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玉】兵圣故里读春秋(散文)

精品 【书香·玉】兵圣故里读春秋(散文)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3发表时间:2021-04-16 09:03:01
摘要:齐鲁的大地,人杰地灵,东有文圣孔子至圣先师,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可“半部论语治天下”。西有兵家亚圣孙膑,著有惊世兵书,熟读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定国安邦建大业。


   亘古母亲河黄河流经山东全境,日夜不息地奔流入海,她的乳汁哺育了华夏初祖,辉煌了泱泱大中华。巍巍泰山雄尊五岳,矗立在齐鲁大地上,傲视沧海,惯看风云变幻,见证了华夏历史春秋。
   人杰地灵的齐鲁大地,东有文圣孔子至圣先师,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可“半部论语治天下”。西有兵家亚圣孙膑,著有惊世兵书,熟读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定国安邦建大业。
   时间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死重臣伍子胥。与之交好的兵圣孙武大将军,亦受到牵连,无奈称病辞官归隐,后因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志而谢世。十年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三千越甲吞吴国。国破家亡之际,孙家人惧怕越王报复,举家星夜出逃,欲返回故地齐国的乐安(今山东惠民县)老家。
   逃难途中,也许遭到追杀,也许遇到兵祸。总之,其中的孙氏一支妻小与家人走散,慢慢流落到齐国边境的鄄邑之地。走散的这支,为孙武的孙子孙操一家四口,年轻夫妻,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孙江和孙河,一路逃难,风餐露饮,盘缠早已花光。饥寒交迫中,行至鄄邑之东南四十里的冷家庄时,天色已晚,前有古雍水河阻住去路,只得入村寻找破碾屋过夜。村中的冷大善人见外地人落难至此,就送来铺地的麦草,又送来热汤饭食,孙操一家总算吃了顿饱饭,对冷善人感激不尽。
   孙操睡在铺着麦草的地上,听着破门外“呼呼”的寒风,久久不能入睡,联想当年祖父孙武逃离齐国助吴,领兵打仗建功立业,官至大将军,但也做过对齐国不利的事情,恐回齐国必不受欢迎。遂决定在几十户人家的冷家庄定居下来,靠打铁糊口谋生。
   孙操一家,通过冷大善人与乡邻的帮助,建立起小家,站住脚跟稳定下来,第二年,第三个儿子出世,这就是后来的孙膑。
   也许冷善人不会想到,他的善举成就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创造了兵圣一世的人间传奇。冷家庄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后来改名孙老家,沉寂两千多年后得以在全国乃至世界闻名。
   据传说,孙膑是戊午年五月初五午时降生,恰逢当时日全食,迷信人说法:凡人难占五个五,八字五五之人阳气极盛,加之又遇日全食,说明这人的降生,注定命里不凡,前途不可限量,必定要干出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
   冷家庄地处龙兴之域,紧靠雍水河的南岸,北去三十里有滔滔黄河,南去三十里是“雷泽”圣湖,诞生过人文始祖华胥部落,伏羲、女娲皆诞生于此地。自古以来,这片黄土地既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也是战争纷起的源根,长久以来征战不断,烽火遍野。
   历史演绎到战国时代,天地造化再次化育灵气,降大任于一人,演绎出一段轰轰烈烈,波澜悲壮的春秋历史。
   孙膑这个名字是司马迁写《史记》时,根据他受过“膑刑”而造出来的,千百年来至今沿用,至于真名则无从查考,成为历史悬案。
   时间前进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人在山东鄄城红船镇的孙老家村,于《孙氏族谱》序中发现了这一历史的缺失。
   孙老家村即是当年的冷家庄,千百年后,冷姓人丁不旺,走的走逃的逃,发展到现代,只剩有一户冷姓人家。反之,孙姓人口兴旺,子孙众多,后来分化成东西两寨,中间隔一条黄河决口时冲出的大深沟,附近人习惯称呼为“孙葫芦沟”。据说此沟相当古老,当年孙膑出生时不哭不闹,曾认为是不祥怪物,以为夭折,弃于此沟边的芦苇丛中,亏得冷善人养的家狗“黑花”连夜叼回,孙膑得以活命,成就了后来的军事奇才,被后人尊称为兵家亚圣。
   现在的孙老家东西两寨皆为一祖,谱记字辈传有七十余代。其顺治十年(1653年)修撰的《孙氏族谱》中记载:“我始祖膑号伯灵者……”,至此,人们才知晓孙膑的真名叫“伯灵”,经专家们多方考证,认为符合史实,孙膑即名为伯灵,现在的孙老家就是他的诞生之地。
   孙老家村民世代相传的四句顺口溜:“伯灵老祖孙家根,一条大沟两边分,东西两寨同一宗,中间最早老冷墩”。从而也印证了孙老家的前身就是冷家庄,就是孙膑、孙伯灵的诞生故里。
  
   二.
   我的故乡有幸离孙老家不远(大约四华里),中学时期,邻近几个村子联合办中学,合在一处称为联中,我在校此读书两年,有不少孙姓的同学。在那“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年代,我们仅知道一点孙膑的成语故事,至于他的生平和诞生地,连他的后代子孙们也不甚知晓,仅从老辈人口口相传中,听到一些只言片语。现在学校早已撤销,同学们也天南地北,当年的花样年华,均已双鬓染霜。但孙膑故里的寻找、考证、开发,牵动着故乡人,无不为生于兵圣故里之地,感到荣幸与自豪。
   汉代史官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老家的地理位置正是在阿、鄄之间,差不多为两地中间,偏近于鄄邑古城。
   历经两千多年的黄沙河土,覆盖了不知多少古迹?又有多少史实湮灭在时间的烟云里。人们能做的只有寻找蛛丝马迹,求证、探索、还原历史,记录成文字,永远保存流传后世。
   1972年,山东省临沂地区的银雀山发现两座汉墓,出土了很多竹简。在后来的整理研究中,发现其中即有《孙子兵法》(《孙子》十三篇)及其佚篇、也有《孙膑兵法》简本共十六篇,还有一些失传的古籍。两部兵法同时现世,震惊了世界,很多中国历史问题也迎刃而解,失传了千余年的《孙膑兵法》得以再度面世,为中华兵法补上了浓浓的重笔亮彩。
   银雀山汉简的出土,证明了中国历史上确有孙武和孙膑其人,真实的两位兵圣,为爷孙同族,分别都著有“兵书”流传于天下。同时也证明了《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的真实可靠性。
   当今世界上,公认孙武为中国古代的兵圣,其后人孙膑凭卓越的军事才能,及《孙膑兵法》列为亚兵圣,理应当之无愧。祖孙双圣,光耀中国,光耀世界,光耀华夏民族。《孙膑兵法》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上,占有至高至尊的地位。
   汉竹简的出土,推动了史学界及军事家们对兵圣世家的考证、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后来在孙老家村东,圈地筹款建起了“孙家祠堂”及“孙膑纪念馆”。
   那年我回乡祭祀亲人,听说孙膑故里修建落成,便前往瞻仰参观。
   清明节后的齐鲁大地上,田野一派青翠,养精蓄锐一冬天的麦田,生机勃发绿如碧海,高大擎天的泡桐树,开满了喇叭状,一串串淡紫色的花,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怪怪的花香。杨柳拂风,布谷鸟唱,村野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日风光。
   在孙老家村东,远远看到一片红墙金瓦,重檐翘角的古香建筑,极其庄严和辉煌。高大仿古的院门上,劲书“孙膑纪念馆”五个金光大字,门中大道直达主殿,两边是青松翠柏,掩映着一排排石碑,石碑为国共两党知名将领们的题词,其中有张爱萍、杨得志,毛岸青,彭冲、迟浩天、耿飚、等国家将军和领导人,以及台湾的一些知名将军,为孙膑故里的题词,名为“百名将军碑林”。
   碑林后院,西配殿里介绍了古今孙氏的名人及事迹,正中是国父孙文的“天下为公”,大幅巨书特别醒目。孙中山、蒋介石与黄埔军校学生合影的老照片悬挂下面,更显得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东侧有一大碑亭,下面青石巨碑顶天立地,前面刻满孙膑的生平事迹,及千古流传的有关故事,后面是介绍建院的序文及一些有缘人捐款的姓名。
   主殿正中是孙膑塑像,圣像圣威浩荡,正气凛然。四壁以画的形式展示了孙膑辉煌的一生与传奇事迹。几案上香烟缭绕,灰满香炉。两边装饰有刀枪剑戟,几卷竹简模型和打开的兵书雕塑,凝聚成历史,透出智慧,令人敬仰和尊崇。
   紧邻孙膑纪念馆的西侧,是新建仿明建筑的“孙家祠堂”,高门大院,青砖黛瓦,大树蔽荫,幽静肃穆,里面供奉着孙氏历代列祖列宗的牌位,正位上挂有“孙膑传影”画像。
   《孙膑传影》画像,是在古老的精棉布上绘制的,布长二点二米,宽九十三公分,周围用绫子镶边。画中孙膑端坐在双轮车上,神采奕奕,长髯飘拂,左手掐指运算,目光慈祥而又深远。左上方篆书:“始祖膑公传影”六个大字,下面落“大明万历年岁次乙卯端月”(即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据研究,此影虽为明代绘制,亦是复制的前人画作。
   可惜宗族祠堂不便对外开放,只能从门缝中略看几眼和听人介绍,才了解了其中的一些情况。
  
   三.
   一代兵圣演绎春秋历史,千秋流芳书写历史春秋。
   孙伯灵自小就聪慧过人,父母教他识字,过目不忘,与同伴放牛时玩耍打仗游戏,往往被拥戴为孩子头,俨然如将军一样统领一伙,精心策划,用谋用计,利用地形地物,显示出不凡的军事才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他刚至十岁的时候,上天连降大雨,引起黄河泛滥,冲毁了冷家庄近一半的眼看要成熟的庄稼,村中房屋也倒塌不少。接着瘟疫横行,他二哥孙河与父亲孙操,先后染上瘟疫离世。孙操自知命不久矣,在临死之前,叫过孙江、孙膑,拿出珍藏的旧布包,里面有爷爷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的竹简残卷,向他们讲述了孙家的历史,及爷爷孙武一生的辉煌,教育他们要好好做人,熟读祖书,并一定要记住冷家庄乡亲的活命之恩。第二年母亲刘氏经不住丧子失夫的沉重打击,也抛下两个没成年的儿子,撒手人寰。
   天苍苍野茫茫,孙膑只能与大哥相依为命,好在有冷善人及乡亲们照顾,不至于流浪天涯。
   几年之后,赵、卫两国发起争端,战争的兵祸殃及到鄄邑,老百姓们为避兵患,纷纷逃离家乡。逃难中,孙膑与大哥被乱兵冲散,从此失去联系,终生再没有团聚。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土崩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初期形成,新老更替间,天下大乱,到处烽烟四起。统治阶级的争权夺势,遭殃的是普通老百姓,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很多村庄十有九空。孙膑生于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亲历人们的流离失所,眼见大哥生死不明;看到过尸横遍野,民不聊生,连呵护他们的冷大善人也惨死在乱兵之中。他悲愤交加,想起父亲去世前,讲过的祖爷爷生前征战沙场,威名远扬,轰轰烈烈的军旅故事,心中久久难以平静。在又一次躲避战争兵祸时,孙膑没有返回家乡,一路打听着来到云梦山,寻到鬼谷岭,师从鬼谷子学道,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好光宗耀祖。修道之时结识了同窗庞涓,两人结拜为异姓兄弟。
   拜师鬼谷子学艺是孙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自此以后,“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等闪光的智慧,使他逐步走向一生的辉煌,官拜至齐国大军师。结拜同窗师弟庞涓是孙膑人生的一大遗憾,虽然得以引荐,但也差点命丧他手,落得终身残疾。
   在名与利的面前,人性往往经不住考验,丑恶的一面会暴露无遗。狂妄、狭隘、奸诈,心术不正,妒贤害才的庞涓必定容不下,善良、豁达、诚实,义薄云天、才高智满的孙膑,两人割袍断义,反目成仇是早晚的事情。好在恶报有时,邪不压正,最终“马陵道之战”庞涓被乱箭射死,两人了断了一世恩仇。一个垂名千古,一个却遗臭万年。
   春秋是多事之秋,战国是多国乱战。那时的中华民族在贵族们争权夺势中残喘,民众百姓在风云变幻中苟活。身残心不残的孙膑,看透春花秋月,饱尝了人心不古,历经过仕途险恶,体验到人间疾苦,功成名就之时,依然坚辞齐王的高官厚禄,不争名利,不计荣辱,解甲归田,寻一片净土著书立说,授徒颐养天年,闲暇时种花耕田。
  
   四.
   孙老家向北十余华里,有个村庄现在叫孙花园,相传是古驿城遗址,早先村北有远近闻名的“亿城寺”。寺附近有刺秦的勇士荆轲墓和人称“羊左之交”的春秋义士,羊角哀与左伯桃的合葬墓。
   1990年在村北向阳河的东岸上,出土了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的石碑,上面记载有“膑墓址深邃”等信息,经专家多方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就在此处。至于孙膑告老归隐,为何没去故里冷家庄,而终老于相距十余里的孙花园,无从查考,也许其中的原因早已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无人知晓。
   生与死之地是人生的起点与终点,起点展示人生,展示未来,一生的辉煌与坎坷终会归聚到埋骨之所。兵家亚圣孙膑墓,既被发现,必然会受到后人尊崇与瞻仰。
   现在的孙花园村,仍然健在的一位还俗和尚,原亿城寺的“觉立”老人说,孙花园的孙氏家族,每辈都会有一人到寺中出家,主要是主持每年八月十五(孙膑忌日)祭祀孙膑的活动,代代相传,已成寺规。
   亿城寺西北不远的水堡镇,是著名的水浒英雄头领宋江的老家,此镇不仅有宋江家宅的遗址,亦有很多有关孙膑的传说与遗迹。村中古真武殿旧址旁,曾有土掩半截的石碑一块,上有明显的牛蹄踏痕与牛舌舔槽,相传是当年孙膑的坐骑,五色神牛因拴于石碑而留。最神奇的是,只要外人进入水堡镇,定会迷失方向,分不清东南西北,据说也是孙膑在此摆下过“迷魂阵”,以保护战乱中的此地百姓。
   时间长河淘洗去万千辉煌,黄河黄土掩埋很多历史遗迹,一代兵圣孙膑沉睡其中。
   两千多年后,被处在太平盛世的今人发现。重修孙膑墓,建造纪念馆,重建古寺院,打造成一代兵圣孙膑旅游城。
   仿古牌坊,兵圣门、辉宏殿堂、孙膑墓,寺院、佛塔、孙膑书院等仿古建筑拔地而起,与孙膑故里、将军碑林、水堡迷魂阵等景点,共同反映出中国兵圣文化,弘扬古军事家孙膑的思想、情操和智慧,更反映了中国厚重的历史和民族命运多舛的春秋历程。
  

共 526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人杰地灵的齐鲁大地,集中华文化之大成,东有文圣孔子至圣先师, 西有兵家亚圣孙膑,见证了华夏春秋。作者择其中的兵圣故里,从春秋战国说起,详细道来,孙膑一家如何在冷家庄落地生根,历史上的兵家亚圣是如何成长的,作者一一叙说,重点写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段历史,以及“孙膑”的由来,有多少史实湮灭在时间的烟云里。作者注重史实,进行考证,十分严谨,是文章很重要的特点。汉竹简的出土,推动了史学界及军事家们对兵圣世家的考证研究工作,后来在孙老家村东,圈地筹款建起了“孙家祠堂”及“孙膑纪念馆”,多年后在附近发现了孙膑的墓葬,重修了寺庙,连成了孙膑旅游城,至此,兵圣故里的春秋书写完整,留给现下的还有将来的人一笔宝贵的遗产,我们共同铭记这段经典的历史。文章注重考据,材料安排有详有略,精彩好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空山月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1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1-04-16 09:03:57
  读完老师的文章,补充了许多知识,佩服老师一如既往的严谨哈!
回复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4-16 17:58:18
  编辑辛苦,诚谢精彩编按。故乡有幸近靠兵圣故里,一些传说与现代历史考证,辉煌了故乡,也激励写下此文。祝安
2 楼        文友:海心        2021-04-16 11:39:35
  老师的文章能让人耳目一新,既学习了历史,也学习了人文,永远支持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4-16 18:02:08
  谢谢支持,中华文明五千年,有深厚沉重的历史,小文反映的仅是百豹于一斑。遥握,祝安。
3 楼        文友:山音        2021-04-17 17:44:18
  深研历史,精工作文。读过佳作,获益良多。感谢天马老师的奉献,也感谢编辑的精编。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4-17 19:18:38
  有幸故乡近邻兵圣故里,了解较多,方成此文。谢谢支持,磨目了。祝安。
4 楼        文友:张学龙        2021-04-19 12:04:54
  历史遗迹承载着诸多文化。只有优美的文字,才能演绎展露其风貌,传承文明,播撒希望。
回复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4-19 20:04:27
  历史的积淀成为文化,文化承载着历史。人们了解了历史才增长文化,有了文化更能探索历史。谢谢赏读玉留。祝安。
5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1-04-19 16:23:49
  天马老师的佳作,不同凡响。拜读!学习老师严谨的文风!
回复5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04-19 20:06:45
  文友的支持,是莫大的鼓励,谢谢阅读,遥握,祝春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