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邑井(散文)

精品 【东篱•追】邑井(散文)


作者:鸿鲲 举人,34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29发表时间:2021-04-18 05:58:59

【东篱•追】邑井(散文)
   一
   大洼地里的邑井,是真的打在田间的井。离最近的村也有五里路,邑井,孤单地深窝在周围的庄稼地里。
   杨桂霁一直记得三十年前那个炎热的中午,他第一次去邑井驮水的情景。正赶上井边无人。高出地面十几公分的石头井台上,为防止打滑胡乱凿出的凹槽旁,几十只只麻雀正挤在井沿,叽叽喳喳地争饮着凹槽里的水。见有人来,鸟儿们一哄而散。不过并没飞远,它们就停在周边的田地里等着人走。
   杨桂霁提着水梢上了井台。那时刚参加工作,被分到偏远的中学教书。没想到学校水井里的水不能饮用,喝水,要自己到七八里外的田野中去驮。趁午休,借了邻居老师的驮水工具,凭着记忆里老师指点的路,倒是很容易地到了井边。只是拔水——把水从低处的井中提、拔到高处的井沿,还真难住了杨桂霁。
   小时自然见识过水井,可那时年龄小,没拔水的力气,只见过父亲拔水浇菜。后来改用了压水井,更是没了拔水的机会。不曾想参加工作了,却还要面对父亲早已放下的活计。
   井绳上的水梢已经漂在水面上。摆桶,杨桂霁用力晃动着井绳,想让水梢倒向水中去装水却总不能成功。梢,是铁质水桶,是当地叫法,杨桂霁也刚刚学会。应是原来的水桶都是木质的,才有了梢的读音吧。只是铁梢没有木梢的重量,不能倒向水中。费了半天劲,不能把梢完全摆倒,提上来的水也只有小半梢,杨桂霁感到有些沮丧。暑假刚过,田间中午的温度正高,加上心情烦躁,很快已是满身大汗。
   “我来。”正又一次无奈地晃动着水绳的时候,一个还充满稚气的男声传进耳中,一支黑黑的手已伸到了眼前。
   抬头一看,是自己班的体育委员张志,他的身后是一辆拉水的水车。张志是北边张庄的,也应是趁午休的时间帮家里拉水。
   “就你自己?”杨桂霁问道,水车上的水桶是用汽油桶改装,能装五百斤水。拉这么大的桶,不应是大人的事吗?怎么让一个十四五的孩子单独来。
   “嗯。”没有多说,张志接过杨桂霁手中的水绳,熟练地摆动了两下,就听到了咚的一声。那是铁梢扎进水中的声音,和小时听到的父亲摆水桶的声音是一样的,杨桂霁一直悬着的心放进了肚中,这小子行。
   并不见特别吃力,张志弯腰抓绳、扬手提绳,两手接替了几次,水梢已从六七米深的井面到了井台之上。
   装满了杨桂霁的两个塑料水桶,张志的脸上身上已经满是汗水。擦了擦脸上的汗,张志笑着说:“满了,老师先走吧。”黝黑的面孔上,最显眼的是一口整齐的白牙。
   自己的水桶是满了,可张志的水车要装十五梢水。不放心一个孩子的体力,杨桂霁坚持看着张志拔水。摆梢的技术不行,力气还是比孩子大了不少,杨桂霁在等一个拔水的机会。
   “教我怎么摆梢吧。”见张志连续拔了七梢水,浑身已经汗透,杨桂霁接过水绳,向张志请教摆梢的技巧。
   “有两种方法……”张志抓着杨桂霁的手示范,提、晃、松,马上就听到了水梢入水的声音。
   独自把水梢卸到井下,杨桂霁回忆着刚才的动作,提、晃、松……咚,成了。“老师学得真快。”张志笑着感叹。
   “我也是村里孩子。只是不会摆梢。”杨桂霁笑着解释,高兴自己学会了摆梢,更暗自得意能替一替学生拔几梢水。
   帮着张志把已经装满的水车赶出井边的低洼,二人分别回家。一开始还担心年少的张志拉一桶水会吃力,不过看他轻松地拉车走远,杨桂霁马上就放下心来。
  
   二
   水色清亮,水质甘冽,邑井的水是真甜。
   “那口井有上百年历史了。周围几十里,就大洼地里的水好,常有人从十几里外来邑井驮水。”语文组的李老师离不了茶,他是当地人,喝惯了邑井里的水,常捧着水杯到杨桂霁的宿舍串门,“一点水锈都没有,最合适用来泡茶。”李老师很讲究水的口味。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杨桂霁把一个废弃的扫帚把捆绑齐整,用铁丝把两头做出挡箍。再把扫把横绑在自行车的后架上,一边挂上一个铁梢,做成了一套简易的驮水工具。
   自小在农村长大,地里的一切是那样熟悉。驮水路上,野兔横穿小路的机敏,常勾得杨桂霁满脸微笑;地里慢慢变红的辣椒,也让杨桂霁感觉熟悉;赶在一起拔水老乡的话语,更让杨桂霁感到亲切。有时赶上人多排队,远来的驮水人一句“邑井的水真甜啊”,马上就会引来当地老乡讲话的兴致,“为寻找这口泉眼,先人们可是转遍了周围几十里……这条路就是专为这口井留的,占三亩多地,是三个村均摊的。”有人就说起了邑井的历史。
   很快,杨桂霁和远来的驮水人、周边村里的拉水人都熟络了起来。去大洼驮水,闲话家常,也成了他工作之外的一种乐趣。
   喝的水是邑井的,洗衣服还得用学校的水井。去井上打水,见杨桂霁已能熟练地摆梢、拔水,路过的老师纷纷称赞。
   “向我的学生学的。”嘴里解释,杨桂霁心内感慨着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没教学生多少知识,倒是先从学生手中学到了一门生活技巧。
   周五下午放了学,张志有事到杨桂霁办公室。见铁梢里无水,张志提起就要出门,杨桂霁赶紧制止。从其他同学的嘴中知道,张志自四五岁就没了父亲,她母亲对两个孩子寄予了很大希望,没有再嫁,坚持着自己种地供养张志和他姐姐上学。姐弟二人的学习成绩都好,一家人日子虽过得清苦,却充满了希望。从小帮母亲干农活,张志练就了一副好身板。杨桂霁怎么能让一个懂事却又要顾家的孩子帮自己做私事呢?而且,杨桂霁发现,除了勤奋,张志还是个聪明学生。
   当时魏书生的语文教改已经成熟,见学校没人关注,杨桂霁就自己试着用于教学。世界上最重要的学问,是方法的学问。忘记是谁说的了,不过杨桂霁一直相信这才应是教学的重点。不只单纯的灌输知识,还教学生独自分析文章的方法。
   学完几个单元,张志的聪慧已完全显现了出来。当一个单元的必选课文学完,指导着学生自学选学课时,张志竟用刚学到的知识准确地找到了那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对这个学生,杨桂霁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县教育局组织语文竞赛,杨桂霁选了张志和另外两名学生参加,张志竟获得了一等奖,其余两名学生成绩也不错。在张志的带动下,同学们的学习更加认真,积极向上的班风树立起来。
   期中考试结束,班级成绩排名第一。在和教导主任谈起自己的班级时,杨桂霁发自内心地说:“是我的学生们太优秀了,有张志领着,自己非常省心。我有幸挖到了一口好井。”
  
   三
   一直到初三,杨桂霁的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是最好的。尤其是语文,参加过几次县里的统考,成绩总是第一名。期间,杨桂霁结婚生子家务多,不过有了张志,杨桂霁一直都干得轻松。
   吃饭的人多了,驮水的任务加重。杨桂霁也去镇上买了两个能装五十斤水的塑料桶,一个水缸,焊了两个驮水的铁架。得空驮上两趟,就能喝四五天。
   受李老师的影响,杨桂霁也学上了喝茶。喝着邑井的水泡的绿茶,批改作文,感觉思路清晰。而且,现在是自己做饭了,用邑井里的水熬小米饭,熬出了香濡米油,是杨桂霁儿子的最爱。
   不觉中春节临近,初三毕业班放寒假前。一天一夜的北风停下后,又下起了几天雪,那场几十年难得遇到的大雪,雪的厚度达到了二十多公分。校园里倒是打扫出来了,可校外的道路,雪厚得没法骑自行车,学生们都是走路上学。几天过后,寒冷又把稍微开化的道路冻成了地皮甲。
   没有人敢骑车去驮水,家里储存的邑井水早就喝完,和别人一样,杨桂霁喝起了雪水。大人倒没什么,勉强喝了一天的雪水后,孩子却闹起了肚子。
   “得去弄甜水。你拉学校的水车去邑井上拉吧。”虽知路滑难行,妻子也无可奈何,放寒假的前一天,妻子给杨桂霁下了命令。
   学校里有一台拉水浇地用的水车。老师们习惯了驮水,从没人用它去大洼拉水,不过这次是没法了。给学生们放了假,杨桂霁去拉水车。年轻的男同事都忙着回老家过年,杨桂霁只能独自去拉水。“路上滑就少拉点。”知道拉水的困难,妻子还特地嘱咐杨桂霁。
   心中泛着嘀咕,杨桂霁拉车出了校门。在学校还好,走上大道就感到了吃力,路滑,好几次差点摔倒,如果装上了水,肯定会更难走。杨桂霁已经做好了挨几次摔的准备。
   走出去几百米,就听到后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那是几个人在跑动。杨桂霁也没在意,继续拉车赶路。
   “老师,我们来吧。”是张志的声音。回头看时,张志和三个男生已经在身后了。
   二话没说,张志抢过杨桂霁手中的车把。四个学生快速拉车走到了杨桂霁的前边。
   从学生们的嘴中得知,放假了,他们打扫完卫生、锁好门去找老师辞行,从杨桂霁妻子口中得知老师一人去大洼拉水,就跑步撵了上来。杨桂霁只能快步跟上,手脚虽冻得冰冷,心里却暖融融的。
   杨桂霁永远忘不了那个放假前的冬日傍晚。冬天的太阳落得早,夕阳中,四个已经快长成成人的少年,拉着满满一桶水,在麦田间湿滑的路上慢慢跑着。因为穿了厚厚的棉衣,每个人的脸上都冒着热腾腾的汗水。
   把水倒进水缸,洗一把脸,天已经黑了。让杨桂霁心里一直愧疚的是,四个学生谢绝了杨桂霁留他们吃饭的请求,急匆匆跑着回家了。
  
   四
   不出所料,中考时,杨桂霁的班级考出了全校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张志更是考上了重点高中。
   杨桂霁一直住在学校。每年的寒暑假,张志就会到母校看望老师,高兴地谈论着全新的高中生活,“还是用老师教的方法学习,并不觉得费力。”他是发自内心地感谢曾经授之以渔的老师。
   给张志倒水,杨桂霁的心里则是想到那个炎热的中午。邑井台上,那个黑黑的少年抓着自己的手,只几下就教会了自己摆水绳。“是你们太优秀了,就像一眼有着甘甜泉眼的好井。到哪里都能渗出新鲜的甜水来。”杨桂霁是最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说得几个孩子也心花怒放了。
   几年后,杨桂霁被调进教育县教育局语文教研室。看着书桌上冒着热气的水杯,常会想起那年寒假前的大雪,湿滑的雪路上,张志他们帮自己去大洼拉水时,几个学生头上跑出的热腾腾的汗水。
   张志博士毕业后留在了大学教书。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就会约几个同学去看老师。说起大洼地里的邑井,张志说,是老师教会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能让我们常能像对着一口井一样,不断汲取新鲜的水。其实在我们心里,老师就是大洼地里那口能出甘冽甜水的邑井呢。
   是吗?自己竟也成了一口井。杨桂霁笑了。是啊,每个人都是一口井,只不过有的井出的水咸,让人难以下咽;有的井会出甜水,能让人甘之若饴罢了。
  

共 41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侧重凸显了人物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杨桂霁被分到偏远的中学教书。喝水要自己到七八里外的田野中去驮。某日中午,费了半天劲,也没能把水打上,正感到有些沮丧时,班上学生张志来拉水。张志是个十四、五岁孩子,却要拉五百多斤水。他动作熟练,帮老师打满了水,并教会了老师打水。杨桂霁内心感慨着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还没教学生多少知识,倒是先从学生手中学到了一门生活技巧。张志四五岁时就没了父亲,由母亲一人供养着两姐弟上学,张志从小聪明懂事,顾家且成绩好,还是老师的好帮手。杨桂霁在教学上勇于创新,不只单纯的灌输知识,还教学生独自分析文章的方法。学完几个单元,张志的聪慧已完全显现出来,在语文竞赛中,张志获一等奖。张志不仅自己成绩好,还带动着同学们,为班上树立了好班风。一直到初三,杨老师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是最好的。中考时,杨老师班级考出了全校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张志更是考上了重点高中。几年后,杨老师被调进县教育局语文教研室。张志博士毕业后留在了大学教书。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就会约同学去看望老师。文章结构完整,构思精巧,立意高远,开笔非常简洁,单刀直入,直接叙事,笔灵心慧,语言得体而有深意,并釆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借“井”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了人物抽象的思想感情。此篇章是蕴意深远的好文章,读之受益匪浅。力荐品读,感受精典。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419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4-18 06:13:32
  文章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师爱生如子,生爱师如父,给人友好、和谐、向上的深刻印象,读罢令人感动!遥握问好,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鸿鲲        2021-04-18 07:27:15
  感谢湘莉老师美评美编。周到而精细。敬茶。
2 楼        文友:岚亮        2021-04-18 06:23:00
  真是名师出高徒,高徒成就名师。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像挖井打水,让智慧之泉源源不断喷涌而出,决非是满堂灌。欣赏大作,为你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鸿鲲        2021-04-18 07:28:27
  人生到处有学问,当老师不是简单事。感谢岚亮老师观文留评。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4-18 06:34:35
  这是一篇寓意深刻,很有人生启迪意义的美文。邑井,客观存在的井,让学生教会了老师如何摆梢取水;老师的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学习,取得好成绩。邑井带给人们甘甜的水,老师带给学生新的知识和营养,难怪老师的博士学生说,老师就是那邑井。美文,构思巧妙,文笔了得。厉害了,鸿鲲老师!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鸿鲲        2021-04-18 07:30:56
  尝试着不去掉书袋,看看能不能写出心底的东西。献丑。
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4-18 11:29:53
  老师也成了一眼水井,甘冽的井水,而学生们也成了大学老师,有了这份甘冽,总会滋润着一方人,深度好文,受教了!
回复4 楼        文友:鸿鲲        2021-04-18 21:05:58
  是啊。老师应该是不断生出新鲜甘甜水的井,常汲常新,不断给学生送去生命的必需。感谢鸿雁老师关注留文。
5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4-18 15:28:28
  通过一口井把师生之间的爱表达很深情,很感人。很有教育意义很有正能量的美文。拜读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鸿鲲        2021-04-18 19:40:52
  很羡慕明月老师的文才,文章自心而出,从不引经据典作高深状,自有一番天然去雕饰的真趣。向你学试着写一篇。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4-18 17:22:41
  生活处处皆学问,师生一段汲水的经历,拉近了师生关系,更给教育创造了最佳的时机。文章的邑井,也是一个比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个人心中都是一眼甘泉,怎样从中汲取水,这是很这样的,这篇文章从摆倒水梢说起,从一点生活经验写出了大学问。这篇散文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鸿鲲        2021-04-18 19:46:19
  写师生素材,在怀才老师面前是班门弄斧了。师生也是讲綠分的,好学生遇到好老师,自会事倍功半;好老师遇到好学生,也会师因生名。邑井,有点啰嗦,也许就是井会好一些,因为党觉得单薄,就用了真名。
7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4-18 17:55:21
  好美,每个人都是一口井,有深意,有深情。把师生情写到这个地步,构思的深度就如一口井!如文题所引,好老师的深爱要达到一个层面上,这个层面在哪里呢?难忘师恩,有这样的好老师,谁都不会忘记他。问候老师,赞一个!
回复7 楼        文友:鸿鲲        2021-04-18 19:51:17
  幽深的井,出水不绝;甘甜的水,让人舒畅。优秀的人就像一个老井,不知会滋养多少人。当然也有苦水井,只能洗衣洒地,地,让人感到可惜。能挖出一口好井,是幸运,能碰到一个好老师,是福气。
8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1-04-18 22:10:16
  以井喻人,道出浓浓的师生情,寓意深刻,写法灵动,立意深远。读罢,满满的正能量,好文,点赞,问候鸿鲲老师,春安为好!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8 楼        文友:鸿鲲        2021-04-19 19:07:02
  试着尝使另一种写作风格。心里一直没底,有了太阳老师的鼓励,心里踏实了很多。
9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1-05-05 10:48:5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井喻人,寓意深远,意蕴含蓄,韵味悠长,感动满满。好文章,拜读了,祝老师佳作不断!精彩继续!
淡淡的云彩
回复9 楼        文友:鸿鲲        2021-05-05 11:52:53
  云彩老师看文留评,实在让人高兴。我当过老师,常思考师生间的关系,总有弟子会强过老师。老师怎么看学生是个重要问题。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