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陪父亲逛街(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烟火】陪父亲逛街(散文)


作者:一鸣蝉 举人,43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3发表时间:2021-04-20 08:28:32


   父亲老了。
   年前的一天,父亲打来电话,问:“你知道我今年多少岁数了么?”
   我说:“知道哩,你比我大三十。”我心里想,我能记住自己的年龄,就能记住你的年龄,你还会怕我记错么。
   父亲听了却嘟囔一句:“知道了也不打个电话回来!”说完,便挂了电话。语气里带着抱怨。
   我从没见他这么生气过。往年,每年年前,他都会打来电话,问:“今年回家过年么?”或回,或不回,我们就回应一句。他听了也就说:“不回也好,大老远的,外面挣个钱不容易,每年回一趟家,钱就全没了!”然后闲喧几句,也就把电话挂了。
   可今年,他这是怎么了?
   一会,弟媳打来电话,问:“刚才爸给你打电话了没?”
   我说:“打了,怪怪的,忽然问起我知道他多少岁数。”
   弟媳听了就说:“你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么,今天是他的生日,你们兄弟却都不记得,你弟也不记得。”
   我听了,这才恍然明白。但心里嘀咕:生日就说生日吧,非得绕着弯子问知道他多少岁数,这每天忙的,我们自己的生日也从来没记住过。但又想想,也许父亲是真的老了。
   年前回家,第一时间去看父亲,父亲坐在灶屋前,灶前生着火。听我们叫一声,父亲便缓缓地抬起头,问一声:“都回来了?”神情凝滞,脸上没有露出格外地喜悦。似乎,他心里已平静得不再留下任何惊喜。
   以后的日子,我每天看父亲抽张矮凳坐在老屋门前,手里拿着一盒(或一瓶)药片,长久地凝视。眼神似乎从未游离。
   父亲早年在镇上的卫生所当过“炊事员”,给镇卫生所的几个医生煮过饭。时间长了,也就对一些药品有了些了解。比方青霉素、比方黄连素、比方阿司匹林和枇杷膏……
   后来,父亲被“精简”回家。回家后,偶遇上个伤风感冒的,他便常常自己买些药,按照药品说明上的用法吃。几十年来一直这样。
   我看着父亲紧盯着药品上的说明书,眼神迟顿,眼睛从未旁视,便凑上去,问:“你还看得清这药品上的说明书么?”
   父亲点点头,却没有回答。
   我于是说:“你眼睛还可以,这么小的字,我不戴眼镜都看不清了。”
   父亲仍没有回答。他仿佛并没有用心在听我说话。
   后来有一天,弟媳说要给他买一套衣服。他便要跟了去。却被弟媳劝住,让他告诉尺寸就行了。说年前大家都从外地回来,街上(镇上)人多、太拥挤,怕他跟不上。又或者不小心,被人绊倒了,那事情就大了。他听了,也就勉强答应。也许他知道,他年纪大了,就该像个孩子,听从人们以种种理由劝阻和搪塞了。
   衣服买回来后,他拿去试,试了后却说,衣服是拉链的,他不喜欢,他喜欢扣子的。并且说,那裤子的裤腰太大、裤脚太长,他穿不了。那情形,像极了我们小时候拒绝时找出的各种理由。大家便告诉他,说买回来的裤子,裤脚都要改的,不可能刚刚好,一会儿给他量了改了就行。又守着他试了试,说那裤腰刚好呢,是按他提供的尺寸买的。可他愣说不行,非说改天要拿了去换。大家便告诉他,说换时不一定找得着人,还不知人家给不给换呢。但他不依,并且说,换时要试了才拿回来,免得换了又是不行。那意思,分明是他也要跟了去。
   想想父亲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常常一身泥一身水的,从没见他对穿这么讲究过。也从没见他这么固执过。我于是对弟说:“他那不是衣服的问题,是心里搁着事呢,他想跟大家一起上街。”弟听了,也就点点头,答应改天带他去把衣服换了。
   几天后,妹家办生日酒席,我们都去妹家喝酒。妹家住在镇上。我们便带了父亲,带着衣服,一起去了妹家,顺带去镇上的商铺把衣服换了。
   吃过中午饭,弟问父亲:“这就去镇上的商铺把衣服换了?”父亲没有吭声。弟便试探着问:“要不把裤子让妹把裤脚给改了算了?”父亲迟疑了一下,就点点头,答应了。我跟弟相视一笑,果然不是裤子的事,而是心事。
   看着父亲这一连串孩子般的举动和“行为”,我想起了我们这地方的一句古话:“老了变伢崽。”
   真不知道是这句话验证了父亲呢,还是父亲印证了这句话。
   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来。小时候,我们都是在父亲的粪箕里长大的。
   集体时,母亲生下我们,却让父亲用一担粪箕挑着我们长大。每天上工时用粪箕挑着我们下地,又在下工时用粪箕挑着我们回家。
   那时候,粪箕是下地时常常用到的工具。用粪箕挑土,用粪箕挑石头,用粪箕挑草木和柴禾。于是,下地时,粪箕是父亲的劳动工具。而下地前、或者后,粪箕便成了父亲挑我们的“运载”工具了。
   我们坐在粪箕里,那个享受,不亚于那时候的人们偶尔坐一回汽车。有时候坐在粪箕里,我们乐得直晃悠。父亲、或跟在身后的母亲就会喝一声:“别晃,一会把你从粪箕里晃下来,摔在地上,看你还晃不晃。”我们便被喝住了,静静地坐在粪箕里,两手紧抓着粪箕的提梁。
   三、五岁前,父母是不敢让孩子坐在粪箕里的,怕不小心孩子会从粪箕里摔下来。弟还小时,母亲便背着。父亲便用粪箕的一头挑我,一头压一块砖头或石头,以保持平衡。
   到了地里,母亲便拽一块带来的破布片,铺在地头边上,让我们坐在破布片上。我大些,便坐不住,就四下里玩去了。有时候捉螳螂,有时候追一只蚂蚱。弟还小,便走不动,就一个人坐在破布片上,有时候就抓了地上的泥土,往嘴里塞。有时候就急得“哇哇”地哭。有一回,母亲听见他哭了,便走过去,发现他涂了一脸一嘴的泥。母亲急了,便伸了手去抠他嘴里的泥土。弟就哭得更厉害了。母亲便扬起手,要打我,怪我没看好弟。我便也吓得跟着哭……
   有一回,父亲要去镇上,用家中的“红薯米”(剁碎、晒干的红薯粒)从“粮站”兑换点稻谷。我也要跟了去,父亲不让。我便在后面跟了哭。见我哭得伤心,父亲便只得又返回来,用箩筐的一头挑我,一头挑了那不多的“红薯米”。回来时,又一头挑我,一头挑了稻谷。
   那一回,我跟着父亲上了一回街,也去了一次饺面馆,吃了一顿那个时候我们很难吃得上的饺子(我们这儿管馄饨叫饺子)。
   想起这些,我就对弟说:“我们还是去街上转转吧。”
   弟意会,就点点头。于是我们带着父亲,从妹家出来。妹也跟着。
   妹家离镇子中心,还有一段路,我们便把车开到离镇中心最近的地方,然后停了车,招呼父亲,沿镇子的街道一直往前走。来到街上,父亲的话就多起来。
   走过一条街,父亲说:“这儿曾经是一个粮站,现在都让人建了高楼了。”及至走到河边的桥头,父亲说:“这儿曾经是个渡口呢,现在都建了桥了,过河也就方便多了。”接着又补充说:“以前那边有个卫生所,我们要过卫生所看病时,便常常要经过这个渡口。”并且说:“那个镇卫生所,我在那儿煮过几年饭呢。”说完,就咧嘴笑笑。我们也跟了笑。
   我们没有过到桥那边去,就回过头,走进一条老街。那儿正在拆建房子。父亲说:“这儿曾经是老汽车站,现在已经拆了,新汽车站已经建到镇子外新修的公路边上去了。”
   听父亲一遍遍说起过往,仿佛这儿的一切,都写在了他的记忆里,又仿佛填满了他的向往。
   转过几条街,父亲就停下来,感叹了说:“这些年,这镇上的变化也真是太大了。”说着,脸上就洋溢着喜悦。
   从镇上回来后,父亲很高兴。脸上也有了笑容。
   我忽然觉得,尽管父亲已经年迈,但外面的世界,都填满了他的回忆和向往。我们没有理由拒绝陪他去外面转转、或者逛一回“街”。
   哪怕街上人流拥挤,哪父亲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哪怕……
   只要他心里乐意,我们就没有理由拒绝。

共 29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其实,人老了真的就会返老还童,正如文中作者所言“老了变伢崽”。当然,小编这里所指的返老还童只是老人那份像小孩子般的娇气,更或是小气。作者的父亲平时都被不介意怎么的生日,偏偏这次打电话较真起来,小编觉得正是因为父亲越来越上年纪越来越老的缘故,他渴望得到子女的重视和关爱,如果子女没有做到,老人就会感受到那份冷落和失落了!父亲养我们的小,我们养他的老,只是这个“养老”还是颇有讲究的,从作者叙述的关于父亲的生活故事来看,小编觉得我们晚辈不仅仅是给老人“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要走进老人的内心,懂得老人的内心,做到真正理解老人的内心需求。文末作者提及“想起这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陪父亲上一回街”“只要他乐意,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可以拒绝”很真实准确地道出了这核心意义所在。拜读精彩的作品,情感真挚,内涵丰厚,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1-04-20 08:30:53
  小编为作者父亲总结一句吧,这句话就是“只有你懂我才能做到更好地爱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孝顺老人都得讲究方式方法,懂得老人的情感需求,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吧。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