离,就是一“跑马里”。另外,你要听声音长短,口音拉得越长,说明距离越远。比如,你问:这里到某某牧场还有多远?牧民回答说:在呢————半半。有经验的人,一听这声音拉得这么长,就知道,要去的地方离这大概得有几百公里远;如果说:在呢——半半,那就是说,差不多还有百十公里的距离;如果说:不远远,就在呢半半,这就差不多还有五六十公里就到啦。所以,在这戍边,必须得学会听长短音判断距离的本事。
   有一次,军区侦听大队的汽车,从团部出发,到边防十一连去。本来只有280公里的路程,可是开了300公里还不到,司机知道肯定是自己迷失方向了。这时候,天已经晚了,好不容易碰见一个放羊的牧民,问到十一连怎么走。牧民指着西北方说:在呢————半半。他们掉头又跑了300多公里,结果把油跑没了,也没到地方,只能停在半路上。幸好,我从团里开会回来,发现在十四连到营部路口不远处,停着一辆军车,过去一问,才知道原因。当时,我们车上正好拉着一桶汽油,就给他们加上,一块来到我们连队。原来他们一过那个牧场就迷路了,直接向东北方向开去,而十一连在西北方向,他们走反了。第二天,在我们的引导下,他们才赶到十一连。
   在内蒙古边境地区,不知道“跑马里”和“呢半半”这两个名词概念,是很麻烦的。因为你没法跟牧民朋友进行有效交流,会给自己的出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恶劣天气下,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不可等闲视之!
   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和天文、天气等,有效判定坐标方位,对边境侦察兵来说尤为重要。否则,你会寸步难行。闹出笑话,尚属小事,影响任务乃至丢掉小命,也绝不是危言从听。
   还记得一九八○年七月份发生的一件事。四班副班长罗卫星,是一九七八年从包头市入伍的。他个子不高,浓眉大眼,鼻正口方,长了一身嘎达肉,粗壮有力。他的个人捕俘技术和擒拿格斗,都是一流的。特别是投弹,一出手就是五六十米。但他体型偏胖,跑五公里是他的弱项,经常拖班里的后腿。因此,他下决心赶上去,就利用每个周日早上,坚持跑七八公里。
   某周日一大早,他悄悄起床,一人顺着通往十连的通信电杆向西跑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一百米,他边跑边数,硬是坚持数到一百根,整整跑了十公里。此时,罗卫星累得筋疲力尽,靠着电线杆就睡着了。等他醒过来时,一看表已经九点多了。在那个年代,每逢星期天,连队只吃两顿饭,若是不能及时赶回去,就得挨饿了。罗卫星站起来赶紧往回跑,可他一着急,看错了方向,把西当成东,又顺着电线杆向西走去。如此一来,就离连队越来越远了。
   此时,连队刚刚吹响就餐号,班长发现罗卫星还没回来,就跑到西边山头查看,可哪里有小罗的影子。班长感到问题严重,立即向我报告。我当即安排四班长,带一台车两名战士,沿着到十连方向的电线杆去找。与此同时,我打电话寻问十连,问他们见到罗卫星没有?对方回答说没有。于是,我请求十连帮助查找。我们连距十连直线距离是四十八公里。当汽车离十连还有十几公里时,发现罗卫星还在低着头缓慢往前走。他一看班长带车来找他,激动地抱住班长哭了……
   经此事后,罗卫星经过长时间刻苦锻炼,体能和耐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他的五公里越野,再也没有拖过班里的后腿。而这件事,也对我也有启发,此后注重加强连队的专项训练,利用业余时间重新为战士讲解军事地形学的有关知识,并利用巡逻的机会,组织战士们进行野外现场演练。通过此举,战士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和执行任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草原上,野生动物非常多。如黄羊、盘羊、野鹿、野驴、野骡子、狼、狐狸、天鹅、地䴆、灰鹤、丹顶鹤、雕、老鹰、秃鹫、沙鸡等等,尤其是黄羊和沙鸡,可以说遍地都是。成群的黄羊,经常跑到阵地上吃草,有时在哨楼里,还能听到黄羊吃草和打喷嚏的声音。
   那时候,国家还没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而部队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想要改善生活只有一个办法——就地取材,派人拿枪到阵地上,捡大个的,打几只回来打牙祭。
   有一次,我爱人来部队探亲。她哄孩子睡觉后,闲来无事,就到阵地上转悠。没想到,刚上阵地,就发现有一大群黄羊。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那么多黄羊,她异常兴奋地跑到连部对我说:阵地上有一大群黄羊,你们去看看,能不能打几只?我爱人在她们单位的民兵射击比赛中得过第一名。
   她这样一说,我就知道,她肯定是想过过瘾了。
   我取来一只步枪,带她沿堑壕来到阵地上。刚悄悄说,看看黄羊在什么位置,就听到黄羊打喷嚏和吃草的声音。我立即装上子弹,把枪递给爱人。她接过抢,爬到堑壕边上一看,黄羊距她不到十几米远。于是,瞄准一只带角的大公羊,一枪就给撂倒了。
   爱人激动地大喊:打住一只了!
   我赶紧止住她不要喊,可是已经晚了,黄羊们开始四散而逃。我让她赶紧接着打,总算又打到一只。这是我爱人有史以来第一次打猎,所以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如果是战士们打,最少能个五六只。因为枪一响,黄羊受到惊吓就会撒腿就跑。不过黄羊比较傻,跑几步就停下看情况。这时,我们只要不动也不说话,只管瞄准再打,准能打到。一般开第三枪时,黄羊才能辨认出枪响的位置,开始猛跑。到那时,战士们可以紧追着,再打几只。
   最让我难忘是,有一次,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想查看一下雪情,准备集合全连扫雪。当我拉开窗帘时,发现连部不远处的南侧山坡上,有一大群黄羊,而且距营区大门很近。当时,我就想,能否把黄羊赶到营区大院里,那多有意思!
   于是,我穿好衣服,手拿一根长棍,从连部西侧绕到南山背后。在接近黄羊十几米时,突然跃起,连喊带赶,那群黄羊受此惊吓,四散而逃。其中,有十多只黄羊,竟然慌不择路,径直冲进营区大门。我追上来,堵住大门,大声喊大家,起床抓黄羊。这时,值班员孟克正要吹哨起床,看见我把一群黄羊堵在操场里,立即吹响哨音,全连抓捕。我们先把住各个出口,再把黄羊赶在营区里边的四合院,这等于关门抓羊。战士们高兴得你追我赶,在二十多公分厚的雪地里,玩得那个痛快,十六黄羊全部被活捉。
   当天晚上,连队改善生活,吃手扒羊肉。官兵们大快朵颐,饮酒高歌,好不快活!
   到了一九八三年,营区周边的黄羊之类的动物明显少了。这是因为,边界线上拉了铁丝网,而黄羊的流动性差,外蒙的黄羊群又进不来。只有在外蒙下暴雪时,黄羊为了生存,才会以大群的势力压倒铁丝网,逃入我国境内。
   拉上铁丝网后,如果遇到狼群或车辆追赶时,黄羊受到惊吓,就企图跳过去,经常被铁丝网挂住。有的大公羊头上的两只角长得很长,当撞铁丝网时,头和角能过去,但身子过不去。由于铁丝网之间的距离不到二十公分,往回退时,羊头又被两只角拖累,生生被被挂在铁丝网上。
   这些挂了的黄羊,看着真是可怜!
   战士们边防巡逻时,顺手牵羊,满载而归,也是常有的事。当然,挂得时间长了,也会被秃鹫、狼或狐狸吃掉。
  
   三
   说起乐趣,边境线上打沙鸡,就不得不提。
   每到十月份,沙鸡成群乱飞,大群有上万只,经常低空飞行,绕来飞去。这时用一根三十公分左右的木棍,冲沙鸡群猛砸过去,一次能打住三四只。我最多的一次,打住了六只。
   沙鸡又叫傻鸡,视力不太好,后面的紧跟着前面的飞。如果前面的撞上什么物体,后面的顾不上躲,只能跟着往上撞。到了冬季刮大风时,雪花乱舞,当地叫白毛呼呼,刮得人都睁不开眼,沙鸡就更不用说了。从营部到前沿的边防连队,通信线路都是明线,沙鸡围着通信线路上下翻飞,因为视力不好看不清电线,前面一只撞上电线,后面一只肯定撞上。
   一场大风雪下来,上百只沙鸡被幢伤或撞死。每到这时,饲养员郝傻小就牵出连队那匹功勋骡子,套在连队拉泔水用的小排车上,上面放着一个大油桶,顺着电线杆捡被撞伤的沙鸡。出去四五公里,能捡一大桶沙鸡,足有二百多只。
   最来情绪的是,晚上用网扣沙鸡。我们用八号铁丝,握成一个三十公分左右的圆圈,编制一个大眼网,绑在一根竹竿或三四米长的木棍上。到了晚上,开上一台北京吉普,直接到沙鸡晚间休息的沙草滩。当发现沙鸡时,就改成近光,逐渐靠近。沙鸡到了晚上,一对一对地卧在一起。汽车灯光一照,两只沙鸡脖子一伸,咕咕一叫,好像在交流:什么情况?
   灯光晃眼,它们看不到什么东西,就使劲往后坐,干脆按兵不动。
   这时,汽车停下,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人员,取下扣网,轻轻举到沙鸡上方,直接往下一扣,轻易地就扣下了一对。不到两个小时,往往就能抓几百只。
   回到连队,将沙鸡毛一烫,收拾得干干净净,煮上一大锅。有时,我们嫌沙鸡肉太瘦,还会放上一些肥猪肉一起煮。
   饭桌上,一人两只,再配上主食或其他菜,战士们吃得有滋有味,非常开心。
  
   四
   在草原上,打狼、狐狸和野兔,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熏狐狸最有意思。入冬后,狐狸的皮毛最佳,如果发现狐狸后,就用车追,边追边按喇叭。狐狸慌不择路,见洞就钻。钻进洞后,我们就捡一些牛粪塞进洞里,然后把牛粪点燃用烟熏。
   不过,这种方法耗时太长,耽误功夫。
   后来,我们发明了新方法——用汽车排气管熏狐狸。就是把狐狸赶进洞里后,用一根皮管子接在排气管上,另一头插进狐狸洞里,再堵住其他洞口。猛轰油门,把燃烧不充分的油气,全部灌进洞里。看着手表,大概两分钟就足够了,拽出管子。不一会儿,狐狸被熏得半死不活,就像一个醉汉,摇摇晃晃从洞里爬出来,四个爪子合在一起,嘴里流着口水。
   这时,司机用汽车摇把照着狐狸的脑袋上一敲,就抓住一只完好的狐狸。一个下午,往往能抓五六只。
   那个时候,人们大都普遍缺乏动物保护意识,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也没有充分的认知。边境打猎这类事情,并不犯法。现在不同了,国家层面对各种生态平衡,给予充分重视,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尤其对濒危物种给予严格保护。如果谁再任性捕猎,无疑是以身试法,等待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那些年,边境线上官兵的趣事真不少!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如此多的野味,该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吧!其实,边境气候十分恶劣,边防官兵除了正常的训练、巡逻外,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交通、通讯极为不便,赶上大雪封山时,往往一封信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收到,生活的寂寞可想而知。但是,这些都影响不到我们边防官兵卫国戍边的赤胆忠心。
   我们胸怀祖国,以苦为乐,忠于职守,为祖国的边境安宁,甘愿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共和国的这片热土。
   离开军营很多年了,回想往事,我依然很自豪!曾经,我是一名侦察兵!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
  

共 45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跟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仅领略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蒙边境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对戍边将士们的日常生活和战备训练有了真实的感受。无疑,那个时代的戍边生活是艰苦的,但战士们的精神意志却像钢铁般坚硬,他们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苦中作乐。本文作者以纪实手法,详细描述了那个时代的戍边将士们中发生的故事,真实生动有趣,也令人由衷的敬佩。感谢赐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41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1-04-15 11:31:32
  如火的军营,感人的故事。
燕山客
2 楼        文友:墨林        2021-04-15 17:29:20
  问好老师!一曲军旅豪情,苦中有乐。祝创作愉快!
墨林
回复2 楼        文友:愚者        2021-04-15 21:42:22
  谢谢燕山客兄长的精心编辑,辛苦了!
回复2 楼        文友:愚者        2021-04-15 21:43:04
  谢谢文友欣赏,相互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愚者        2021-04-15 22:28:15
  谢谢墨林老师欣赏,祝您健康,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愚者        2021-04-15 21:47:52
  莫道边关境况恶,风景这边都好。
   走兽飞禽寻常见,官兵情致都高。
   更有奇闻轶事,饭后茶余逍遥。
   醉卧沙场君莫笑,大漠也有欢歌。
4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1-04-20 16:35:10
  艰苦的环境,坚强的意志,是军人的本色。老师的作品描写了真情实感的军人形象,让人感动。恭喜老师摘精,期待老师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春安,并祝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4 楼        文友:愚者        2021-04-22 18:48:17
  谢谢老师欣赏和支持,作为老兵,写军人事迹,讴歌军队故事,是愚者一贯的创作情怀,无论社会风云如何变,伟大的精神永不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